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高校德育应由“人际德育”向“生态德育”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雪梅  蔡立彬 《社科纵横》2009,24(3):136-138
当前我国高校德育取得了较大进展,同时也面临着众多问题。高校德育低效度和传统道德思维的局限性,要求从生态德育的视角转轨人的道德视野,以弥补传统人际德育的缺陷。在转轨的过程中,需要以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为指导,加强高校生态德育。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科学地揭示了自然环境在有机体中的重要地位、社会有机体构成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的重要特征以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性本质。它不仅是分析社会历史问题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指导我们研究高校德育社会化问题的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十分有益的方法论。实现高校德育社会化,必须树立德育系统工程的理念:高校应发挥其协调、控制、导向作用,推进德育社会化工作的开展;家庭应发挥其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促进德育社会化工作的推进;社会传媒应发挥其舆论引导作用,使社会所倡导的思想观念与行为习惯内化为大学生稳定的心性品质;各级党委政府应发挥政策引导与法制规范的保障作用,从而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德育理念。并且,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质要求在高校德育社会化的进程中重视实践因素,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设社会实践必修课、建立参与社会实践的考察机制等措施,促进大学生将理想和现实更好地结合起来,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红 《社科纵横》2008,23(10):159-160
本文阐释了德育基本含义,在论述德育相关理论问题的基础之上,从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等德育内容的角度重点分析论述了德育实践问题,并进一步阐释了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的关系.对于实现德育理论系统化和德育实践规范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赖赛珍 《社科纵横》2009,(7):150-152
现代德育不仅重视教育客体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在德育活动中发挥,而且把教育客体主体性的培育和发展作为重要主题,本文着重论述高校实施主体性德育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主体性德育在高校教育中地位及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麦金太尔在近著《现代性冲突中的伦理学:欲望、实践推理与叙事》中对其道德叙事思想进行了系统化、理论化的阐释。具体而言,在伦理学的话语体系中,我们反思自己为了满足某些欲望或者因为何种理由选择这样做而非那样做时,也就是试图解释我作为一个理性行为者的行动是合理的。我们通过这类解释能够发展出一种关于人类行为的结构性叙事,从而获得透彻理解人类幸福意味着什么的方式。这一叙事不仅是文本的,也是历史的、实践的,我们对自己的选择、行动、人生的理解和解释都体现着叙事的作用,这一叙事又是所属传统与社会背景下的宏观叙事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李琳玲  李鸣 《社科纵横》2011,26(5):150-152,156
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各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更是展现出了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可比拟的先进性和卓越性。德育在高等教育发展的今天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任何一所高校除了在科学技术知识上的进步外,其德育教育的作用也不容忽视,高校德育的发展是整个高校教育发展的心灵依窗。本文从德育模式的内涵、高校德育模式的现状和对策进行分析,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浅谈网络对高校德育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对高校德育对象有负面影响 ,对高校德育的内容、方式、德育工作者素质也提出了挑战 ,如何应对网络对高校德育带来的冲击 ,探索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的德育 ,本文做了分析思考 ,提出应高度重视网络德育 ,培养一支精通网络技术的德育队伍、搞好校园网站建设和管理 ,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德育活动 ,以提高高校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越来越呈现出复杂性,如何有效实现大学生德育工作的科学化是当前亟待探讨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此可以从统筹视野进行审视研究。基于统筹学的分析框架,当前要统筹推进现实性难题和战略性课题、应用型课题和基础性课题、时代性课题和历史性课题、普遍性规律和典型性案例的分类研究,进一步梳理高校德育工作中的规律性和真理性认识,提升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互联网成为高校德育的新阵地。作为一把“双刃剑”,网络给高校德育带来了巨大挑战,也提供了优化德育资源的有利机遇。加强网络德育资源建设,成为高校德育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性条件。  相似文献   

10.
史可扬 《唐都学刊》2010,26(6):70-74
无论理论上还是实际中的确有两类电影,即叙事和奇观。法国哲学家德勒兹(Gilles Deleuze)的电影二元范式理论,可以用来说明叙事和奇观电影。奇观和叙事是电影的两难选择吗?可否有一种电影,在奇观中完成叙事或者通俗地说,既讲述了一个好故事塑造了成功的人物,又满足观众感官感性的快乐需求。影像可以作为叙事的手段,而且与文字相比较,影像乃至奇观在叙事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奇观和叙事,并非非此即彼。奇观之下,莫忘叙事,或者视觉的快感与心灵的感动结合起来,才是电影的必然出路。  相似文献   

