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告文学应该是“报告性”与“文学性”两味俱全。当前不应该给它排座次,认为“报告第一,文学第二”。这不是“报告文学”的内部规律。恰恰相反,打倒“四人帮”后,在实事求是精神得到发扬,在“拔高”不再是报告文学失真的主要标志的情况下,它的“文学味”应相对突出。报告文学能不能合理想象?作者认为,合理想象有两种:一种是允许虚构的合理想象,一种是在真人真事基础上的合理想象。前者为小说等文学创作采用着;后者为报告文学等新闻性作品采用着,作者举例分析了后一合理想象存在于报告文学之中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关于报告文学真实性的问题引起的争论,大都与想象连在一起。有些同志认为报告文学要求真实,所以就不能想象;有些同志认为报告文学容许想象,所以可以虚构。前者把想象与真实对立起来,后者把想象与虚构等同起来,这些片面的看法,对报告文学理论研究和创作都是不利的。到底报告文学创作中是否容许想象,想象的作用如何,报告文学中的想象与其他文艺创作中的想象有什么区别,在报告文学创作中如何更好地展开想象,本文想联系作品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纵观报告文学之发展史,几乎所有报告文学作家及其评论家,无不认为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生命和本质特征。这足以表明真实性对于报告文学的成败与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价值和作用。但是,对于如何理解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以及在写作中如何体现真实性的问题,始终是报告文学争论的焦点,迄今仍有分歧。有人主张在报告文学写作中,允许作者“适当虚构”或“略有虚构”,认为这种“有限虚构”是出于艺术加工的需要而无  相似文献   

4.
文学观,体现了作家自身对文学认知的基本观念,深刻影响其创作审美价值的取向。由于文学观的不同,两类“右派”叙事作品在艺术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两类右派叙事作品文学观的比较,其实质仍然反映了文学与现实的关系问题,而虚构是建立文学与现实联系的唯一手段。正是由于作家从小说的虚构本质出发,在充分想象的空间里对人的存在境遇给予热切的关注,才使作品达到了较高的艺术真实。由虚构到真实,这是艺术文本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及的纪实文学,包括通常意义上的报告文学和纪实小说(含非虚构小说、口述实录小说,报告小说等),二者形成当代纪实文学热潮。尽管同属纪实文学的范畴,其间还是有较大区别的。报告文学要求作者严格遵守现实生活中人或事的具体细节真实进行创作;而纪实小说则可以在大原则真实的基础上,融入作者一定的艺术创造和艺术想象。 当代纪实文学的发端可以追溯到新时期文学的初期,即以《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为代表的一批作品,然而它的主要成就取得则是在八十年代中期以来,这是当代纪实文学的高涨期。一方面是除报告文学以外的其它纪实文学样式相继涌现;另一方面是以1988年“中国潮”报告文学征文为标志,报告文学无论在内容形式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纪实文学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形成的时间,尤其是作为一般文学热潮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在报告文学创作中能否进行进想象?学术界尚有不同的认识。本文论述了想象的特性和功能,说明了想象和虚构的区别及联系,论证了再造想象在纪实文学创作中的心理根据,肯定了想象在报告文学创作中的意义。文章还列举了半个多世纪以来著名作家和研究者的有关论述,历史地展示了对这一问题所持的主要观点。阐述了对报告文学想象的持殊要求。作者又以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为例,论证了想象在报告文学中的作用,进而说明在创作中展开合情合理、合乎逻辑的想象,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7.
文学艺术都要运用形象思维。而想象在形象思维中又是必不可少的,具有十分突出的意义。古往今来有关的文艺论著和创作实践,都把想象和虚构紧密连在一起,在虚构和想象之间划上了等号。人们一提到想象,必然就会想到虚构。这样,就把这两者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文体的演变,出现了新兴的文学样式——报告文学。从而想象也成了报告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这种情况下,想象的含义和作用,必然会产生变化和发展。倘若看不到这一点,不加以总结和论述,势必会造成混乱。现在,在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上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8.
想象(包括联想)是人类的重要心理功能。任何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但是文学创作的想象和联想,和一般人及自然科学家的想象是不同的,而在不同的文学形式中,既有着共同的性质,又有其不同的功能和特点。小说、戏剧创作的想象主要是作者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对审美对象进行组合、移植、改造等艺术加工,通过想象和联想进行艺术概括。诗歌则要“摆脱”“散文性现实情况,凭主体的独立想象,去创造出一种内心情感和思想的诗性的世界”。而散文的想象和联想,虽然并不完全排斥虚构,但主要多是作者由亲身经历的事,或由自己的切身感受而引起的联翩浮想,作者  相似文献   

9.
报告文学的重要特性之一,是它的议论性。高尔基和波特伏依早就指出过,为什么小说、戏剧、诗歌也可以议论,却未形成特性,而报告文学则不仅允许议论,还将这作为文体的规定特征,并予以鼓励与提倡呢?原因大概有这几点:①报告文学是由新闻脱胎而来,还带有明显的新闻性或准新闻性,所以新闻所要求的鲜明的政治性和较高的思想透明度,它也应该具备;②报告文学要求材料的真实,作者对笔下的人物、事件、生活图景都不能虚构与任意想象,所以无法将自己的思想倾向融汇到经过概括加工的典型化的环境与形象中去,它是在“显示生活”而不是只“叙述生活”(巴克语)。明确些说,小  相似文献   

