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法哲学原理》长期以来被视为黑格尔晚年保守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但近年来,该著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不论是对现代性的诊断、对自由主义的批判还是对社会正义规范的重建来说,该著作都显示出不可缺少的价值。德国哲学家霍耐特认为,黑格尔法哲学是可以理解为一种相互承认诸领域的规范理论纲要,其目的是克服主观自由的非确定性。在现代性视域中,黑格尔的法哲学不仅是对主观自由引发的生存论和社会学困境的诊断,同时也是对个人自由与公共自由的张力和复杂性的系统思考。黑格尔成功地解释了个人主义自由观及其制度化的局限性,并解释了从私人自由向公共自由过渡的必要性,但他没有成功地把自己在伦理概念中阐发的交往自由原则贯彻到理性国家概念之中,因而错过了从民主方向解释公共自由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认为,教育在主观精神经由客观精神向绝对精神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育是人的精神发展的绝对环节,是国家法律和社会伦理规范的灌输,是对人的绝对精神的培养。黑格尔的教育观实质上是强调,教育"纯粹是为国家服务的",教育的目的是让人们向现实妥协和调和,不要对现实作斗争。这显然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教育观是相背离的。黑格尔法哲学中的教育思想无论在方法论、目的性还是合法性上都存在着唯心主义的保守性和形而上学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法哲学与近代自然法的关系经历了 一个由批判到重构的过程,批判的是近代自然法以契约形式建立国家的经验化或主观化处理方式,重构的是从意志自由的立法能力来构建国家伦理,从而为近代自然法传统寻求更为科学的正当性基础,其实质是对近代自然法学说的真正完成,进而成为最完备的自然法.在黑格尔那里,意志自由的理性化进程就是它的制度...  相似文献   

4.
石敦国 《学术研究》2003,42(6):60-63
哲学现代性批判就是对以理性主体原则为基础的近代哲学的批判。在马克思看来,现代性之根本状况是作为人类活动的历史形式和异化形式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现代性批判应当从哲学现代性批判转向经济学现代性批判,这才是真正的实践批判和历史批判。  相似文献   

5.
李佃来 《东岳论丛》2022,(1):119-127
人们通常认为,现代性与政治哲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在它们之间并不存在相互打通或建立起内在勾连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但事实上,近代以来所形成的各种不同的政治哲学思想,都与现代性的生成与不断展开有着或隐或显的关系.从现代性所开辟和占据的问题域中,我们至少可以梳理、概括出三种政治哲学的致思传统,它们分别是确证现代性的政治哲学、批判现代性的政治哲学、重建现代性的政治哲学.虽然这三种政治哲学代表了三种相互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和分歧的传统,但它们之间又因为现代性问题域而具有了可相互对话乃至相互借鉴的共性.这一点,不仅对于我们把握不同的政治哲学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启示,而且对于我们构建当代形态的政治哲学也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唐正东 《河北学刊》2012,32(1):10-15
马克思在其早期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通过对家庭及市民社会的成员同时也是国家的成员,历史的发展实现了市民生活与政治生活的分离,以及市民社会中的不同等级直接拥有立法权等经验事实的指认,批判了黑格尔法哲学的唯心主义特性,这无疑是他转向一般唯物主义理论平台的重要标志.但同时应看到的是,仅仅立足于对经验事实的陈述,马克思还无法全面驳倒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马克思还需要通过对市民社会的深入研究,挖掘出现实私有制社会的本质及其历史观意义,才能真正进入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域.  相似文献   

7.
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演进在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中得以展开: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阐发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理论原则,实现了其市民社会理论的哲学奠基和初步发展;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把无产阶级作为实现人类解放的现实物质力量,实现了其市民社会理论的哲学批判功能与社会批判功能的对接,预示了作为"历史科学"的唯物史观之创建。  相似文献   

8.
黄浩 《东南学术》2007,(1):91-96
本文追问马克思哲学终结观的意蕴及其终结哲学的内在动力,考察了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所表现的哲学批判、政治批判和实践批判三个层面,论述了马克思的哲学终结观与现代性批判话语的内在关联及其对解读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现代性哲学与后现代哲学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不能将这两者知性地加以对立。后现代哲学的本质是重写现代性。现代性哲学对人的非人化、抽象化理解导致对人的真实形象的遮蔽以及对人的生命自由的束缚遭到了后现代哲学激烈的批判,但后者又与现代性哲学贯穿着内在的深层“统一性”和“连续性”———启人的存在之蒙,彰显人的生命自由。两者既有差别和断裂,又相互联结、彼此推进。  相似文献   

