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间文学不仅是古代人的心灵构造,对现代人的心灵成长也具有重要的功能。在现代,民间文学这一古旧的艺术样式,是思想敏锐、目光远大的作家和学者所珍视的思想和艺术的资源。民间文学是儿童文学的源流之一,它在儿童文学的起源和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先行者们对儿童文学的最初想像大多是以民间文学为原型的。但是,古代民间文学并不就是儿童文学,民间文学要成为儿童文学,一定要经过思想和艺术方面的现代性转化。  相似文献   

2.
民间文学与儿童文学的关系是一个经典性的问题,但许多研究和认识大都限于两者之间的表象,并没有发掘它们之间内在的本质的深层的关系。本文通过对民间文学与儿童文学在形成之初就具有的血缘性联系的探讨,论述了两者之间存在的不仅是传统上的,而且是生命上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与内地比,云南儿童文学在文学视野、表现内容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这和云南民间文学对云南儿童文学创作的文化影响有着极大的关系.以云南民间文学与云南儿童文学的关系为视点,可以探寻并透视出云南民族文化与云南儿童文学的血缘关系.考察民间文学对云南儿童文学的当代影响,从而思考作为民族文化大省的云南儿童文学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中如何坚守自身民族特性,体现时代性及如何具有世界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动画有着鲜明的艺术风格,被誉为"中国学派"。在内容上,以神话、民间故事和传说、通俗文学、儿童文学为对象进行再创作是中国动画事业的优良传统之一。民间文学与动画在表现内容、功能特点和表现手法上有共通之处。面对外国动画的冲击,中国动画应该坚持民族化的道路,继续发扬民间文学的传统。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民间文学课堂教学忽视学生的情感,重教书轻育人,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及创造性,把学生变成了以智为主的单向度的人.在民间文学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运用音乐辅助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更能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加深对民间文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民间文学课堂教学中运用音乐,应当遵循科学性与趣味性统一、适时适度、因材施教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1991年.杨玉洁老师和我在《外语教学与研究》。第三期上发表了一篇短文《英美儿童文学——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应当填补的空白》。该文依照国家教委“严格按照培养合格中等学校师资的要求,积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的指示.从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与儿童文学的关系,成人文学与儿童文学的关系以及儿童文学的教养意义等方面论述了在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开设英美儿童文学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具体设想和儿童文学书目。文章发表后引起了一定反响,我们不仅收到了中国英语教师表示赞同的来信,而且得到了东北师大外语系外籍专家的支持。托娃·梅尔策博士特地写了这篇文章。她根据北美的情况并结合中国的实际,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就语言和内容两个方面,阐述了英美儿童文学课对培养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和形成健康的人生观的重要意义,并对书目提出了补充意见。她认为,中国培养师资的英语教学大纲应当引进英美儿童文学课。为使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更多的同行了解专家的见解,征得作者同意,笔者翻译了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7.
发展中的中国儿童文学已经出现后现代文化现象,通俗儿童文学正迅速地从艺术儿童文学中分化出来,其产业化势头越来越猛。在中国儿童文学产业化进程中,需要警惕“数字崇拜”和电视“图像”化写作这两种倾向,因为前者消解思想和艺术的创新,后者难以养成儿童的“阅读”能力,难以由此生成自我意识、想象力和批判能力。作为应对,中国儿童文学应该加强艺术儿童文学的修为,同时,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张扬“经典”思想、“文字”力量和“深度模式”。  相似文献   

8.
民间文学作为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课堂教学潜藏巨大潜能。挖掘这些潜能,旨在:第一,充分利用民间文学的“民间”特色,建立田野调查研究基地。将民间文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田野,大力宣传、保护民族民间文化,提高民众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发挥民间文学的实践效应。第二,改变民间文学课堂教学的单一结构,将静态的课堂教学与动态的田野调查有机结合。从课堂走向田野,将田野中收获的民间文化引入课堂教学,播撒鲜活的民间文化知识,培养传承人才,创新民族民间文化传播机制。第三,加强民间文学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应用研究,在实践中总结理论检验理论,再利用新的理论指导实践,以富有特色的理论促进并提升其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9.
80年代以来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的交流王泉根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支脉,台湾儿童文学是中国儿童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代台湾文坛涌现了一大批儿童文学作家,创作了许多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台湾地方特色、风格流派异彩纷呈的优秀作品,极大地丰富了中国...  相似文献   

10.
周作人对中国儿童文学的理论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儿童文学的萌生期,周作人是儿童文学理论的拓荒者。他有意识地将儿童文学提升到学科建设的高度,将儿童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文学类别给予理论上的把握和总结,使其具有了自身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理论体系。本文从儿童文学学科建设的角度,论述了周作人的三方面贡献:1.“儿童文学”概念的提出,加快了中国儿童文学向自觉状态转变的进程;2.开拓性的研究,为儿童文学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奠定了基础;3.文化人类学方法的运用为中国的儿童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