10.
报告文学的真实和虚构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作为新闻和文学的交集,报告文学应该坚持真实性,排斥虚构。如果有虚构,不妨转向写作社会问题小说,而不必非要是报告文学。  相似文献   

11.
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学者无法回避下列问题:怎样区分文学和非文学,或曰虚构和非虚构?文学生产、流通、接受过程中的文学文本如何不同于其他文本?文学是怎样被书写出来的?文学审美成规的运作机制是什么?从20世纪文学研究的发展史和源流看,有9个反映文学写作和阅读审美性问题的命题,3条建议可供文学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想象的机制:人与世界的对话和融通 以为只有文学创作才需想象,习惯于从文学作品中需要虚构和加工这个意义上来理解想象,把它看作是文学的特性,这是一个误解.  相似文献   

13.
翻译是一种再创造。文学翻译使用的是一种具有美学功能的特殊的艺术语言。这种语言要通过译者生动而合理的想象 ,再现作者凭借创造性想象所表现出来的艺术世界 ,在译作读者和原作者之间架起一座沟通与理解的桥。文学翻译者作为原作有特定任务的读者 ,必须具备与作者同等的想象能力和描述能力  相似文献   

14.
报告文学的文学性是为作者与研究者经常提到的一个话题。有人把报告文学的文学性从运用文学语言、刻划典型的人物形象、写出逼真的现场环境等方面作阐述,这都是有道理的,但还是不够的。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报告文学作为文学的一个门类,当然也是语言的艺术。但是,  相似文献   

15.
文学与文化语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是什么?这个问题从来都没有作为一个真正的问题提出来。在文论史上,我们所看到的只是理论家们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而不是提问,是具体的答案而不是思考的过程。但是,仔细翻看一下他们,对文学的定义,可见出其间的千差万别。对于什么是文学,它有什么特征和作用,它的所指是什么?不同论者有不同回答。可以想见,未来的人也会对于文学有与我们不同的理解。伏尔泰在两百多年前就说:“我们可以给金属、矿物、元素以及动物等下定义,因为它们的性质永远不变,可是人的作品,就像产生这些作品的想象一样,是在不断变化着的。”[1]所谓“…  相似文献   

16.
美感是人对美的事物的审美感受,它是包括感知、理解、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的复杂、交错活动的动力总合结构,是它们合规律性的自由运动.美是自由的形式,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审美作为与这种自由形式对应的心理结构是感性和理性的交融统一,它是人类社会历史的产物,亦即人类的理性积淀保存在感性个体之中的历史成果.文学艺术是艺术家美感的物化形态,是人对世界的审美关系的集中反映.一切艺术创造,都必须经由艺术家的主观审美心理、生理总合运动这个中介,再借助各种物质材料,把他对一定历史时代的社会生活的审美感受表现出来.因此,文学艺术创造就同艺术家的美感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艺术创造过程中美感具有哪些特点呢?美感在艺术创造中起着怎样的作用呢?以及艺术对美感又有什么反作用?本文试图从这三个方面谈谈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从理论上说,艺术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自然对于艺术的关系——艺术如何描写、揭示、反映自然的美?人们怎样艺术地观照、领悟自然的美的意蕴?这里已经假定了一个前提:自然美或美的自然的存在。那么如何理解自然美呢?什么叫“审美地”或“艺术地”看待自然呢?艺术对人们欣赏和认识自然美有什么影响呢?这就引出艺术与自然关系的另一方面:艺术对于自然美的关系——人们在发现、欣赏、评价、认识自然美的活动中,艺术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对这后一方面,艺术史和美学史都很少做全面系统的研究,即使有所讨论,也大多是在考察自然对于艺术的关系时有所旁涉,这使得长期争论不休的艺术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得不到全面深入的探讨。本文试图从艺术着手,去考察艺术对人的欣赏认识自然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一种手段 ,文学创作离不开想象 ,文学是一种想象的艺术。新闻写作中也可以运用想象这一手段 ,但新闻写作中想象手段的运用必须规范。文学与新闻写作中运用想象这一手段不同之处在于 ,文学塑造典型人物和环境 ,构思故事情节 ,依赖的是虚构的合理想象 ,而新闻写作中的六要素 ,来不得丝毫的合理想象  相似文献   

19.
"人杰宣传"派——英模报告文学是遭受非议最多,甚至影响对报告文学整体评价的流派之一。实际上,一切文学都是宣传,文学不能脱离政治和缺少歌颂,问题是为什么样的政治和怎样为政治进行"宣传",歌颂什么和怎样歌颂;英模报告文学同样有干预现实的功能,只不过不是从反面进行否定、抨击,而是侧重从正面进行肯定、提倡和引导。它的"政治"、"宣传"有主动迎合与独立思考之别,在官方意志(主流意识)与民间立场、主体倾向与艺术效果的统一上有完美、和谐与顾此失彼之分。新时期以来,它不再紧跟"中心",而注重将主旋律与多样化有机融合,在"政治"、"宣传"中挖掘传统文化精华与弘扬民族精神。它所挖掘和"宣传"的典型,必将对改善与提升民族素质、推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发挥积极、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文学中对男女性别关系的书写,以符号作用和隐喻形式表达了作者对世界的体验、理解和想象。以男女角色对中西方指代的互转表现了不同时期对中西民族和文化关系的想象;革命文学和反思文学中的角色设定则表现了政治上启蒙与拯救关系;寻根文学却藉此表现现代文明与原始生命力的冲突;而在当下欲望叙事中,则表现了权力对世界的占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