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辩证逻辑究竟是不是逻辑?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学研究工作者理应关注并认真研究这个重要问题。我的看法是:辩证逻辑是逻辑,它区别于形式逻辑,是关于思维矛盾运动的逻辑。本文着重阐释和确立这个论点,兼而讨论与此相关的辩证逻辑形式化问题。若有不妥之处,恳请学术界同仁和其他读者指正。一知名学者诸葛殷同先生认为“辩证逻辑究竟是什么?尚需斟酌”。他在论文中写道:“在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两者之上,再概括出更一般的逻辑,并不顺理成章。辩证逻辑是不是逻 相似文献
2.
普通逻辑(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的关系如果从时间角度看,是初等逻辑与高等逻辑的关系;如果从空间角度看,则西方人主要使用的是形式逻辑,而中国人则一直使用辩证逻辑.中国文化是辩证逻辑的文化基础.古代中国的辩证逻辑只能算"准逻辑",它具体表现为<易经>模式、"阴阳五行"模式、熟语模式、经典模式等思维模式,采用不严格的类比推理的方法.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借鉴西方形式逻辑的方法和标准,使辩证逻辑达到科学的、现代的水平.这应该成为我国逻辑学科研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3.
在《逻辑思维的辩证法》一书中,冯契曾就辩证逻辑同哲学与科学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一个重要论断:“辩证逻辑是哲学和科学达到具体真理阶段时的逻辑”(《逻辑思维的辩证法》第154页,后引自本书者,仅注明页数)。这一论断不仅深刻地揭示了辩证逻辑的科学性质和任务,揭示了辩证逻辑产生和发展的源泉与契机,同时,也为正确判明辩证逻辑同哲学与科学的历史联系指明了正确方向和途径。因此,有必要对这一论断进行深入、具体地分析和研究。一如何理解“辩证逻辑是哲学和科学达到具体真理阶段时的逻辑”这一命题呢?概略地说,这一命题乃是从… 相似文献
4.
5.
本文总结了多年来我国学术界关于辩证逻辑研究对象的探讨,对各种不同观点作了简要介绍,提出探讨这个问题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和作者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辩证逻辑研究:走向科学方向──第六届全国辩证逻辑讨论会的启示王玉华一、从论文分类看:传统、热点与新方向第六届全国辩证逻辑讨论会于1996年5月16日至19日在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镇举行。到会50余人,收到的论文据不完全统计有35篇。这些论文代表了辩证逻辑... 相似文献
7.
公平理论及其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兼论效率优先、兼顾平等顾乃忠公平,作为人们据以指导自己行动的一个重要原则,历来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收入差距的扩大,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理论研究领域,人们对公平问题的讨论都达到了空前... 相似文献
8.
论想象与智慧──兼论美学的逻辑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的失语必然伴随“存疑”(epokhe)和“否定”(negative)这两种极为重要的精神要素的沉落,这就逻辑地生成了知识与智慧的双重悲剧:存在主体的迷失和文化创造力的匮乏。在这种文化哲学意义上,我们在世纪之交葛然回首当代美学所走过的历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的客观事实:美学患有严重的失语症。它缺乏对东西方现成理论的怀疑与否定,更缺乏对自我存在的反思与提问。更进一步地说,美学失落了“想象”和“智慧”这两种至关重要的理论创造的精神张力,由此也消解了精神文化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激情。有鉴于此,本文对“想象… 相似文献
9.
人的问题,不仅要从人与自然和社会的相互关系方面进行探讨,而且还要联系人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进行研究。理想指导人的活动,赋予人的活动以意义和作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直接影响着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因此,理想与现实是一对重要的哲学范畴、伦理学范畴。古往今来,许多著名的哲学家、伦理学家从不同的哲学前提出发,从不同的角度对这对范畴进行研究和阐发,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资料。在现实生活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又是人们经常、普遍、反复思考的问题之一。在这感性与理性交织的思考中,人们关注社会、研究历史、探讨人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找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个人与社会的最佳结合点。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和开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为了解决 相似文献
10.
