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姜德顺 《世界民族》2007,19(5):79-86
加拿大的土著民问题与"土著权利"和"条约权利"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这两种权利衍生于两大类法律和条约:一类是《印第安人法》及其形成后百余年来的各种修正案;另一类是殖民者或加拿大自治领当局代表英国王室与由一些酋长和头人所代表的各个部落土著民以及其他方面缔结的不平等条约。由于这些法律和条约具有不易变更的性质,使弱小的加拿大土著民现在乃至将来在维护自己的权益时,只能渐进地去改变自身极为不利的处境。  相似文献   

2.
加拿大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土著文化在加拿大多元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人类学关于土著文化的解释进行了反思.土著文化是土著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基,从时间上看文化不是单线进化的,土著文化不是西方文化的过去;从空间上讲,文化不是由中心向四周扩散的,加拿大土著文化没有因为西方文化的传播而消失,而是在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中不断地调适和重构.世界上各个民族的文化只有类型上差异,而没有水平上的高低之分.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政策不仅尊重和重视土著文化的价值与作用,还提高土著民族的文化自觉意识和主体自治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加拿大,印第安人族群通常有许多部族名称,这不仅成为他们族群识别的一部分,也是他们族群历史的一部分。虽然为数众多的部族名称可能导致混淆,但部族名称本身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仍然是在历史进程中追溯社会和文化变迁的一大文化财富。研究加拿大第一民族即印第安族群名称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原因就在于它为这些印第安部族提供了一种自我意识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的土著民族由印第安、因纽特和梅帝人构成,他们在历史上长期饱受战争和疾病的困扰,土著儿童更是从19世纪末开始遭受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寄宿教育制度的文化摧残,土著人口的整体教育水平薄弱.加拿大政府在20世纪中期开始发展土著高等教育时面临着三大困境,即土著人的自我迷失、土著学生的求学意愿不足和土著地区的地理环境挑战,最终政府通过设立社区学院、进行招生倾斜和提供经济资助等三管齐下的方式推动了土著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参考范例.  相似文献   

5.
彭雪芳 《民族学刊》2012,3(1):76-82,96
历史上,开办寄宿制学校是加拿大政府对土著人实施同化教育的途径之一。布鲁奎尔斯印第安寄宿制学校的历史变迁为了解加拿大土著教育的发展历程提供了一个窗口。透过寄宿制学校的生活状况及联邦政府对土著教育采取同化、隔离、融合与自主的政策变化历程可以一睹加拿大土著寄宿制学校的兴衰。其衰落标志着教会与政府联合实施的同化教育的失败。随后,土著人重新掌控教育权,土著教育与西方教育相结合的模式既使土著年青一代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求,也确保了土著民族的价值观、认同感、语言及传统文化得以保留与传承。  相似文献   

6.
李洪峰 《民族学刊》2016,7(1):31-35, 100-102
在加拿大魁北克的语境中,土著民族的发展越来越与全省的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近年来对北方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更是从不同程度影响着土著民族的教育、生活、文化和社会发展.魁北克政府需要扩大与相关土著民族的协商,落实资金,落实社会性项目,切实提高土著民族生活水平.推出支持土著民族创业的配套措施,在北方计划的融资过程中增加对土著民族中小企业的投资和贷款,促进土著民族真正参与到经济开发当中,把自身的现代化过程融入经济开发的过程中.而土著民族也需要在经济开发过程中积极参与教育培训,更好地参与经济开发和分享经济成果.土著民族一方面需要打破外部世界对其经济落后、拘泥于渔猎活动的刻板印象,也需要在具备更高教育水平的基础上,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在保护民族文化的同时,融入魁北克经济和加拿大经济.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来,加拿大土著人口承接了上世纪下半叶以来的态势,持续高速增长,并不断从传统的保留地向非保留地、从乡村向城市转移。从整体上看,土著人口在就业、收入、教育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均远远落后于非土著人口,其民族文化也面临日渐衰退的严峻局面。本文根据加拿大统计局 1996年、2001年人口普查资料数据和中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文献,探讨了当前加拿大土著人口发展的特点及其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8.
在解决土著民族问题方面,澳大利亚政府具有代表性,制定和实施了很多土著民族政策.本文着重阐述澳大利亚土著民族在殖民时期的经历,以及澳大利亚政府成立后在不同时期实施的土著民族政策,分析这些政策的历史背景、由来以及对土著民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研究中对于文化互动关系有三个假说:多元文化主义假说、整合假说以及接触假说。多元文化主义假说是指当个体或社群在一个更大的社会中对自己的文化认同感到自信和安全时,结果会产生更为积极的相互态度;相反,当这些认同受到威胁时,结果会产生彼此之间的敌意。整合假说是指当有关支持文化整合的策略和政策得以贯彻时,就会产生更为成功的对个体与社会更有利的心理和社会结果。接触假说是指在大多数的接触情境下,文化群体间的接触越多,他们彼此的尊重和态度就会越积极。将对加拿大以及国际上有关这三种假说的研究进行回顾,同时还将包括一些在加拿大以及其他地区所实施的支持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和项目,以改善文化互动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重新检讨多元文化主义的价值,认为它是加拿大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它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建构国家的认同,而且保证加拿大成为一个包容、平等和民主的社会。首先叙述多元文化主义的历史发展,着重多元文化主义之含义的蜕变。同时将探讨多元文化主义与其他加拿大价值观念(诸如平等和民主)的关系。最后认为须对多元文化主义的内涵加以扩大以容纳各种文化。唯有如此,每一个公民才能融入一个集体的意见交流过程,共商如何建构国家认同与国家主义。  相似文献   

