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郑振铎在《新文学大系、文学论争集》的“序言”中指出:“……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是这时期最大的收获之一,奠定了中国小说研究的基础。”鲁迅是中国小说和中国小说史研究的拓荒者。把他的《中国小说史略》放在“五四”新文化革命的背景下重新认识,对我们深刻了解鲁迅就是这个文化新军的“旗手”和他对研究我国古代小说的历史功绩,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是中国小说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奠基之作,在方法论上给后来的小说史研究以重要的启示。早在50年代,李长之先生就发表了题为《文学史家的鲁迅》的长篇专论,全面地高度地评价了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的学术价值。然而,在谈到《中国小说史略》有关唐传奇的评价时,李文对于鲁迅的识见的理解却似乎不无偏颇,而且从行文上看,李文自身也似乎不无矛盾。一方面,李文注意到,“他(指鲁迅——引者注)之特别珍视唐人传奇,也是在‘意识之创造’”;另一方面,李文却认为,《中国小说史略》“讲唐代传奇而对《李娃传》、《柳毅传》、《霍小玉传》只寥寥数笔,还不如《秦梦记》、《三梦记》详”,乃是《中国小说史略》的一个缺点。殊不知  相似文献   

3.
正01郑振铎热爱古籍,尤其是明清戏曲、俗文学本子尽其所能,大量收罗,总量在十万册以上。在此基础上写成《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中国文学研究等》,由于掌握许多孤本、珍本,因此书中多是独家原材料。他对世界文学也多有涉猎,《国际歌》的歌词,就是他与耿济之共同翻译。除了翻译苏俄及印度文学之外,他还写过《俄国文学史略》《太戈尔传》《文学大纲》等。  相似文献   

4.
(1) 在《聊斋志异》艺术形态的研究方面,我国学术界存在着一种圆凿方枘、龃龉难合的现象。已出版的大量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小说史中,《聊斋志异》一无例外地被看作是短篇小说集,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这样指出:“蒲松龄的代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撰写已经有86年的历史,史著已先后出版了150余部,对其研究的专著也出现了3部。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是一部适应中国革命需要的"左"派文学史,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有鲜明的"冷战"背景,对王著进行了根本性的颠覆。范伯群的《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改善了王著的"左派"倾向,给了鸳蝴派作家作品的新的认识和评价,然提出的"两个翅膀论"却令人遗憾地矫枉过正了。  相似文献   

6.
钱钟书的《围城》首次发表的时间是在1946年到1947年间,而其后的文学史著作提到的不多,直到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把《围城》放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才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围城》以其独特的思想和叙事风格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奇迹。小说以讽刺的笔法创造出一种既具有喜剧色彩又蕴涵现代哲学意味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7.
进化史观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中占据主流,为绝大多数文学史家所采用,影响至深。作为小说史家的鲁迅,也受其影响。然而,在撰写《中国小说史略》过程中,鲁迅对进化史观进行了取舍扬弃。独特的小说史建构方式,使《中国小说史略》成为中国小说史学史上一部特点鲜明而又具有典范意义的学术文本。  相似文献   

8.
《中国小说史略》作为中国小说史研究的"第一块基石",长期以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在《中国小说史略》的题名中,"小说史"何以言"略",是个极易被忽视的问题。"小说史"之"略",既与作者撰写全书的体例、结构有关,也与作者的叙述策略及学术理念、立场有关。就《中国小说史略》而言,"略"至少包含三层信息:其一,"略"是作者教学的实际需要;其二,"略"是作者撰史的表述策略;其三,"略"是史家对史料和史实的精要提炼。在小说被纳入中国文学史的过程中,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体现了文学史家的高超眼光,为后代学者撰述中国古代小说史提供了范式。  相似文献   

9.
刘毓庆同志提出文学史著作应当分六期来编写。第一期:文学的古朴时期(即太古至秦)。第二期:文学的朦胧时期(两汉)。第三期:文学的觉醒时期(魏晋至初唐)。第四期:文学的纯熟时期(唐宋)。第五期:文学的维新时期(元明)。第六期:旧文学的收场时期(清代)。(该文见《中州学刊》一九八七年五期)。 他认为,就目前的文学史著作而言,象谭丕模的《中国文学史纲》,这种按社会意识形态分的;象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这种按朝代分的和按历史时期分的如郑振铎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无论哪一种,都是不科学的。”他指出“‘文学史’,就是文学的历史,而不是指某一阶段的文学。这样按政治社会史的阶段去分割文学史显然是文不对题  相似文献   

10.
明清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重要阶段,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开始就对其有分类研究。对比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谭邦和《明清小说史》等几种代表性著作,就其中的明清小说分类体系进行比照研究,可以发现这几种分类体系各有其优点,也皆有其不足。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尝试建立一种新的更为合理的明清小说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述杨志和的《西游记传》时指出:“一百回本《西游记》,盖出于四十一回本《西游记传》之后,而今特盛行”,他肯定了杨志和的《西游记传》是吴承恩《西游记》的雏型。当然,后来鲁迅先生对此说又作了一点声明,在《<中国小说史略>日本译本序》中,他又说:“郑振铎教授又证明了《四游记》中《西游记》是吴承恩《西游记》的摘录,而非祖本,那精确的论文,就收录在《痀偻集》里。”这说明鲁迅先生虽有己见,但尊重他说,以利于学术上的切磋。但是,鲁迅先生并不因此而修改原持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钱钟书是一位著名的现代作家,造诣很深的学者。他对知识分子的生活、思想,以及他们不同时期的心态变迁了如指掌,所以,写出了虽数量不多却颇有影响的小说。一部《围城》震动了整个文坛,李健吾称它为“新《儒林外史》”,并以能在他和郑振铎主编的进步刊物《文艺复兴》上发表这部杰作“为荣”。①它先后被译成俄、日、英、法、德等国文字出版,受到了国内外读者的欢迎。如果说,《围城》是钱先生的长篇代表作,那么,《猫》便是他的短篇代表作了。它们都发表在四十年代中期,又都是反映抗战时期上层知识分子生活的佳品。所以,也可以把《猫》看成是《围城》的姊妹篇。本来《围城》和《猫》作为钱钟书的名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理应有一席之地,但是,  相似文献   

