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执政方式是执政理念的重要内容,是为实现执政宗旨而选择的基本方式。建国后,从党的一元化领导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党的执政理念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抓住三个环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一个全新的理论问题,也是新形势下加强执政党建设的一个重大实践课题。党的执政能力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与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略、执政方式、执政主体、执政环境、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等密切相关。在这些诸多因素中,科学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意识、高素质的执政主  相似文献   

3.
执政理念是一个政党对执掌政权的宗旨、目的和任务,以及实现这一任务所需的方式、手段等方面的理性认知和总体把握。一个政党能不能执政,尤其是能不能持续执政,归根到底取决于这个党是否善于解放思想,是否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理念。不解放思想,就打不开思路,就找不到出路,就不能解决时代新课题,就不会有执政理念的进步与创新,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就不会取  相似文献   

4.
执政伦理是执政主体的执政行为的规范体系,主要包括执政伦理理念、执政制度伦理、执政主体的道德品质三个方面。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时刻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笔者认为,这不仅是对各级党员干部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本质问题的深刻阐释和高度概括。回顾四川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的历程,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以及各级党委、政府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都彰显了执政伦理的价值导向,每一个重大举措,都闪耀着执政伦理的灿烂光辉,每一次重大胜利,都体现了执政伦理的巨大威力。其荦荦大端,主要有四:  相似文献   

5.
任何政党都拥有核心价值观.这种核心价值观有的是以清晰明了的方式表现着,有的则隐含于政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之中.不同政党由于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区别,核心价值观有所不同,但从作用范围、途径和效用上讲,具有一致性,即都直接间接地反映到执政理念和执政行为之中.因此,确立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既反映着党在执政过程中的执政理念和执政行为,同时影响乃至决定着党的执政效能和执政目标.  相似文献   

6.
姜平 《领导科学》2005,(1):9-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个系统总结党的执政经验,并就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出全面部署的纲领性文献。《决定》围绕着“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这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执政的根本问题,从七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一、在执政理念方面。我们党近年来使用的“执政理念”这个概念,是对以执政宗旨为核心的一整套价值判断在观念形态上所作的最高提升。它在党的一切思想和行动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全…  相似文献   

7.
张琼 《决策与信息》2009,(7):122-123
科学执政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科学执政的提出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又一次创新。我们党坚持科学执政,必须不断探索和遵循客观规律,必须以科学的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制度作保障,用科学的方法来施行。  相似文献   

8.
依法执政必须牢固树立的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依法执政必然要求各级领导班子切实转变传统执政理念和思维方式,尽快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全新执政理念。必须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要把人民群众的评价作为依法执政的标准。在领导班子决策前不仅要请专家论证,听取专家意见,更要充分收集和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问一问群众可行不可行,切实改变过去领导满意才是最高标准、群众意愿无关紧要的错误观念;在决策过程中要考虑每一项决策的出台是否能为民谋利,人民群众是否拥护,人民群众能否承受,切不可脱离实际,与民争利甚至损民之利;在执政过程中要…  相似文献   

9.
胡献忠 《领导科学》2006,(11):12-13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新时期新阶段实现新的战略目标的思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升华。科学决策是指执政党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通过科学的方法,作出有科学根据的决策,也可以说是执政党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标,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地分析主客观条件,提出多种预选方案,并从中选取最优方案的过程。在现代化建设逐渐驶入快车道的当代中国,把这两个问题结合起来研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一概而言之,党的执政能力主要表现在执政理念和执政实践两个层面。从理念层面上讲,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  相似文献   

10.
李彬  邹有源 《领导文萃》2006,(2):119-123
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行政,看起来是一个简单的语言使用问题,是领导干部个人的“文风”问题,实质上它反映的是我们党执政理念、执政方式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孙志强 《领导广角》2002,(11):13-15
江泽民同志强调,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执政为民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理念。所谓执政理念,就是一个政党为谁执政和怎样执政的问题在人们观念上的反映。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虽然已经积累了很多执政经验,但是,并不意味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个问题已经完全解决了。只有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把握时代特点和借鉴其他执政党的经验教训,真正坚持和实践执政为民的理念,才能使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  相似文献   

12.
杨雪冬 《决策》2012,(6):17
利益是观念的土壤,个人利益和部门利益会背离整个组织的信念。因此,我们时常会听到一些执政者看似顺口而出,实则意由心生的理念,看到这些理念在社会公众中产生的负面回应。 在最近上海市委换届选举中,俞正声提出要着力推进执政方式的现代化。执政方式的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而执政理念的改造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决定了执政者如何审视自己所处的历史地位,存在的理由,自己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尤其是执政者的理念与社会民众理念的衔接与叠合。所谓民心向背,实际上就是社会民众在观念上对执政者的认同。  相似文献   

13.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提升领导者能力。党的执政能力,指的是党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社会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本领。这种执政能力不是单一的指标,从其思想理论形态看,表现为科学的执政理念和强烈的执政意识:执政能力的实现主体是党的各级组织、各级领导集体、党员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执政能力的依托载体是党的领导体制、  相似文献   

14.
徐昙 《科学咨询》2004,(19):5-6
两年前的十六大,将完善领导体制和增强执政能力正式写入党章总纲,增强执政能力问题日益突显其重要性.本次十六届四中全会讨论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可概括为执政七策: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执政环境.我们对执政能力的建设从根本上说,与西方以及其他国家政党的动机截然不同,我们不是为了少数集团的利益,而是为了富民兴国,是为了十三亿中国人民共同走向全面小康.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政治文明走向成熟的一种传承.在这种传承中,我们以报道的方式触摸这种轨迹的变化和走向.  相似文献   

15.
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念,是对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认识的深化和拓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党的执政智慧和执政能力的鲜明体现.  相似文献   

16.
李彬 《决策》2005,(10):54-55
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行政,看起来是一个简单的语言使用问题,是领导干部个人的“文风”问题,实质上它反映的是我们党执政理念、执政方式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绩效评估在实践中存在很多问题,而最大的问题不在于绩效评估的技术瓶颈,在于绩效评估这一现代管理工具没能被赋予一个正确的内涵,即绩效评估没能承载符合我国国情的执政思想、执政理念和执政主张,过去要么是西方的先进民主理念,要么是本土传统行政思想,无法形成自身生命力,也无助于我国的行政改革。笔者认为科学发展观应该成为我国政府绩效评估这一工具的应有价值主张。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目标,这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党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生态执政,是生态文明理论兴起以后在执政领域的新反映,中国共产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必然会根据生态文明的新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适应新形势提出的新的执政目标,是党的执政理念与执政实践的进一步升华和创新。反腐倡廉是党执政兴国的基础性工程。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廉政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腐败是破坏社会和谐的最大政治风险源。反腐倡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价值取向上一致,在实际效果上互补,在共同发展中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深入推进反腐倡廉,是确保国泰民安、政通人和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张宗瑞 《办公室业务》2012,(11):150-151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要求我们党在执政过程中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代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时刻保持党同s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积极作用等,实际上就是要求党在执政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的执政理念,这也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方法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