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量研究表明,商品经济发展促使宋代城市文化和风貌较前代有所突破和改变,但鲜有人指出其中具体的影响过程。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剧了资本的流通,转变了城中人的思想观念,使消费意识具有很强的带动性。资本的流通和意识的传递具有明显的流动色彩。在流动的过程中,两宋都城克服了空间上和时间上的死板,打破了坊市制和夜禁制的束缚,使城市走向开放,城市文化变得多元和自由。  相似文献   

2.
元代戏曲作家擅长以城市为观照视角展开叙事,在城市景观与生活场景的描述中,展示普通百姓的世俗生活,由此构成元代戏剧内容现实性与世俗性两大特征。城市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与矛盾冲突的普遍性,成为戏曲作家创设新颖、多样戏剧冲突的丰富资源。运用市井语言刻画个性鲜明的市井人物,也是元代戏曲作家取得非凡成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经济、政治和文化,是当今人类主要的三大社会活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融合,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产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精辟的指明了党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所担负的伟大任务。  相似文献   

4.
京味小说表现的是北京普通市民生活,其京味是以独特的京味语言描绘出北京独特的文化景观、文化风俗和文化性格;它萌生于清末民初的报人小说,老舍以发掘和表现四合院文化竖起难以逾越的高峰,邓友梅等承袭老舍的四合院文化开掘,王朔等则以大院文化的描写创造出新京味;京味小说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却不能视为一个流派.  相似文献   

5.
陈欣雨 《船山学刊》2012,(1):105-108
本文通过对翁敏华教授的《论两宋的饮食习俗与戏剧演进》[1]一文和美国汉学家奚如谷先生的《玩食物:宋元时期的表演、食物和人工美学》[2]一文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出两文在探讨饮食文化和戏剧文艺关系时所使用的研究思维、视角、方法上的会合点,凸显两宋饮食与戏剧文化的实质及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6.
赦宥早在我国上古时就已经实行,长期以来,赦宥仅作为权宜制度,发展到两宋时,则被定为常制。"三岁遇郊则赦",从而呈现出与往朝不同的特点,两宋之所以如此热衷赦宥,其主要原因是:统治者法律思想的转变;"内忧外患"的压力;士大夫的推动。赦宥在缓和两宋社会矛盾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论城市文化与城市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文化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城市发展中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城市的文化建设,对于促进城市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次提出了“城市文化资本”的概念 ,并在这一概念范畴内论述了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资本”的关系 ,并在经营城市、行销城市理论认识中 ,升华出“城市文化资本”运作的意义和模式。“城市文化资本”运作的核心是城市文化要素的整合与创新 ,在城市文化整合与创新中 ,使城市文化劣势转化成优势 ,使文化优势要素转化成为城市的垄断性文化资源和唯一性文化资源 ,通过“城市文化资本”运作 ,创造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9.
城市文化建设是我国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其核心竞争力在于有效挖掘和合理开发特色地域文化资源。井盐文化作为自贡城市多元文化的突出代表,与城市历史发展和现代化要求相结合,呈现出一种连续性发展的文化资源。在自贡城市文化建设中需要积极吸收、融入井盐文化传统,为城市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同时,还需结合城市发展需要,彰显其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当代中国正在出现以"中国元素"为振兴内容的"中国式城市文艺复兴",这既是中国文化主动融入世界主潮的文化行动,又是一场民族"本土化文化的保卫战",似乎全球各国都卷入了这场"全球化与国家民族个性文化生存"的世纪冲突之中,对于中国来说."中国式城市文艺复兴"是一场全新的现代"城市革命".  相似文献   

11.
臧知非 《河北学刊》2013,33(1):49-56
"市井"之名并非源于"市"之因井田而设,亦非因商人于井边洗涤商品而后市卖,而是决定于东周秦汉时代城邑的空间结构。其时之城市按功能划分空间,水井和市相同,亦有专门空间,二者均是农民和工商业者的公共活动区,具有着公共空间的属性,构成了"市井"之名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两宋材料为主考察了与榷场相关的三个方面的法律内容:交易违禁货物的处罚;谋私利、经营不当等经济违法行为;维护外交关系、查禁和派出间谍、保护榷场等带有政治意味的法规。尽管与榷场相关的法律形式和内容均多种多样,但其中心目的均是在维护基本贸易的同时削弱对方,这充分体现了榷场“敌国互市之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城市文化与文化城市,是互为因果的关系,是一种整合和升华.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方法,."文化城市"特指通过"文治教化",使一个城市具有现代城市、文明城市所应具有的形象、特征、精神和品格;"文化城市"是指已经具有的城市形象、特征、精神和品格.但需要寻求的是,实现"文化城市"或曰"以文化城"这一目标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经营城市新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以入世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系发展完善和城市经济社会深化发展为背景,揭示了研讨经营城市的指导思想和目的,指出了当前经营城市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系统论述了经营城市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提出并论证了经营城市的二重属性。  相似文献   

15.
当前全球数字网络化的发展浪潮和历史背景下,"网都"型文化中心城市建设成为转变城市文化发展方式、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新的战略路径和城市设计愿景。城市发展的"网都"形态具有多元文化范式,要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和文化基础,推进网络媒介城市(media city)、网络文化产业高地、网络文化名城、互联网总部基地、文化科技融合的创新引领中心、网络文化宜居之都、互联网枢纽城市等不同类型的"网都"建设。不同的网都范型(paradigm)关切到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不同层面,存在着从硬文化实力向软文化实力的渐变和过渡谱系;既可以单独构建特色网络文化城市的核心性格与差异化竞争力,也可以综合构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体系化架构。  相似文献   

16.
弘扬城市精神关键在于增强市民的价值认同与文化自觉.应在凝练上突出特色,在认知上讲究“灌输”方法,在引领上“示范”带动,在实践中优化环境.城市精神要切实掌握群众,就应由标语性话语转化为实践性知识,由精英信仰转化为大众信仰,进而达到自觉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试论城市文化与城市现代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城市文化是人们在城市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十分迅速,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却不少。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在观念、特色、产业、环境、体制等多个方面做出不懈努力,全面推进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郑琪 《河南社会科学》2005,13(3):107-109
中国和越南自古以来关系密切。但自五代时期越南获得独立后,两国之间的战事不断增加,尤以两宋时期为甚。中越战争大体分为维护宗主权的战争、越南对宋朝的侵略战争和宋朝的自卫战争三种。探讨两宋时期中越之间战事的主要特征以及性质,对我们研究、理解国际形势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两宋王朝与大理国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理国史是云南地方史极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在中国民族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大理国与宋王朝关系颇具特色。一方面是,大理国历代统治者前赴后继的长达一百五十多年的执着请求宋廷册封,主动追求臣服。另一方面是,宋王朝历代君主对大理国的请封要求一而再,再而三的刻意推诿,不予应允。但是,经济文化方面双方自始至终又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双方政治形势、军事势力、经济文化、历史传统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两宋道教政治伦理思想包括三方面基本内容即以“敬神与德治”为要义的君王政治伦理思想,以“忠君”为核心的臣民政治伦理思想,以“积善成仙,积恶致祸”为特色的政治伦理控制手段。通过对两宋道教政治伦理思想的研究,可以看出两宋道教以宗教特有的方式服务于两宋政治体系,从而对赵宋政权的稳定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