13.
文学家 鲁迅     
鲁迅 ( 1 881 - 1 936 ) ,原名周树人 ,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杰出的文学家和文学史家。 1 92 6年 9月至1 92 7年 1月任厦门大学国文系教授、国学研究院研究教授。鲁迅来厦门大学之前 ,在文坛已声誉卓著。他先后出版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 ,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等 ,奠定了中国新文学的基石 ;出版《中国小说史略》 ,开创了中国小说史研究的新局面。鲁迅来厦门大学后 ,原拟开三门课 ,即“小说选及小说史”、“文学史纲要”、“声韵文字训诂专书研究” ,后一门课因选修人少未开。“小说史”课采用他在…  相似文献   

14.
从文学史撰著方法层面看,夏志清先生《中国现代小说史》的意义在于:其比较方法带给文学史写作的通观视野,与文本细读伴随而生的文学史编著的个性化策略,以及"一炉而冶"的文学史史传模式。  相似文献   

15.
薛涛,作为一个女诗人,历来受人重视,评价也颇高。其中为人称道的是她的一首小诗叫《题竹郎庙》: 竹郎庙前多古木,夕阳沉沉山更绿;何处江村有笛声,声声尽是迎郎曲。《四库全书总目》中说:“涛《送友人》及《题竹郎庙》诗,为向来传诵”。近人郑振铎也在他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人民出版社63年版)中写道:薛涛“其诗轻茜而艳丽,时有佳句,象《题竹郎庙》。”  相似文献   

16.
《金瓶梅》是四大奇书之一,是明代著名的长篇小说。郑振铎先生选入《世界文库》,所以它也是世界文学名著之一。它初刻于吴中,是明万历庚戌年(据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公元一六一○年。原名《金瓶梅》,本无淫秽语。但到丁巳年一六一七年,它不幸被搀伪。为了投合当时社会风气,书贾伪造了许多淫秽语词,改名为《金瓶梅词话》。到崇祯刻本,又加了一百回绣像插图二百幅,就成为头号的淫书禁书。使此文学名著蒙冤三百年(我另写有《金瓶梅》版本考,作者考等文)。大学文科讲授文学史者不能不讲,但又不会讲。  相似文献   

17.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被弄得较为复杂的人物 ,无论他生前死后 ,人们对他的褒贬毁誉 ,始终纷纭不一。美其者赞为一代宗师 ,恶之者斥为颓废才子 ,更有讽其为“故意在自己身上造些血脓靡烂的创伤来吸引路人同情”的无聊文人。然而 ,他的作品在那个时代所拥有的读者之多和反响之大 ,在同时代作家中是不多见的。无论如何 ,郁达夫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 ,他的小说在中国现代乃至整个小说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一郁达夫早年去国 ,久居异邦 ,小说创作就开始于留日期间 ,他的第一个小说集《沉沦》中的三个短篇《银灰色的死》、《沉沦》、…  相似文献   

18.
一般人读到金瓶梅这部书的很少,要求对全书故事和主要人物作一简单评介,但这很难写,幸而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里有一段故事梗概,郑振铎先生《谈金瓶梅词话》中对金瓶梅主角西门庆也写过一段简介,很好。但鲁迅先生所写用文言文,须改写。郑振铎先生写的也须略加修改。我再补写潘金莲和应伯爵,以及吴月娘、李瓶儿、春梅、陈经济等共七人。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是中国小说史的奠基之作,也是中国学术向现代转型过程中的代表作。鲁迅运用了进化的理论,使得关于中国小说的研究具备了逻辑性与体系性,这是从传统小说评点到具有现代性的史略的关键步骤。同时,由于鲁迅对传统小说批评术语的继承及其丰富的艺术感受力,《中国小说史略》不可避免地带有相当程度的主体性色彩。总体上,《中国小说史略》体现出了中国学术研究从传统到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内在紧张。  相似文献   

20.
鲁迅对我国战国后期的杰出诗人屈原作过较为完整、独特的研究。鲁迅除了在他未竟的中国文学史著作《汉文学史纲要》中以独立的位置对屈原的生平、生活道路、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作用、影响进行了全面的评述,而且在其它论著和杂文中,诸如《人之历史》、《摩罗诗力说》、《中国小说史略·神话与传说》、《言论自由的界限》、《从帮忙到扯淡》、《题未定草(七)》等中也多有论述,同时在诗歌《送O·E·君携兰归国》、《无题》(一枝清采妥湘灵)、《无题》(洞庭木落楚天高)中,广泛地采用了屈原诗作中所创造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