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方略,如何完善金融立法建设和推进政府金融规制改革,以此引领和推动中国金融改革,已成为理论界和金融监管部门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借鉴演化经济理论分析政府金融规制的生成、演化、“基因”影响和体系形成过程,在统计分析基础上对目前中国政府金融规制体系和特征进行归纳;针对政府金融规制改革的顶层设计问题,本文提出统一政府金融规制机构设置的观点,在构建“双参与”和“双评估”流程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规制目标”和激励机制的正向作用机理,说明了评估流程设计对于政府金融规制效果起到修正和改进之作用.  相似文献   

2.
“职责同构”的中央和地方关系是基于两个方面的基础:一是我国是单一制国家,二是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现在我们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就意味着实行“职责同构”的部分基础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这个变化,地方政府需要进行“职责异构”的改革.现在改革中的主要困难是“人治”意识和相关法律不健全;各级政府职责权限划分困难;机构优化与人员安置困难;改革需要顶层设计等.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职能转变,需要提高对“职责异构”改革趋势的认识;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地方政府管理服务职能;进一步理顺部门间的职能关系;协调党政机构改革力度.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创新作为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政治现象,其本身是中国政治发展的结果和体现。作为中国渐进式改革的逻辑要求,政府创新也是地方政府自主权扩大的结果。地方政府创新作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推动力量,创新的过程同时也是政治发展的过程。通过对地方政府创新的“问题驱动”和“体制约束”双重特点的分析发现,中国政治发展将会在“改革过程中结构性变化所带来的外部压力”和“现有体制自身的约束”这种双重逻辑的共同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轨迹向前发展。这是一种渐进演化的政治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产生和发展,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筹集了大量资金,促进了我国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从理论和现实入手,深入分析我国地方政府现行融资模式和管理体制中存在的制度性问题,并从顶层设计的角度,阐述推进地方政府融资体制改革,实施地方政府直接债务融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5.
政府创新与政府自觉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政府创新是政府改革、政府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或是政府改革、政府发展的合历史逻辑的引申。中国国情是政府创新的历史性前提与基础。政府创新是中国国情发展规律使然 ,具有“应然”和“实然”两个层面。政府创新应该是一种“综合创新”。要使这种综合创新成为现实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或有赖于“政府自觉”及其向度  相似文献   

6.
“合作政府”:英国行政改革的新走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陈琤 《东南学术》2002,(5):30-35
1997年上台的英国新工党政府一直致力于新一轮的行政改革。本文探讨新工党政府在政策制定、信息技术开发、责任机制重建、公共服务和公务员体系改革等方面的努力 ,考察英国的行政改革由“竞争政府”向“合作政府”转变的发展轨迹以及朝“整体政府”迈进的改革方向 ,并指出这种发展轨迹对于中国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远远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在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问题上陷入了改革的困境.从改革的主体角色来看,政府在“顶层设计”时将自己界定为提供与获取社会福利的双重角色,与民争利的政府和通过隐性渠道获得转移性福利的企业共同导致了社会福利分配的公平缺失.另外,由于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我国社会福利呈现出个人福利过分寄生于公共福利的现象.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必须破除市场原教旨主义的神话,转变政府职能定位,倡导按劳收入分配制度,遏制非劳动性收入的过分增长,才能实现中国特色的可持续性的社会福利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时代的政府角色与服务型政府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世界典型国家政府角色的演进,与其说是观念和价值规范的产物,不如说是政治、经济、文化与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全球化时代,“发展是一种社会转型的过程”的观点正得到认同,“更好的治理,更好的服务”已成为各国政府改革所追求的共同目标。本文基于公共服务内涵的三重性,将中国定位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型国家”。当前,“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以及政府发展的双重历史任务要求树立“以公共服务为导向,以规制治理为手段”的理念,建设综合了民族和时代特色的“规制—服务型”政府,提升国家能力和政府能力,完成从“发展型国家”向“服务型国家”的嬗变。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世纪 ,“再造政府”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在深化政府改革的过程中 ,坚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 ,既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和教训 ,又善于借鉴西方新的公共管理理念。反思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进行的四轮政府改革 ,新一届政府改革的战略选择应加大政府职能的转变 ,即向“服务型政府”和“责任政府”转变  相似文献   

