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将道德上升为法律或曰道德法律化,可以说是我们党重视法律对道德保障作用的认识符合逻辑发展的结果。推行道德法律化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不可否认的是道德法律化的实施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略论道德法律化及其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的法律化,是沟通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中间桥梁,它使得社会规范系统中道德与法律的结构趋于合理。从事实层面上看,道德法律化是实现法治社会的基础与需要。同时,古今中外的无数次道德法律化的实践也证明了道德法律化的可行性和重要性。然而,道德法律化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过度的道德法律化或是盲目的道德法律化及以德代法的做法无疑会给法制体系的完备及法治社会的实现带来损害,因此有必要对道德法律化进行适当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充分实施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推动道德的发展 ,这使得道德的法律化成为可能。但道德的法律化是有限度的 :从范围上看 ,有些社会关系主要靠道德来调整 ,法律只起辅助作用 ,甚至不能适用法律 ;从功能上看 ,法律直接规范人的行为 ,但对人的思想并不具有直接的约束力 ;从道德发展的角度看 ,法律不能超越历史阶段保障高层次的道德要求 ,而且对法律的过度依赖还会导致道德的弱化。因此 ,我们在树立法律最高权威的同时 ,还应充分重视道德等其他调控手段的作用 ,避免法律对道德领域的过度介入。  相似文献   

4.
道德的法律化与道德的自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经济转型的今天 ,社会道德发生剧烈的嬗变 ,传统的道德受到冲击 ,法制不健全 ,使道德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 ,依靠法律对道德的强制作用 (道德的法律化 )成为提高社会道德水准的最重要途径。但法律本身在发挥其制约作用的同时 ,也并非万能。本文从法律的产生、立法、执法的局限性及法律与道德的各自所长 ,分析道德的重建不仅需要法律的强制作保障 ,也需要道德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为基础 ,道德调节与法律调节优势互补 ,双管齐下 ,德治与法治相结合 ,才能最终实现道德水准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们处于一个变革时代,完善法律体系,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法治是道德建设的保障,良好的道德风尚是法制赖以实现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不可重此轻彼。  相似文献   

6.
道德法律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法制建设中不可避免要遇到的问题,文章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入手来论证道德法律化不应成为当代的有效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7.
有限的道德法律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和道德作为两种不同的调整体系 ,在现代社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从普遍的合理性的道德入手 ,提出了“有限的道德法律化”,分析了有限的道德法律化之合理性 ,并探讨了其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权力道德法律化问题即权力道德法律化的多层次性、没有形成法律制度性的保障、泛道德化倾向等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权力道德法律化的途径即法律制度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以及对权力道德法律化进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9.
10.
道德法律化的原理与实践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道德法律化的含义,指出其应包括道德权利的法律化;着重阐述了道德法律化的依据,指出道德法律化既是基于法律渊源于道德这一事实,同时也根源于法律与道德的相异及共性,更是弥补成文法局限性的重要途径.最后提出了道德法律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健全的劳动立法是将劳动力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作模式不可或缺的重要实施环节。针对目前我国劳动立法不甚完善的现状,必须完善劳动立法程序、完善劳动立法体系、健全劳动监察立法和完善劳动争议仲裁程序。  相似文献   

12.
德性养成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社会的转型使得传统道德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发生了断裂,原有的道德规范失去了它应有的整合功能。道德失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德性自觉。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的德性培养是道德文化重建的基础。德性的培养是在文化氛围中进行的;必须依托传统文化道德资源确立德性培养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道德能力是一种道德思维与道德实践、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统一的特殊能力。作为人的一种本质能力,它是人完成道德的行为所必需的心理特征,是形成道德品质的开端。与一般能力相比较,道德能力具有受动性和主动性相统一、普遍性与独特性相统一、稳定性与可变性相统一、独立性与连贯性相统一等特征。  相似文献   

14.
论安乐死的道德观与立法的可行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安乐死应与时俱进地用现代道德观进行重新审视,是符合社会主义的伦理道德和人道主义原则的。安乐死与故意杀人罪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一概而论。民意表明在我国实施安乐死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只要在法律制度上进行严格设计,安乐死在我国立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立法实践的角度分析了当下中国法治对道德建设的推动作用,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平等权与自由权的规范与保护是社会主义道德文明的体现;二是对社会公平与正义的维护与恢复是道德建设的有力推进;三是对诚信原则的规定与倡导是法治推进道德建设的信念支撑;四是对家庭、邻里伦理道德的维护与弘扬是道德建设的落脚点。从而构成对法治推进道德建设的立法实践问题的比较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的婚姻法对法定夫妻财产制的规定重实体轻程序,重物权轻债权,缺乏对夫妻财产权的保障制度.建立夫妻财产登记制度,完善夫妻财产管理、使用制度,建立夫妻财产保护制度,能够有效弥补法定夫妻财产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生活意义感的生成标示着主体的存在状态与存在本质的统一。人作为道德存在者,道德记忆能力是其本质能力,它既是 我们能够拥有道德生活的“根”,也是生活意义感得以生成的“源”。简单地将道德记忆与道德生活经历混同起来,则会造成生 活意义感的形式化或异化。生活意义感的增进基于主体日益强大的道德记忆能力,一个拥有卓越道德记忆能力的人,能够通 过合乎道德的记忆或遗忘建构出富有道德价值的道德记忆内容,这对其生活意义感的增进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关注学习问题是近年来道德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在流派纷呈的学习理论中建构主义可称得上是一支盛开的奇葩.道德学习是道德主体的主动建构,是基于道德主体原有经验基础上的建构,是道德主体多元化的建构,道德学习对学校道德教育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和社会发展责任理论作为目前动物保护立法的主流理论,未能动摇陈旧的人与动物的主客二分格局,一定程度上使动物保护立法工作陷入了滞后局面,故亟需反思其作为立法基础理论的道德内蕴。若承认人与动物之间在道德层面存在形式意义上的平等关系,则动物作为"形式主体"所放射的道德价值将有望培植起大量的积极义务规范,进而真正推动动物保护法制的发展。联系动物致害责任这一制度并加以反思,能够揭示这一点的进步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