11.
离开事件的历史背景 ,就无法理解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提出的真实历史内容以及后现代性与历史之间的复杂关系。后现代性理论话语的产生是对奥斯威辛和古拉格群岛等具有象征意义的哲学事件的应答。后现代作为关于事件的哲学 ,是对现代性种种痼疾的诊断、批判与颠覆。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哲学视野下,现代性无论是在社会存在还是在社会意识层面,都呈现出尖锐的矛盾。就现代性诸矛盾现象的深刻本质或其哲学基础而言,乃是近代形而上学的理性主义。马克思的现代性哲学批判,是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形而上学哲学思维方式的彻底颠覆,对目前我国所面临的现代性建构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在社会主义的现代性建构过程中,必须克服形而上学的哲学思维方式,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普遍、高度发展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是马克思的重要思想资源,马克思终其一生都没有彻底撇清与黑格尔的关系,因此,马克思与黑格尔的思想关联是一个重要问题。研读《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与《法哲学原理》,可以进一步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我们认为,黑格尔在市民社会理论和现代政治哲学方面对马克思产生了积极影响,马克思在这两方面既继承了黑格尔,又批判和超越了黑格尔。  相似文献   

14.
围绕对现代性、现代性政治实践与理论的反思批判,作为政治哲学的后现代主义在政治内涵、行文风格、主题论域、总体谋划等方面呈现出与传统政治哲学不同的理论特质,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实现了政治哲学的后现代转向。它所蕴涵的解放精神值得高度评价,但抛弃实践而偏重理论、文本、话语、游戏的致命缺陷,注定了它只是一个解放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15.
现代性问题构成黑格尔和马克思思想展开的基本主题。黑格尔将“理性”视为现代性的规范基础,以绝对理性的政治国家来扬弃形式理性的市民社会环节。在对市民社会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历史唯物主义成为马克思思想的基本视域,马克思以“资本”作为现代性的本质范畴,否定了政治国家对经济基础的超越性,揭示了现代的精神原则和制度设置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间的内在关联。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构成了黑格尔和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共同切入点,同时也构成了他们现代性批判思想的内在限度。  相似文献   

16.
现代性问题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焦点问题,与中国自身问题密切相关,需要深入反思.近年来,国内学者立足于马克思哲学的视野,揭示现代性问题的根本困境,并从马克思哲学的路径反思现代性,最终将这种积极反思的成果渗入中国的现代性建构中,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梳理和挖掘其研究资源,无疑具有理论意义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最初马克思围绕国家、法等问题批判现代性的主流政治哲学,可以说是在现实实践中理解现代性的基本内涵。为了深入把握现代性的现实根基,马克思转向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处于资本宰制中的现代性进行经济哲学的透视。从政治哲学的视角到经济哲学的视角,马克思对现代性内涵的理解从精神意识层面深入到了现实根基之中,对现代性始终保持一种反思性的批判态度。  相似文献   

18.
人类正在经历的整个现代化过程或者人们普遍谈论的现代性存在着深刻的甚至是重大的危机。这种危机根源于现代性自身内部的矛盾即科学性与价值性、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矛盾,特别是根源于科学性与价值性的分裂。与现代性危机相关联,哲学也处在完全相同的危机境况中。究其实质,哲学危机与现代性危机不过是同一危机,前者不过是后者的理论映现和逻辑表达。当代哲学家们虽然为哲学的重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9.
朱波  陈薇 《理论界》2012,(3):3-5
现代性与资本主义相生相伴。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马克思一方面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积极方面给予了肯定,另一方面对资本主义现代性产生的异化结果给予了无情的批判。在这种批判中,马克思指出了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出路,从而建构了自己的现代性理论。  相似文献   

20.
与传统的对马克思早期思想的解释不同,笔者认为,在1843年前后,马克思经由了一个"从国家到市民社会"的转变过程.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创立唯物史观,从根本上说得益于他借助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完成了这一转变.黑格尔与斯密之间具有继承关系,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概念是以国民经济学为背景的经济学范畴,<法哲学>就相当于黑格尔的国民经济学.马克思之所以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比黑格尔还黑格尔地坚持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二分,是因为马克思接受了黑格尔市民社会概念的经济规定.马克思放弃黑格尔的国家哲学转而去研究国民经济学的真正契机是市民社会概念,坚持国家与市民社会二分的立场对于马克思完成从国家到市民社会的转变以及走向创立唯物史观具有重要意义.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马克思的思想局限在于,当时马克思对于市民社会的认识在总体上还笼罩于黑格尔的国家观之下,还没能摆脱黑格尔左派的国家批判和宗教批判的政治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