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充满了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意蕴,是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在当代中国执政党的社会治理理念中的生动体现.以造福于人民为目的,"三个文明"一起抓;"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等等,便是这一社会治理理念之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意蕴的典型体现.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充满了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发展观 ,是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在当代中国执政党的社会治理和社会发展理念中的生动体现。“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五个“统筹发展”等等 ,既是这一社会发展理念之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典型体现 ,同时也体现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治理理念在有关人的问题的提法上的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实现了从唯心史观到唯物史观、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从理论思辨到科学实践的视界转向,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点;由此建构了人文关怀的全面性、统一性、发展性理论内涵,提供了正确的思维范导;从而体现了价值性与科学性、继承性与批判性、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的本质特征,彰显了发展的价值魅力.  相似文献   

4.
面对信仰多元化的严峻形势 ,马克思主义信仰遇到了挑战 ,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信仰缺乏人文关怀 ,其实人文关怀的缺失并不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本身的问题 ,而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的偏差。当前党的各项路线包括党的十六大所制定的奋斗目标都在构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5.
王新喜  王险 《江汉论坛》2005,42(11):34-38
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是社会关怀的最根本体现,而社会公平、正义是实现社会关怀的最基本条件。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社会关怀的理念。任何一个国家,如果忽视了社会关怀,就必然陷入冲突和对抗,只有坚持社会关怀,社会才能和谐、国家才能稳定。  相似文献   

6.
社会新闻是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的一种报道题材。在社会新闻报道中融入人文关怀, 代表着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本文以人文精神的视角对社会新闻加以关注,指出了社会新闻报道加强人文关怀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7.
社会新闻是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的一种报道题材.在社会新闻报道中融入人文关怀,代表着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本文以人文精神的视角对社会新闻加以关注,指出了社会新闻报道加强人文关怀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8.
人文关怀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的重要思想路线。当今国人的精神处境和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强烈呼唤贴近实际的人文关怀,唯有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关注大众的心灵世界、不断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正视大众的差异性,采用科学合理的理论宣传方式,是人文关怀视域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现实策略。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社会冲突的实际问题要求马克思主义社会冲突理论给予回应,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冲突理论的现实关怀出发,把"实现和谐"作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冲突理论新的视界和问题域,把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化解社会冲突的最终指向,探讨从意识形态建设入手,通过强化社会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理念来整合公民的价值认同,引导社会心态趋向理性、平和,并以此作为构建社会利益平衡机制的基础和化解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路向.  相似文献   

10.
民法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比照近代民法以财产法为中心,现代民法强化了人文关怀,主要表现为从以财产法为中心到人法地位的提升,并广泛体现于民法中主体制度的发展、人格权的勃兴、合同制度的发展、物权法的发展、侵权法的发展、婚姻家庭法的发展等各个方面。中国未来的民法典应当以人文关怀构建价值理念,注重对人的自由和尊严的充分保障以及对弱势群体的特殊关爱。基于这一理念,在中国未来民法典中有必要增加人格权法和侵权责任法编。在中国民法的适用等方面更应强化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1.
《甘肃社会科学》法学栏目经过30年的发展,法学类文章篇数总体呈递增态势,栏目设置从无到有,从不定期、混合到常设、独立,作者队伍从院内、省内扩展到全国,推出了一批法学名家和区域知名法学学者的稿件,扶掖了诸多中青年学者,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栏目特色和栏目方向,社会影响力稳步提高。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在新形势下需要运用现代理念谋求新的发展出路。  相似文献   

12.
杨学功 《河北学刊》2005,25(4):35-42
近两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展.随着"回到马克思"、"重读马克思"之说的兴盛,马克思文本研究格外引人注目.目前讨论的重点是马克思文本研究方法论问题,特别围绕有学者提出的"以文本为本位"研究纲领,展开了富有意义的学术争鸣;与此同时,马克思文本研究开始向某些实质性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也呈现出新的特点,除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的研究外,学者们从学理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提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而把这种研究的目标锁定于建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新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对话范式的兴起,有利于打破学科壁垒,使哲学对话走向"内在视城",对构建适应时代生活需要的当代中国新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主题和哲学范式的变化与社会生活的推进紧密相连。20多年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虽然在提升人的主体地位、肯定人的价值等方面做出了理论上的重大突破,但往往仅仅抓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方面。当前的问题是,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正本清源的基础上,紧紧面向现实生活,把握内含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和原则,激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为现实社会的发展提供哲学智慧。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建立70年在国家治理格局下进行了社会治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稳定和建设政权,国家治理覆盖了社会治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激发了社会生产力,也导致了独立的社会力量的产生,社会治理成为必要。市场化、城市化衍生了以民生为主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新时期和新时代下政府通过建构新的社会治理格局,尝试将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结合起来,基层社会治理成为实现有效社会治理的基本领域,这也需要对多种社会治理方式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15.
加强对社区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宁 《社会科学》2003,(6):73-78
政府和社会一直关注城市社区弱势群体的经济状况,但在人文关怀方面却显得比较薄弱。本文阐述了必须加强对弱势群体提供人文关怀的理由,并指出在这个问题上的几种认识误区,进而提出加强对弱势群体人文关怀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理论界》2015,(10)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认为,国家的本质是实现统治阶级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国家的两种基本职能是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社会主义之前的国家以前者为根本职能,而以后者作为实现前者的手段。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对于国家本质和职能的论述蕴含了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指导原则,即维护广大劳动者利益、遵循政治统治职能向社会管理职能复归的历史规律。我国当前简政放权政策是对这两条原则的践行,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和推进。  相似文献   

17.
在中央政府大力倡导建立一支庞大社工队伍的形势下,中国社会工作已渐渐进入政府不同的职能部门,社会工作岗位的建设亦日见增多。在快速增长的过程中,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已突破了很多原来的限制,如教材不足、师资不够等。但是在关于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在中国的发展的讨论中,至少有三个问题仍然不断缠扰着中国社会工作学界:社会工作的专业性、科学性、本土化。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一定要扎根于中国复杂的国情,有机地结合本土和非本土社会工作的技术和文化价值基因。  相似文献   

18.
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还没有一种学说象马克思主义这样,引起如此持久的争论,在实践上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和反响,也没有一种学说象马克思主义这样历时一个半世纪仍有如此巨大的活力。可以说,整个20世纪的学术,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在很大程度上是和马克思主义联系在一起的。在东  相似文献   

19.
近年诗歌的民生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中国诗歌出现了一种关心社会转型时期民生问题的写作倾向,它通过呈现被忽略的社会问题表现人与现代的紧张关系,展示现代性寻求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这些诗歌的出现,反映了文化阶层和文化生产方式的变化,体现了诗人对现实与艺术的双重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