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传统节日的复兴与发展正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节日放假,只是给过好节日提供了条件,传统节日能否"回归",关键还在于节日的形式和内涵是否适应人们的文化需要。以端午节为例,端午节经历了从"恶日"到"节日"的转变,其文化内涵由驱毒禳灾发展到纪念圣贤。端午节千年的风俗流变说明了以民俗为主的传统节日,必须适应民众生活需要,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传统节日的现实意义。传统节日的"回归"与兴盛必须走创新与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提升节日文化价值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体现了社会的诚信友爱和安定有序;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体现了精神文明建设.但是,传统节日文化异化现状即庸俗化、商品化、洋化的节日文化现象不容忽视.弘扬创新节日文化,提升节日文化价值应做以下思考:还原节日文化内涵,古为今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洋为中用;提升节日文化价值需要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的传统节日受到了来自西方“洋节日”的冲击.“洋节日”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有效补充,是了解东西文化差异的重要载体,两者的并存体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这种冲击从接受群体、节庆周期以及文化符号等方面有它的必然性.在文化视域下,以兼收并蓄的心态,建立客观公正的标准,将两种不同的节日进行分析,对我们科学理性地对待冲击、培育高度的民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尊重和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要“突出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并将传统节日列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传统节日是中华传统节日中最具广泛性与代表性的节日,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但是由于受到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社会发展对节日文化功能的消解、城市化以及西方节日文化的冲击等因素的影响,重要传统节日文化的继承创新在时代发展中陷入了困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既是探讨新时代重要传统节日文化继承创新价值的标准,更是探索其路径选择的方法指南。因此,新时代重要传统节日文化继承创新要强化重要传统节日的载体功能、重塑文化功能、统筹城乡节日文化资源以及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特质进行了概述,即节日内涵:以天人合一为"精神植被";节日形式:基于农历的"可视化"社会生活节奏;节日活动:民间瓦肆里的"活态文化"。继而对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当下困境进行了分析,即节日内涵被"转型"尘封化;节日形式被"商业"快餐化;节日活动被"城市"架空化。最后对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现代传承给出了具体思路,即节日内涵上,对原生态意义系统进行朝花夕拾,令其成为民族的"精神安全阀";节日形式上,重启农历的"文化记忆"功能,形成新的民族生活节奏;节日活动上,推广民间传统节日体育活动,使其成为传统节日习俗的"活态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6.
"文化空间"的意义、性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具有同一性,它是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传统节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传承作用。节日文化空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典型、集中、生动的活态表现。社会转型期,传统节日文化空间受到严重冲击,人们的节日情怀日渐淡漠,节日内容变得空洞。这迫切需要社会各界对传统节日文化空间的关注与保护。文章以旧时天津老城玉皇阁重阳节"登高"习俗为例,探讨传统节日文化的精神意义和对"文化空间"的整体性保护。  相似文献   

7.
洋节和传统节日并非完全对立的矛盾,是全球化进程中一种必然的碰撞和融合现象。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将大学生过洋节与过传统节日行为进行对比,深入挖掘大学生对中西方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大学生过节的行为习惯,探索根本原因。研究发现:第一,对大学生而言,我国节日文化的教育和传承情况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糟糕,有一定问题存在。第二,西方节日虽在我国大学生中有着普遍高的认知和参与程度,但是未与传统节日文化产生冲突。第三,正确引导大学生培养节俭朴实节日消费观,不要奢侈浪费,要重视节日文化传承意义。第四,面对新潮的西方节日,我们也不应一味抵制,应该正确引导,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节日观念,让洋节成为传统节日的一种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8.
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民族成员广泛认同的文化价值观念,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承中华美德的重要载体。面对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必须重新审视本土文化,增进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文化情感,组织开展有意义的节日文化活动,以此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与培育,使其在正确的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多元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明显加快,传统节日的习俗被淡化甚至被遗忘,洋节日的输入和日益受到追捧、节日的物化现象泛滥等,使得人们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如何才能吸引广大民众积极参与传统节日?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节日的文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节日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传统节日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而日渐衰微,我们应该对传统节日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文章首先从视觉传达的角度对传统节日符号进行分析、归纳,挖掘其背后的深刻内涵,然后研究其造型形态,最后探讨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对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具有最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代在华外国人避暑度假蔚为风尚,定期的避暑度假是其在华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传教士为主的外国侨民积极开发下,近代中国形成了以江西庐山、浙江莫干山、河北北戴河、河南鸡公山、山东青岛等为代表的诸多避暑胜地。在华外国人避暑度假风尚的形成主要在于避暑地是其健康的庇护所、温暖的海外之家、理想的会议地,满足了他们深层次的多种需要。  相似文献   

