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扬接受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的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扬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在中国的最重要的绍介者、推行者和忠诚的信徒.周扬接受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推行期:三四十年代;二,深入期:五六十年代;三,疏离期:七十年代末以后,周扬对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的接受有着浓厚的功利性.  相似文献   

2.
十九世纪俄国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思想,在我国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他的第一部重要美学著作《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早在四十年代周扬同志就翻译成中文.(周扬同志译为《生活与美学》一九四二年延安新华书店出版)我国文艺界和美学界中,有很多人是以这部书作为启蒙教师并且形成了自己的美学观点和文艺观点的.因此可以说,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思想在我国的影响以及对我国美学思想发展所起的作用,比西方任何一位美学家的美学思想的影响都要大.但是,起了重大的作用是一回事,而美学思想本身是否完全正确却是另一回事.本文不准备对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整个美学思想的功绩和缺点作全  相似文献   

3.
从某种意义上讲,周扬是中国共产党在文化上的发言人,他的美学有比较强的党性色彩.在美学本体论上,周扬对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的定义,给予了很高评价,但对他的美学也有所批评;他准确把握了毛泽东的美学体系,并且大胆纠正了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错误理解;周扬还提出了四化建设需要美学.  相似文献   

4.
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应当从周扬开始,从历史和逻辑发展上看,其发生发展的线索和分期应当是:以上世纪30年代周扬《我们需要新美学》的发表为实践美学的萌蘖期,以40年代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确立期,以50、60年代美学大讨论中李泽厚提出"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为承续转进期,以80年代美学讨论为成熟命名期,90年代以后为衍化期。从命名过程来看,成熟期所谓的"实践美学"首先是指后期朱光潜的美学思想,然后是指李泽厚的美学思想,同时也是指蒋孔阳、刘纲纪、马奇、杨恩寰等人的理论形态。因而,它不是指李泽厚一人的理论形态,而是多个人的美学学派。  相似文献   

5.
费尔巴哈的美学是以人本学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的现实主义美学,其基本原则有:艺术表达现实生活的原则;艺术的真实性原则;艺术的人学原则。这种特殊的现实主义美学,不仅是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和揭示宗教本质的直接产物,而且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奠定了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和现实主义的美学发展方向,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直接来源之一。它值得我们批判地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关于艺术美论的基本构建,在接受美学出现以前是两项结构论:作家──作品;在接受美学出现以后是三项结构论:作家──作品──读者。而毛泽东按照他自己的审美追求,创立了一个多项结构论:人民(主导者)──作家──作品──人民(接受者)。这个结构的轴心是人民。首先作家必须与人民结合在一起,接受人民的教育,从人民生活中汲取营养;作家必须为人民服务;作品必须集中表现人民的艺术形象;作品必须为人民所接受,在作品被人民接受的前提下,发挥教育人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贵在给美育以应有的位置──评金学智主编的《美学基础》钱涧秋周扬在《关于美学研究工作的谈话》中指出:“整个美学研究的目的,不仅在于美学理论的提高,而且在于发挥美学在四化建设和人民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其中包括在日常生活和教育事业中的美育作用。”这话是很有道...  相似文献   

8.
朱光潜在五六十年代参加的美学大讨论中,批判自己的唯心主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对美学科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提出“美是主客观统一”说,并揭示了美感产生的根源;2.阐释了“艺术方式掌握世界”的内涵;3.艺术是美学研究的中心对象,美学研究必须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4.美学要民族化。  相似文献   

9.
周扬与胡风30年代文艺思想异同论昌切周扬与胡风的文艺思想,在30年代基本成型,在40年代有所调整深化,形成了似乎完全对立的文艺思想格局。这种对立的文艺思想格局直至解放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倾覆”才暂告终结。然而,细细究来,他们的文艺思想并非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10.
伯尔是当代德国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40年代后期至50年代初,第二个时期──从50年代到60年代,第三个时期──1963年以后.《莱尼和他们》是伯尔197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主要作品,仅从该作品可知,伯尔创作的思想内容主要在于:批判宗教的虚伪、反动,谴责战争的残酷、罪恶;其创作艺术特色表现在:一是常以"我"来叙述观察问题,具有逼真动人的美学效果,二是运用了讽刺对比艺术技巧,三是采用了纪实体小说的报导手法。  相似文献   

11.
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美学、文艺理论的三大代表,在世界美学、文艺思想的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别林斯基为俄国文学的民族独创性而斗争,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则致力于促使先进的俄国文学和俄国的解放运动紧密联系起来。对于杜勃罗留波夫的著作和文学批评活动,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曾给予很高的评价。马克思把杜勃罗留波夫看作跟莱辛和狄德罗同样的作家。恩格斯称他和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两个社会主义的莱辛”,赞扬他们的“批判的思想”和“在纯粹理论方面的忘我的探索”。列宁把杜勃罗留波夫称为“彻底的民主主义者”,说俄国人民敬爱杜勃罗留波夫——这位“痛恨专横、热望人民起来反对‘国内土耳其人’,即反对专制政府的作家”。  相似文献   