11.
丘耿宗 《探求》2001,(3):48-50
大学生优良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知、情、意、行诸因素辩证发展和矛盾运动的复杂过程.在实际的德育过程中,出现"知行不一"的状况,源于对德育对象主体性地位的"藐视"和德育教育者主体地位的失落.具体的德育必须关注德育对象的道德需要和道德实践,实现"知行如一",加快德育的"内化"和"外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西方哲学中国化发展于西方哲学东渐,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西方哲学东渐时期,中国人是在内忧外患的历史情境下以一种被动应变的文化心理接受西方文化的入侵;西方哲学中国化的历程则是中国人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以一种平等、交流、开放、互动的心态去创造符合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当代中国新哲学。西方哲学东渐具有一定程度的进化论特征,表现为适应性、自发性、无目的性和渐进性等特点;西方哲学中国化则体现了建构论的特质,强调主体性、主动性、目的性和交往互动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周礼春 《社科纵横》2011,26(6):146-147,153
校园网络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化打破了传统德育教育者的中心地位,促进了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权威的消解,形成了开放、透明、民主、平等、宽容的教育新格局。网络文化对高校德育产生着正反两方面的影响;高校要因势利导、趋利避害,认真做好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管理,积极推进高校德育工作创新。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高校德育功利化倾向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彬 《社科纵横》2009,24(4):168-169
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文化,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学校德育上作面临着严峻挑战。其中高校德育功利性的严重极化是令人担忧的突出表现。功利性与服务性的辩证关系引伸出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这是新形势下学生价值取向面临的实际问题,也是应当恪守的重要规范。本文就此从造成高校德育功利化倾向现象进行探析,希望能对改观中国当前这一现象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空间化:一种新的叙事和理论转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空间成为一种新的理论关注之前,历史决定论成功地对空间进行堵塞、贬低和去政治化,这是一段空间沉寂的历史,从马克思的人文地理学到城市的政治经济学,再到后现代地理学、都市社会空间经验的发端,以及随之出现的一种向日常生活实践的社会空间的转向,空间问题似乎正在形成当今学术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新的视角、一种新的理论转向、一种新的叙事或有效理解社会的范式.  相似文献   

16.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主要包括道德发展论、道德教育论和公正群体途径理论。这些理论对我国德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在德育内容方面,根据学生心理、道德发展水平应呈现不同层次的德育内容;在德育观念上,对德育需要重新认识,德育不是外部的强加,而是学生理解、选择、体验的过程;德育目标不仅注重传递道德知识,更应侧重于道德判断力的培养;德育课程要增强情境性,贴近学生生活。与此同时,我国德育需要加强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7.
张丽莉等英雄群体的壮举感天动地,为当代大学生树立了光辉榜样,为高校德育提供了鲜活素材,同时也给高校德育工作以深刻启迪。英雄群体的行为内涵表现为: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高尚情操;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优秀品质;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无私情怀;引领主流、传承美德的责任意识。以张丽莉等英雄群体为榜样,深入开展高校德育工作,应加强荣辱观、优良传统道德、人生观和责任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8.
以叙事隐喻和社会建构隐喻为理论支撑,文章分析了婚姻问题的社会建构和个人内化的机理;借助于“外化问题”和“寻找独特结果”的实践技术在具体案例中的运用,解构了婚姻当事人受宰制的主流性别叙事并重构丰富的自我成长故事。本文认为,叙事疗法能够有效地应对高稳定低质量的中国婚姻状况,有利于国民婚姻观念的时代转型和婚姻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体谅模式对二十世纪中后期的欧洲学校德育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从情景型的教材、教师的导向示范作用以及角色尝试性的德育方式着手深入介绍了体谅模式,并就体谅模式对我国高校教学内容,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开放性的实践活动方面的启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灌输理论及其现实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鲁凤  孙秀霞 《学术交流》2003,1(1):154-157
灌输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而不是方法 ,它首创于马克思、恩格斯 ,列宁将其系统化、理论化。但是 ,作为一种实践 ,灌输教育存在于古今中外各种历史形态中 ,因此 ,否定灌输 ,取消灌输的观点 ,不仅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而且也是不符合客观历史现实的。新时期大力加强灌输教育是应对国际、国内局势发展的需要 ,也是教育的本质和人的认识发展规律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