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皖北地区的捻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仅次于太平天国的农民反清运动,其坚持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对清朝统治阶级打击之沉重,在中国农民运动斗争史上记下了光辉的一页。对此,提出设立捻军运动纪念馆、捻军运动文献资料库的建议,使之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研究捻党运动的中心。并论证捻军是独立于太平天国军队之外的一支农民反清武装;分析了捻军运动研究落后于太平天国研究的原因及对捻军运动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后期捻军在取得一系列胜利后骤然败亡,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社会文化、社会制度、民风、民俗的改变密不可分。后期捻军失去了可滋长的社会土壤,是其败亡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3.
捻军之前雉河集分属亳、宿、蒙城三地管理,实际上却是一个三不管之地,由此捻军首先于此地出现。清政府在镇压捻军的过程中认识到雉河集在皖北的战略位置,于是在同治三年便以雉河集为中心,拨蒙、亳、宿、阜四州县之地而设新县,命名为涡阳。之后,由于清末政局和财力等现实原因,涡阳的县治建设和疆域划分持续了好几年,才最终使得涡阳真正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县级行政建制。  相似文献   

4.
19世纪50、60年代,安徽北部是农民起义军—捻军的主要产生地和主要活动场所,而在其紧邻的中部却成了农民起义军最为凶悍的敌人—淮军的产生地。本文从安徽省特殊的区域环境和皖北皖中地主阶级的不同斗争动向出发,分析了淮军、捻军在同一时期、同一省份紧邻的皖北和皖中地区分别兴起的奇特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5.
近十年来捻军运动史的研究出现了复苏迹象,出版和发表了一批有较高质量的学术专著和论文,在对捻军分期、捻党问题、捻军人物、捻军与太平天国关系、捻军军事史,皖北、河南圩寨,以及捻军运动评价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解决了一些学术界难以定论的问题。然而,由于受研究方法等因素的制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略论曾国藩进攻太平天国与捻军的战略战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国藩一生中的主要精力,用于指挥湘军、淮军横行长江与黄淮流域,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其进攻大平天国是以与太平军争夺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战略方针;以筹建湘军水师,掌握制水权为手段;以进攻安庆,夺取安徽,是实现攻破金陵的决定性战役;出兵上海,又制定“借洋兵助剿”的战略决策。其进攻捻军则采用重点设防的战略方针。在镇压太平天国、捻军的过程中,他均采用残酷的杀光战术。  相似文献   

7.
徐修宜 《宿州学院学报》2006,21(4):44-47,50
文章就学术界提出捻军运动无纲领,未建立根据地两个学术问题,提出商榷意见。指出,捻军运动是有纲领指导的农民运动,捻军运动未建立根据地,是明智之举,是捻军得以坚持反清斗争18年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雉河集会盟(会议)是捻军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本文切入战争艺术的新视角对会盟的中心议题──军队建设问题,进行透析,揭示其经验和教训。认为,雉河集会盟在军队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但存在较多的失误,法制建设不健全,形式上的权威与服从的关系,没有建立兵员的招募、训练、补充体制等,特别是没有建立作为军队生存之所系的后勤保障制度,使捻军不可能完全冲破“聚众谋食”的圈子而转化为职业军队,对日后的捻军战争产生不可低估的恶效应。  相似文献   

9.
颍州围城战役是捻军史上的重大战事.各派政治力量的消长对颍州之战进程有着重大的影响,颍州之战的实际导演者为苗沛霖而非传统观点所说张乐行捻军或太平军;捻军以及太平军进攻颍州的决策,受着苗沛霖战略主导意识的影响;苗沛霖的向背是颍州围城战役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历史与文学的关系都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郭沫若在历史研究和历史文学写作中分别坚持实事求是和失事求似的方法。经过长期的创作实践,人们归纳出一条历史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即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在此原则下,对发生在19世纪中叶的捻军起义这场规模巨大的农民运动认真地作一番全新的考查,赋予人物深重的悲剧性历史内涵,将会满足新时代读者的阅读期待。  相似文献   

11.
论捻党运动开始与结束的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55年秋,皖北地区的捻党在亳州雉河集会盟,改变了"居则为民,出则为捻"的特点。盟主张乐行在此期间实行五色和五色镶边旗军制,颁布了军事纪律和具有政治纲领性质的《布告》,捻党由分散的秘密群众团体,转化成为公开反清的农民武装。1855年应成为捻党反清起义转化成为捻军的时间。作为捻党运动,它开始于1809年,结束于1899年,坚持反清斗争90年。  相似文献   

12.
试论西路军失败的主要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路军问题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重要问题 ,同时西路军的失利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过程中很少几次失利中损失最大的一次。本文围绕西路军失败的原因 ,从战略任务角度入手 ,论证战略任务的不断变化是西路军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湘军平定太平天国的事功在湖南绅士中激起了一种“湘军情结”。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湘军志》的编修及其被毁版,与这种“湘军情结”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湘军志》被毁版,也反映了湖南绅士的“正统湘军观”。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新史料探讨了苏联、共产国际与红军西路军的组成、西进、失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东北抗日联军后期与苏联远东军建立的相互支援与合作的关系,是当时国际形势下双方反对共同敌人的需要.东北抗日联军与苏联远东军在互相合作的情况下,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东北抗联的独立领导,在反攻东北以及解放东北的斗争中做出了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6.
在l940年10月新四军与八路军在白驹狮子口胜利会师时,新四军参加会师的部队是苏北指挥部二纵队六团,而不是二团.八路军参加会师的部队是五纵队一支队一团,而不是三团.会师的时间、地点是事先联系好的,而不是偶然碰上的.  相似文献   

17.
甘军是西北近代史上一支重要的地方武装力量.势力曾盛极一时,历经回民起义、收复新疆、义和团运动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庚子事变后,因排外而遭到列强的忌恨,在内外压力下被清廷裁撤,势力受到很大的削弱.西北辛亥革命之时,因时势所迫,清廷不得不再次借重其武装以镇压西北辛亥革命.这给当时的甘军余部提供了重新崛起的机会.他们编组军队,率部攻陕、镇压宁夏起义,给当时的西北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也正是在西北辛亥革命中,他们完成了由旧到新的转型,成为以后控制西北政坛的一支军阀武装.  相似文献   

18.
绿营兵营制总册是清代有关绿营兵基本情况的档册记录,目前学术界既无此类文献的研究论著,也较少将其应用到清史研究中.营制总册作为最为原始也颇具权威性的绿营兵资料,是清代政书、史志"军制"、"武备志"等篇目的重要资料来源,对于补充、考辨史志有关绿营兵的记载以及加强研究清史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在红军中的统帅地位是在长征过程中逐步确立的,期间经历了长达一年的曲折演变,具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文章提出的一些看法,意在纠正在这个重大问题上各种似是而非的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