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传奇继承并发展古代辞赋、诗歌以及史传文学人物形象描写的优良传统 ,也汲取了志怪、志人小说的艺术经验 ,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 ,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唐传奇作者开始运用多种技法如比喻、拟人、象征、夸张、烘托、对比等对人物进行综合和立体的 (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景物 )描写 ,刻画了众多丰满、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2.
20世纪《红楼梦》艺术形象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者们对于曹雪芹的典型观、人物形象所取得的总体成就、人物形象多姿多彩的“特性”及各种特殊类型典型的塑造,如“第三者”、“过场人物”、“陪衬人物”、“严父”、“慈母”及“僧尼”等都有研究。同时,对于曹雪芹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段,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动作语言描写以及各种艺术手法技巧也进行了研究。甚至有人研究了绘画、戏曲、诗词和医药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作用。这为我们正确理解《红楼梦》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晚明剧作家孟称舜的戏曲《娇红记》全名《节义鸳鸯冢娇红记》,是据元代同名小说《娇红记》改编而来的,通过比较戏曲和小说在人物塑造方面的异同,可知戏曲在借鉴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特点的基础上,对"情"作了更为深入的阐释和丰富的表现,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生动,进一步突出了人物个性意识的觉醒,体现了鲜明的晚明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4.
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作者代拟小说人物的诗歌创作,根据不同人物的特点量体裁衣,凸显个性;同时,借助诗歌的言志缘情作用,揭示主要人物的情感、心理,展现本真。而作者又以叙述者身份所写的诗词,从他者的角度对人物或赞或讽,揭示性情与命运,使人物形象塑造更加丰满。作者正是借用诗词直接或间接地塑造人物,增强了小说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红梅记》是晚明文人周朝俊的传奇名作,主要叙述乱世背景下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故事.在构思和创作《红梅记》的过程中,作者大量吸收了前人艺术创作的养分,如六朝小说、唐传奇、宋元明话本小说和笔记小说,以及元明经典戏曲《西厢记》、《牡丹亭》等,均在《红梅记》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迹.然而,《红梅记》并不是简单的照搬和拙劣的模仿,而是融会贯通,推陈出新,在确立主题思想、塑造人物形象和设计叙事模式等方面都有所超越,显露了作者过人的艺术才情.  相似文献   

6.
清代著名长篇小说《红楼梦》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作者曹雪芹的笔下,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特别是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曹雪芹把环境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人物形象在周围"冷"、"热"环境的正面衬托或反面映衬下鲜明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红玫瑰与白玫瑰》与《封锁》的解读,可以见出张爱玲小说的奇幻表现。张氏小说从“妇人性”的独特视角建构“她者”叙述空间,质询“真”的价值标准,不仅揭示了现代人异化和疏离的生存状态,更表现了“时代的梦魇”,蕴涵着她对理性及文明的质疑。无论在修辞、主题还是在叙述结构层面,《传奇》与“唐传奇”都有着亲密的“互文性”,如将“唐传奇”因果报应、枕中乾坤等“俗套”织入《传奇》的奇幻叙事,使《传奇》文本更具深厚的文化“底子”,由是造成张氏小说雅俗共赏的奇观。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在人物塑造手法上打破了传统的“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写法,塑造出了正邪两赋、美恶并举的人物形象。曹雪芹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研究,表现了深藏在人物性格内部的美丑对照和组合。他改变了以往的才子佳人的俗套,把人的性格深层的矛盾充分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中的五个重要梦幻与“黄粱梦”有着深切的历史渊源。“黄梁梦”最早见于《列子》,经过唐传奇、元戏曲、明代拟话本小说和清代笔记小说的发展和演化,形成了独特的幻化时空和哲学内涵。曹雪芹将“黄粱梦”纳入到《红楼梦》的叙事中,在黄粱梦的基础上进行巨大转换,使《红楼梦》形成了独特的幻化时空和天人合一的宏伟结构,这种叙事结构体现着曹雪芹深刻的哲学观。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一直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世人所关注 ,所谓“追踪蹑迹”、“实录其事”是也。这只是其创作方法的一个方面 ,如果完全是“实录其事” ,宝玉口衔“宝玉”而生 ,林黛玉为“还泪”而来 ,则如何解释 ?《红楼梦》其实有许多地方显示了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的创作方法。文章从黛玉哭哭啼啼、泪水不干、诗作都是悲苦之作出发 ,结合该书在第一回、第二回、第五回大量描写的悲苦意象 ,指出该书在塑造黛玉形象时充分运用了象征主义创作方法。然后又从宝玉等形象的塑造中阐发其创作方法 ,指出《红楼梦》一书其实是贯穿了这种创作方法。该创作方法对深化人物形象意义、扩深小说主旨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清代红楼戏是当时人们对《红楼梦》小说文本的一种独特接受形式。戏曲改编者对《红楼梦》的解读,一方面立足于对宝黛爱情故事的叙述,或宣扬情的虚幻,或表现情的和谐,或强调情的永恒的接受观念;另一方面,在改编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出简单表面化、庸俗色情化的接受倾向。这种解读既有对《红楼梦》文本意义合理的接受,又有明显的误读。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并非像传统观点所认为的那样“叙好人完全是好 ,坏人完全是坏” ,而是在基本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 ,对人物进行了全面和多方位的刻画。尤其在曹操、关羽、周瑜、刘备等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既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也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或二者兼而有之 ,从而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的人物描写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在他关于中国古代小说的论述中以及在他的杂文中,反复地论述了一个文艺创作中的重要的美学原则,概括起来,就是“美恶并举”、“美丑泯灭”。在一九二四年,他在西安作了题为《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的演讲,对于《红楼梦》说了如下的话:“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  相似文献   

