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马克思历史评价理论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科学地评价历史和现实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和人物,这是唯物史观不能回避的一个重大问题。近几年来,我国理论界的研究视野逐渐集中到马克思的历史评价理论。本文拟结合目前研究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对马克思的历史评价理论进行深入的辨析,以期达到对这一理论的科学理解。  相似文献   

2.
郝立忠 《东岳论丛》2004,25(1):37-44
寻求一个能够把马克思哲学与传统形而上学,与现当代西方哲学区分开来的哲学形态划分标准,正确解读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精神,是国内外学术界长期未能予以解决的重大问题。但不论是把哲学上的"两个对子"作为哲学评价标准的传统方法,还是近几年来一些学者用现代西方哲学或各种各样的"本体论哲学"来诠释马克思哲学的"新"方法,都不能使这一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理论与实际关系问题是解读马克思哲学基本精神的关键,也是划分两大哲学基本形态、区分马克思哲学与本体论哲学的可靠标准。从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问题出发,迄今为止的一切哲学,都可以划归传统形而上学和唯物主义辩证法(真正的马克思哲学)这两大哲学基本形态。只有从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问题入手,才能准确把握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精神,正确理解马克思理论的整体性,从哲学形态的高度把马克思哲学与本体论哲学区分开来,使目前国内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本体论情结"得到化解。  相似文献   

3.
张晓鹏 《兰州学刊》2007,42(4):9-10,4
马克思的生产理论在马克思哲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只是将其片面地理解为经济学上的物质生产.马克思的生产理论是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人的生产和社会关系生产的全面的生产理论.只有全面地理解马克思的生产理论才能深刻领会马克思对于旧哲学的批判和创立历史唯物主义所实现的哲学变革.  相似文献   

4.
《理论界》2015,(11)
在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之间,德国理论界开始出现哲学人类学转向和唯物史观转向,共同体认一种特别的力量:理论的解放。这要归功于青年黑格尔派和马克思。因为青年黑格尔派的宗教批判和马克思的法哲学批判共同指向了基督教德国的神权君主政治,且分别从批判彼岸世界和此岸世界的统治真理性来展开。因此推动理论解放的力量正是青年黑格尔派的宗教批判和马克思的法哲学批判。对之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深入到政治哲学的沉思:理论的解放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5.
探寻马克思哲学的真谛、"回到马克思"的理论探索必须成为马克思哲学研究的自觉精神追求.但这有一个理解的前提,那就是马克思哲学所以发生的精神依据.马克思是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来把握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其哲学是追求人的合理生存与自由解放的哲学,是关于人类世界的哲学.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化与创新必须超越传统的理解与观念,走向马克思开辟的现代哲学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消费社会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马克思生产理论既遭遇严峻的挑战,也面临新的时代课题。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生产理论的精神实质,如何看待马克思生产理论在现时代的地位和作用,已成为推进马克思哲学当代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而从生产理论的研究方法和精神实质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对于廓清生产问题认识上的迷雾,并在实践中促进社会的总体生产与科学发展,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这样的理论和现实背景下,对马克思总体生产思想进行系统地研究可以说是一种积极地尝试。马克思总体生产思想是马克思经济学研究和哲学研究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理论产物。它向我们展示了生产研究的一个总体性视角:即生产的社会结构总体性和历史总体性的统一。这可以被看作是在时代境遇中生产研究的一个总体性视角。  相似文献   

7.
现在大家已公认,科学、智力、信息等精神生产力已上升为主要的生产力,马克思也认为精神生产力是生产力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73页).理论界对此已开始进行探讨,但是还有待深化.显然,无论从理论的彻底性还是从实践的发展来看,都迫切要求对精神生产力的实质及其同历史唯物主义的"物"的关系进行一番深入的哲学反思和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史的角度加强对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研究,对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力图通过对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渊源及其形成过程的考察,来阐明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沦及其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渊源 精神生产这个概念,并不是马克思首先提出来的。在马克思以前,资产阶级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已经明确提出了这个概念,并对它作过有益的探讨。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正是在批判地继承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其中对马克思影响最  相似文献   

9.
制度问题的哲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制度问题是近几年来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人们从经济学、政治学、伦理学、文化学等学科 ,多角度对制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哲学应当对各学科的研究材料加以概括和总结。哲学理论界关于制度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制度的维度、制度的本质、制度的功能、制度创新方面展开的。但对制度问题的研究还停留在抽象的理论层面 ,对很多实际问题的探索还没有深入下去  相似文献   

