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经济法在我国已得到国家确认和学界认同,但构建科学的经济法还有待探索.只有深入认知经济法调整增量利益(剩余)关系,才能构建起科学的经济法.科学的经济法应当包括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增量利益(剩余)关系的(微观)经济法和调整不是平等主体之间增量利益(剩余)关系的(宏观)经济法;此外,科学的经济法还需与国际的经济法保持互动,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关于经济法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学界一直存在不同看法。文章试从“增量利益关系”角度对经济法的产生、调整对象、内在结构、现代性以及与传统公、私法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认为经济法产生于社会化大生产时期,作用于增量利益的生产与分配环节,保障整个国民经济的安全发展和增量分享的实质公平,与传统公、私法有本质的区别,是一门新型具有广泛社会应用价值的法律学科。  相似文献   

3.
土地流转引起的土地增量利益关系包括土地开发主体与国家、社会公众、被征地农民与城市被拆迁人之间的增量利益分配关系.本质为各主体对剩余权及其价值的争夺.剩余权分配法律关系需要经济法来主导调整.应遵循利益最大化之经济正当原则与利益共享之法律正当原则;构建增量利益最大化之产权保障机制、增量利益社会共享之税收分配机制与发展权让渡之征收补偿机制.土地增量利益关系之经济法调整手段具有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之社会价值、防范腐败与经济泡沫之政治经济价值及维护发展的公平、普遍与可持续之法律价值.  相似文献   

4.
发展应以物质增量为基础,我国在现阶段发展中出现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也就是在物质增量利益的配置上出了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应对这些问题,意味着我们需要完善经济法以重新调整物质利益关系。经济法是反映劳动力个人所有制要求,确认、设定和保护劳动力自益权的一个现代法律部门。完善经济法,就需要将劳动力个人所有制以及保护劳动力权写入宪法,并将经济法与社会法、奖励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更好地调整资本逐利、劳动取酬和管理增收三方主体之间的物质增量利益关系。这样,才能从保护劳动力自益权、保障发展公平的意义上,科学地开发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从而顺利完成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5.
李永成 《南都学坛》2007,27(4):101-102
新自由主义理论思潮是国际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中应予重视的一个问题。新自由主义对国际经济法的影响表现为:一是国际经济条约某种程度上成为了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新自由主义的工具;二是新自由主义的法律全球化逻辑是在否定国家主权。国际经济法应对新自由主义,最根本的是坚持并正确认识国家主权,另外还要对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从制度上做出某些调整和安排。  相似文献   

6.
"增量利益关系说"是二十一世纪初经济法学者陈乃新提出的从"增量利益"角度研究经济法的一种学术观点.它从时间维度方法入手,得出了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人们在社会化生产中生产和实现剩余并相应地进行剩余的分配和再分配中所产生的关系——增量利益关系,从而把经济法与其它部门法区别开.它的研究视角对发展完善经济法,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需要完善的法治尤其是经济法的保障。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表明现行具有经济行政法色彩的经济法存在不足,需要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进行改革。经济法改革应在“去经济行政法化”的同时,围绕加强对“劳动力权”的保护展开。经济法应当遵循创新发展理念、协调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开放发展理念、共享发展理念,为实现市场经济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作出经济法治贡献。经济法改革应当尽快出台基本经济法,并将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劳动力权保护写入基本经济法。除此之外,经济法各种具体法律制度的改革,主要包括:应当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法律制度,并在知识产权、人力资本入股等法律制度中,加强对劳动力权益的保护,以利于为创新发展服务;应当参与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法律制度,以利于为协调发展服务;应当通过建立激励制度来完善循环经济法等,以利于为绿色发展服务;应当完善涉外竞争法律制度,以适应开放发展的需要;应当完善按劳分配法律制度、税负法律制度、国有资产经营权法律制度、竞争法律制度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等,以利于为共享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8.
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对于安全困境的产生看法基本相同。分歧在于这种困境是物质现象还是思维现象。国际政治的无政府状态,是它们理论共同的逻辑起点。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认为无政府状态的存在就决定了国家之间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安全,也不可能真正的脱离"安全困境",主体行为追求相对权力的最大化。而建构主义对安全的预期、主体行为均取决于主体间"互动—认知"程度。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把"安全困境"理解为无政府状态下的固有特征,必然会得出"安全困境"是不可避免的结论。而建构主义的理论中国际结构是通过主体间行为和认知的互动而架构起来的论断,给"安全困境"的超越带来了可能,但其主观性太浓而趋于理想化。要建成真正的"安全共同体",要求物质力量和利益的平衡作为保障,认同等观念因素的影响是以其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9.
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提出的“五统筹”发展理念,为新时期开展次区域合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当前,新疆与欧亚国家次区域合作取得一定成绩,但优势和潜力尚未充分发挥,严重制约着双方在次区域层面的合作拓展与发展需要。新时期,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国内和国际、统筹合作和竞争、统筹存量和增量、统筹整体和重点”,贯彻落实新疆与欧亚国家次区域合作的新理念,有助于实现“经贸水平实现新提升、新发展格局达到新高度、治理保障能力得到新增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迈上新台阶、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的新目标。深刻把握“两个大局”意识,聚焦新疆工作总目标,全面贯彻“五统筹”发展理念,是深化新疆与欧亚国家次区域合作的必由之路,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疆建设。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群体的性别观念日趋平等和包容。然而在这种看似愈加平等的价值观背后,还隐藏着新自由主义经济理性对这一未来精英群体的价值渗透,以及由此呈现出来的男、女性别观念的差异。表现为:高校男生的价值观念仍然更多的建立在竞争性的关系模式之上,他们更多的认同个人主义、效率和竞争性的发展分工模式。高校女生的价值观念则更多的挣扎在传统的家庭-共同体纽带与新自由主义市场竞争的逻辑之间。二者之间持续而又紧张的压力让高学历女性陷入到更大的主体撕裂和行为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11.
十七大报告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理念的又一次提升.相对于前者,后者的内涵复杂得多,含义更深刻,内容更丰富.它强调经济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是一个量变和质变相统一的概念.它更好地体现了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倡议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社会出现逆全球化、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以及中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提出来的,该倡议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由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受益者向引领者和贡献者转变,可谓是中国引领经济全球化的重大举措,同时也预示新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到来。这种新型经济全球化具有“海陆并举、合作共赢、南北并进”的特点。“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无论对世界,还是对中国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升级、提振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信心,更是展现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13.
"理性经济人"假设与新制度经济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从亚当.斯密以来,“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在很长时间里成为西方经济学中的经典假设之一。而新制度经济学在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分析问题的同时对这种假设做了批判与重新界定,使经济理论对人的研究更接近于现实的人,同时也对制度如何更好地安排从而更符合理性人的要求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经济特区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实行特殊政策的经济性区域.我国经济特区发展分传统经济特区和新特区两个阶段,前者发展受到挑战,后者发展势头迅猛;经济特区作为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来实现,极化效应表现为基于市场机制和特殊制度安排下的生产要素的聚集,扩散效应主要通过产业梯度转移机制、制度移植模仿机制、知识技术溢出机制发挥作用:经济特区应该继续"特"下去,一方面传统经济特区应主动求变.另一方面因地制宜促进经济特区发展的多样化,并适当保持各特区之间的政策差异.  相似文献   

