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科普的内涵经历了从传统的科学普及,到公众理解科学,到科学传播,再到近几年流行的公共科学服务体系这个逐渐广义化、全面化、系统化的过程.文章厘清了科普内涵的变化过程,指出由于我国多元科学文化格局,科普的不同方式虽然产生时间有先后,但在空间上将长期共存,因此需要采取多种方式了解公众的科学素养,针对具体的情境采取具体的科普策略.  相似文献   

2.
科普教育的反思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了科普教育的意义、河北科普教育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关我省科普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科普教育的意义、河北科普教育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关我省科普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文艺大花园的争奇斗艳,科普一枝花也越来越放出魅人的芬芳。科普作品的内容和体裁的多样性,决定了科普作品在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技信息、提高读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诸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因此,一些报刊均为科普作品的发表,提供了园地,使科普创作越来越繁荣。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科普作品尽管在思想性、通俗性、科学性、趣味性上表述得完美无缺,可发表后还是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原因何在?笔者认为,除了其它原因之外,科普作品缺少时效性,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科普,普及什么?我国《科普法》第二条指出:“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这就要求我国科普在普及科学知识过程中,要大力倡导蕴含其内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使科普在注重“器物”层面时更加关注“精神”层面,做到既见“物”又见“人”。  相似文献   

6.
整合两大传统:兼谈我们所理解的科学传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科学技术普及 (简称“科普”)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传统科普、公众理解科学和科学传播。目前看来“科学传播”是一个概括力较强的用词 ,在这一课题下两大传统需要整合。一阶科学传播与二阶科学传播实际上联系在一起 ,当前条件下要特别关注二阶科学传播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影响居民综合素质的重要因子——居民科学素养,展开调查、研究,居民掌握科技知识少、对科学方法理解不够,科学素养总体低、各职业群体间不均衡,科普教育设施少、经费投入不足以及科普活动少、相关宣传不到位等四个方面成为制约居民科学素养提高的主要瓶颈,提出应从形成提升居民科学素养的合力,加大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普及力度,提高不同群体的科学素养水平,建立健全科普事业经费投入机制,增强科学知识的普及与传播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发达国家不断加强对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领导,鼓励科技创新,打造国家创新系统,开发社会科学的实用性价值,重视全民科普教育,促进了科技进步,保障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我们完善科学政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五四时期科学教育思潮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铁华 《齐鲁学刊》2005,1(6):49-55
科学教育思潮是盛行于“五四”时期的一种教育思潮,其孕育、萌芽、形成、高涨和践行的过程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的必然结果。它的基本主张是:抨击传统教育弊端,大力倡导科学教育;阐明科学的内涵、功能与价值,确立了近代意义的科学观;传授科学内容,弘扬科学精神,重视科学方法。它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和科学化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对当代科学教育的发展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以来,用"科学传播"概念改造传统的科普观念已成为一种显著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传播学的理论视角,提出作为公共领域建构的、以"公众本位"导向的"公共科学传播"新理念,并结合发生在2009年7月22日的"长江大日食"公众观测案例,分析了"2009国际天文年日全食多路联合直播"不仅是一次全民科普的盛举,更重要的是有效地尝试了当前我国科普事业中急需确立的公共科学传播模式,预示着我国科学传播将迈向公共科学传播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重科学轻人文教育是在重科学轻人文观念的冲击下在近代中国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只重视科学知识教育,而轻视科学精神教育;离开了精神的指引,知识必将堕落为僵死的教条,而教条以及对教条的迷信必将压抑和控制学生个性的形成;人文教育不仅在总体上受到轻视,在科学成就有目共睹的今天,更惨遭被科学化的厄运。其实质是一种重理性而轻非理性、重工具理性而轻价值理性、重认知而轻情感与意志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任鸿隽科学教育思想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鸿隽的科学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主张扩大科学教育的领域,将科学与各项事业相结合并促其进步;将科学方法应用在教育上;注重科学的精神与智能训练.  相似文献   

13.
朱华 《兰州学刊》2008,(6):127-131
任鸿隽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在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中,他以中国知识界卓越前驱的敏锐目光,对中国教育发展提出了诸多独到的见解。任鸿隽在科学教育上的筚路蓝缕之功为世人所公认,他对科学教育思想的独特阐释与实践,以及在科学教育实践上提出的科学与人文并重的理念,不仅在近代中国教育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为当今中国科学教育改革提供了极为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防范邪教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邪教组织的反动性 ,邪教产生环境的复杂性 ,邪教现象的迷惑性决定了在全社会开展防范邪教的教育之必要。邪教的产生、发展与蔓延虽然有其社会存在的客观性 ,但同样可以防患于未然。应当一手抓法制 ,即预测、警戒与制裁 ;一手抓教育 ,即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科普教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人们增强抵抗歪理邪说毒害的免疫力 ,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面对“法轮功”的歪理邪说,为什么一些社会弱势群体,甚至一些掌握了不少科学 知识和科学技术的人也会上当受骗?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受骗者的脑海中缺少了科学 精神或曰科学意识。那么对于那些上当受骗的人我们该如何去帮助他们?一是要教育他们树立自 立自强的观念,掌握自立自强的能力、学会把握机会;二是在全社会关心帮助弱势群体的同时,也 要教育他们树立起生活的理想和生活的信念。  相似文献   

16.
李晓燕 《江淮论坛》2009,(6):175-179
教育的第一要义是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为个人的充分和谐发展服务。纵观世界教育发展史,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有“科学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教育”和“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这些教育思潮在特定历史阶段顺应了时代需要,但由于科学与人文自身存在的不足,这些思潮呈现出相互更替、妥协和融合的历史轨迹。基于对当代教育发展趋势的审视,文章提出“科学的人文教育”这一理念,指出它既不是“‘科学的人’教育”,也不是“‘科学的并且人文的’教育”,而是“科学的‘人文教育”’,其根基是“人文性”的,其发展方向是“科学性”的,其宗旨是使人朝着符合人性的方向发展,并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进。  相似文献   

17.
王韬科学形象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早期维新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王韬 ,其在科学史上也是一位不容忽视的人物。他参加了数本科学著作的翻译与撰写 ,彻底推翻了“西学中源说” ;他还对科学教育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如开设新式学校 ,学习自然科学 ,进行科学教育实践 ,并把科技作为他改革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而开启了维新改良的社会思潮 ,推动了晚清社会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18.
深化对教育科学研究的认识,高度重视新疆教育科学规划工作;整体设计和部署新疆教育科学规划发展战略,使教育科学研究在更高、更深、更有特色的层次开展;凝炼教育科学研究队伍,加强新疆教育学科建设;规范与强化新疆教育科学规划的管理,为实现研究成果的转化和推出精品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科普:深层次的现代化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普工程较之各类“容貌工程”是深层次的现代化 工程。实施科普工程需要首先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1)充分认识科普在科教兴国中的作用 :科普是科技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科普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环节;科普是提高国民 素质的基本途径。(2)牢牢抓住科普工作的关键环节:以普及科学精神为核心;着眼于提高 公众的科学素养;把科普和科学教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孙宇  张园 《学术界》2012,(5):134-142,287,288
在激励更多社会力量投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行动中,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是两条主线,现代化的传媒工具是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得以成功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共同合力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整体观,剖析了科学教育和科学传播的理论演进,以及科学传播的机制模式会"倒逼"促使正规学校的科学教育加快改革步伐、协同一致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