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列宁关于一国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的思想,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前后、无产阶级政权的维护与巩固时期以及一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每一阶段的思想都与俄国和世界的普遍联系密切相关.俄国革命与欧洲、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密切联系,决定了一国不能全部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苏俄与世界资本主义列强的"均势",决定了"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可能性;苏俄经济文化的落后和世界交往的狭隘性,决定了理想的世界历史性社会主义在一国是不能建成的.列宁一国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其现实根源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世界普遍联系是在全球化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其本身也内含着全球化思想,是列宁全球化思想的重要体现.列宁晚年已经明确地认识到,必须以普遍交往的全球化视野对待社会主义问题.这些全球化思想启示我们,应当具备宽广的世界历史胸怀和眼光,在广泛开展全球化经济与文化的普遍交往中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息息相关.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都是在全球化进程中展开的.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何处理全球化和社会主义的关系对社会主义至关重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的世界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继续保持先进性、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大潮风起浪涌,人们对"两个必然"的认识越来越模糊,"两个必然"已经过时了吗?本文从全球化这个视角对"两个必然"进行了阐述,指出经济全球化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资本主义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据主导地位,拥有旺盛的生命力,但这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然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社会主义还必须做好准备迎接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中国进行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之际做出的英明决策,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是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其蕴涵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世界多极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政治表现,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多极化的经济基础,地区一体化既是全球化的区域表现,又直接构成了世界多极化的经济依托.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地区一体化三者之间,相互关联,复杂互动,对立统一,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是冷战结束后最显著的时代特征之一,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发展有着密切关系.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展开和挫折都与全球化进程及其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有着直接的联系.历史的事实证明,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键在于社会主义者是否能够根据发展了的时代特征和实践经验,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和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讨,特别是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发展,对我们在全球化趋势下,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开拓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有着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对现代世界的影响是深远的.全球化在促进一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以国家主权为媒介,层化了传统的国家职能.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所引起的"全球治理"只是在一定层次上的,"国家治理"依然在全球事物中占主导地位.全球化与"国家治理"之间已成为一种"共生"关系.本文将主要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来探讨国家职能的演进及嬗变.  相似文献   

8.
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来看,经济全球化与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的理论有着渊源关系.坚持以马克思分析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为指导,注重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分析和审视经济全球化,深刻认识经济全球化趋势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是一把"双刃剑"的客观现实,并以积极的态度应对经济全球化.  相似文献   

9.
以"世界历史"的视野来观照和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既是时代赋予社会主义国家的客观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在新时期的延伸.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认识和评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标准和取向,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随着世界的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的文化交往日益广泛、深入,由此产生的文化的全球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文化全球化在对我国民族文化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为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置于文化全球化语境中进行解读,既有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世界文化的关系,也有利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和指导我国的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生活形式"与"生活世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概念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相比较 ,分析和评论这两位哲学家在这个问题上观点的异同 ,考察维特根斯坦对现象学的态度 ,以及他在何种意义上接受马赫和博尔茨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与审美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概念本身是一个悖论式的概念,它包含了内在的张力和矛盾,它可简单地分为审美现代性和启蒙现代性。本文旨在对审美现代性进行粗略的概叙,以基督教时间历史观为基础,清点其在现代性结构中的作用及其可能带来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14.
社会语言学将理想的语言模式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作为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本文以R.Brown和A.Gilman的著名理论为出发点,以话剧对白及调查问卷为依据,对现代汉语中第二人称单数的使用规律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蒲松龄自称异史氏,是在著述目的、思想情感、艺术手法诸方面与《史记》高度认同的一个标识。《聊斋志异》对于《史记》从体裁、题材、创作思想、价值观、艺术观到表现手法甚至作品编排形式的追寻是全方位的,都是以社会教化为己任追求立一家之言,都为后世留下了一道多采的人物画廊,都在文章取材与体式上具有鲜明的独创性特点,都具有通过编排形式传达创作主旨的良苦用心。而最为本质的特征是都通过艺术形象表达了内心深广的忧愤。  相似文献   

16.
从小说《周渔的喊叫》到电影《周渔的火车》,我们应从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化的不同受众,以及文字和图象媒介产生的不同艺术形式来阐释两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德国或法国在某个历史时间段会更加现代一点,但从整体上讲,正是这种相互交替发展的进步才使得两国相互学习互补,使两国间没有一边倒的倾斜现象.这就形成了德法两国巨大优势和两国关系紧密的秘密所在.  相似文献   

18.
自宋代朱熹以来,许多人把"百夫之特"的"特"解释为"杰出的".本文从本诗、他诗和方言等三个方面提供证据,证明"特"应训为"匹",并分析错误训释的来源和流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海量”与“大量”这组同义词进行了考察,指出二者可以互相替换的情况,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关于“存在”和“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西方哲学的核心范畴 being(希腊文 estin, to on),原来没有统一的译法,五十年代起形成一个统一的译词“存在”,近来有学者主张改译为“是”。这个西方的词原有“有”、“在”、“是”的在合一的意义,但在中文中,“存在”和“是”的意义是不同的。只有用“是”和“不是”构成的肯定和否定命题,可用以辨别“真”和“假”。巴门尼德正是由此提出认识的两条路线,亚里十多德由此制定逻辑学,牛一再分析“是”和“真”的关系。所以我们以为只有将它译为“是”,才可以正确理解西方哲学重视逻辑和科学的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