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每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的思维发展历程,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以自身与面临的自然环境的关系为起点的.因此,这些不同民族的远古初民依据自己幼稚的想象力所创造的有关自然界的种种拟人化的质朴神话,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原始自然崇拜,便成了各自民族文化的活水源头.本文旨在探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标志之一的阴阳学说的缘起,自然不能绕过这个共同的起点.  相似文献   

2.
渊源于初民宗教生活的上古礼乐文化是儒学的摇篮。孔子开创先秦原始儒学,其意义不仅在于集上古以来礼乐文化传统之大成,而且更主要的在于其依据时代发展的需要赋予这传统以人文主义精神特质,从而为儒学及以之为核心的中国思想文化确定了基本生命路向。  相似文献   

3.
神话是上古社会的百科全书。上古先民原初状态的各种观念在神话中都有着清晰的反映。在(山海经·五臧山经冲,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原始初民已具备了初步的方位观念,而在对各个方位的山的描绘里;都可见到种种半人半兽的东西及神灵怪异的动、植物。又东五百里。日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往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首文回德,翼文日顺,背文回义,膺文曰仁,腹文回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欧自舞,见则天下安宁。──—《山海经。南山经》又西二百六十里,日尔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毛,名曰穷奇…  相似文献   

4.
直觉思维是由初民落后的生存方式决定的,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他们在沟通自然、顺应自然的过程中,多依赖于这种异于逻辑思维的直觉,这是一种质朴的思维,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这种思维方式在《周易》卜筮中得到保存。先秦儒家把《周易》从卜筮升华为学术化的研究,其内在精神在于由天道探索人道。而且他们极其重视经验在其中的巨大作用,因而把人的本质力量开拓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挖掘到了直觉思维的本质精神。  相似文献   

5.
宗喀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因其在宗教上的卓越贡献而被称为"第二佛陀"。虽然宗喀巴从青年时期到圆寂,都是在西藏修行、完成宗教改革和著书立说,但在他出生地的丝路南线河湟段,流传许多对他神格化的民间传说。从神话的历史演进来看,上古时期是神话类型的发明期,历史时期是以上古神话为原型,对虚构人物或者历史人物进行神化的传播与传承期。考证宗喀巴神化传说中"神"走过的历史足迹,初民的原逻辑思维已经远去,多民族用上古神话原型不断介入地方历史,显现自己河湟段主人的身份。  相似文献   

6.
卡尔松的自然环境模式是在对西方传统自然审美中的两种艺术化模式——"对象模式"和"景观模式"的批判中提出来的,但他的自然环境模式本身仍然具有突出的艺术化倾向和对象性特征。通过艺术化途径,卡尔松对"欣赏什么"和"如何欣赏"进行了排除和缩减,使得无论是自然还是人本身的丰富性、完满性和自然性都受到了抑制。通过对象化方式,卡尔松把自然确定为对象领域,人与自然、人与环境被放置到主客体关系的框架中,成为相互分离、二元对立的东西,这使得他的自然环境模式缺乏一种真正的生态视野和生态精神。卡尔松自然环境模式的根本症结是其认识论对象化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使他固守主客分离的理路和客观知识的理想,并妨碍他正确地提出恰当自然审美的目标。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存在论可以为这种思维方式的更新提供理论支持与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7.
蒙古族神话《额日黑莫日根》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额日黑莫日根是取代自然神而立的典型的文化英雄 ,其射日行为表达了初民对自然现象的巫术控制愿望 ;其按誓言割指变旱獭行为则是初民语言崇拜意识、大拇指崇拜意识和图腾观念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强力"原型是上古神话积淀给中国文学的一大原型回视上古神话世界,我们会深深地惊异于那个以"强力"为核心的世界,惊异于那一系列"强力"性的神话形象。开天辟地者盘古,曾以巨力左手势凿,右手持斧,将浑沌的无地一分为二。这一伟业体现了初民在无序的自然界中生存斗争的伟力。"人头蛇身"的女蜗,更令人起敬,她以神气持黄土作人,以智力炼五色石以补苍天,而且以巨力"断鳌足以立四根,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①她是中国神话系统中的一位智能高强的富于巨力的人类创造之神。共工怒触不周山,对世界秩序(人群秩序与自然秩序)作…  相似文献   

9.
和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西域初民的拜火习俗均源于太阳崇拜。虽然膜拜对象名称各异,如太阳神、火神、灶神等,但都形成一种延绵不绝的圣火仪式。初民之所以举行这种圣火仪式,是冀希净火(自然火和人工取火)护估人、农作物、牲畜平安,因此,太阳与火充当了守护神的角色。由于初民无法抗拒瘟疫、天灾对人、农作物、牲畜的危害,故太阳与火又成了人们驱魔避邪的净化手段。而人死后失火葬再土葬的古老葬仪实在是初民为死去的同类举行的生命永恒的火的祭礼。初民的圣火仪式一直是伴随着巫术操作仪式的。1人类对火的崇拜当然伴随着对火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北方神话对《庄》《骚》浪漫特色的影响刘项王延双一在原始时代,人所接触的首先是大自然。因此,初民的宇宙观念、思维模式和审美心理结构都是从人与自然的特定关系中产生出来的。在中国的南方,山林茂盛,湖泽相连,“楚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  相似文献   