15.
采用传播学研究常用的内容分析法,作者力图阐明不同融资背景下,两大主流网络媒体--人民网和凤凰网,经济新闻报道的内在倾向性.针对人民币汇率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议题,截取其悬而未决的时段,从标题制作、报道主题、消息来源、新闻内容、配发照片等五个角度,研究资本构成对网络媒体新闻话语再现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社会科学的学科分野,与其说是关注的领域不同,不如说是各学科对人性的不同预设从而导致的方法论与理论模式的差异。新经济社会学在批判经济学"社会化不足"的人性预设和社会学"社会化过度"的人性预设的基础上,确立了"弱嵌入性"的人性预设,并以此为其逻辑基点,建构了新经济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命题:经济行动是受社会所限定的,它嵌入于持续存在的社会关系网络之中;经济组织(如企业和市场)的结构是由经济利益和社会关系共同决定的;经济制度的建构不仅有其经济效率逻辑,也有其社会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美各自国内经济形势的新发展、中美经济总量对比的新变化和双边经贸互动的新趋势,中美经贸关系出现了新的常态。首先,中美经济总量和双边经贸关系趋向均衡。其次,中美两国在国际和地区经贸规则制定上存在着制度竞争。再次,中美两国经贸互动中的利益置换思维愈发明显。最后,中美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着关键性的双核作用。这些新常态带来新机遇,也诱发新挑战。中美两国要认真研究新常态,充分考虑新常态的特征,并立足于此更好地谋划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劳动力剩余型二元经济结构乃是"新秩序"时期印尼的基本经济特征。苏哈托政府在进行二元经济结构的改造及发展本国经济的过程中,存在资金短缺、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不足和社会贫富分化严重等问题。从"二元经济"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新秩序"时期印尼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其经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对于同属发展中国家的我国来说,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重理相和歌概念使用历史及其与清商曲的关系,可知汉魏六朝时,相和歌特指汉相和曲;经唐宋逐渐扩展,终成《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含括多类的概念模式。古人把在曲辞及表演体制、艺术形式上与汉相和曲有密切渊源承续关系的相和引、吟叹曲、四弦曲、诸调曲等都归入相和歌,是符合相和歌历史实际的,体现了古人对相和歌动态发展的正确理解与合理总结,令人对相和歌概念范畴的争议莫定正是缺乏辨证分析与动态理解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五四诗歌革新运动中从"白话诗"到"新诗"的演变过程。认为在"白话诗"时期,是在"大传统"和"小传统"中寻求突破,致力于"工具"的改革和形式的解放;到了"新诗"时期才改变自己的写作背景和思想艺术资源,在内容、诗体、修辞上全面接受西方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