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核心问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个时期,能否正确地解决土地问题,均直接关系到革命的成败。能否根据民主革命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制定并执行符合实际的土地政策,是中国共产党能否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之所在。本文仅拟就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土地政策的转变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的关系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国民党左派领袖邓演达烈士,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英勇战士。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过去长时期很少有人研究他的政治思想。为了认识邓演达在民主革命中的历史功绩,为了总结经验教训,现仅就邓演达关于土地问题的主张进行初步的研究,请学术界同人指正。邓演达非常强调解决土地问题的重要性。他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看作是中国革命中的两个最大的问题,而“土地问题可算是我们的中心问题的中心问题,是我们党的最重要的一种工作”,因为“土地问题解决了,才算是农民问题解决了”,“土地问题若果不能解  相似文献   

3.
评孙中山的农民观刘平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成败与否的关键。孙中山作为一个为国为民奋斗不息的革命先行者,在反清革命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艰苦过程中,不时地考虑着中国的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并由此进而提出“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构成了其三民主义──新...  相似文献   

4.
纵览中国共产党七十年史册,丰功伟绩,光华耀目;而彻底解决中国农民的土地问题,即属最辉煌之篇章。 中国素称“以农立国”,农民的土地问题是国民生计的中心问题,也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过程中,彻底解决中国农民的土地问题,实属“民生第一功”,人当铭于心,史当载于册。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随着民主革命思想的兴起,中国出现了无政府主义思潮。无政府主义在中国得以迅速传播,取决于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推翻清王朝,抨击封建文化是无政府主义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共同要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后,无政府主义的反动性日益暴露。  相似文献   

6.
邓中夏的土地革命理论与实践冯毓奎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根本问题,土地革命是农民问题的基本内容,通过开展土地革命去发动农民、组织农民、领导农民进行革命的武装斗争,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大革命失败后,探索和...  相似文献   

7.
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关系着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中国共产党对这个问题有个认识过程,它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提出了自己的土地政策。现依照这个时期战争发展的三个阶段——初期、中期和末期,对党的农村土地政策略加论述。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同我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土地立法思想。研究毛泽东土地立法思想的形成和主要内容,总结我党在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土地立法与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今天我国的土地法制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巴金与人道主义、巴金与无政府主义、巴金与爱国主义等方面来阐明巴金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政治思想的特色,确认:憎恨腐恶,同情弱者的革命人道主义和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是巴金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思想的主导面。巴金是一位杰出的革命民主主义者。  相似文献   

10.
农民的土地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共产国际在中国共产党确定农民的土地政策,开展农民的土地斗争的过程中,既给予它理论上的正确指导和实践上的积极帮助,但也因自身对中国实际了解不够与某些错误而有所干扰和影响。深入探讨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土地革命的思想及其贯彻,将有益于我们全面而正确地评价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一在党的创立时期,列宁和共产国际初期关于农民土地问题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农民土地政纲的重要依据之一。列宁早在1907年就对俄国的土地问题作了全面的阐述。他在论述土地国有化问题时指出:要在俄国建立起真正自由的农场主经济,“必须废除全部土地——无论是地主的土地或份地——的‘地  相似文献   

11.
正确地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不仅对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也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所以,了解历史、总结经验,也有助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解放前辽宁土地状况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农村中的封建势力是中国反动政治的基础,帝国主义、军  相似文献   

12.
革命与改良:清末社会变革的艰难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中国社会面临革命与改良的艰难抉择。就革命而言,存在着必要性与可能性的矛盾。然而改良之路也缺乏成功的必要条件,但在实践已初步证明改良之路行不通的背景下,民主革命无疑就更具有说服力和吸引力。中国人民只能在民主革命的实践中继续探索救国之路。  相似文献   

13.
论孙中山的精神和理想崔建伟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历史人物之一,他所开创的完整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他的学说,他的理想,他的精神是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旗帜。在长达40年的...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领导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同时,提出了全面利用外资,进行国家经济建设的建国方略。本文主要探讨孙中山外资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利用外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与《孙中山利用外资的原则及其影响》①一文,构成对孙中山外资思想的完整论述  相似文献   

15.
国民革命思想是由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倡导、被主张革命的国民党左派原则采纳、并被广大民众普遍接受的一种富有特色的新型民主革命思想。从农民是中国国民的主体和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出发,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一度将国民革命直接等同于农民革命;在国民革命的高潮中,以农民革命为中心的国民革命思想流变为贫农革命思想,发生了革命对象、内容、性质和目的的变化,革命的目标由以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为主转变为以消灭封建地主阶级、消除剥削压迫为主,革命的阵地回转为广大的乡土社会内部,革命的性质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化;贫农革命思想使社会的兴奋点集中在有土地财产的地主富农与无土地财产的贫下中农的阶级斗争方面,苏维埃性质的土地革命思想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能否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关系到民主革命的成败。国民党和共产党都认识到了农民土地问题的重要性。但是国共两党的阶级性质决定了双方的土地政策有所不同。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双方在如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方面时而合作,时而斗争,但是在根本问题上双方的分歧是无法弥合的。这就注定了国共两党不可能在合作的条件下完全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本文试对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揭示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的全貌。  相似文献   

17.
无政府主义是20世纪初在中国出现的几个影响比较大的思潮之一,后期分化剧烈。孙中山先生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人,与中国的无政府主义有过多次交往。本拟从孙中山先生与早期无政府主义的交往中,看出在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过程中,许多人曾经迷茫过,但最后经过多次的选择,终于选择了民主革命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一部独创性作品。作家在民主革命与宗法文化的悲剧性冲突当中,实现了对民主革命与宗法文化的双向消解。展现了中国农民原生状态的本体真实。表现了悟道之后的迷惘,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以及对理想世界的执着追求。  相似文献   

19.
大革命时期,邓中夏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主要包括: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只能属于无产阶级,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只能靠无产阶级争取才能取得,无产阶级必须和农民结成联盟才能实现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邓中夏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留日学生开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海外基地,接受并积极宣传了资本主义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政治学说,培养和壮大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骨干队伍,策划和组织了一系列反清武装起义,掀起了民主革命的高潮,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