11.
民族文化的政治功能——认识欧洲一体化的一个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民族文化的政治功能角度探讨民族文化差异对欧洲一体化的影响。文章认为 ,民族文化决定民族的行事方式 ,欧洲舞台上代表不同民族文化的行为者 ,其行为是各自民族文化的逻辑延伸 ,因而伴随欧洲一体化的深化和欧盟的东扩 ,基于民族文化差异的矛盾将凸显 ,并直接影响欧盟内部的合作 ,进而影响欧洲一体化的政治进程 ;欧盟必将承担协调民族文化摩擦和建设欧洲文化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民族文化整合教育:高校政治文明教育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整合教育在大学生政治文明意识和行为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对民族文化整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中国大学文化呈现多元化状态,必须对大学生加强民族文化整合教育,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为主体,容纳和引导大学非主流文化,在把握差异、寻找共同点的基础上,引导当代大学生完成与主导价值观的磨合.  相似文献   

13.
学校、社会与文化:教育人类学的情境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人类学认为,作为一种文化机构,学校是社会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依附于社会并服务于社会.同时,学校教育又是一种文化传播过程,需要放在特定的情境中去审视,学校教育的发生、学校教育的功能和目标,都与社会系统、教育机构的文化行为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4.
Processes of racialisation and patterns of privilege continue to structure relations between Aboriginal and non-Indigenous Australia.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everyday ways race is reinscribed and unequal relations of power expressed, constituted and legitimised in a context marked by a history of oppressive colonisation. Conceptualising barriers to partnership as ideologically reproduced through discourse,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was utilised to examine non-Indigenous and Aboriginal participants' understandings of the history of poor relations between groups. Participants were four male and three female non-Indigenous local government representatives and five female and four male Aboriginal community members, recruited for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or a focus group. We focus the first part of our analysis on the discourse of ‘abstract liberalism’, which was identified in local government representatives' talk. Arguably, this hegemonic discourse, which reflects a monological conception of the world, is indicative of the circuits and consequences of dispossession within this particular local context. The discourse of ‘disregard’, mobilised by Aboriginal participants, demonstrates the continuity of coloniality and offers a counter story to the dominant ideological narrative. Explicating the reproduction of race privilege, while engaging with Indigenous knowledge as a space of critique and resistance is discussed as central to decolonisation and anti-racism praxis.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a qualitative research project examining the phenomenon of contemporary Canadian blackface. It addresses the discursive juxtaposition of blackface with the claim to Canadian racial progressiveness that typically attends public debates about blackface. I argue that blackface and the discourses defending it are forms of racial consumption through which ostensibly progressive white subjectivities are secured. I further argue that contemporary Canadian blackface discourse is postracialist in its ability to juxtapose racist expression with claims of racial transcendence, and I identify this postracialism as a long-standing feature of Canadian national narratives that are partially constructed through revisionist understandings of the nation’s relationship to blackness, and against an ostensibly more virile racism in the US. This analysis reminds us of the symbio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racial fetishization/fascination as found in contemporary blackface, the foundational white supremacy of the Canadian settler-colonial context, and the always uneven terms upon which blackness is included in Canada. It clarifies what is at stake for Canadians who participate in blackface and in defending it, and helps us to understand the pedagogical import of both blackface and Canadian egalitarianism for perpetuating anti-blackness in Canada.  相似文献   

16.
从对中国南方与大陆东南亚跨国民族研究入手,就世界范围内的跨国民族进行了扼要分析,认为"和平跨居"研究的目标就是让世界跨国民族在和平的环境中分享彼此的历史与文化.  相似文献   

17.
英国人类学者古迪认为只有基于园艺文化的花文化才称得上是花文化。笔者认为,如果根据古迪的观点来看少数民族文化的话,好像很难找到什么花文化。其实很多民族都是有另外一种花文化的。以凉山彝族为例,他们很重视高山杜鹃,认为高山杜鹃与彝族有生命的联结。通过对园艺文化以外的花文化的了解,我们可以获得新的视野(民族文化的新的一面)。而这也可以成为我们更深入了解彝族文化的一条新线索。  相似文献   

18.
金少萍 《民族研究》2003,(6):101-102
由中国民族学学会与云南大学联合举办的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3年 8月1 8日在昆明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 1 50多人 ,国内代表分别来自北京、云南、广东、广西、海南、湖南、湖北、甘肃、江苏、福建、四川、贵州、重庆、台湾、澳门等省市区 ,国外代表分别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和泰国。中国民族学学会会长郝时远研究员和云南大学党委书记高发元教授出席会议并分别讲话。会议紧扣 5个专题 ,分小组和大会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小组讨论的问题涉及以下方面 :其一关于会议的意义。有代表认为 ,随着…  相似文献   

19.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里宣卷,又名"吴江宣卷",是一种古老的颇具民族传统特色的民间说唱艺术和地方曲艺。经过调查,笔者发现,在经济相当发达的吴江地区,仍然能够保存宣卷这一古老的民间文艺形式,它受到民众的喜爱,这一现象与当地原住民的存在及其生活相——心意愿景、地方性信俗、审美诉求、生活空间等生活样式息息相关。同里宣卷如今已成为吴江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化,而在这一文化中,最核心的就是"人",即原住民。他们作为文化的承载者,在同里宣卷存续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当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