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人物底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的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这是恩格斯对行动描写在表现人物性格方面重要作用的高度概括。这里所说的“怎么样做”,就是指人物行动描写而言。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在他小说创作的人物塑造中,很重视人物行动的描写。他不仅在描写人物做些什么的时候竭力地表现他怎样做,而且还深刻地揭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不那样做?以挖掘人物每一个具有性格化的特征性行动,产生和形成的生活来源和社会根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为纪念佛教传入我国两千年而作。唐宣宗李忱,是“三武灭佛”后“中兴”佛教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扶持佛教,南禅在他当政期间有重大发展。这同他传奇式的经历有关。他微时广历四方,同佛门关系甚深,同南禅的重要人物有往来,他本人甚至当过和尚  相似文献   

3.
蒲松龄是以痴狂自居的。《聊斋自志》里,他公开申明创作这部“孤愤”之书时的心态是“遄飞逸兴,狂固难辞;永托旷怀,痴且不讳”;他还认为,“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而他第一个有意识地大量地多侧面地塑造了一系列痴狂人物。明确地把痴狂人物作为自己的文学理想人物予以颂扬。这在文学史上是一个大突破和创新。在蒲之前,文学作品中并没人专门写痴狂,作家往往只是有意无意地表现痴狂,蒲之后,如《儒林外史》《红楼梦》等,痴狂也只是间或偶然地表现。只有蒲松龄,明确地提出“痴狂”二宇,创造了中国文学中一个绝无仅有的痴狂人物体系。  相似文献   

4.
王韬,历来被中国近代思想史视为“早期改良派”人物,但他还是不是一个文化史人物,学术史人物呢?如果我们把研究机焦转到中西文化交流史的领域,看他在“西经中译”,“中经西译”活动中的贡献,以及这方面活动给他思想带来的影响,这个问题的答案显然是肯定的。本文从王韬的生平、著作的根据出发,结合对他的生活环境的考究,指出:王韬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学术史上的地位,是他较早地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大同理想”,而这种理想策源于十九世纪欧美乐观精神的“世界主义”。  相似文献   

5.
倪匡十分崇拜金庸,对金庸在武侠小说上的成就有近平肉麻的高度评价:“古今中外,空前绝后。” 他列了一个金庸小说人物榜,《鹿鼎记》中的双儿是他心目中不多的上上人物,这个评价不可谓不高。  相似文献   

6.
莎士比亚几出著名的悲剧,都是借用了一定的历史事实,但它又不同于他的历史剧,那么他的悲剧和历史剧有什么区别,是否可以给以一个界说呢?匈牙利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卢卡契(1885——1971)称他的历史剧为“国王剧”,认为他的悲剧是脱离了“狭隘主义”以“高度集中的形式去刻划”“过渡危机时期的一些社会道德问题”,这些悲剧人物都是这一……时期最雄伟的历史典型”,他说这些悲剧是具有“更深刻更真实的历史性”。《哈悔业特》的主人公是一个王子,《李尔王》中的李尔王更是一个当权的国王,《麦克白》一剧的主要人物仍然是篡夺了王位的国王,这与历史剧有什么区别,按照卢卡契的说法,它们仍然是“国王剧”,使我们无由分辨。他把悲剧仍然局限在历史的范畴,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是进入 2 0世纪以后中国资产阶级在文化学术上的最初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承前启后的关系上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他既是一个结束 ,又是一个开端。所谓“封建式”的思想感情与“近代式”的研究方法交织在一起 ,使他成了一个典型的新旧矛盾的人物。国内外的新老学者 ,都非常推重王国维 ,尊他为“史学大师” ,是“新史学的开山”。王国维的成就是多方面的 ,他学贯中西 ,既精且博 ,涉及的领域包括史学、哲学、教育、文学、文字音韵学、版本目录学、校勘学等。一生之中 ,著译之书有六十二种 ,批校的书有一百九十余种 ,另有一批遗著还散佚在外…  相似文献   

8.
重提束星北     
《北方人》2006,(3)
他曾是物理学大师玻尔(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青睐有加的人。他的学生中有声名远播的李政道、吴健雄、程开甲……他被人誉为“天才的物理学家”,他又被人视为“知识分子中的‘骑士’”、“传奇中英雄豪杰式的人物”。他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他是一个命运坎坷的人。他的名字叫束星北。  相似文献   

