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马克思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在《资本论》中指出,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92页) 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人口规律,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当然不可能解决;列宁、斯大林也没有明确论述这个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上的一个新课题。一八八四年恩格斯在一封信中谈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时候曾经讲到这样一段话:“如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认为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是造成相对人口过剩的原因 ,但他并没有完全否定这种经济现象。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具有促进生产力发展等积极作用 ,相对过剩人口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人口规律。它是商品经济发展阶段的产物 ,与社会制度无关。从长远看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也是我国企业职工下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时候,学习马克思关于过剩人口增长规律的论述,对于认识当今中国及世界人口的过速膨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马克思对不同社会形态下存在过剩人口,并对其产生、发展和消失的规律作过全面深刻的分析。他说:“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有不同的人口增长规律和过剩人口增长规律。”这一段话明确告诉我们,过剩人口并不仅仅是某一社会形态所特有的现象,而是普遍存在于不同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相对过剩人口理论与中国失业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相对过剩人口理论揭示了相对过剩人口形成的一般原因和社会原因,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现代机器大工业所特有的经济周期是形成相对过剩人口的一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是相对过剩人口存在的社会原因。中国目前的失业问题既有马克思分析的一般原因,又有中国的特殊国情。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论述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时,谈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周期性问题,认为:“现代工业特有的生活过程,由中等活跃、生产高度繁忙、危机和停滞这几个时期构成的、穿插着较小波动的十年一次的周期形式,就是建立在产业后备军或过剩人口的不断形成,或多或少地被吸收,然后再形成这  相似文献   

6.
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时候,学习马克思关于过剩人口增长规律的论述,对于认识当今中国及世界人口的过速膨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马克思对不同社会形态下存在过剩人口,并对其产生、发展和消失的规律作过全面深刻的分析。他说:“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有不同的人口增长规律和过剩人口增长规律。”这一段话明确告诉我们,过剩人口并不仅仅是某一社会形态所特有的现象,而是普遍存在于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中、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中。我国学术理论界过去对马克思论述过的资本主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由于确定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主体的市场经济模式,因此必然存在相对过剩人口.相对过剩人口并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人口规律,而是市场机制作用下对劳动力资源进行市场配置的重要表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形成了现在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口是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劳动者的自身素质,加强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千方百计的扩大支持就业,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认为相对过剩人口是伴随着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产生的 ,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条件。从当前我国失业人口的现状、原因和作用来看 ,相对过剩人口和失业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因此深入探讨和正确认识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 ,并把它应用于我国当前的失业问题研究 ,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总是社会的人.人口规律不是自然界的规律而是社会规律."事实上,每一种特殊的、历史的生产方式都有其特殊的、历史地起作用的人口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02页).因此,应该从历史的生产方式来探讨人口规律,也就是应该从历史的生产方式的内容(生产力)和社会形式(生产关系)来探讨人口规律.生产力的技术构成制约人口的发展纵观历史,即使在削剥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人口中绝大多数也是劳动人口,在社会主义社会就更不必说了,在共产主义社会,则全部是劳动人口.因此,人口规律,就它的基本方面来说,实质上是劳动力的再生产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人口问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而过剩人口则是这一问题的主要方面。本文试图对中国近代过剩人口的形成和特点以及它的存在形式作一论述,以期继续深入这方面的研究。一过剩人口的形成及其特点所谓“过剩人口刀,并不单指人口数量的多寡,它只是一种相对于一定生产条件而言的“过剩”人口,即一种相对的过剩人口。马克思在批判马尔萨斯“绝对”过剩人口  相似文献   

11.
无产阶级贫困化是独立存在着的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之一,不能把它同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混淆在一起。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都存在着普遍联系性,因而在一定经济基础上所产生的特有的经济规律之间必有联系。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同无产阶级贫困化规律间的内在联系表现于资本主义积累引起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相对“过剩”人口的增长,  相似文献   

