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期,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打破现有利益格局。我国正处在一个复杂的、特殊的社会转型时期,改革和技术进步等因素所引发的社会转型,是一个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的转变过程。面对渐变的社会、激荡的时代和严峻的考验,如何建立和完善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平衡机制和利益调整机制,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不断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是非常重要的。利益均衡是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和谐的本质在于化解矛盾与冲突。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保障就是利益平衡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完善利益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转型期,各利益主体之间发生利益纷争在所难免。要避免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争执扩大化。防止社会矛盾引发危害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需要政府搭建各利益群体充分表达利益诉求的平台。疏通各利益主体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  相似文献   

3.
利益衡量是弥补法律与社会之间的缝隙、填补法律漏洞的重要方法,是现代法官应当具备的基本司法技能。只有在法律上具有价值的多个利益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且法律没有规定或规定模糊不清时,才能适用利益衡量判案。法官进行利益衡量时,需要注意利益衡量的界限问题,应当坚持遵循法律制度原则、符合社会基本价值观念原则、约束法官原则。  相似文献   

4.
蔡禾 《社会学研究》2012,(4):10-16,241,242
社会管理不是要追求一个无差别、无矛盾的社会,而是要在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建立一个有序的关系。当今中国社会矛盾的凸显和日显激烈的趋势与普遍存在的"个体化诉求"和利益博弈力量不对称相关,与利益诉求的转型和群体博弈制度的缺失相关。社会管理创新需要搭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符的利益博弈平台,探索利益诉求的群体表达机制;需要搭建能累积以网络、信任和规则为要素的社会资本的平台。由此,国家与个人之间的"中间地带"才能重新形成,政府才能真正回归到法律的执行者、秩序的维护者角色。  相似文献   

5.
我们已经走进“人人都是服务员、行行都是服务业、环环都是服务链、个个都是文化者、处处均显文化味”的“新经济”时代。这是一个变化提速颠覆传统的新时代。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拐点和转型期。任何企业任何单位都要实施观念突围解放思想服务转型,推进传统服务向现代服务的升级,推进以我为中心的官僚文化向顾客导向的服务文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6.
乡村社会的结构性巨变,必然带来乡村社会关系的结构性质变,因此研究乡村社会关系结构的变迁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鉴于当前乡村社会关系功利化、理性化的共识,本文以面对生命安全这一人类的利益底线作为试金石,考察乡村农民与乡村艾滋病人之间的关系取舍行动。通过对乡村艾滋病人原社会关系系统的断裂、旧关系修复与新关系重建过程的分析,我们发现乡村社会个体的社会关系系统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内核与外围两极分化的结构,乡村社会关系的外围已高度利益化,而与之对应的是内核部分的高度情感化。乡村社会关系结构日益简单,传统的社会支持网络向家庭内核萎缩,使乡村生活的风险加大。因此,在乡村家庭作为基点的社会支持系统之上,建立以经济利益导向为基础、现代"抽象体系"为媒介的社会组织体系与社会关系系统,来变革乡村社会组织形式,并在制度设计的过程中,以现代的利益关系纽带取代对传统伦理、情感关系纽带和传统社会支持网络的依赖,以适应乡村市场化社会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正处在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需要对一些重大问题做出准确判断和抉择。近年来发生了一系列社会冲突,严重影响到了改革发展的大局,这些冲突的产生、激化原因多种多样,但往往与利益有关。正视改革道路上民众的利益诉求问题,是改革发展顺利进行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根据社会工作的特性,笔者认为社会工作在民政工作,特别是在社会救助领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第一,运用社会工作能更好地制定科学合理的社会救助政策。从价值理念看,社会工作者是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者和实践者,是弱势群体利益的维护者。在工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对贫困群体的需要和困境的深入了解和对社会救助政策的深入分析,找出现行社会救助政策的不足,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向有关部门反映,从而使相关政策法规更能体现弱势群体的利益,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社会转型期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型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是内生的,这表现为一个“自然”的而非外力强加的过程,这一过程在西方发达国家也持续了一二百年的时间。中国的这一过程可能要短一些,这不但因为中国具有后发展优势,而且因为中国政府和民众有强烈的发展动力,中国政府会强有力地推进这一过程。对于中国的社会转型来说,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转型期,各利益主体之间发生利益纷争在所难免。要避免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争执扩大化,防止社会矛盾引发危害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需要政府搭建各利益群体充分表达利益诉求的平台,疏通各利益主体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社会以农业生产方式为特征,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代表,尊老文化是其核心的部分。直至20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广大的农村社会才进入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时期。特别是进入90年代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农村的转变速度不断加快。  相似文献   

12.
钟可 《老年世界》2006,(6):22-23
当前,在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由于发展,也由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使人民内部不同社会成员在个体和群体利益之间,在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在眼前利益、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之间,存在和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十分正常。问题的关键在于执政党和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采取正确的原则和方式,  相似文献   

13.
何枫 《社会学》2008,(2):9-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境域正面临结构转型与体制转轨的“双模式”变迁,即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结构转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轨。这种社会转型与体制转轨一方面铸就了中国经济神话,另一方面也使得中国进入了一个高社会风险的发展阶段。本文尝试引入“泰坦尼克定律”,以此为向导深入剖析中国转型期的社会风险相关表征及其成因,并沿此解释框架探究转型期的社会风险规避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改革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调整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的过程。在传统社会体制下,政府单一承担了组织社会生产、管理社会生活的功能,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建立,传统体制那种单一的社会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丁需要动员社会的力量来参与社会的管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帮助政府满足不同利益群体的需要,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因此有了发展的巨大空间和发挥作用的广阔舞台。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快速社会转型期。这一社会转型是由改革开放启动的,它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也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系的转变。事实上,我们习惯上称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这场大变革,绝非只发生于经济领域,而是广泛而深入地延伸到政治、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及文化等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6.
政治沟通体制与多元利益群体利益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元利益群体并存的格局。不同的利益群体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方面具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如何在制度上规范这些诉求以保证诉求的合理性、诉求实现的可能性,是摆在政治学者、社会学者和经济学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信息系统角度来论述该问题。  相似文献   

17.
转型时期的社合问题舆社会工作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塔型时期。社会变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它通过制度的自我更新不可避免地在社会成员中造成物质利益和政治权利的再分配,使改革时期始终存在着经济利益的调整和社会结构的新整合。特别是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实段后。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社会利益的多样化因步积淀的矛盾、摩擦和冲突正以某种集中的趋势和政强的反对冲击着社会。另一方面,从当前我国的改革阶段来看。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旧体制渐趋解体,新体精尚待确…  相似文献   

18.
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征。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指犯罪对国家和人民利益所造成的危害。犯罪的本质特征在于它危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危害了社会主义社会。如果某种行为根本不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刑法就没有必要把它规定为犯罪,也不会对它进行惩罚。某种行为虽然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也不认为是犯罪。由此可见,没有社会危害性,就没有犯罪;社会危害性没有达到相当的程度,也不构成犯罪。因此,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质和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时期新阶段以来,我国面临着新的国际、国内形势。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法的利益分配制度涉及多个部门法律,因此本文主要从经济法的角度,在解析经济法利益分配的基本属性上,结合了其他部门法律和现有的经济法制度,一起探究了因为市场制度而产生的社会利益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