12.
一、亚里斯多德——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在《论亚理斯多德的‘诗学’》里,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诗学》是第一篇最重要的美学论文,也是迄至前世纪末叶一切美学概念的根据”,又说,“亚理斯多德是第一个以独立体系阐明美学概念的人,他的概念竟雄霸了二千余年”。研究一下从希腊到十九世纪的欧洲文艺思想发展史,我们就会明白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评价是毫不夸张的。最早的希腊哲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伊始,李泽厚的《美的历程》给刚刚解禁的中国带来了新的气息和轰动效果,成为20世纪80年代美学热的先声。重新考察《美的历程》的研究方法有助于认识新时期初期美学研究的方法路径,从一个侧面重新审视美学热的缘由,反思新时期初美学研究的方法对今天的美学研究也会有启示。《美的历程》的研究方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基于艺术品的研究;规律研究;体悟研究;对象侧重与视角统一。  相似文献   

14.
“红色经典”是一个“史”的概念,对其时限及分期的探讨非常必要。文章将“红色经典”的时限界定在1920年代至1970年代,期间划分为四个阶段:1920年代的发轫期,以“三个属性”为基本特征;1940年代的形成期,赵树理的小说和新歌剧《白毛女》的成名方式分别代表了“红色经典”最初形成的两种方式;1950至1960年代的繁盛期,“红色经典”在长期的持续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逐渐探索出、凝练成一种新的、日趋成熟的艺术品类;1970年代的衰落期,后期“样板戏”的理论和实践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15.
明清戏曲演艺论有三个层面:一为演出技术论,是在“技”的层面上谈艺;二为演艺美学论,是在“道”的层面上立论;三为表演鉴赏论,是把美学论、技术论中的各种思考应用到对演出实践的鉴赏之中。其特点是:技术论内容为广,好处在“实”;美学论立意为高,长处在“虚”;鉴赏论感悟为灵,高处在“化”。凡此种种,本文均有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由王蒙和袁鹰主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记周扬)一书,有助于读者了解周扬,更能启发读者对今天有关思想文化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思考。因为,周扬长期担任思想文化方面的领导工作咱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尤其建国以来,这方面最多事,最多教训,至今道路还正在开辟。周扬几十年所做、所想,他的矛盾和遭遇,他晚年的反思,既把这方面的问题摆在了读者面前,也为他们的思考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书中几十篇文章,有为寄托哀思的,有记述周扬丰采的;也有旨在通过写周扬探讨一点问题的,其中几篇还颇有份量。笔者先要提出王蒙本人(周扬的目…  相似文献   

17.
陈望衡在《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 0 0 1年第 3期撰文《美在前进的生活中》 ,对周扬的美学本体进行了述评。作者认为 ,周扬的美学本体论有四个要点 :①美建立在生产的基础之上 ,生活的本质是社会实践 ,因此也可以讲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②美与科学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美的性质和科学发展水平相适应。科学也是一种实践 ,而且科学是最重要的生产力。③美和真善密切相关 ,美的特点一在情 ,另在趣 ,因此 ,可以说它是情趣化了的真与善。④美是发展的、前进的 ,它与生活同步 ,它既产生于前进的生活之中 ,又推动生活的前进。周扬的这…  相似文献   

18.
车尔尼雪夫斯基虽不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家,但由于其美学理论体现出的革命性色彩使其最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如此,在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理论中还充分显示着马克思主义人本生态美学的光芒。车尔尼雪夫斯基从审美活动的生态本原,诸如感应、信息、波等节律感应方面深刻论述了美与生命的紧密关联;从审美活动的生态功能方面,他又清晰地说明了人类生命的生态化生存,即“生”、“和”、“合”、“进”的丰富内涵,并确定了自己的关学理论思想核心:“美是生活”,“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等科学命题。  相似文献   

19.
周扬于1931年从日本回国,投身于左翼文艺运动,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指导,从事文学批评,虽系初试锋芒,却也颇多建树。周扬1942年参加延安整风,聆听了毛泽东关于文艺问题的《讲话》,即“努力使自已做毛泽东文艺思想、文艺政策的宣传者、解说者、应用者”(《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前记》),对解放区与建国初期的文艺事业作出了许多有益的贡献。但由于种种客观与主观的复杂的原因,不论三十年代在上海,四十年代在延安,五十年代初期在北京,周扬的文艺思想中都难免不存在某些“左”的教条主义的、庸俗社会学的成份。1956年前后,在党的“双百”方针的激励下,周扬在关于文艺与政治、文艺与人性人情、文艺的真实性、典型问题、创作方法、艺术技巧、美学问题以及如何对待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等诸方面,都大胆发表了许多前所未发的见解,竭力扬弃残存的“左”的教条主义、庸俗社  相似文献   

20.
接受美学的理论建构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接受美学理论在中国被系统阐释却晚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从理论的建构和接受上讲,中国是落后了。但理论的落后不等于实践的迟缓,中国接受美学的实践早已开始,只不过,中国接受美学的实践独具特色罢了。以贾谊《过秦论》的经典化进程为线索,以政治家、文学家、怀才不遇士人三维为视角,研究接受美学在中国的意义,即可解答"何谓中国式的接受美学"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