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新救助方式实施有效分类救助安置发挥社会福利机构潜能,有效救助安置无家可归人员。为解决无家可归人员生活困难,保障其合法权益,防止其再次流浪,各级民政部门充分挖掘社会福利院和农村敬老院的潜能,对无家可归人员实施救助安置。目前,全省各地民政局共出资124.2万元,利用撤并乡(镇)的契机,将  相似文献   

2.
废除收容遣送制度建立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其实质就是将强制性收容遣送改为关爱性救助管理,建立以自愿受助、无偿救助为原则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诚然,收容遣送工作也具有一定的救助性,在保护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活权益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城乡关系、法制建设、政府职能的变化,人们的生存环境和人口流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收容遣送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收容遣送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国务院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废除《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建构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这一新型的社会救助制度,完善了我国社会救助体制,规划了针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宏伟蓝图,对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充分领会《救助管理办法》的精髓,对我们做好工作切实维护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是强化制度建设:山东省临邑县出台实施了《关于城市街头流浪乞讨人员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了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并将救助特困群体所需各项费用列入县财政预算,为救助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资金保障。  相似文献   

4.
廖欣  曾卓 《社会福利》2010,(12):48-49
提高维稳认识转变救助观念 新型社会救助保障制度的实施充分体现了新一届政府关心民生、创建和谐社会的治国理念,从2003年新的救助管理制度实施至今,桂林市救助管理站共救助了流浪乞讨人员和困难群众2万9千多人。其中有贫困求助者,疾病求助者,务工不着求助者,未成年人求助者,  相似文献   

5.
自2003年8月实施救助管理制度以来,全国各救助机构依据《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行以人为本、自愿救助、无偿救助、先救治再救助的工作原则。围绕这一新的救助制度和工作原则,全国所有救助管理站千方百计想办法,更新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作风,实行亲情服务,人性化服务。  相似文献   

6.
相关链接     
《社会福利》2003,(8):32-35
2003年8月1日,伴随着国务院发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及民政部发布的与之相配套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简称《实施细则》)的正式实施,标志着全国原有的883个“收容遣送站”寿终正寝  相似文献   

7.
自2003年8月1日《救助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实施以来,天津市救助管理站按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边学习边实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救助管理模式,创造性地开展救助管理工作,为受助人员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救助服务,极大地丰富了新型救助工作的内涵。实施基础性救助 《救助管理办法》规定了对受助人员的五项  相似文献   

8.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状 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称《办法》)和民政部制定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称《细则》)以来,流浪乞讨现象和救助管理工作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一)流浪乞讨人员明显增多。 在城市的繁华地带,乞讨人员明显增多。以  相似文献   

9.
《社会福利》2006,(8):29-29
做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救助设施是基础,管理制度是关键,救助经费是保证。《救助管理办法》实施三年来,山西省紧紧围绕不断提升救助水平这个中心,着眼长远。从夯实基础,破解难题人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目前,全省救助管理工作政策法规日臻完善,管理机构逐步健全,管理制度不断规范,救助措施基本到位,难点问题取得突破,人性关爱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0.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灾害救助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已在全国颁布与实施;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法律援助等专项救助制度也在全国得到大力推进;社会救助单项制度亦在不断健全与完善,相互之间也越来越衔接与配套,这些都标志着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已步入了制度体系建设的新阶段,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1.
《社会福利》2006,(8):26-26
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北京市的救助管理工作从无到有,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救助管理制度的建立,有力保障了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为维护首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3年8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全市累计救助31300人次,帮助30148人次受助人员返家。  相似文献   

12.
2011年12月5日起,云阳县民政局切实开展2011年“寒冬送温暖”专项街头主动救助活动。为及时救助街头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人员,切实保障其生命安全,充分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云阳县根据((重庆市民政局关于(印发防范应对雨雪冰冻灾害街头主动救助工作预案〉的通知》(渝民发[2009]122号)文件精神,认真实施街头救助工作,确保街头生活无着人员安全过冬。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淄博市按照国家民政部和省民政厅工作部署,牢固树立"人性化救助"理念,变"被动求助"为"主动救助",完善救助制度,创新救助方式,对流浪乞讨人员实施全方位、全时制、无缝隙救助,有效维护了受助人员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社会福利》2006,(8):30-30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实施以来,辽宁省从提升救助管理与服务水平出发,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救助理念,加强领导,夯实基础,完善机制,积极探索救助管理新模式,全面提升了救助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5.
自《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实施以来,以救助站为载体的国家救肋制度已经运行了三年多,在救助、安置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救助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新的救助制度适应了社会公平、民主和人性化发展要求,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和称赞。然而,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受教育程度、文化素养。思维观念等诸多因素,出现流浪乞讨人员增多,特别是职业乞讨、强讨恶要、跑站骗助等行为严重干扰了救助工作秩序,救助难、安置难成为制约救助工作的瓶颈。  相似文献   

17.
《社会福利》2006,(8):31-31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实施三年来,吉林省将救助管理工作放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谋划,确立了参与发展、稳定社会、保障民生,促进和谐的“大救助思想”,全省救助管理工作打开了新局面,有效地维护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截止到2006年6月底,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61050名。  相似文献   

18.
入冬以来,内蒙古乌拉盖管理区民政局多措并举,积极开展"寒冬送温暖"救助行动,街头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 8名,发放专项救助金1.5万元。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成立乌拉盖管理区民政局"寒冬送温暖"救助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冬季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制定救助方案,落实工作力量、工作经费,确保冬季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同时,积极  相似文献   

19.
《社会福利》2013,(12):8-10
救助管理工作取得长足进展关爱型救助管理制度实施十年以来,各级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立足自身职责、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创造性地开展救助管理工作、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工作机制逐步健全,救助设施逐渐改善,工作方式不断创新、机构管理日益规范,服务功能广泛拓展,流浪乞讨人员教助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20.
开展国际合作关爱流浪儿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以来,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处合作,共同实施了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合作项目(2001-2005)。双方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方法,积极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新模式。项目合作期间,恰逢我国新型救助管理制度建立。新型救助管理制度的核心是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