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国初年是中国小说极为繁荣的阶段,无论是小说刊物种类,小说出版的字数,翻泽小说的数量和质量,还是小说在社会上的影响,都可与晚清小说相颉颃。但民初小说的研究工作,至今仍几乎足一段空白。中国古代文学史,讲完晚清小说便结束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仅仅在讲五四文学革命时,把它作为革命的对立面略提一下。于是,民初小说便基本成了一块两不管的空地,我们对民初小说的认识,至今仍停留在五四时代的文学革命水平上——骂倒算数! 历史的研究需要有一个积淀期,因为历史的因果锁链实在过于复杂,往往要在几十年后,才能理清它发展的各种线索,对某一现象作出比较  相似文献   

2.
《文史哲》2015,(4)
民国初年,管达如与吕思勉分别发表了《说小说》与《小说丛话》,这两篇论著在近代小说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与意义,但有关前文作者的身份和事迹,以及两文之间的联系等,都还有值得重新探讨的余地。前人已注意到两文在思想、内容乃至文字论述上因袭雷同的问题,吕思勉有关遗稿的发现,出人意料地使我们对于这一问题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有吕氏手稿为证,吕思勉至少撰写了《说小说》一文中的两章,《说小说》由管、吕两人合撰而成,应当是确定无疑的事实,而吕思勉在写《小说丛话》时,袭用、改写自己前面所写的文字内容,也就是十分自然的事了。在汉译西文美学、文艺理论译本十分稀缺的情况下,吕思勉撰写有关小说理论方面的文章,也当如他教商业经济、商业地理那样,参考了日文书方面的一些论著,而他的一些西方美学、文艺思想,也应是经此中介而得来的。  相似文献   

3.
晚清的小说理论,按其主张大约可以分为四派:一派是以梁启超、夏曾佑、狄葆贸等人为首,以《新小说》杂志为核心(某些人与《新小说》无关,但观点与《新小说》一致),可名之为“新小说派”;一派是以徐念慈、黄摩西为首,以《小说林》为其核心,可名之为“小说林派”;一派是以林纾、周桂笙为代表,专事翻译西方小说,而在  相似文献   

4.
杨峰 《齐鲁学刊》2004,(2):122-125
民初逸事小说与鸳鸯蝴蝶派之间关系密切,民初约有百分之八九十的逸事小说都是鸳鸯蝴蝶派文人创作的。这一方面说明早期鸳鸯蝴蝶派的文人具有关注国计民生的“入世”风格,另一方面,在时代社会潮流及早期鸳鸯蝴蝶派文人自身思想选择的合力作用下,民初逸事小说也形成了鲜明特色。文人强烈的复古主义思想,补正史之缺的传统小说观,以复古思想、平民意识为主的历史观以及写作手法上的史传色彩等,构成了民初逸事小说的“民初特点”。  相似文献   

5.
罗紫鹏 《理论界》2014,(10):139-142
民国初年各类书信尺牍的出版一度高涨,而其中的艳情尺牍因其骈四俪六的绮艳文风尤为一时风尚,特别是以徐枕亚等人为代表的旧派小说家陆续发表的一些"创作型"、"代言体"书牍,在一笔操办往复书信的过程中,竟使其具有了小说的情节和架构,具有了类似于《玉梨魂》一派写情小说的特点。然而到底是此类艳情尺牍的创作和出版催生了《玉梨魂》一类兼具书信体特点的小说的出现,还是民初《玉梨魂》等写情小说的流行刺激了艳情尺牍的出版和流行呢?笔者通过比较明清以来言情小说的基本情况,认为尺牍在小说中的运用一直存在,民初艳情尺牍的出版和风行应该是源自于写情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民初骈文小说的创制不失为晚清以降中国小说语言杂糅发展过程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民初文学观念的转移与文学实践面貌的整合具有重要意义。民初小说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把晚清以来历时性的文学语言建构情况,在共时性上全面地展现,体现为骈文、古文、以不同时期古白话为范式的白话、不同程度欧化的白话、不同程度使用方言的白话等语体加以采用。此时,文言的使用在民初小说语言之中又成为一种风气,而白话的小说语言建构相对表现得不太突出。民初小说语言在中国文学语言的现代转型之中并没有取得质的突破,而在内部呈现出相当复杂的内卷化。  相似文献   

7.
杨懋君 《阴山学刊》2001,14(2):59-62
清末民初婚俗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择偶标准、媒介方式、婚姻礼仪的演变,以及婚姻法规的加强和离婚的增多。这对现代社会的婚俗产生了深远影响,值得认真研究,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试论民初江苏社会风尚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初年,在辛亥革命风暴的影响下,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及其意识形态受到猛烈冲击,社会风尚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江苏1同全国各地一样,民情风俗变化巨大,然而学术界鲜有论述。本文拟对自1911年11月2至1913年9月期间江苏社会风尚的新旧嬗变试作论述,祈就教于方家。一江苏光复后,为扫除清王朝的政治影响、树立民主共和新风,革命党人和进步人士积极倡导,刚刚摆脱封建统治的各界民众热烈响应,易帜改元、剪辫易服与从军助饷同时进行,一时间民主共和之风高涨。(一)革除龙旗在各地宣布独立时,首先要表明反清革命的立场,易帜便是重要形式。晚清以黄…  相似文献   

