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吉登斯的结构化社会学理论蕴含着深刻的道德见解。其本体性安全、知识能力与行动能力、反思性自我认同等新颖的范畴与命题,不仅成为理解社会道德建设、个体道德发展的新范式,而且对学校道德教育目标、手段、课程资源及师生关系的优化,具有重要的思想启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新型的德育活动。它的实施对于加强广大青年学生的环保意识、资源意识和生态意识具有积极意义。因此,了解高校生态德育的基本内涵、实施必要和主要途径,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推动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复杂科学的兴起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复杂科学对于探索和研究复杂系统或事物有着独到的作用.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具有开放性、整体性、非线性和自组织等复杂性特征.将复杂科学的原理应用于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可以很好地提高目前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道德教育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形态,具有其生态本性。文章从此逻辑起点出发,提出道德教育研究本身具有其生态性.拘泥于某一特定学科视角局限的道德教育研究缺乏全局性的总体把握。因此,从道德教育的生态整体性出发,从伦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视角,从支持系统、操作系统、环境系统和转化系统建构方面,全面分析道德教育,建构起多学科研究视野中的道德教育生态体系,是解决当前道德危机和德育困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生态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活动中亟待揭示与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近些年来,一些学者就生态道德教育的内涵、意义以及内容的理论建构,生态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持续性的探究,发表了一批积极成果.生态道德教育的研究还需要从廓清"生态道德教育"的外延边界、借鉴相关学科的最新成果、注重生态道德教育的可操作机制研究等方面加以深化和拓展,以进一步发挥其理论研究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三江源地区生态道德教育具有教育内容民族性、教育对象多元性、教育任务艰巨性等基本特征,加强该地区生态道德教育必须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注重生态道德认知和实践教育,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观,促使该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儒家思想家的生态智慧理念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蕴藏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生态道德哲理,文章深入阐述了儒家“天人合一”、“仁民爱物”和“节用而爱人”的命题对于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并提出了如何利用儒家生态观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8.
在高校开展海洋生态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然要求。高校在开展海洋生态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的相互合作、相互协调,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帮助学生形成海洋生态文明意识。  相似文献   

9.
10.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生态道德教育纳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之中,是和谐社会下高等教育所担负的一个重要任务。加强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它将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革新,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变原有的人际道德教育为生态道德教育。要充实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界定新的道德原则,围绕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展开教育。  相似文献   

11.
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学校要因地制宜实施,培养学生感恩的心,并注意遵循针对性、情感性、持久性和系统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12.
我国当代道德教育困境的根源在于其存在道德教育生态系短裂,外在于环境的封闭和保守,内在于道德教育模式与新的道德精神的不适应。这种状况不能适应我国社会经济转型转轨对道德教育的要求,因此必须树立道德教育生态理念,并通过优化道德教育环境,构建良好的整体德育理念;探索新的道德精神,构建匹配的道德教育模式;运用德育生态规律,构建和谐的道德教育生态等探讨道德教育生态的现实建设。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情感在道德教育中的独特蕴涵,通过梳理当今家庭、学校、社会作为道德教育的传授主体与接受主体———受教育者之间的情感状况以及对道德教育效果的影响,从道德教育情感一体化的角度提出提高德育效果的积极对策。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主体性道德教育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道德教育的种种弊端并结合时代的要求,提出了主体性道德教育思想.主体性道德教育代表着一种与传统道德教育截然不同的面貌、观念和思维方式.文章还对主体性道德教育基本理念及在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做出一些思考,以期能有利于促进学校道德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公民道德教育以公民为立足点,有别于传统德育。正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公民”意蕴,为我们探索高校德育的改革,思考新时期高校德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提供了新的视角。高校公民道德教育应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礼仪教育为切入点,以诚信教育为重点,并合理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乃是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的切实之举。  相似文献   

16.
转型时期的大学德育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 ,根本问题在于德育主体价值的丧失。德育创新的根本出路在于培养德育主体 ,这是道德本质及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 ,也是社会和大学生自身的现实需要。德育创新应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着重唤醒并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和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  相似文献   

17.
跨越道德与知识的鸿沟--关于高校德育现状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高校德育状况并不能令人满意,这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大气候的影响,存在着智育至上的功利化倾向,导致高校德育处于弱势地位;另一方面,高校德育客观上存在着重(道德)知识传授,轻道德行为实践的倾向,导致“知”与“行”相脱节。转变教育观念,倡导德育改革,跨越“知识”与“道德”的鸿沟是走出高校德育困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思想道德体系的构建与高校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各方面都处于转型的历史时期,原有的道德体系必将在交替、撞击、磨合中完成自身的扬弃,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面临着重新构建,这个过程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大学德育中的情感教育特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是德育的灵魂,但在当前的德育实践中,却存在着对高校德育中的情感教育的怀疑甚至否定的看法。通过对高校德育中的情感教育及其独特性的探讨,文章认为情感教育是提高高校德育有效性的前提与保证。  相似文献   

20.
道德起源与发展的动力都源于生命,道德教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关爱生命,引领学生在对道德的追寻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生命。然而,高校德育中的生命缺失与高校学子由于对生命认识的无知而产生的生命困顿现状,使得生命道德教育成为迫切需要。生命道德教育是一种道德教育理念,在内容结构上包含如何对待生命的道德教育和道德教育如何符合生命需要两个层面。追根溯源,则需要确立道德意义世界,终极价值关怀与意义指向方能担当起为现代人"安身立命"提供信念的重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