9.
在辛亥革命史上,黄兴是与孙中山齐名的人物,有“开国二杰”之称。他文武兼资。才德兼备,足以冠轶群伦。但是,长期以来,史学界对黄兴的研究却显得相对薄弱;人们对他的评价也失之公允。有的因为他在领导武装起义时打过败仗,贬为“常败将军”;有的认为他只是一个单纯的“实行家”,有所谓“黄实行”云云;有的根据他和孙中山在政见上的某些分歧,认定他在组织上“走上了分裂的道路”;有的认为“他在辛亥革命以后主张对袁世凯妥协退让,成为革命党内部妥协势力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还有的公然说“他没有站在时代的前列”,甚至把他“划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右翼”。究竟应当怎样正确评价黄兴,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曾国藩死后的一百多年间,有的人颂扬他是“千古完人”,“万代楷模”,象泰山和北斗一样“万世流芳”。也有人说他是独夫、民贼、汉奸、刽子手,把他说得一无是处,毫无可取。其实,这二者都未免褒贬失当,毁誉偏颇。在历史上,进步人物有进步人物的成长过程,反动人物也不是一生下来就坏。基于这种看法,我想简单地叙述一下曾国藩的一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是怎样由一个封建地主阶级的子弟,走向与人民为敌的道路的。  相似文献   

11.
鲁迅主张文学创作要显出人物灵魂的深。他高度评价俄国作家陀思妥也夫斯基,认为他能在人中间发现人,是“人的灵魂的伟大审问者”,这审问者“同时也一定是伟大的犯人。审问者在堂上举劾着他的恶,犯人在阶下陈述他自己的善;审问者在灵魂中揭发了污秽,犯人在所揭发的污秽中阐明那埋藏的光耀。”鲁迅在这里提出了刻画人物灵魂过程中自我与创作对象的关系。一方面是相互融合,创作中的自我要变成他创作的人物,深刻体验他所创作人物内在思想情感的冲突;另一方面是创作中的自我又不是他所创作的人物,他要保持自我的独立品格,成为他所创作人物灵魂的“审问者”,在深刻的感受和体验过程中,心灵达  相似文献   

12.
博马舍(1732—1799)在法国戏剧史上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他曾说过:“我的一生是斗争的一生。”他的大半生确是如此。他是一个精力充沛、多才多艺的人。他的多才多艺表现在好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一、“画他的眼睛”“画眼睛”的手法是鲁迅先生在总结刻划人物经验时说的。原文是:“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付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赵树里对人物肖像的描写向来惜墨如金,可以说非点睛之笔而不运腕挥毫,“画眼睛”是赵树理刻划人物的第一个特色。例如在《表明态度》里对永富老婆的描写:  相似文献   

14.
汉魏之际的曹操,是封建统治阶级中一个比较有名的人物。中国文化革命主将鲁迅先生,在一九二七年就曾评价过曹操,说他“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同时指出:他“也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读了曹操的诗文,深感这评语的正确。曹操的作品“清峻”、“通脱”。所谓清峻,就是不拖泥带水,不无病呻吟,简约  相似文献   

15.
巴尔扎克是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的艺术大师。他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十分重视道德问题。他认为:“教育他们的时代是每个作家应该向自己提出的任务,否则他只是一个逗乐的人罢了。”因此,他常常在“善与恶的有益对立”中刻划人物,  相似文献   

16.
在金庸的十五部武侠小说中,乔峰无疑是一个最大的“英雄”,是“武侠小说里最硕大无朋的身影”。乔峰是个悲剧人物,他的悲剧与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相似,是命运悲剧。为复杀父之仇既毁灭了他又成全了他,英雄是在与命运的抗争中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的。  相似文献   

17.
究竟是什么使屠格涅夫成为第一流艺术家?丹麦文学史家、批评家勃兰兑斯在探讨这个问题时说:“他最最具有一个真正诗人的品质,能够塑造出活生生的人,但这一事实还不是全部。他艺术的高超之所以如此显而易见,是由于读者捉模到作家对他所描绘的人物的看法和他自己的意见之间,以及人物给作者的印象和给读者的印象之间的和谐一致。”接着他加了一句:“关键就在这里。”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原始文化史上,“伏羲”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符号。他不仅仅是一位上古帝王,也不仅仅是一个神话人物。他的传说不仅在一个地区流传,也不仅在一个时代流传。如果将古籍记载、民族学材料、考古学材料综合起来,可以发现,“伏羲”在时间跨度上纵贯了采集狩猎经济到...  相似文献   

19.
马锦生 《中华魂》2010,(9):57-57
所谓“另类和谐集体”是指在一个单位.“一把手”等实权人物权力至高无上,事事说了算,下面的人全看他(他们)的脸色行事,集体讨论流于形式,凡事“一致通过”,保持高度的“和谐”那样一种“集体”。  相似文献   

20.
注骚阐微     
《离骚》的作者屈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也是战国后期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从《天问》可以知道他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从《离骚》可以知道他是一个坚持进步理想的人物。他反对封建的“礼治”和“天命”。在《离骚》一开头,就说他是帝高阳的后代,说他生于寅年寅月寅日,“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脩能”。按“天命”说,屈原理应“万事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