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思奇同志逝世已有十四周年了。我怀念艾思奇同志,这不仅因为我过去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时,曾与艾思奇同志有过直接的工作联系,我们之间建立了战斗的友谊;更主要的是因为艾思奇同志生前做了许多有益于人民的工作,特别对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贡献。陈伯达等人污蔑“艾教员是九品官”,诬说艾思奇“是阎王殿里的人”,使他受尽了种种压抑,甚至在他逝世后,在文化大革命中,连广大工农大众读者要求再版他的遗著;也遭  相似文献   

2.
我曾和艾思奇同志通过几次信,询问他关于哲学上的一些问题。1953年的夏天一个晴朗的日子,我在北京青年出版社会见了艾思奇同志,他穿着朴素、态度诚恳,像是一位忠厚的长者。对我的学  相似文献   

3.
一九五八年九月,中央高级党校领导决定将艾思奇同志下放到河南参加实际工作锻练。跟他一起下放的有十多位同志。当时,我作为他的秘书,也随他到了河南。艾思奇同志本来身体不好,患有心脏病和高血压症,需要疗养,但是他一再说,下去身体就好了,满腔热情地接受了这次下放锻练。 我们到达河南以后,艾思奇同志向干部和群众一再表示,自己长期搞理论工作,接触书本的东西多,非常需要下来多多了解些实际情况,我们到河南来,是向大家学习的,是当小学生的。他同我们几个人谈到如何对待这次下放锻练时,要求我们一定要甘当小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好好向群众学习,注重调查研究,增长实际知识,总结实践经验,以便今后为党的事业做好理论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4.
《艾思奇文集》第一卷终于和读者见面了,我急切地阅读着凝结了艾思奇同志心血的文章,一幕幕往事,又勾起了我无穷的怀念.艾思奇同志是我父亲的朋友.我父亲梁品青是一九二三年的老党员,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在黄浦军校周恩来同志领导下的政治部工作.大革命失败后从事文化、  相似文献   

5.
《社会科学战线》一九七九年第三期,在封里刊登了哲学豪艾思奇同志的一组照片,其中一幅的说明讲艾思奇同志从上海初到延安,由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同志陪同,到当时国民党统治区参观黄帝陵。  相似文献   

6.
时间要回溯到一九二七年,在日本东京近郊大岗山,我们几个云南籍的留日学生等待着一个从家乡来的新留学生。他来了。他个子不高,宽额下一双大眼睛闪亮。手里提着一只小箱子。当他和我们握手时,操着浓重的昆明腔:“您家请好好的?”身在异国听到乡音,格外亲切。经过自我介绍知道他名叫李生萱,这是我和艾思奇同志的第一次见面。不过艾思奇这个名字是七年后牠发表著名的《大众哲学》时用的。此后,除了熟悉的老友外,很少有人再喊他的本名了。日本的樱花,和那樱花映辉时的富士山是非常迷人的,不夜的“银座”也近在咫尺;但这一切对十七岁的艾思奇难以动心。他到东京后,整日坐在“榻榻米”上用功,  相似文献   

7.
艾思奇同志是党的理论战线的光辉战士,是我国现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一生为我们哲学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我在学习《艾思奇文集》第一卷以后,感受最深的是在他的著作中闪耀着的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方法论思想。诚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生命力,就在于它不停止于抽象的理论,而要由理论具体化为方法,与实  相似文献   

8.
出于亲切、诚挚,大家称呼艾思奇同志为“老艾”。这样称呼的时候,在我更是常常想到艾思奇同志对人诚恳,处事稳健,意志坚贞,革命热忱等种种品德的。毛泽东同志说过:“老艾同志不是天下第一个好人,也是第二个好人。”三十年代初期,当《大众哲学》成为知  相似文献   

9.
《艾思奇文集》出版是哲学界的大事。 第一、《文集》记载了艾思奇同志从事哲学活动的一生,他的一生,都是在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进行战斗。  相似文献   

10.
哲学联系实际,哲学与群众结合──纪念艾思奇同志逝世30周年赵仲英艾思奇同志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是党的理论战线上的卓越战士。他毕生致力于研究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批判各色各样流行的唯心主义思潮,为我国哲学理论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艾思...  相似文献   

11.
艾思奇同志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战士、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毕生致力于研究与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特别是系统地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许多原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了给我国哲学界提供了解和研究艾思奇同志生平及其学术思想的资料,作者在参与《艾思奇文集》选编的基础上,写成这份《艾思奇主要著译年谱》。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由于艾思奇同志很长时期从事党的理论教学工作,讲课稿在其遗著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量,这一部分遗产是研究艾思奇同志著述不可缺少的内容,限于未曾公开发表,在这个主要著译年谱中暂不收录。这里所收录的,均已公开发表过,并按著译公开发表时间先后,分为上海时期、延安时期和北京时期等几个部分。本期先刊上海时期这一部分,其他部分将继续在本刊连载。  相似文献   