10.
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流行着一种趋势:"重新理解马克思".其主要理论构架在于分辨出马克思与恩格斯"对立"的两条马克思主义理论阐释路线,剔除恩格斯的解释路向,渲染现代西方哲学转型的"进步说".不顾"语境的非法移植"而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放置于这种逻辑话语中,呈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转型的种种理论样态.这样一种依靠"西文本"的"学术性诉求"而嫁接出的理论"成果"本身能够给马克思主义哲学带来些什么?对此,本文把"重新理解马克思"与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哲学范式转型问题联系起来,深入流行话语的根基处,阐释与剖析了三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令人困惑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陈金美 《江汉论坛》2005,4(8):61-64
马克思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始创理论,恩格斯哲学、列宁哲学是对马克思哲学的发展,它们既具有“个性”特征,又与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精神相一致。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精神是批判创新精神、实践精神、科学求实精神和人本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要改革理论体系、关注时代性问题、加强“文本”研究、与当代西方哲学“对话”,但必须坚持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精神。有了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理路,我们就能实现“返本”与“开新”的统一,以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深入,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根据新的实践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得到新的发展”,为此,“必然要抛弃前人囿于历史条件仍然带有空想因素的个别论断,必然要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义下的错误观点”。根据这一精神,理论界对马克思有关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预言进行了各种探讨,取得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成果。但是,在探讨过程中有些论者立论的根据,是以当代社会主义的实践来  相似文献   

13.
精神生产理论作为马克思关于社会全面生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社会发展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功能。要推进我国精神生产的大发展,必须要准确把握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人类自身生产、社会关系生产的相互关系,这对于深入把握和理解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精神生产理论作为马克思关于社会全面生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社会发展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功能。要推进我国精神生产的大发展,必须要准确把握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人类自身生产、社会关系生产的相互关系,这对于深入把握和理解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精神生产是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马克思阐明的“全面生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生产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迄今为止国内绝大多数哲学教材,都没有把精神生产作为独立的范畴纳入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即使提到精神生产概念,也都未能将之置于应有的高度展开阐述.并且.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面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任务,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更加需要结合、协调发展.因此,深入地、系统地研究精神生产问题,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均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精神生产的涵义、本质和主要特点诸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学术界同仁.  相似文献   

16.
个人的现实性和有个性的个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视现实,在反省理论界只从客体向度去理解马克思的历史理论这一倾向的理论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者们开始注意对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作深入的历史反思,马克思的历史理论的价值取向问题自然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与此相适应,研究者们开始重新审视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中...  相似文献   

17.
关于马克思学说的双重解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衣俊卿 《学术研究》2001,(12):76-79
本文认为,马克思的哲学是关于人的存在活动和本质的深刻阐释,是人的存在的本质性文化精神的自觉澄明.马克思哲学需要不断同现代理论与实践展开对话与碰撞,从而不断引发重大的理论与实践争论,催生新的理论流派和新的实践模式.从这种意义上讲,对马克思哲学的不断阅读和重新阐释,是马克思学说的一种重要发展途径.作者认为,在基本的理论形态上,马克思哲学表现为关于人的存在的实践哲学,而具体的表现形态上,它表现为人的实践的超越本性和批判精神的文化哲学.  相似文献   

18.
国内哲学界普遍认为,马克思在西方哲学史上实现了一场深刻的哲学变革,理论界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学者们对马克思哲学革命的主题和实质及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意蕴等问题进行了概括和综述,笔者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澄清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揭示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面对中国社会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哲学界已开始将自己的理论视域指向现代经济哲学.这既是时代对哲学理性的召唤,也是哲学摆脱困境、寻求新发展的一种努力.如何使这门学科得到健康和深入的发展,是理论界普遍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马克思哲学的当代发展中,一个核心的问题是如何看待马克思生产理论的当代地位和作用。在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建构中,从市场交换体系走向资本的生产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透视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内在关系,揭示生产过程中的内在矛盾及其文化意象,构成了他批判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文化逻辑的现实基础。因此,生产理论不只是指经济学意义上的物质生产,而且是对资本主义社会总体性的哲学透视,是马克思哲学批判维度的逻辑基础。只有从生产理论出发建构哲学的批判维度,才能真正地深入到全球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处。否则,批判理论的建构就只能陷入到文化意象中,最后只能达到一种伦理的或审美化的激进思路,而这正是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所要扬弃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