12.
摘要:建国初期,我国节日休闲呈现突出的时代特征。中央政府在新中国伊始即颁布节日的休假方法,制度上保障了我国居民 在节日进行休闲的权利。同时对不符合社会建设的节日闲暇活动进行改造,并结合时代背景将政治元素与集体特性融合到节 日休闲当中。五十年代对待传统节日休闲的态度较为理性,节日休闲文化和节日休闲活动得到较好的延续与传承。建国初期 节日休闲转型与延续的经验,对如今节日休闲的引导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守护民族传统是现代文明发展中一个文化立场的重要问题。在高有鹏的《文化现象的兼容情感》中,表现出其来自生活的实践品格与博采众长的科学品格的统一。他关于保卫传统节日,守护民族文化传统的主张与倡导.对文化保护与产业开发的论述均显示出对于历史典籍的稔熟,对于现代理论的洞彻,特别是他对于田野作业的投入与感受,构成他独特的学术勇气与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4.
两课社会实践教学实效性的考察与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实践教学是高校“两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当前“两课”社会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两课”社会实践教学的设想,提出了假期校外社会实践的可行性方式,并阐述了具体的操作要求。  相似文献   

15.
春节、国庆节等节假日是我国旅游需求集中释放的主要时段,假日旅游在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节假日旅游人数的不断增长,城市热门景区"人满为患"现象频频出现,引发旅游景区资源破坏、旅游质量下降、景区形象受损、安全风险凸显等问题,甚至出现人群踩踏等恶性事故,引起了社会各方面关注,阻碍了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节假日暴涨的旅游需求、旅游供给的结构性失衡、旅游管理体制不顺、旅游安全设施不足等,建议从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节假日景区高峰管理、发展智慧旅游等方面入手,解决城市景区节假日拥挤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佛教从东晋十六国时传入北京地区,不断向广大的下层民众渗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随着佛教与北京传统文化的不断融合,一些佛教的节日或纪念日,逐渐越出了佛教寺庙的神圣围墙,悄然走进北京民众世俗生活,与本土的民俗及传统节日水乳交融,成为民间积久成习的岁时风俗.通过对一些广为北京地区民众所喜闻乐见的传统节日和庙会的寻根溯源,可以透视出佛教对北京传统民俗文化的渗透,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佛教自身本土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17.
七夕乞巧东传日本后,先是在宫廷、贵族与文人之间以作诗和展示丝织品为核心举行"乞巧奠"的形式进行乞巧,至江户时代渐次渗入到庶民阶层,"乞巧奠"平民化。现代日本的"七夕祭"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目的,乞巧的形式与内容得到了有效保护,但与传统相比发生了巨大变迁。七夕乞巧在日本的历史变迁与现代讲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传统节日在日本的传承与变迁状况,也对当今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舞龙运动源于上古的祈龙求雨,到汉代,成为一种大型的娱乐欢庆节目,唐宋时期已成为一种常见的节日欢庆习俗,并逐渐脱离了“祭祀求雨”的意味,而演变成民间一种重要的节日娱乐狂欢活动。舞龙运动是华夏民族龙文化的物质载体,这一运动具有强大的文化功能,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刻认识传统文化中和谐文化的精髓,增强民族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日本社会尤其是研究华侨华人的学界,新近出现了“老华侨”“新华侨”的称呼。对新、老华侨的称呼、定义和范畴的规定等等,学者们尚未取得一致意见。很多被归属于“新华侨”里的人们,也并不认同这个称呼和分类。但是这种分类的出现本身,则标示出老一代移民和新一代移民已经有了巨大的文化特征上的变异。笔者试图通过对日本的“新华侨华人”年节习俗以及饮食生活等文化的行为表象的观察和分析,读取其文化深层的要素,建构日本华侨华人文化融合与文化认同的模式类型。  相似文献   

20.
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晚会也就成为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平台,在时下兴起的传统文化热潮背景下,春节晚会节目中传统艺术的展现意义就更显重大。文章以2008年这一具有典型特点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为切入点,对晚会中突出传统文化特点的节目进行研究,试图从文化融合角度来分析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的新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