14.
几年来,《哈利·波特》在风行世界、好评如潮的同时,也受到了如禁止出版等不公正的待遇。其不公正的待遇与其小说或是童话的文体界定密切相关。从审美品格来区分,魔幻小说是小说,具有写实性;而童话具有非写实性。从人物形象塑造上区分,小说要求塑造典型人物、圆形人物;而童话偏于类型人物、扁形人物的塑造。考察《哈利·波特》的非写实性与人物形象的类型化特征,我们不难界定《哈利·波特》的文体本质为中国的童话,英国的FairyTale。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是历代禁毁小说,所以在“四大奇书”中,这部小说的研究是最不充分的。在人物研究方面,视线多集中在以西门庆为圆心的几个主要人物身上,本文从小人物秋菊对塑造主要人物所起的作用和秋菊在全文结构上的意义两方面,探讨了秋菊在《金瓶梅》中的作用。在世情小说双峰——《金瓶梅)和《红楼梦》中,秋菊和傻大姐其实是小说家匠心独运的人物。这一类带有痴傻性质的人物在“中国古代小说人物类型表”中值得添上一笔。  相似文献   

16.
二 破坏人物形象 破坏人物形象,是程、高窜改《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一个主要方面。目的仍在于使其“不谬于名教”,成为一部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小说。 (一)改变贾宝玉的性格思想 贾宝玉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一个叛逆人物,曹雪芹自己性格思想的化身。程、高企图破坏书中人物形象,以改变全书主旨,当然要从贾宝玉开刀。而最主要的是改变他反对读诗云子  相似文献   

17.
《南都学坛》2019,(6):31-44
《歧路灯》托于明代,描写的是清朝康雍乾时期以河南开封为中心的外省生活画面和各色人物。它创造了一个读者熟悉而又陌生的人物画廊,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手法。人物组合的数理模式,人物形象的"符号化","对照法"与"个性化","写实"的两个意外效果,以居处与聚会写人以及对人物形象的心理刻画等,都显示了李绿园刻画人物形象、塑造文学典型的艺术功力,多方面地达到了其时代小说艺术的顶峰。《歧路灯》堪称我国古代与"四大奇书"、《儒林外史》《红楼梦》并列的第七大古典通俗小说名著。  相似文献   

18.
《天真时代》是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小说展示了一幅19世纪末20世纪初“老纽约”上流社会的风俗画。作家在小说中运用二元对立的原型叙事手法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如梅·韦兰、纽兰·阿切尔、埃伦·奥兰斯卡以及凯瑟琳等。本文从社会学角度探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神话原型之间的关系,同时指出,《天真时代》利用神话人物的文化传承巧妙地表达了华顿的道德理想:以“良知”克服情感。  相似文献   

19.
张军 《宿州学院学报》2005,20(4):101-101
通常所说的“红楼梦诗词”是《红楼梦》诗词曲赋的略称,还包括诗词曲赋以外的各种韵文体裁。在同人物形象的关系上,有些诗词成了人物形象的命运的谶言,有些反映人物形象性格的流变,而其中个性化的角色诗词更有代表性。《红楼梦》诗词已和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浑然一体。1人物命运的谶言《红楼梦》中,谶言主要寓于诗词当中,如太虚幻境中薄命司内所存的《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和又副册中的判词以及《红楼梦曲》,具有鲜明的诗谶特点,为人物性格发展和命运前途提供一种预兆性的依据。“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这里有…  相似文献   

20.
孙犁小说历来以塑造恶劣战争环境中乐观健康的青年妇女形象、表现农村劳动妇女内在的心灵美和人情美、并以此来体现特定的时代精神而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但深读孙犁的小说,发现其在人物塑造上存在着明显的二元对立现象,美与丑、好与坏泾渭分明;政治与道德、外表与内心简单浅薄,这显然违背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20世纪50年代初在《风云初记》和《铁木前传》中,在人物俗儿和小满儿的身上,孙犁一改以往二元对立的人物创造模式,使这两个人物比以前创造的任何女性人物都要复杂和丰满,这也使得这两个人物形象成为孙犁小说中的另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