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根据“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方针, 大批冤假错案被平反,潘汉年一案的复查工作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当时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的陈云同志对潘案的审查工作非常重视。陈云和潘汉年在十年内战时期,有过两度共事的经历,他对潘汉年有着很好的印象,认为他是白区工作的好代表。解放以后潘汉年在上海的工作情况,特别是潘汉年在担任上海财经委员会主任期间,在处理上海工商界和“三反”、“五反”工作中的谨慎和稳妥的表现,曾受到中央主管财经工作的陈云的关注。陈云同志觉得,潘汉年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党内了解他情况的同志并不多,特别是经过“文化大革命’后,中央领导层中与潘汉年共过事的、还  相似文献   

2.
孙党伯同志在《郭沫若是何时担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的?》(见《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4期)一文中,根据个别没加分析的材料,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断定郭沫若担任总政治部副主任的时间“是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九日”,而不是郭沫若自己所说的在一九二六年十一月初他已就任此职了。我们认为这种说法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先生,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而且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当他一九零九年八月从日本留学回国以后,就一直从事学校教育工作.只有在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鲁迅先生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才不得不离开教育岗位,从事文学创作.就是在从事文学创作的活动中,他也十分关心和重视教育事业.为此,郭沫若同志曾热烈地赞扬鲁迅先生是“以身作则的伟大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4.
孙党伯同志在《郭沫若是何时担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的?》(见《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4期)一文中,根据个别没加分析的材料,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断定郭沫若担任总政治部副主任的时间“是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九日”,而不是郭沫若自己所说的在一九二六年十一月初他已就任此职了。我们认为这种说法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第一,还在一九二六年十月九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并兼任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蒋介石,即致电邓演达,“准委郭沫若为副主任”。这时,郭沫若在汉口,革命军正处攻占武昌的前一  相似文献   

5.
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在大革命惨遭失败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革命,回击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举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南昌起义。三日,郭沫若在九江闻讯以后,便冒着生命危险,连夜奔赴南昌,参加起义,并担任革命委员会主席团成员兼总政治部主任。在随军南下途中,经周思来、李一氓两位同志介绍,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九月下旬,起义军进抵潮汕。不久,战斗失利,郭沫若在突围时和队伍失掉了联系,后经当地组织的救助,才由神泉逃往香港,复由香港返回上海。从此,经受了大革命和南昌起义严峻考验的郭沫若,就以崭新的战斗风姿,出现在中国无产  相似文献   

6.
一九二七年十一月初旬,郭沫若在参加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并经历了失败和危难之后,经香港潜回了上海。当时,白色恐怖异常严重,国民党反动派正悬赏缉拿他,处境十分危险。党组织为了他的安全,决定让他们全家去苏联。正当一切准备就绪即将登程的时候,郭沫若却突然患了一场重病,在医院整整住了三个多星期,直到一九二八年元月四日才出院。大病初愈,郭沫若感到一种新生的欢悦。  相似文献   

7.
一九二七年十一月初旬,郭沫若在参加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并经历了失败和危难之后,经香港潜回了上海。当时,白色恐怖异常严重,国民党反动派正悬赏缉拿他,处境十分危险。党组织为了他的安全,决定让他们全家去苏联。正当一切准备就绪即将登程的时候,郭沫若却突然患了一场重病,在医院整整住了三个多星期,直到一九二八年元月四日才出院。  相似文献   

8.
陈毅同志是四川乐至县人。他从小不满黑暗腐败的旧社会,追求真理,向往革命。一九一九年,在五四运动影响之下,年仅十八岁的陈毅同志,毅然决然到法国去,又做工,又读书,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一九二一年,他参加留法学生的爱国运动,被中法政府联合押送回国。一九二二年,他在重庆编辑《新蜀报》。一九二三年,他进北京中法大学学习,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从事北京的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和国民革命运动。一九二六年,他在四川协助北伐军做兵运工作。一九二七年,被调到武汉中央军校担任政治工作。 周恩来同志、朱德同志、贺龙同志、叶挺同志、刘伯承同志等,于一九二七年八月  相似文献   

9.
国民革命军北伐前夕,郭沫若同志从上海到广州,应聘到广东大学(中山大学前身)任文科(即文学院)学长职务。一个月之后,郭沫若同志撰写了《我来广东的志望》一文,高度评价了当时正在勃兴的国民革命,叙述了他在国民革命中应抱的宏图大志。该文充分反映了郭沫若同志在“广大”的实践,是接受中共广东区委的影响和帮助,在思想上发生转变,走上革命道路的关键。但迄今在关于郭沫若同志的著述目录、著作年表中却对该文的记载均未提及,或仍为空白。郭沫若同志本人也许由于北伐战争中戎马倥偬,和大革命失败后被迫潜踪日本的流亡生涯,使他淡忘了这编短文,以致后来既未收入文集,也未在回忆中提及,实为莫大憾事。我们在中国博物馆收藏的《革命  相似文献   

10.
在共产党人瞿秋白的推荐下,广东大学(中山大学前身)骋请郭沫若同志当了文科院长。一九二六年三月十八日,郭沫若与郁达夫、王独清一道离开了上海,于二十三日早晨到了大革命的根据地——广州。因事前安排,他到随后遂去了林祖涵(伯渠)同志家。在林祖涵的书房里,与毛泽  相似文献   

11.
胡梓,原名吴致民,号铁汉.在创建鄂东南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中,他满脸络腮胡子,群众亲切地叫他“胡子”,以后他就化名胡梓,从事革命活动.胡梓同志是鄂东南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党员.他从青年时代起就追求真理,献身革命.一九二二年在南京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翌年转为中共正式党员.曾任南京地委书记,一九二七年调回湖北,任湖北码头总工会秘书长.大革命失败后,他亲自领导了黄梅秋收暴动.一九二八年初,胡梓同志作为省委特派员,到鄂东南一带指导  相似文献   