12.
《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决定了该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既是一种特殊的历史形态和发展阶段,又具有社会生产方式的一般特点。所以《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具有历史性和一般性,它揭示的规律也具有历史特殊性和生产一般性。这些历史性和一般性都表现在马克思引进了时空观念,这种时空观念决定了《资本论》研究对象的历史性和一般性。  相似文献   

13.
列宁科学的揭示了帝国主义存在停滞腐朽与发展或迅速发展的可能性两种趋势。两种趋势相互作用的结果最终加剧各方面发展的不平衡和矛盾,从而推动从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向新的社会生产方式的过渡。当代资本主义具有促进社会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的一面。但是,由于其本质没有改变,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保持着寄生、腐朽、侵略、掠夺本性的一面,最终改变不了向新的、更高级的社会生产方式的过渡。但当代资本主义灭亡的规律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公有制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恩一直怀有批判资本主义和私有制的革命倾向,十九世纪中叶,亚细亚社会在西方资本主义之外,提供了公有制的生动说明,马克思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概念就是为了对资本主义和私有制进行历史的批判。在他的视野中,当原始公有制尚未成为一种普遍事实时,“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实际上被用来标称原始公有制,以说明私有制并非一种永恒的历史现象。这既是由马克思的革命倾向所决定的,也是符合其“历史─逻辑的方法”论要求的,同时也以对史前社会认识的有限性为依托。随着对史前社会认识的不断增加,即当原始公有制成为一种普遍事实时,再用“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来标称原始公有制就没有必要了。  相似文献   

15.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人们每每研究、探讨它时,往往仅从人口数量的绝对水平和相对水平方面来论述,没有同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但是,人口总是在一定生产方式下、一定时间里、一定范围内生存的人口,单纯人口数量的描述,只是说明了人口问题的一个方面。认识和研究人口规律、人口理论,必须与一定的生产方式,即该社会形态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相联系。马克思人口理论关于人类自身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相互关系的原理,便是研究我国人口问题的理论基石。将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生产方式抛开来研究人口问题,是很不可靠的。  相似文献   

16.
《资本论》中《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是马克思在分析了相对过剩人口产生的原因、实质、意义、作用以及存在形式这个积累“机构的内部作用”的基础上,发现并总结出的一条重要规律,它在《资本论》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德文版里,马克思对这个规律作了如下表述:“社会的财富即执行职能的资本越  相似文献   

17.
《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劳动"概念具有三重逐渐递进的逻辑层次:一是抽象层面上为人类社会生活的所有历史形式所共有的"一般劳动",二是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指挥工人生产剩余价值的"雇佣劳动",三是代表着特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社会劳动"。在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到《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的写作过程中,马克思逐步推进了关于现实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从资本本身的内在矛盾运动中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合理性与历史暂时性。以历史辩证法清晰地梳理《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劳动"概念的逻辑演进,是把握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联系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现实,阐述了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原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是生产力的两个基本要素,两者结合起来形成生产过程;劳动力商品化是劳动力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的前提;劳动力的相对过剩,从而人口的相对过剩,这不仅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规律,而且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规律;劳动力过剩客观上自发地调节各生产部门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比例关系。马克思的劳动力资源配置理论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有现实指导意义,它是认识我国目前形势下失业和再就业问题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9.
《经济研究》一九七九年第十二期发表了朱家桢同志《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适用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规律吗?》一文。文章认为,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矛盾决定的;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会使第一部类脱离第二部类而发展,它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是相矛盾的,因此,它是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等等。我认为,文章的这些基本论点都是值得商榷的。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矛盾决定的吗? 朱文断言,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并非是物质技术进步所必然的结果,而是由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矛盾决定的。”朱家桢同志认为这是“毫无疑问”的。真的如此吗? 对于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客观经济条件,列宁曾明确指出: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这个结  相似文献   

20.
一、贵州民族地区仍处在“人口压迫生产力”的阶段马克思在1853年撰写的《强迫移民》一文中,从分析当时移民问题入手,考察了人口发展与生产力的关系。他根据“过剩人口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结合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增长要求减少人口,借助饥饿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