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具有博大人道主义情怀的作家 ,他以故土湘西为题材的散文是其散文的代表作。这些作品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在整体上形成了人性与神性相结合的丰富内涵。因而 ,他对湘西人性问题的思考问题同湘西人对“远景凝眸”的理想追求结合在一起的 ,并具体糅合到边地特有的自然、社会风貌的充分展示之中 ,从而形成一部湘西文学世界人性善恶独特的艺术画卷  相似文献   

2.
学界一般将张载的"德性所知"等同于"德性之知",但是两者实质上是不同的。前者是指凭借德性所认识到的大全、整体的知识,其实质是对世界的整体的把握和了解;后者则单纯是指关于道德的知识。无论是"德性之知"还是"见闻之知",都属于"德性所知",都是"德性所知"的一个部分和局部。在张载看来,任何局部、片面的知识都不能促进人性的美好和理想人格的养成,只有整全的知识才能够促进人性的美好和理想人格的养成。张载是在"知识——人性"的框架内思考知识问题的,人性美好问题成为张载知识论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3.
"韵味"作为中国艺术的审美范畴之一,它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十分广阔的涵盖面,"韵味"作为中国民族声乐独特的审美品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精神风貌,它是中国民族声乐教育追求的美学理想,其精髓就是"声外之韵",是一种内在含蓄的音韵美和气质美。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张爱玲从经验世界出发,受西方现代主义人性论影响,强调人的生物本能对整个人性形态的影响,其作品展示了自私、冷漠、丑恶等等人性恶并深刻解剖了在物质与情欲的支配下人性的扭曲、变态的心理,显示了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一定的艺术深度。同时,又由于没能跳出经验世界的圈子,缺乏道德批判意识,而限制了其作品的思想深度与情感力度。  相似文献   

5.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从古至今非常注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注重写意性是它区别于西方绘画的显著特点,也使中国画在世界艺术文化中独树一帜,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也是因为这一特点,中国画经过历代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传统艺术文化,成为世界艺术文化之瑰宝,令世人惊叹。文章以花鸟画的发展为例,说明中国画写意性的发展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6.
历经苦难的汪曾祺,在新时期的小说创作中,有意回避对人性负面的审视,而是以童年为视角,在回忆中抒写至善、至真的人性美,实现"有益于世道人心"的教化理想。其独特的审美取向,既受童年生活所形成的先在审美意向的影响,又是作家超越个人苦难,对拯救人心的道义担当。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名著《聊斋志异》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人文精神。具体表现在构筑以善美、自由为核心的理想人格世界,理性思考人性深层精神欲望,系统剖析人性其他优缺点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在所谓“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子女儿”的《红楼梦》的新鲜别致的美学境界里,大观园的丫环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走出贵族阶级的投影,以独特的个性生命、人格力量,进入艺术典型的画廊,体现出“理想的人性”——大观园中的女性美.与此同时,丫环形象也直接影响着20世纪中国文学!  相似文献   

9.
"文革"期间,浓重极"左"色彩的地上文学沦为了政治权利的工具,作品造假、夸大、溜须拍马的踪迹甚多,很多几乎没有艺术阅读价值。而与其相对立的地下文学,具有"情绪和心声的真实吐露"、"人性与艺术的觉醒"和"打破政治禁忌"的价值,在中国文学史上呈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韵味。  相似文献   

10.
红柯是中国西域小说的重要代表,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独特的西域世界。这个世界,有一般西域小说的壮美人性和壮丽文化,显示出一种浪漫主义的特质;同时,这个世界还由于"底层写作"的渗透,呈现出某种贫瘠,展现出一种深沉的现实关怀精神。后一点,似乎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1.
大提琴艺术在中国的生存发展之道不能简单地以"融合"或"为我所用"的概念一言以蔽之,大提琴本土化的实践证明大提琴艺术丰富拓展了中国音乐,而中国音乐也丰富拓展了大提琴艺术,渗透在中国大提琴作品中的中国元素所带来的音乐语言的繁荣和演奏艺术的拓展是世界性的艺术成果,是对世界大提琴艺术的贡献和积累。  相似文献   

12.
从人性刻画的角度切入文本,来研究迟子建童年母题创作的独特方式;指出在童年母题的人性刻画上,迟子建以传统伦理道德为中心的人性观为依据,通过挖掘普通大众的人性和审视易被人忽视的人性的两个方面,采用强化“善”和弱化“恶”的手法,展现其创作中独特审美理解和温情的唯美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3.
贵州作家李宽定在新时期文坛,以其独特的乡土视角,坚守民间的叙事姿态,取材于家乡黔西乡民的生命、生活,构建出女性和男性两个乡土文学世界,寄托着自我的人生理想和价值取向,呈现出自觉的民族化、本土化和乡土化审美追求,揭示其对人性世界和历史记忆的哲理思索,从而进一步发掘出其乡土情结小说的创作源泉及乡土写作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艺谋的影片以敏锐的哲学思考、独特的艺术感悟,一反传统的局囿,关注多元与差异,透过人物命运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进行着深刻的反思,呼唤人性和对人的存在的关注.在艺术上他大胆超越,不断创新,从而使其影片呈现出人性与诗性和谐统一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5.
阿来的长篇小说《空山》叙事独特,平淡不失奇崛,神秘不失诗意,哀婉不失理想。故事本位的回归,通过人物在事件发展过程中的行为与心理,揭示特定时代人们的心灵世界。阿来的身份不存在"边缘化"的问题,对其创作也不应该有"非主流化"的担忧。  相似文献   

16.
梁实秋散文艺术世界的深层结构秦新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一、观念层次:展示“人性”、弘扬“人性”的思想内涵在梁实秋散文艺术世界的深层结构中,构成“观念层次”的是他对人生的态度──讴歌人性、描摹人性,怀恋传统、颂扬传统,展示出一种温和、保守的传统古典主...  相似文献   

17.
钟道宇在西江的历史文化传说中汲取营养,小说创作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他的"端砚"系列小说在西江的历史和时间中,上演着善与恶交织的人性冲突;取材于民间故事传说的题材注入现代元素,注重小说的叙述、结构、语言方面的艺术探索,对人性的弱点和复杂性的深刻把握,对传统文化的反省和女性形象的塑造,都具有现代意蕴,呈现出创作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8.
唐诗“心”字探索[越]阮氏碧海文兵译彭庆山校补中国,因诗歌艺术的卓著成就而被誉为"诗国"。中国人视诗为文艺之"巅"。这和中国人历来重视心灵世界直接相关。这种心态体现在文学创作中,就是特别重视以诗人自身的内心感触、体验为对象,即以"抒情"为主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通过对"爱"的独特阐释和在故事中讲述故事的独特笔触和叙述艺术,向人们展现了深明透彻的生存样态。她以"情绪的世界"向我们传达着她对生命的体验和繁琐人生独立意识的消解,最终将走向毫无意义的宿命的哲学观念,悲凉地感叹着偶然与不安的宿命意识和焦灼的生存处境。  相似文献   

20.
美国黑人艺术运动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以“社会参与”作为其美学基本要旨的文学运动,它以激进理想和政治热情狂飙般地冲破了美国民权运动时期黑人“抗议和请援文学”的传统,成为“黑人权力”运动的美学之翼。索妮亚·桑切斯正是在这一时期崛起于文坛,成为黑人艺术运动的中坚人物之一。这篇访谈探讨了对索妮亚的思想艺术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揭示了她在这场运动的不同阶段对宗教、人性、艺术等的思考,展现了她对黑人艺术运动独特的理解、贡献以及她对后来的黑人诗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