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国中尉的女人》以莎拉和查尔斯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后现代叙事技巧的“重构”和“解构”,阐释和表达出存在主义自由思想。作者约翰·福尔斯不仅将这一主题思想演绎于小说的故事情节之中,并且含而不露地蕴涵于后现代叙事技巧之中,创造性地实现了主题与叙事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2.
作为后现代的经典作家,博尔赫斯和帕维奇在其代表作《小径分岔的花园》和《哈扎尔辞典》中分别向读者阐释了后现代小说的“迷宫”特质,具体地运用为结构上的“叙事的迷宫”和内容上的“迷宫的叙事”.热衷于小说形式技巧的创新以及赋予小说文本复杂的内涵主题,正体现了后现代小说家们以他们独有的方式表达着对人类生命的关怀,从而使得后现代小说所呈现出的“迷宫”特质有了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奥塔把对元叙事的怀疑看成是“后现代”,考察了后现代状态下科学知识的合法化.他运用语用学方法对科学知识进行了分析,考察了叙事知识和科学知识的区别和联系.认为后现代状态下不同的“语言游戏”之间具有“不可通约性”,通过“性能标准”达到的合法化有可能带来新的“恐怖”.在具有“不确定性”特点的后现代背景下,通过“误构”科学知识才能达到合法化.  相似文献   

4.
试论中国电影的后现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文化包括两个部分 :后现代性文化和后现代主义文化。当代中国社会为中国电影提供了一种后现代语境。文章分析了后现代性电影与后现代主义电影的各自特点 ,指出后现代性电影是电影游戏 ,后现代主义电影是游戏电影 ,中国电影表现出了后现代主义的消解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文化是一个特殊的现象,它的诸多特征对于文学作者的影响是巨大的。“作者是什么”、“谁是作者”成为应当正视和关注的话题。在商品社会条件下成为艺术品复制者,在人类精神的夜半作为“拾垃圾者”,在语言游戏中的作者之死,大众文化时代的平庸写作,沦为语言狂欢和文化市场的同谋等等,应该说是比较准确地描述出了后现代作者的形象。文学的状况与作者的境况是密切相连的,后现代文化中的作家境况其实也是人类精神状态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6.
郭贵春教授独立承担“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国家教委社会科学基金”及“山西省归国留学人员科研基金”、“山西省科委轻科学研究基金”等研究项目8项;出版的专著有《当代科学实在论》、《科学知识动力学》、《后现代科学实在论》、《后现代科学哲学》等4部;...  相似文献   

7.
美国女作家厄秀拉·勒·奎恩的短篇小说《薛定谔之猫》根据“薛定谔之猫”这一量子力学的佯谬,将其对后现代社会中人类支离破碎的生存状态的深入思考植入猫“活与不活”的叠加态之中,使量子力学的微观不确定性变为宏观不确定性,微观世界的混沌变为宏观世界的荒谬,揭示了美国后现代社会的混乱、无序和反复无常,体现出后现代小说所特有的主题与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8.
《故事新编》和《青铜时代》在文体特征上都表现出“狂欢化”的美学特质。具体表现为作家创作心态的极端自由和放纵以及由此而来的“越出常规生活的狂欢时空”和对描写对象“狂欢式”的表演,其中,“游戏”、“恶作剧”是理解“狂欢化”的两个十分重要的词。  相似文献   

9.
戴维.洛奇的《好工作》是一部后现代主义小说,文本集中呈现后现代社会表征与后现代典型心态和思维模式,是后现代社会表征中的后现代叙事。文本呈现的后现代社会表征主要有:环境污染,科学技术的膨胀泛滥,传统“家庭”的瓦解,追求“不确定性”,消费活动的游戏性等等。文本借助人物表达了对后现代社会的困惑与烦恼,认为当代西方社会和文化的后现代状态绝不是后现代主义者们的危言耸听,而是当代西方人所面临的直接现实。  相似文献   

10.
摘要:在台湾当代诗的后现代文化思潮中,后现代的“后”同时具备“现代主义之后”及“对现代主义的反动”两种意涵。居于台湾“主流”位置的后现代论述,恒以简化的标签横扫文学界与文化界,昌言文类泯灭、意义崩解、游戏当道、解构至上,造成1980年代之后,文学创作者向边缘靠拢的风潮。权宜性的“后”字,极贴切地表述了后现代思维中的解构精神:既解构外于自我的一切,也趋向自我消解。台湾现代诗界对于后现代状况的发生与取名的意见大致可分为两派。不赞成或不喜欢后现代艺术表现的学者、炒作或消费后现代主义的评论者、及从文化角度研究后现代的学者除外,对于后现代思想的论述意见也有分岐明显的两派。通过探讨理论演绎后的台湾后现代论述轮廓,从时间上与美学上的后现代意涵,可把握台湾现代诗坛理解中的后现代诗特质,追溯历史发展中的各种派别与意见.进而讨论奚密、廖炳惠、简政珍对后现代的思索。  相似文献   