12.
罗荣桓同志生于一九○二年。在大革命时期,他做学生工作,并在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他在湖北省南部通城组织农民参加了毛泽东同志所领导的秋收起义,秋收起义后,就跟随毛泽东同志上了井冈山,他经历了三湾改编,参加过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古田会议,并参加工农革命军第一军政治工作。一九三○年任红军第四军政治委员。一九三一年任第一军团政治部主任,以后调任第八军团政治部主任。一九三五年他跟随毛泽东同志长征到陕北。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抗日,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他任第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一九三八年任该师政治委  相似文献   

13.
一、内山完造与田中庆太郎 解放前,在上海生活的文化人士,大概都会记得上海有家著名的“内山书店”,是专营日本出版的各类书籍的。书店的主人内山完造系日本人,1913年因失业来沪,初以贩卖中日药品为生,1917年开始创力、内山书店。他与鲁迅、郭沫若和其他进步文化人士都有交情,对他们有过很多帮助。例如“八一”南昌起义失败后,郭沫若逃到上海,就曾住在内山书店避难,东渡日本时,内山完造也到石马头送行;寓居日本后,每有写作寄回国内,亦常由内山先生代理。 与上海的“内山书店”相对应,日本东京也有一家专营中国古籍的著名书店“文求堂”。而且,令人惊异的是,“文求堂”的主人田中庆太郎和内山完造一样,也与我国一些著名的进步文化人士有着密切的交往。  相似文献   

14.
郭沫若同志不幸于一九七八年六月十二日与世长辞。邓小平副主席在郭沫若同志追悼会上致的悼词中说,郭沫若同志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坚贞不渝的革命家和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这是对郭沫若同志战斗一生的正确评价。 郭沫若(1892──1978)和鲁迅(1881──1936)是同时代人。他俩的事业都发端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两人又都经历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是我国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郭沫若比鲁迅小十一岁,鲁迅比郭沫若早逝四十一年,但仍不应把他们看成是两个时代的人。 鲁迅和郭沫若,在历史上…  相似文献   

15.
恽代英(1895—1931),字子毅,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进步青年的良师益友。毛泽东同志曾说:“代英是个好同志。”这是对他光辉短暂一生的崇高评价。恽代英在奋身投入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同时,极其重视教育事业,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从一九一三年进入武昌中华大学(现武汉市第三十三中学旧址)起到一九二七年“八一”南昌起义时止,他很少离开过教育界。先后在中华大学,安徽宣城第四师范、四川沪州川南师范、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上海大  相似文献   

16.
经历了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的腥风血雨,鲁迅先生从广州来到上海以后,正是他的思想发生激烈变化的时候。无数阶级斗争的事实,轰垮了他头脑中的进化论思想,旧的观念破灭了,新的观念还没有形成,正如他自己所说:“我飘泊了两省,幻梦醒了不少,现在是糊糊涂涂。”他迫切地感到需要进行新的探索。另一方面,在初到上海不久便引起的与创造  相似文献   

17.
儿父临刑曾大呼: “我今就义亦从容”。寄语天涯小儿女, 莫将仇恨付秋风。这首七言绝句,系孙炳文烈士的夫人任锐同志,由重庆赴延安途中所作。时在一九三八年。孙炳文烈士是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早在青年时代,他就怀着改革社会的志愿,和朱德同志结伴旅欧,寻求革命真理。一九二二年,在马克思主义的故乡德国,经周恩来同志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便把自己的一切,无条件地献给了伟大的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孙炳文同志回国后在上海从事党的工作,积极参加了周恩来同志领导的上海工人武装起义。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蒋介石反动派公开背叛革命,血腥屠杀工农,孙炳文同志亦惨遭杀害。“儿父临刑曾大呼:‘我今就义亦从容’。”孙炳文同志的牺牲是很悲壮、很英勇的。他的英雄事迹,受到革命人民的崇敬和欣佩。孙炳文同志遇难以后,任锐同志勇敢地担负起抚养革命遗孤的责任。在白色恐怖下,经历了十一年艰难困苦的生活。她在另一首《送儿上前线》的诗中写道:“五龄父罹难,家贫缺衣粮。”其艰苦之况,由此可见一斑。一九三八年,周恩来副主席在重庆找到了任锐母子,久别重逢,百感交集,随即将她们送往延安。  相似文献   

18.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在我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上,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老前辈徐海东从一九二七年起,到一九三四年十一月止,曾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八个春秋。他是鄂豫皖苏区“第一支游击队的组织者”,历任农民自卫军队长、区委书记、游击队长、团长、师长、军长等职,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和巩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毛泽东同志赞扬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  相似文献   

19.
一九二八年底,罗世文同志由上海回到四川,先任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秘书,不久就被省委派到川军第七混成旅担任旅委书记,开展兵运工作。第七混成旅是邓锡候二十八军的一个旅。代理旅长邝继勋于一九二七年加入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后仍坚持革命斗争。省委曾先后派刘愿安、程子健(即陈秉渊)等同志去作工作,并派了不少党员同志到部队担任连、营指导员,在旅、团、营相继建立了  相似文献   

20.
自1982年9月1日,党中央发出通知,正式为潘汉年同志平反、恢复名誉后,全国各报刊先后刊载回忆、悼念潘汉年和评述他在中国革命史、左翼文化运动中功绩的文章日渐增多,继上海书店最早重印潘汉年小说《离婚》之后,陆续出版了陈漱渝、武在平编的《潘汉年杂文选》(1986年1月百花出版社〔天津〕),陈子善、王自立编的《牺牲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