一、概念外延间的关系与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普通逻辑的概念理论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完整体系。基中,概念外延间的关系与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限制、概括、定义、划分就是密切相关的。概念外延间的关系是理解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个别主体与群体主体的矛盾问题,常常被当作是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当作是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关系问题。这实际上就是把这一问题仅仅局限在伦理学范畴,只是当作伦理的问题来对待,而没有把它作为哲学世界观和历史观的范畴,当作世界观与历史观的问题来对待。也就是说,没有达到这一问题在哲学理论体系中理应据有的地位与高度。而如果不从世界观与历史观的高度来阐明个别主体与群体主体的矛盾问题,那么,也就难以解决好伦理范围内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问题。主体性是人在世界中的特殊地位和人之为人的基本规定性。人作为主体,既是个别…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同志,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黑格尔的关于直接同一性的原理。但是,在过去,由于在康生的操纵下把合二而一当作修正主义进行批判,直接同一性问题就变成了“禁区”。近几年来,由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和由此而来的思想解放,对直接同一性的探讨才有了可喜的进展,而且不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远远地超过了五十——六十年代的水平。然而究竟怎样理解直接同一性,哲学界的认识并不一致,因此,继续开展直接同一性问题的讨论,是必要的,无论对理论和实践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问题是多年来我国逻辑界热烈讨论的一个问题。可以说多年来有关辩证逻辑以及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关系问题的争论都与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问题有关。何庸同志在《哲学动态》1995第5期上发表的《关于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的不同意见》一文(以下简称“何文”),把我国哲学、逻辑界关于这个问题的各种观点进行了介绍①,本文准备对“何文”中所涉及的一些问题,谈谈我个人的看法。首先,笔者对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作一界定:所谓辩证矛盾是事物辩证矛盾在辩证思维中的反映。普通思维中也可以反映事物的辩证矛盾。例如,“张三是… 相似文献
14.
15.
合同法体系是指以现行调整合同关系的各项法律原则、制度和规范为基本要素,并以这些要素的有机结合为主要形式,使所有的原则、制度和规范都能充分发挥功能而构成的动态的统一整体。我国现行的合同法体系呈现出以《民法通则》为主体,《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和《技术合同法》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一体系的形成尽管具有一定客观必然性,但在其结构及内容方面存在的某些缺欠及不足也日益显露。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合同制度内容方面要进一步改善,在结构方面的基本设想是改变目前的“多轨制”局面,建立统一的合同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17.
马克思的人类社会化思想──兼论现代社会发展的实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人类社会化思想立足于其社会性概念,揭示了在物质生产工具变革基础上人类社会演化发展的内在机制,阐明了人类社会化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必然趋势。它是我们建立科学的现代社会发展理论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8.
关于人自己的内在人格和安身立命之事,这在中国先秦哲学中已被鲜明地提出来了。这当然要首推儒家的孔子和孟子。孔子的“仁”就是用于表征人的社会性的一个范畴。我只指出两点;其一,“仁”是人的社会关系或社会性的内积。《论语·阳货》载宰我问孔子关于三年之丧的事,孔子问他说:当你的父母去世你为他们守丧时,“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宰我说:“安!”子曰:“女安则为之”。孔子并说:“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在孔子看来,子女为父母守丧三年这种“礼”原来并不是一种单… 相似文献
19.
革命实践中的思維活动問題,是邏輯科学領域中的一个嶄新的問题。这一問題,实质上是有关如何把认識世界和改造世界这两种活动紧密地衔接和結合起来的問題。 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抽象,为认識世界提供了真实的思維材料,同时,也为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建造蓝图。在馬克思列宁主义的經典著作中,认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总是完美地被反映为科学的統一体。作为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抽象,是对具体矛盾进行具体分析的結果,而具体地分析对象的具体矛盾,則是辯証思維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20.
用逻辑的观念审视中国逻辑研究——兼论逻辑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锦程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4):36-45
中国逻辑研究作为逻辑学的分支领域是从中国近代开始的。其后,一直到今天,中国逻辑研究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重要领域。逻辑观念从中国近代以来的发展出现了从文化意义到哲学意义以及向逻辑意义回归的多重意义演变,这种演变在整体上直接影响了中国逻辑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模式。逻辑以证明为研究对象,中国逻辑史的对象是关于中国思想史中与证明有关的思想学说的研究。中国逻辑研究的方法主要有逻辑解读、文化解读、动态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