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试谈框架核心分析法和格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框架核心析句法和格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二者结合的可行性;认为框架应包含句位和格位两个不同层次;建议在主位前增加一个话题位,以增强析句法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2.
框架核心分析法吸取当今流行的析句法的精髓而成,它既能反映语法结构层次又能显示出语法框架的核心和内部位次。它有自己的析句程序和一套系统的析句符号。文中拿中心法、层次法与核心法比较,从比较中讲三种析句方法的差异,讲什么是框架和位次,试图探索出一套适合汉语的解释力较强而又简明易用的析句法  相似文献   

3.
"框架核心分析法"是黄伯荣先生晚年创建并大力倡导的一种分析句子的方法,已开始在他所主编的黄廖本《现代汉语》教材中实施运用.该分析法可说是一种既讲核心又讲层次、既讲框架又讲位次的分析句子的方法,它简明、实用,有自己的句法理论、析句程序与符号,并考虑到计算机析句法基础的问题,显示了其深远的学术眼光.通过对该分析法的产生过程、基本思想及其发展演变的追溯,可以使我们对其有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认知,进而便于吸收其合理内核,以推动汉语句法研究向前迈进.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黄廖本教材句子分析法的演变 ,探讨汉语析句法的发展 ,指出核心法是在总结以往汉语析句法理论的基础上 ,经过长时期的语言实践而制定出来的一种解释能力较强、更切合汉语实际的析句法 ,它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 ,体现了汉语析句法发展的总趋势。当然它并非完美无缺 ,尚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5.
动词是句法形式中的分句的核心.任何分句都是体现述谓结构的句法呈现单位,语义述谓框架自然亦是非限定性分句的灵魂.本文对非限定动词的分句结构及其特征进行认知研究,以期说明:非限定动词的分句结构这种句法现象,本质上是投射着语义框架映射的认知现象.非限定动词构式折射出语言使用者对语言结构规律的认知效应.  相似文献   

6.
框架核心分析法是一种既讲核心和框架又讲层次和位次的语法分析法。它对句子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框架核心分析法能细致地描写句型结构,还有助于辨认词性确定词类,有助于快捷辨认句法成分。  相似文献   

7.
在三个平面理论指导下,运用计算机语言学原理及方法考察了《儿女英雄传》中“连动介式”介词框架的基本数量和类型,分析了该框架最基本的句法、语义结构及功能,探讨了该框架前置介词或后置词语的隐现规律,为进一步完善汉语介词框架研究体系提供了可靠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8.
在句法平面结合语义确立句法-语义框架Ⅰ"Np1施事+用+Np2工具+把+Np3材料+V+成+了+Np4成事"和Ⅱ"Np1施事+V+了+数量词组+Np2成事"对制作动词进行界定,规定只有可以同时进入两个框架的动词才是严格意义的制作动词。制作动词有着自身独特的句法特点,其所带宾语与典型受事宾语存在深层语义和表层句法上的差异。不同的制作动词或同一制作动词在相关句法格式中有时会呈现出句式转换成立与否的不对称现象,影响因素与动词的语义结构要素和语义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限制转换规则和短语结构规则,生成语法专门设立了一些句法条件,即语法模块(grammar modules),包括D-结构层面的X-标杆理论、PP/EPP和题元理论:S-结构层面的格理论、空语类原则ECP、约束理论等.运用这些理论,管约论时期的生成语法成功地解释了一些句法现象,但还有不少句法问题无法解决.于是,在最简方案框架内,D-结构和S-结构从句法操作过程中被清除,认知系统和句法系统之间形成接口层面:LF和PF,合格的句法推导必须满足接口条件(interface conditions).从语法模块到接口条件的转变,实际上是一个遵循着经济性原则,对普遍语法原则和规则进行简化或是清除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采用框架语义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多义动词这一普遍现象,结合认知语义学中的管道隐喻,深入阐释导致多义动词产生的不同语义框架,并通过分析比较不同语义框架中各框架元素的句法实现方式,进一步揭示不同框架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国外社会工作评估的理论架构不但为系统培训和实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遵循的框架,而且为实务经验的累积和理论化提供了一个条理清晰的路径。文章在对社会工作评估作剖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国外社会工作评估的TIE架构和CA/B架构。  相似文献   