11.
《诗经》兴象诗是上古文化的诗歌形式。上古以泛自然为神。自然神主宰生死祸福,与上古人有各种神秘关系,成为上古人的图腾。在祭祀仪式以及日常生活中,以诗歌呼祷图腾以求福佑,成为社会风习。《诗经》图腾兴象诗有三类:祖灵图腾兴象诗、自然神图腾兴象诗、天帝图腾兴象诗。  相似文献   

12.
一、初民的梦魂观念梦魂观念,是古代先民们极为幼稚和愚昧的一种对于梦幻的意识。对于初民来说,梦幻是一种极为神秘的现象,由于对它的来源和形态无法认识,他们便借助原始思维,把梦和灵魂联系在一起,用一种虔诚的迷妄的心理去解释和领悟它,认为人的灵魂离身而外游,便成为梦,而灵魂外游直接受到鬼神指使和导引,是一种“神启”的作用。所以,梦中所出现的情景和形象,都是鬼神的安排,体现着鬼神的旨意。这种观念的流传,使得后人对梦怀有一种特别的神秘感,从而导致梦幻迷信的产生。对于灵魂,我国初民并没有留下文字材料。初民们究…  相似文献   

13.
张耀天 《船山学刊》2013,(4):124-126
宋至近代,学者多对《尚书。禹贡》的地理学价值进行分析,但针对《禹贡》文字背后所体现的先秦初民理性思维,并未有太多表述。本文尝试从堪舆学的角度,对《禹贡》中的“导山导水”、“天然生物”及“山水和谐”的基本观念进行分析,对这一时期的人文、经济生活展开论述,论证该文献在中国堪舆思想史中的地位,并深度解析彼时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4.
"水"是中国上古哲学观念的原型.在中国哲学观念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水"一直有深刻的影响.三种基本的哲学思维方式,即神话思维、意象思维与意念思维,正好对应中国上古哲学观念的三个发展阶段或三个不同层次--观念史的结构不仅是历史的也是逻辑的.这三个阶段在观念表达方式、哲学基本观念、追问的哲学问题,乃至宇宙观以及呈现出来的世界图式皆不相同,但它们无一例外地都受"水"这一根本原型所制约与规定.<太一生水>篇更是以极其隐晦的方式,透露了上古观念变迁的秘密."由水及道",正可作为一个凝练的上古哲学观念史.  相似文献   

15.
古神话和后起的仙话的重要歧异在死与不死。初民认为,“古代所有的神都住在地上”;神是“十分现实的人物”,喜怒哀乐无异常人。在我国上古,大巫颛顼“绝地天通”(《国语·楚语下》)前大致如此。故而神也有死;仙则反是,长生不老,万寿无疆。奴隶制社会中晚期,某些人出于对死的恐惧和生的诱惑,幻想出仙人和成仙之道。仙话作为古神话的不肖之子,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世界性母题的“乡土小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世界性母题的“乡土小说”丁帆“乡上文学”作为农业社会的文化标记,或许可以追溯到初民文化时期。那么,整个世界农业社会的古典文学都带有“乡上文化”的胎记.然而这却是没有任何参照系的凝固静态的文学现象,只有社会向工业时代迈进时,整个世界和人类的思维发生...  相似文献   

17.
《说文解字》对上古汉语字词所作的汇集整理不是一般的整理,而是系统整理。总的来看,许慎具备了全面、系统整理上古字词的条件;《说文解字》贮存了上古字词形、音、义的综合体系;这一综合体系记录了上古时代的汉民族对于互相联系的环境、事物、史实、情感、观念、变化等的系统认识。  相似文献   

18.
审美表明着人们主观上对美的态度、观点和趣味,但是,审美这种主体思维情感的活动却具有着客观的延续性,这当然不仅仅是心心相印、一点就迩的人类灵性,而只能深入到决定审美特性的那些客观因素当中去寻找。人们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劳动生产以满足生存和生活的必需。那么,不同的生产水平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改造自然到什么程度决定着认识自然到什么程度。于是,在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生产状况下就会形成不同的文化形态及审美的差异性。这种差异经过长期的发展变化,形成一种稳定的主观心理机制。于是,在相同地域生活的人们就逐步形成相同或相近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19.
宋玉是中国文学史上由楚骚向汉赋转变的关键人物。本文拟从其自然观这一视角来探寻宋玉作品在这一转换契机中承上启下的文化特质。 一、畏怖的自然观念 人类早年还没有从自然界中独立出来时,人类还不能意识到自己与自然界的对立与冲突,而与自然界处于一种和谐平衡、相互依赖的关系之中;当此之时,人类没有将自然界“作为自己意欲和思想的对象”。换言之,蒙昧时代的人类与自然在本质上是共生同一的。人们对于自然,对于社会均处于一种神秘的互渗之中。在原始集体表象笼罩和支配下的初民并不具备个人的智力活动,亦即不具备个人智能,他们的思维形态特点、内  相似文献   

20.
王顺贵 《船山学刊》2009,(4):170-173
李白对清真诗风的标树和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着力标举清真自然的诗风;第二,择取晶莹剔透的诗歌意象;第三,在情感诉求方面,真挚情感的自然表述;第四,在艺术传达方面,呈现出自然简淡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