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监事是行使公司监督权的主体,基于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各国监事权利的制度设计也有所区别。我国新公司法进一步修正了监事权利规则,但相关制度仍需完善。  相似文献   

2.
从2001年起,日本对其商法典中的公司中有关董事、监事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进行了修改。其中从对于监事职能的强化方面,可以看出日本公司治理机制构造的未来前景。特别是对美国式制度引进以及该制度与日本固有公司治理机制整合的介绍,对于中国公司法律制度的完善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日本的股份有限公司监事制度与中国的相比显得既精细又实效,从其成员的组成、资格、任免到权利和职责,从会计监察人到外部监察人制度的规定莫不如此。尤其是日本公司法中确立的独任监事与会议体监事相结合的制度体现出极大的优越性。因此,中国监事会的完善须从监事的能力与独立性入手,在明确其具体权利的同时强化其相应的职责,取长补短完善相关的制度。  相似文献   

4.
我国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设监事会(监事),但在当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监事制度形同虚设,不利于公司的正常运作。本文从监事制度的基本理论入手,通过对国外监事制度法律研究分析和对我国监事制度在实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最终对我国监事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以期对增强我国监事制度的实践性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潜含着强化监督权的价值取向,其目标可概括为让“监事更像监事”。然而,公司监事基于信息匮乏、监督方式消极等原因尚难以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发挥监督者应有之效用,其显著表现在监事对公司经营决策过程参与不足。虽然我国公司法第54条规定了监事有权列席董事会会议行使监督权,但此监督权因主动行使和被动救济制度均存在不足,导致监事沦为“董事会会议旁听者”而非“经营决策参与者”。完善列席监事监督职权,将有助于解决监督者信息匮乏困境和推动监督方式嬗变,并打破召开临时股东会作为监督权受阻唯一救济途径的局面。列席监督权完善路径包括列席权利之职权属性厘清、质询建议权可操作性优化、重大不当经营决策阻止权等方面,并对怠于履行职责的监事苛加不真正连带赔偿责任,促成“让监事更能监事”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在公司治理中监事与监事会作为公司的监督机关对公司的正常运营和维护公司、股东利益有着重要作用。韩国商法中对公司监事制度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而我国的公司法则对公司监事制度规定的过于简略、笼统。为克服我国公司监事制度的不足,可借鉴韩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胡晓东 《金陵瞭望》2008,(17):16-16
近日,南京市总工会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建设的意见》。《意见》要求,企、事业单位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且设立董事会、监事会的,应按《公司法》和相关文件的有关要求建立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换届时,工会要及时提出职工董事、职工监事的候选人,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股份公司中,监事会制度非常重要.监事会能否有效地行使权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能否保持独立性.监事的任免机制对其独立性的维护至关重要.德国、法国、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省的法律都详细规定了监事之提名、选举、任期与连任和解任的制度.通过比较后,发现我国监事任免制度非常粗糙.因此,应借鉴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将我国监事任免机制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监事会的独立性是监事会监督职权行使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加以强化和保障。对监事会独立性强化的制度设计,应增设公监事和债权人监事。当公司正常营运时股份公司的监事会应由公监事、股东监事、职工监事组成,当公司财务陷于困难时股份公司的监事会应由公监事、债权人监事、职工监事组成。对监事的提名、选举、任期、报酬等具体制度应进行必要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论上市公司公监事制度的创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运行现状进行考察,指出监事会监督制度存在失灵的现象,其症结是监事会和监事独立性不足,且其行使职权的各种配套制度措施不健全,以及我国公司信用体系制度尚未建立。在此基础上提出由证券监管部门委派公监事重新建构上市公司监事会的构想,并对具体制度进行了实务性构架。  相似文献   

11.
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基本原则,可构建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三种法律制度,即债权人大会制度、银行董事和银行监事制度、债权人委托投票制度。  相似文献   

12.
在公司法、证券法修订中,针对公司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控制股东等滥用控制权,擅自侵占公司资金,通过关联交易侵蚀公司利益等,法律加强了对相关责任人员的制裁,明确规定了其民事赔偿责任,最明显的是完善了股东直接诉讼制度和确立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赋予投资者通过诉讼获得救济的权利。公司法、证券法的修订充分肯定了股东诉讼对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提高法律实施质量、改善公司治理水平的作用。对股东直接诉讼的类型化进行研究,为中小股东的权利保护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公司监事及监事会在运行中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在监事及监事会的任职制度、工作制度、职权制度和责任制度等4个方面。我们应充分认识其所存在的缺陷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公司法、证券法修订中,针对公司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控制股东等滥用控制权,擅自侵占公司资金,通过关联交易侵蚀公司利益等,法律加强了对相关责任人员的制裁,明确规定了其民事赔偿责任,最明显的是完善了股东直接诉讼制度和确立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赋予投资者通过诉讼获得救济的权利.公司法、证券法的修订充分肯定了股东诉讼对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提高法律实施质量、改善公司治理水平的作用.对股东直接诉讼的类型化进行研究,为中小股东的权利保护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当前上市公司管理层违规现象屡禁不止,监事会监督不力、形同虚设的问题作了理论与实践上的分析,并试图从监事会人员的构成、任免,强化独立监事制度;监事的业务执行监督权、财务检查权;监事的激励、约束机制上来完善监事会制度,以使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我国监事会制度在制度设计与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予以完善的意见,认为在公司立法中应强化监事、独立监事和监事会的权力,使其能与董事会相抗衡,同时又应在立法中明确监事的义务与责任,使其确能"监其事"。  相似文献   

17.
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驱动机制反映了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功能与要求,是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从股东权利平等的角度论述了股东的利益追求和股东之间的利益制衡,并且阐述了董事和监事的利益追求,同时对经理层与股东利益的冲突和协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当前上市公司管理层违规现象屡禁不止,监事会监督不力、形同虚设的问题作了理论与实践上的分析,并试图从监事会人员的构成、任免,强化独立监事制度;监事的业务执行监督权、财务检查权;监事的激励、约束机制上来完善监事会制度,以使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在形式上已经建立了规范的公司监事监督制度,但是监事会在实践中普遍未能产生相应功效;后来又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但是其作用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值得怀疑.在公司治理结构上,英美法系采"一元制",大陆法系采"二元制".相应的,在公司内部监量机制上,二者分别采独立董事模式和监事会模式.两种模式各有优劣,近年来呈现互相借鉴的趋势.应该在公司法中明确规定公司监事监督制度模式,并吸收独立董事制度的合理因素,加强监事的独立性和监督能力建设,进一步改良监事会制度.  相似文献   

20.
关于监事会和独立董事融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董事制度的基础是“一元制”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在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存在着制度障碍;从试行独立董事制度的企业来说,也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只有取独立董事之长补监事会之短,建立外部监事和董事监事,形成一个强大的监事会,才能更好地行使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