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坚持深入细致地搞好思想教育的同时,辅之以经济措施,是在生育问题上贯彻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控制人口增长的一个有效措施。实践证明,这是符合我国客观实际的,在控制人口增长中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农民的生产形式、生活状况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使计划生育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适应新的情况,控制人口增长的  相似文献   

2.
甘肃位于祖国西北内陆,经济和社会发展滞后,改革开放以来,同经济发达地区和沿海地区差距越拉越大。全省总人口2378万,其中农业人口占79%;总面积45.4万平方公里,东西跨度1655公里,自然生态条件差异大。 在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地区,特别是在农村,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抓紧抓好计划生育工作,更好地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众所周知,自然条件差,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是甘肃的基本省情。这一省情的主要特点,一是经济底  相似文献   

3.
本文所研究的不发达地区,主要包括我国广西、云南、贵州、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九省区,基本上属于我国目前所划分的三大经济地带的两部经济地带。新中国成立后,这一地区一方面人口增长远高于国内其他地区;另一方面,文化教育普及程度又远低于国内其他地区,二者形成鲜明的反向对照。这一客观事实向人们提出一个问题:不发达地区人口控制和计划生育与文化教育普及程度是否存在着某种密切联系性?如果有,如何刻划这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这种定量关系的刻划不仅且有理论意义,而且可为有关部门和地区从普及文化教育入手来实现控制人口的目的,提供一个方面的科学依据。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用2003-2012年人口经济压力相关指标,运用动态因子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我国人口经济压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2003-2012年间,西藏、贵州、宁夏、云南、青海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是我国人口经济压力最大的地区,而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江苏省等经济发达地区是我国人口经济压力最小的地区,表明我国人口经济压力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特征;第二,人口经济压力的影响因素:人口生活水平压力&gt;人口增长压力&gt;人口就业和素质压力,表明人口经济压力与经济发展程度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大力发展经济是减小地区人口经济压力的主要途径之一。落后地区要注重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达到人口与经济规模协调发展;第三,自2003年以来,我国人口经济压力差异呈现不断扩大趋势,表明我国省域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因此缩小地区间的贫富差异也是一个缓解我国人口经济压力差距过大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9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控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国整体进入低生育水平阶段,但由于我国人口转变超越社会经济和生育观念的发展水平,如果人口控制出现失误,极有可能出现生育率“反弹”现象,给计划生育工作造成被动。因此稳定低生育水平是今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大政方针。  应当看到,我国的生育水平地区差异较大,特别是东西部地区的差异异常明显。东部地区相对发达,西部地区相对落后,这种落后不仅表现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同时也表现在人口发展方面。西部地区的人口增长相对较快、素质较低,有些地方的人口分布还不尽合理,生育水…  相似文献   

6.
<正> 人口老化成为举世关注的问题,这不仅是由于发达地区人口已经显著地老化,而且也由于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未来的老龄化趋势亦越发明显。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老年人口的绝对数已经超过发达地区,且今后增长规模将更大。特别是节制生育政策获得显著成绩的国家或有较大希望获得成功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南朝鲜、泰国等,在这方面比较突出。人口老化带来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其中老年人口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社会与公众的关注。1980年在北美和欧洲,  相似文献   

7.
宾静 《西北人口》2007,28(2):93-96
清朝中叶,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人口迅速增长起来,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人口增长的高峰,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为缓解严重的人口压力,失地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无法生存的情况下被迫构成人口迁移的主力,由人口稠密地区向人口稀疏地区、由农村向商业经济发达的城市流动,使清中期的人口迁移出现新的特点及趋势。  相似文献   

8.
我国不发达地区人口发展中的逆向运动──甘肃省庆阳地区的调查与分析李含琳,李印峰控制人口的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是70年代初确定的基本国策。然而,25年来,我国有些地区,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的人口发展并没有完全体现这一国策的要求。有的地方还出现了与基本国策相...  相似文献   

9.
我市现有124万多人口。1980年前,计划生育工作基础比较差,出生率和多胎率都比较高。从1981年开始,我们根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计划生育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相应地制定和实行了干部岗位责任制,计划生育工作逐步好转,较好地完成了人口控制计划。  相似文献   

