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发生在民族地区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日益增多,严重影响了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预防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爆发是当前民族地区基层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的重点,作为第一线工作人员——民族地区基层公务员是其中的关键,其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决定群体性事件的预防效果。这就要求基层公务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政治思想素质,即正确对待群体性突发事件与转变观念,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道德素质,即摒弃官僚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及防腐抗变;能力素质,即面对纷繁复杂的实际情况,作出正确、果断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本含义、特征和类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说法,是强调了事件本身具有的社会特点。近年来,群体性突发事件越来越频繁地发生,并且,其对抗程度也有不断激烈的趋向,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很重要因素。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并不是随意发生的,它深深植根于现实的经济社会条件之中,反映出部分民众受具体社会事项刺激,通常采取比较极端或不正常的方式,对具体的国家管理者表示不满或提出意见。因此,群体性突发事件是民众与国家管理者之间在利益方面显现了“非一致”与“非和谐”的结果,是舆情状况的非正常表露或极端的外化形式。要预防和正确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就要在理论上认清它的基本含义、特征以及不同类型,帮助我们在现实中对有关事件加以正确识别。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话语权本质的分析,提出了创造构建少数民族地区和谐话语的社会氛围、尊重和保护构建少数民族地区和谐话语的民族文化、妥善处理构建少数民族地区和谐话语面临的新问题等观点.  相似文献   

4.
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而预警工作则是治理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首要环节。针对山东T市农村的实际情况,调研发现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预警工作非常态化,政府排查力度不够、农民反映问题难、农村社会控制弱化等因素阻碍着预警工作常态化开展。为有效转变预警工作状态,使预警工作保持常态化,须以信息运行为核心,拓宽民众利益诉求渠道,协调各种力量参与预警工作,确保及时发出预警提示,减少或避免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简析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城市民族关系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是影响社会矛盾、关乎地区稳定的重要因素,它与和谐民族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分析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现状及其特殊性,阐述了其对新时期民族关系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强调民族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提出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促进和谐民族关系的政府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实现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理想社会的蓝图和具体规划.少数民族体育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下肩负着历史使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是地缘政治格局稳定的重要形式;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民族关系的粘合剂;是民族地区社会关系发展的调和器;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是构建群众性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研究旨在重塑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价值体系,为建设富强和谐、民主文明的少数民族地区提供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从总体来看,我区目前群体性突发事件具有明显的社会转型期特点,其性质大多数为非对抗性、非政治性、人民内部性,极少数为对抗性、政治性和敌我性。我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与我区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凸显问题和矛盾密不可分。人民群众中大量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是当前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8.
我国目前正处在剧烈的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导致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所以,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对于保障社会的安定和谐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综合国内外有关群体性事件演化轨迹的研究成果,基于定性模拟技术理论,对群体性事件演化轨迹进行了定性模拟,从不同的初始条件出发,得到了比较接近社会实际情况的模拟结果.且研究结果表明,诱因事件引起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爆发会导致次生事件的发生,政府对网络传播互动、谣言或不实信息产生与传播的控制和舆论引导能有效干预群体性事件的恶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2008年的贵州"瓮安事件"、云南的"孟连事件"等表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群体性突发事件问题,越来越成为当代中国能否顺利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转型社会中的利益矛盾和冲突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困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运行的大问题.很显然,认识和把握现代化进程中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规律和种类,对减轻转型社会过程中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对执政党的执政安全和社会良性发展的冲击和震荡是非常有必要和紧迫的.为此,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特别关注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研究,成为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种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出版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和谐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社会历史、经济技术、政策观念等多方面的原因,现阶段少数民族地区互联网出版水平落后于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互联网出版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文章在分析少数民族地区互联网出版发展主要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机制、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边疆民族地区作为我们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稳定状况既关系到民族地区自身的发展与和谐,又与整个国家的战略大局息息相关。近年来,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频发,极大地威胁着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深入分析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问题存在的诱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对确保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和谐与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大幅度上升,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正确认识和分析新形势下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性质及功能,对于有效地化解这类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11年发生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两起刑事案件,由于舆情变化引发群体性事件.分析事件发生后的网络舆情变化及对事态发展的影响,总结和反思民族地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的经验教训,对构建和完善切实可行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西部少数民族华侨华人中存在一些影响构建稳定安宁的和谐边疆的因素。我们应更进一步做好针对西部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侨务工作,努力为我国构建和谐边疆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对政治系统的认同是民族地区及国家稳定的重要因素。然而,仅仅繁荣民族地区经济并不能完全实现少数民族对政治系统的认同,政治系统对少数民族有效的政治社会化也是培育认同观念的关键。在中国社会转型期,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构建政治社会化的主体——政治系统与客体——西部少数民族之间的互动模式,以夯实客体对主体的认同观念。这是实现西部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维护民族地区稳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田米香 《南方论刊》2012,(10):70-71
就业竞争力作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体现,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获取主动权的基础和保障。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有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人生理想和价值的实现,有助于民族地区高校的发展和办学质量的提升,有助于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相似文献   

17.
青海民族地区在西部发展、区域稳定、生态保护中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改革开放以来,青海民族地区民族宗教的多样性、社会成员的流动性、地方资源的竞争性、区域利益的博弈性在客观上形成了国家与地方、多元文化与民族关系、贫困与反贫困、生态移民与生态区产业转型等多重社会矛盾,社会不稳定因素加剧,关注青海民族地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子与机制分析,是构建青海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中国家利益、区域利益、民生利益和谐共生的社会关系基础,是推动青海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一系列社会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频发,暴露了我国政府主导的治理模式,尤其是基层治理模式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我们应在深刻反思社会群体性事件的基础上,把各地有效应对群体性事件的个案经验汇聚成制度化成果,从地方治理体制、机制上积极探索有效预防和减少社会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理性路径.走向现代公共治理是有效应对社会群体性突发事件,构建区域和谐社会的公共理性之路.在各级政府主导下,多元社会主体制度化参与公共治理过程,并在完善公共治理的基础上,构建"地方公共治理、跨区域的府际合作治理、官民合作治理、社区公民治理"四者有效衔接与良性互动的"大治理"模式,是有效预防和减少社会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公共理性诉求.  相似文献   

19.
县域经济的发展既受到市场规律的制约,也受到诸多非经济因素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制约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社会资本因素.该地区的社会资本因血缘、地缘因素的关系发育不完备,从而影响了县城经济发展所依靠的社会关系网络的拓展.最后,就如何培育社会资本,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县城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民族宗教问题比较突出,由民族、宗教因素引发的突发事件逐渐呈上升趋势,如果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导致公众的过激反应,甚至发展成为较大规模的政治事件,是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建立和完善适应西部民族地区特殊性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和应急管理机制,已成为西部民族地区各级政府应对和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