12.
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艾思奇同志先后在中央高级党校内部和校外许多单位,作过多次学习毛泽东同志哲学著作的辅导报告。这个稿子,是依据他于一九六四年至一九六五年间,去中国文联、解放军总参谋部、高等军事学院、海军正师级以上青岛学习班等单位的报告速记稿整理而成。我们整理的原则,是把几个稿子作综合比较,吸收各个稿子中好的东西,删去一些明显不合适或重复的段落,作了一些文字上的加工,不增加任何观点,力求保持原稿面目,反映出艾思奇同志的哲学观点。艾思奇同志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讲的,对于建国以来某些历史问题的解释,当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决议》为准。艾思奇同志对毛泽东哲学思想是很有见解的,但也只是他个人的体会。现在发表出来,仅供读者在学习毛泽东哲学思想时参考。限于我们的水平,整理中难免有不当之处,诚挚希望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九三八年二月到延安的。到延安以前,自学过哲学,对哲学有点兴趣。到延安以后不久,见到了艾思奇同志。我们谈过一些哲学问题。那时候,他在抗大教哲学。抗大的前身是红大,就是红军大学。红大的哲学课,是毛主席讲授的。毛主席写过一本《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一共分三章。第一章的题目:《唯心论与唯物论》。这一章讲了四个问题:哲  相似文献   

14.
杨献珍同志的《唯物论的命运》是答复我的《辩证法的命运》的;《辩证法的命运》又是我答复近年来杨献珍同志和其他几位同志对艾思奇同志和我的批评的。有一个读者看了这些文章以后,写信对我说,他现在担心起“哲学论争的命运”来了。他的意思是:杨献珍同志并没有针对我的问题作出答复。这使我想到,我也不应该回避杨献珍同志对我的批评。本来,“唯物论的命运”是应当和“辩证法的命运”一致的:辩证法的胜利只是意味着形而上学的失败而不会意味着唯物论的失败;唯物论只有和辩证法携手前进,才能真正战胜唯心论。这是哲学史证明了的真理。现在,为什么唯物论的命运和辩证法的命运冲突起来了呢?这里面总有值得探究之处。本文首先从学术角度同杨献珍同志讨论;至于这个问题的政治方面,既然杨献珍同志坚持他的批评,我也准备在后面答复。不当之处,希望得到杨献珍同志的指正。  相似文献   

15.
今年3月22日,是我国著名哲学家艾思奇同志逝世20周年.湖北省社联及哲学学会于3月14日在东湖召开纪念座谈会.何定华、彭展、杨锐、柳佑、陶德麟等十余位同志出席会议并发了言.与会同志认为,艾思奇同志是我国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他在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方面,做出了显著的成绩.他1934年写的《大众哲学》,对当时以及后来的许多青年、知识分子起了启蒙作用,不少人受这本书的影响,走上了革命道路;在延安整风时期,他的一些文章、报告和著作(包括翻译本)成了当时党的许多干部的  相似文献   

16.
本刊1981年第一期刊登的吴秉元同志的文章《忆艾思奇同志》,其中谈到艾思奇同志的某些情况,与《人民日报》1981年5月19日刊登的卢国英、叶佐英同志的《党的卓越哲学家艾思奇》一文所述基本相同。现特将杨献珍同志1981年5月27日给《人民日报》编辑部的信转载于此。  相似文献   

17.
在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国民党政府不肯抵抗,全国人心惶惶,不知所云的时候,艾思奇同志写出《大众哲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指出了中国民族所该遵循的斗争的正确道路。这是艾思奇同志写出《大众哲学》所体现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上个世纪30年代,由艾思奇的一部大众化、通俗化哲学著作引发了一场激烈而复杂的哲学争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早期传播和发展的这段艰难而曲折的历程,充分说明了这场论争是唯物辩证法论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缅怀艾思奇同志,学习和发扬他捍卫真理的精神,对于克服目前某些重要学术思想领域里马克思主义不断趋于“边缘化”的错误倾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回想起在抗战前,我跟艾思奇同志一起在上海参加地下哲学小组的活动,小组每活动一次就要换个地点,以避开国民党特务的  相似文献   

20.
《艾思奇文集》一卷出版了。这一卷收集了艾思奇同志建国以前的著作。最引人注目的是《大众哲学》。这是令人高兴而深思的。 回想当年,《大众哲学》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