10.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普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然而,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人口问题的表现和特点又各有不同。在我国这样一个10亿人口,8亿农民,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的国度里,则主要表现为工业发达地区人口高度集中和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因此,从战略角度来说,把控制人口增长的重点放在农村,这是一项紧迫而又长期的任务,对于促使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宁夏南部脱贫致富与环境人口承载力的提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某些贫困地区自然资源相对富足、人口密度相对稀少,但却未能摆脱人口膨胀带来的压力,相反,因为环境的人口承载力较低,由于人口膨胀带来的灾难更甚于那些人口密度较高的经济发达地区。于是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通过实施经济开发战略,提高环境人口承载力,...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人口转变过程中,社会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地区,不仅妇女生育率的降低要大大快于农村地区,而且在计划生育管理活动中起到了积极的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但是随着人口低增长阶段的到来,特别是上海、北京等一些特大城市出现人口持续负增长或接近零增长的局面,使得...  相似文献   

13.
经济欠发达地区计生工作的希望之路杨若锋内蒙古自治区固阳县近几年把发展经济和控制人口增长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出现了经济稳步增长、人口增长降下来的喜人景象,促进了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给人以众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正> 一、什么是中国式的计划生育道路? 所谓中国式的计划生育道路就是指我国在生产力尚不发达、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还很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却实现了人口的超前控制,即人口的超经济控制模式。人口问题说到底是个经济问题。经济发达,人民富裕,是最好的“避孕药”。中国现有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特征所决定的自发趋势,是人口高出生的模式。而要实现低出生有两条道路;一是依靠经济的发展来自发地调节人口的高出生率;  相似文献   

15.
对经济较发达地区若干人口调控问题的战略思考潘金洪,倪毓嘉,高尔康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我国的苏南、浙北、辽东和山东、福建、广东沿海、京、津、沪等地已经率先进入经济较发达行列。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开始从无序走向有序,人们不再追求单一的经济增长,而是开始追...  相似文献   

16.
除汉族之外的55个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变化状况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了解和掌握少数民族人口的现状和特点,研究和分析其发展变化态势,因地制宜地适度控制民族人口过快增长,对于民族人口素质的提高、地区经济的繁荣以及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自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农村人口增长得到了较好控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某些计划生育工作曾经搞得较好的农村,近若干年来却出现了计划生育工作力度减弱、人口增长呈现一定程度失控的现象,特别是在某些不发达地区的乡村中多胎率现象增加。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2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讲是一个值得忧虑的问题。为此,笔者就此问题作了调查。调查发现,个别地区农村人口增长之所以又发生失控现象,除了众所周知的文化、观念、经济等原因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即:腐败对农村计划生育工作领域的渗入和破坏。腐败的渗入直…  相似文献   

18.
<正> 人口、出生率是某地、某时期出生人口数与某地、某时期平均人口数的千分比。出生率的变动影响人口总量的变动,出生率的变动情况体现人口再生产的情况。因此,研究人口出生率的变动情况、分析其变动原因,对于了解人口再生产情况、评价计划生育工作及预测未来人口发展趋势都十分重要。人口出生率的变动,受育龄妇女生育水平的影响,而妇女生育水平的变动,则受社会经济、人口政策、文化程度、行业、职业及年龄构成,身体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个地区经济越发达、文化程度越高,妇女生育水平越低,出生人口越少,人口出生率越低,反之,经济越落后,文化程度越低,妇女生育水平就越高,出生的人口就越多,人口生出率当然也就越高。行业、职业不同,生育水平也不一样:脑力劳动者,生育水  相似文献   

19.
武锋  万莉莉 《西北人口》2009,30(5):73-76
本文根据1982年、1990年和2000年三次人口普查数据以及2005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1982—2005年这23年间的回族人口分布变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回族人口分布总体呈现不断集中的趋势;在西北、西南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和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区市,回族人口增长较快;在东北和中部的一些省份,回族人口增长较慢。  相似文献   

20.
人口红利代表的是人口转变过程中能为经济增长提供额外优势的人口年龄结构,随着劳动年龄人口在空间上的转移,会相应形成一种人口红利的空间流动。由于中国长期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人口红利的空间流动便产生了不同的区域经济效应。文章结合人口红利相关理论,对人口红利空间流动及其经济效应进行梳理与分析,并通过对人口红利在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做出的经济增长贡献及其变化差异进行实证研究,证明在人口红利式微的背景之下,存在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口红利流动推迟了东部地区人口红利向人口负债的转变,东部地区较中西部地区的人口红利机会窗口期关闭得更晚,实现了人口红利的空间补偿,最大化地提升了人口红利的综合经济效率。而东部地区人口质量红利对人口数量红利的替代进程较中西部地区也依然处于领先水平。与此同时,文章也关注到东部地区吸收的人口红利于中西部地区而言则是一种人口红利的流失,使得中西部地区人口红利受到挤兑,扩大了各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基于这一现实状况,秉持着效率和公平兼具的发展观念,文章认为应通过强化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跨区域补偿机制及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