12.
虚拟企业知识管理框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虚拟企业的知识及其流动的探讨,提出并建立了一个能促进各成员企业内部以及各成员企业之间知识共享、知识流动和知识互动的知识管理框架。该框架以成员企业知识管理框架为基础,是成员企业知识管理框架的集成。  相似文献   

13.
批评性话语分析旨在揭示话语、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其中Fairclough提出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三维框架因简单易操作而在话语分析中被广泛引用。本文选取英美代表性媒体BBC和CNN对2011年日本大地震的两篇报道,运用Fairclough的"话语三维概念"模式,从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维度相结合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证实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和Fairclough批评性话语分析三维框架在自然灾害类新闻报道分析中的可行性,这有助于进一步拓宽其应用范围,促进其发展和完善,同时也有助于增强读者的批评语言意识,从而客观地认识媒体舆论。  相似文献   

14.
从语言逻辑分析到语言语义分析是卡尔纳普拒斥形而上学的策略转变。值得注意的是 ,这种转变已预示着卡尔纳普从完全否定形而上学向以“语言构架”理论间接谈论本体存在问题的过渡。换言之 ,后期卡尔纳普讨论了他所拒绝讨论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其语义分析的“语言构架”理论的探析 ,指明这种理论的存在论意义和实质  相似文献   

15.
1995年启动的澳大利亚资格框架实现了学校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和高等教育的沟通,使各种资格相互比较和衔接。通过分析资格框架类型、等级标准、学习期限以及相关政策为构建我国职业资格体系,建设终身学习社会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信息管理类专业课程特点的基础上,依据复杂性思维理论,采用技术和人性化折衷思想,提出IDEC教学实践框架,并通过"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实践对该框架予以分析,以期对信息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个体认同问题是现代社会凸现出来的重要议题,很多社会问题的产生均与此密切关联。个体认同总是在一定的意义框架下进行的,国家话语、市场话语和地方性话语这三种意义框架分别在中国社会的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对个体认同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分析各种意义框架对个体认同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建构更完善的文化系统来引导社会个体的自我认同,以期实现更佳的社会控制与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18.
基于Bachman的交际语言测试理论,运用实验班和对照班比较的方式,采用交际性测试特有的考试形式、考试内容和评分方式,对大学英语三级口语考试改革进行了探索。并通过对三级口语考试成绩和针对英语口语考试改革进行的问卷调查的分析,提出了新的口语考试能够取得较好效果,是受学生欢迎的一项教改措施。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国家中心观”和“冲突论”形成的“国家-社会”分析框架,为从“结构-制度”路径出发讨论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问题,提供了总括性理论前提。围绕此框架,当代农民学领域形成了多种理论范式,在解释当前农民学中诸多社会问题方面富有成效,不过其过度强调国家与社会对立而忽视其合作的学术倾向,不利于更深层次地理解转型时期的农民中国及相关社会问题。因此,当代农民学研究需要引入新分析路径以对既有“国家-社会”分析框架进行反思,并探索新时代社会转型时期农民学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准确把握产业集群研究内容的逻辑框架是进行相关研究的前提和基础,而现有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评述只是从某一方面或角度对其深入分析,却缺乏从宏观上对产业集群研究框架进行概括性总结。文章尝试从产业集群概念与分类、产业空间集聚动力、产业集群内部运行机制、产业集群与地方经济关系、以及产业集群的风险、治理与升级等五个方面,将现有产业集群研究内容的逻辑框架进行系统分析,从而能够在宏观上掌握产业集群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明确产业集群的研究思路与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