9.
在民初政局的大变动中 ,章太炎积极推进共和政体的建立 ,力行实业建设 ,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与帝制复辟 ,保护《临时约法》 ,其政治立场与行动的主导面是积极的。虽然在武昌起义后 ,章太炎亦曾拥护袁世凯出任临时大总统 ,主张定都北京 ,甚至在汉冶萍公司抵押等问题上反对孙中山 ,但对这些问题 ,均应具体分析 ,不能轻易论定民初的章太炎就已完全转向反动势力一边。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小说家响应"小说界革命"的号召,拔高小说的社会功效,注重小说的实用价值,这种功利主义的追求,使得社会小说突破既有文体框限和题材藩篱,具有连通"寓言体"与"写实体",穿插鬼域与人间,跨越家庭空间与社会广域等多重叙事结构模式,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叙事拓展了多种可能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1912年至1919年这一时期,出版业的发展较此前更为繁荣,在相对宽松自由的政治环境下,出版社大量创办,报刊、杂志尤为发达。活跃在这一时段的出版社,重要的有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文明书局、有正书局、国华书局、进步书局等,这些出版社创办了大量小说杂志,较有影响的如《小说月报》、《礼拜六》、《小说大观》等等。这些杂志为小说的创作、发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这一时期,创作小说刊载数量大为增多,大大超过了翻译小说,短篇小说与白话小说在刊物的导向下逐步发展。杂志的创办、编辑宗旨也对作家的创作以及读者的阅读趣味产生了各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清末民初小说与报刊业之关系探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郭浩帆 《文史哲》2004,1(3):45-50
清末民初是中国新闻事业开始发达的时代,与此同时,近代化报刊也逐渐成为当时小说的主要载体和传播媒介。清末民初的小说与报刊业始终保持着密切而微妙复杂的关系。在清末,小说与新闻业呈同步发展的态势;而到民初,与新闻界长期遭受打击和镇压的命运相反,小说事业却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兴盛时期。清末民初的小说有80%登载在报刊上,民初的登载率又远高于清末。除小说专门杂志外,文艺报刊和报纸副刊以及一些综合性报刊也大量登载小说。其中,小说产量与小说杂志数量的走势基本吻合,这说明小说杂志始终是小说和小说理论发表的最主要阵地。以小说杂志为代表的近代报刊业的兴盛促成了中国小说传播方式的变革,并成为中国小说现代转型的主要载体和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3.
清末民初小说形式的演变与外来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人们通常认为,中国小说的传统表现形式是“五四”时期才发生裂变的,在此之前,中国小说仍保持着文言的传奇体和笔记体、白话的章回体和说书体等传统模式.从整体上看,情况确是如此.但我们也必须看到:从庚子事变到民国初期的十多年时间里,传统小说形式在许多方面已发生了变化,不少作家在创作中注意汲取西方小说的表现技法,从而使中国小说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是一个中西小说技法交融汇聚、变革创新与固守传统交错混杂的时期.尽管传统的力量还十分强大,但小说界的创新意识却愈来愈浓厚,传统的藩篱开始被打破,具有近代色彩的新型小说逐渐涌现。这个时期可以称之为中国小说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的阶段,它为“五四”时期中国现代小说的诞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在近代小说中,不管是长篇、中篇还是短篇,都  相似文献   

14.
黄世仲是清末新小说创作的代表人物 ,他先后主办过多种小说报 ,创作了大量的长、中、短篇小说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长篇小说 ,其数量在 1 6部以上[1] 。同时他又是新小说理论的倡导者 ,在清末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因其政治背景复杂 ,长期以来对其专门的研究和论述甚少 ,本文拟作粗浅探讨 ,以抛砖引玉 ,引起文学史家的注意  相似文献   

15.
民国初年,中国第一小说季刊《小说大观》创刊。作为集结作家、编辑、出版者这些文学场中主要行动者的一个重要活动平台,《小说大观》和其它通俗文学刊物一起在民初通俗文学场域的构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小说大观》在创办过程中同样交织着政治资本、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的争斗,其结果进而影响着刊物底色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的呼伦贝尔教育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在东北近代教育的兴起和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依据相关文献、档案资料的记载,对呼伦贝尔地区教育问题进行考察,通过概括、论述本地教育状况与特点,揭示清末民初东北边疆地区特有的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特色与规律。  相似文献   

17.
本文考察民国初年四川与周边省区的关系,探讨了省区间矛盾冲突的背景、表现、影响。中央权威衰落、滇黔军祸川、四川自治运动是此时省际地方主义产生的背景;表现在人事、经济、军民关系、熊克武与唐继尧的战争、援鄂之战等方面;这种关系加速了四川自治以及被军阀作为割据的理由,并最终决定了四川地方实力派在国民政府中的边缘地位。  相似文献   

18.
鸭绿江流域地处偏僻,开发较晚,文化教育落后。该地区受晚清"新政",尤其是受奉天省近代教育的影响,开始走上教育近代化之路。但其近代教育水平远低于奉天省其它地区,呈现出新式学堂与旧私塾并存的特点,且新式教育在该区域内的发展也呈现不平衡性。新式教育的兴起使该区域社会面貌焕然一新,为后来教育的振兴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自杀现象是民国初期一个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它的频繁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著名思想家李大钊对此给予了极大关注,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通过他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当时中国的认识,也可进一步加深对李大钊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在对欧美各国政治体制进行考察,借鉴中国传统官制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建立中国文官制度以推动中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的基本认识。他认为,国家官吏首先要有"为人民公仆"的意识,政府的选官制度必须独立。因此,在他出任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短短两个多月中,多次发布政令,谋求建立文官考试、铨叙制度。孙中山有关文官制度的思想和法规设计,对后来的北京政府、广州国民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和完善文官制度,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