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霞 《决策与信息》2008,(12):113-115
本文从古代道家管理思想的哲学基础为切入点,详尽的研究了老子道家"无为而治"管理思想,深入探讨了老子道家管理学说中的谋略思想,提出了对当代管理学的一些启示,这对于现代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老子的佃£德经》作为传统的文化遗产为当今管理学界的研究和实际应用带来宝贵的指导作用。本文以中国传统管理文化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老子“无为”思想的现代管理视角的阐述,剖析古代管理哲学对现代医院管理实践的指导作用。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基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管理哲学,为现代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古代老子哲学中的“天道圆圆”、“少私寡欲”、“道法自然”与现代环境文化中的“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环境法治”的比较与延伸,说明了老子哲学是当今世界方兴未艾环境文化的先驱,指出中国人有义务、有能力高举环境文化大旗,建设“生态文明”,真正赢得“中国世纪”。  相似文献   

4.
老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大家,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作为中国古典哲学,蕴含着深刻的做人做事的道理,是中国历史遗留的瑰宝。俗话说,"读新书学会做事,读老书学会做人"。细细品味老子思想会悟出一些为人处事的真谛,把它运用到现代企业管理中将得到不少启迪,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是企业发现新问题,解决老问题的法宝。  相似文献   

5.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 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有代表作《老子》流传于世。老子的思想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它综合了哲学、社会学等多种领域的科学,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知人善任”、“柔弱胜刚强”等思想不仅是治国兴邦之谋略,而且对现代企业管理来说是不可或缺。 “道法自然”:管理的基本规律 “道”与“德”是老子一书的核心范畴。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作用于人生万物就是德。老子还说:“道大,天…  相似文献   

6.
探讨中国哲学智慧与当代中国公共部门管理的关系,构建中国式的公共部门管理模式,既是快速变化的社会对我国公共部门管理发展的强烈呼唤,也是公共部门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管理哲学发展的领军人物——老子,在2500多年前为我们留下了虽只有5000多字,但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远影响的著作——《老子》(又名《道德经》)。其  相似文献   

7.
老子故里的陈大明老师,近年来悉心钻研老子学说成果多多。本文结合老子治国之道阐发对现代领导者的启迪,深入浅出,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杨凡苇 《决策与信息》2008,(12):112-112
在战国时代,道家学派的始祖老子(姓李名耳,号老聃),从生活经验和个人感悟中探索世事与人生的意义,发现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并将其著书立说,写成了千古留传的文化巨著《老子》,后人称其为《道德经》。老子的无为思想、老子的哲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精妙的管理智慧,时至今日它们仍对现代企业管理有着非同一般的深远影响和启迪。  相似文献   

9.
袁琳 《决策探索》2014,(10):56-57
《道德经》是公认的哲学经典,同《易经》《庄子》一并被称为"三玄"。在《道德经》一书中,老子提到"上善若水"的观点。"上善",即最善,尽善尽美。老子认为"水"是最近于道的,水的特性完全符合老子所提的"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思想主张。"上善若水"就是形容做人的最高境界,善行要像水的品性一样。  相似文献   

10.
无为而治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观点.它兼容了本体论、认识论等哲学理念,从"有"与"无"两个特殊角度去审视事物,观其无界之妙,察其有界之涯,是"道"与"德"的合而为一.其中,道乃德之"体",德乃道之"用".老子认为,道乃宇宙之本体,"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道之运行而产生天地万物.老子之道,乃自然主义.老子强调对法制的尊重,反对以一已之私欲,凌驾于公众之法制.老子之德,乃无心之德,即无为而治.对于"无为",世人有诸多不同的理解.无为,乃避开冲突.  相似文献   

11.
<正>《老子》说:"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南怀瑾说,老子告诉我们三件法宝,不管做人做事、创业立功,上至帝王领导、下到平民百姓,都离不开这"三宝","三宝"哲学成为管理艺术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2.
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哲学之父。“无为而治”是老子管理思想的核心,也是老子管理思想的最高境界。“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以辩证法的原则指导领导的工作,寻找顺应自然、遵循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在有形层面“无为”,在无形层面必“有为”;高层管理者的“无为”是基于中层和基层的“有为”。“有为”蕴含在“无为”之中,“无为”驾驭在“有为”之上。领导较长时间不在组织中,组织的工作正常开展,按照领导的话说,建立了良好的制度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3.
老子是中国哲学之父。在自然界的万物之中,老子最为推崇的是水。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人类最美好的德行应该像水那样。因为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之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道”。紧接着,老子指出应从七个方面去学习水的品格:“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这“七善”,既是做人的智慧,又是处事的方法。领导干部应当具有“七善”品格,达到品格修养的“上善”境界。  相似文献   

14.
《道德经》以"无为而治"为总论,包含以"和谐平衡"的领导原则、"抱一归朴"的领导思维、"谦下善救"的领导态度、"无知无欲"的领导修养为纲目的领导哲学思想体系。老子领导哲学启示当代领导者遵循规律、把握全局,用人以公、以民为本,德才兼修、为政清廉。  相似文献   

15.
汤漪 《管理与财富》2010,(4):107-107
在终极境域中,老子、庄子以“无”为出发点从负面对“道”做否定性的说明以认识“道”,“无”的智慧同时也融入到了生活世界而展现出了道家哲学的一种非凡睿智。无独有偶,海德格尔在对“存在”的研究中,也对“有”“无”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显现出与道家哲学思想的一些美学共通性。  相似文献   

16.
智者如水     
蒋献芹 《领导文萃》2009,(17):144-144
老子的师父叫常枞,常枞要死的时候.老子和许多人及徒弟站在常枞的床前,老子问师父,师父你还有什么要告之的吗?常枞对老子说:“牙齿和舌头.那个刚强,那个柔弱?”常枞张开嘴巴,你看!我的嘴里还有什么?老子一看说:“师父你的嘴里什么也没有。”常枞又对老子说:“这就是我为你上最后的一课了。”  相似文献   

17.
马吉权 《经营管理者》2009,(19):199-199
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人类的现在和未来。全文从哲学的观点探讨了哲学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首先简要分析了可持续发展和发展哲学的概念,随后则从物质理论和生态伦理基础两方面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基础,最后则简要说明了可持续发展对现代哲学发展的意义,即否定了人类本位主义,同时也为科学技术更好的服务人类提供了认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陈敏 《经营管理者》2014,(32):188-189
管理哲学的出现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推进马克思主义管理哲学研究是实现当代中国管理实践创新的重要条件,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辩证法是对现代西方管理理论范式的革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哲学思想在公司高层管理技术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研究。从"权变理论"与老子"道法自然"具有共通性开始,论述了科学处理传统观念与创新对立的统一关系,深入研究了领导的自我管理和用人方法的直观模型,并以哲学思想和现代管理思想的结合阐述了公司管理中的基本规则的生命性作用。从而,为大型企业高层管理者提出了哲学思想与现代管理技术结合的途径和哲学思想融于现代管理技术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南怀瑾 《领导文萃》2014,(3):110-112
正所谓用阴柔,即不用刚强,不是勉强而为。一件事物的成就,是顺势而来的现代学术界,研究《老子》的趋向,归纳起来,大概可分为三个路线:第一类:纯粹走哲学思想的研究路线。做这方面研究的人,各有各的心得,各有自己的见解。乃至有人以西方哲学来批评《老子》,或者以西方文化来与《老子》比较。这是学术性的一类。第二类:就是把《老子》,单纯地归到个人修养,做功夫,所谓修神仙的丹道上去。这一类自几千年前,直到现在,自成一个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