10.
本文解释了我国近年来公用事业管理领域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模式.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的不对称以及特殊的地方官员治理模式是地方政府公用事业管理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力.在我国独特的干部人事制度下,地方与中央政府的博弈导致了地方政府过度负债.在后改革时代,我国公用事业管理将继续遵循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路径发展,但需要在干部人事制度和融资平台公司治理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1.
“政府行为的经济化”与政府职能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府改革的关键是职能转换。但是当代中国地方政府往往存在着“政府行为的经济化”现象,它造成政府职能“错位”、“越位”和“缺位”。要充分认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界定政府职能的边界,实现政府转型。  相似文献   

12.
在“两个根本转变”中,不容忽视地方政府的行为和作用.在对地方政府的替代行为、改革行为、发展行为及其正效应等予以肯定的同时,必须重视其政企不分、地方保护、逆向调控的行为及其负效应.我国地方政府行为将伴随整个现代化的进程.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已成为中国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的困境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威 《南方论刊》2010,(4):39-40,64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进行了多次行政机构改革,但是地方政府的行政机构改革还处于试点探索阶段。行政改革是当今世界的一种潮流,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全球化行政改革运动,我国政府的行政改革也在不断推进中,特别是地方政府的“大部制”改革势在必行。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发展的原因,我国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不可避免地面临机构重组、人员分流、利益平衡和改革配套等方面的困境,因而有必要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讨,并相应地提出一些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入世后的中国各级政府面临的改革中,尤其重要的是:实施依法行政,从“人治”政府走向法治政府;转变角色,从管理型政府走向服务型政府;改革规制,从计划政府走向市场政府;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从单中心统治走向多中心自主治理。  相似文献   

15.
“包容性增长”理论是针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困境,即在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如何巩固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让改革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而提出的.“包容性增长”理论与政府体制改革间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在“包容性增长”理论的指导下,政府体制改革应转变政府发展思路,推进大部制改革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促进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张志泽  王丽 《学术界》2007,(3):276-282
重塑政府运动具有效率提升、市场功能优化、政府公益性强化等科学性层面。目前我国行政改革与社会转型的现实呈现出与美国重塑政府运动背景众多相似特征:政府职能的困扰与挑战、改革与发展的外生性、市场化、政治体系基本效率的稳定性等等,这些特征都决定了我国可以而且能够借鉴重塑政府运动的一些成功经验。我国的改革与发展必须引入竞争机制、“经济人”理念、公平与效率的均衡机制等,最终实现我国行政改革的超越与发展,即建立以市场为核心理念的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消除社会中不和谐的因素,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在我国当前时期具有迫切性和重要性。在此过程中,政府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新公共管理”模式,应以建立“服务型政府”作为政府管理改革的目标,要建立“有限型”政府,正确依法行使行政职能,以此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多重动力因素的推动,我国在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诸多领域市场化改革中出现的种种矛盾、问题和困境也日益突显,使得我国的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遭受着各种责难、质疑甚或否定,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到了亟须深度理性反思以拨正琴弦的时候。公共服务市场化有效推进的关键因素和必要前提是政府角色的科学定位与政府责任的充分履行。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和守护者,政府在公共服务市场化过程中应该是个负责任且有能力的“安排者”和“服务者”,承担着设计、引导、监管、评估、协调、促进、支持与帮助等多方面的职责。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速,政府办公电子化、自动化、网络化在20世纪后期得到了持续和加速的发展,导致政府在办公方式、管理方式等领域形成了一股改革浪潮。在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中,列为五大应用之首的“电子政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一、电子化政府和政府再造的概念界定在中国  相似文献   

20.
职能导向论: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逻辑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机构改革一直是中国政府改革的主题与核心.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政府机构改革存在明显的“职能导向”,即机构改革以明确政府职能的基本定位为逻辑导向,这一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职能导向论”.中西方国家在地方政府中的机构改革实践可以作为“职能导向论”的经验证据.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的政府职能定位正由“经济建设”转向“公共服务”.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的机构改革也正以“大部门体制”为目标,以有效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责.但是,在目前,两者之间的协调还存在许多误区,阻碍了政府改革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