11.
误构与差异——利奥塔论后现代知识合法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奥塔以《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一书闻名于世。在这部著作中,他以后工业社会的知识状况为考察对象,否认以“思辨理性的大叙事”“人性解放的大叙事”为支撑的现代性知识的合法性,为被压抑束缚的小叙事鸣不平。利奥塔呼唤公正的语言游戏,多元的文化空间,真正平等的语言平台。尽管他的理论并未给现代性指出一条可行的发展路线,但却可以引起人们的深思,为哲学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科学哲学》是山西大学郭贵春教授的最新力作 ,是作者多年来持续地研究西方科学哲学和科学实在论的又一成果 ,该书除序言外共有六章。第一章 :后现代趋向的本质 ;第二章 :后现代理论的演变 ;第三章 :后现代性与科学实在论 ;第四章 :后现代性与测量 ;第五章 :后现代性与哲学的选择 ;第六章 :后现代性与方法论传统。该书所论述的主要内容是 :1.揭示科学哲学的后现代趋向及其本质 ,这是全书的核心内容和主旨。该书对“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性”做了深刻理解和界定 ,进而创造性地提出“后现代科学哲学”和“后现代科学实在论”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从《逍遥游》看《庄子》的游世主义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逍遥游”的基本含义是“游戏以自乐”;《逍遥游》所表达的正是一种游戏主义的独特观念和视角。从《庄子》全书来看 ,游戏观即游世主义是其核心线索 ,是庄子人生理想的最高表现。在某种意义上说 ,《庄子》的游世主义 ,正是对当时整个文明的反思和批判 ,是对真实存在的呼唤 ,在文化和哲学史上 ,应该占有重要的地位。《庄子》特别是《逍遥游》的游戏观或游世主义 ,不失为转型时代的心理良方 ,更是文明发展的解毒剂 ,有着鲜明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探究后现代小说《V.》的叙事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小说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方式,语言游戏、拼贴、碎片化等成为了其主要叙事特点。要破解这失去了确定性的后现代之谜,就得透过令人眼花缭乱的现象去探究隐藏在其深层的叙事轨迹。通过对托马斯.品钦的小说《V.》的分析,本文旨在说明这篇小说的叙事轨迹就像英文字母V一样。围绕着“熵”这一叙事主题,书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的活动轨迹各构成了字母V的一条边。两个人物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对抗着现实和历史中的熵化,不过,殊途同归,由于目标一致,他们终将交汇到一点上,构成字母V的顶点。小说以两个主要人物的活动为轨迹,勾勒出一幅在一个混乱无序、走向物化的社会中、人类在绝望中挣扎的画卷。  相似文献   

15.
白宇航 《国际公关》2024,(3):157-159
二次元游戏是游戏厂商纷纷选择进入和布局的领域,但早期的国产二次元游戏存在内容质量不过关、游戏形态模糊等情况,不仅难以走出国门,更难以实现有效运营。《原神》借助唯美画风、有料内容和新鲜玩法,有效实现了对内加强文化自信、对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不仅成功“破圈”,更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以文化维度理论为视角,分析了《原神》的游戏内容和跨文化传播表现。研究发现,《原神》在内容的设计上充满开放性、多元性;充分活化游戏的娱乐性,促进游戏的可玩性;形成“目标受众”“针对传播”“强化连接”三步一体化传播战略,打造传播场域;做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对内对外传播两相同构,实现“优秀文化走出去”“有效传播有内容”。  相似文献   

16.
围绕当代加拿大女作家阿特伍德的小说《猫眼》,从批判西方形而上学传统中的二元对立观入手,从小说情节和结构安排———儿童游戏、“猫眼”视角、回忆和主人公画作,探讨主人公对二元对立观从初步接受到内化,及至最终超越的漫长曲折的内心之旅。深受后现代思潮影响的阿特伍德认为,只有当人们认识到“差异”的重要性并对它进行重新评价,才有可能走出二元对立这一僵化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解读罗伯特·库弗的小说《保姆》 ,试图阐释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的被游戏化 ,使审美主题产生的不确定性 ,以及后现代小说具有的颠覆和重构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美国著名小说家、后现代派文学的先驱库尔特·冯尼古特的作品《五号屠场》,堪称美国后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冯尼古特所生长的家庭环境、社会背景以及他本人参加二战的经历,促使了他“宿命论”人生观的形成.这种“宿命论”人生观在其代表作《五号屠场》中有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9.
《文化与叙事》一书所提出的问题都是“后现代性”的,所谓“后现代性”也就是“现在进行式”的动词时态性.书中涉及这两个方面的内容特别引起我的注意.  相似文献   

20.
“后官僚制”时代,人类一直寻求破解“铁的牢笼”之困局.在诸多尝试中,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别具风格.公共行政理论挟持后现代哲学的“解构”锐气,承接当代哲学的“语言转向”,建构独特的民主行政“图象”.后现代民主行政图象的理论设计基于“公共能量场”中的“话语游戏”,为实现“一些人的对话”提供了可能性路径.后现代民主行政图象试图回归“公共性”、回归“个体主体性”,回归“现场”在场,以此解构“理性官僚制”民主图式,确合乎“人类解放”理想,但如果就此说,民主就在公共行政中实现了,恐怕也为时过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