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雅艺术和俗艺术雅艺术是指精致而规范乃至具有典范性的艺术,它集中地体现着艺术固有的性质功能,往往是一个国家或民族艺术水平发展的标志。雅艺术并非都是经典艺术,但经典艺术则必然是雅艺术。俗艺术是指较为粗放、浅近,但新鲜活泼、富有生活情趣的时尚艺术、习俗艺术,它同样具有艺术的性质功能,并广泛地影响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艺术素质状况。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国家或民族艺术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于雅艺术。雅艺术与俗艺术相比较,前者规范而稳定,其社会功能更为强烈;后者丰富而生动,启蒙游乐作用更为突出。但两者又是相…  相似文献   

2.
雅俗初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雅和俗是一对内涵丰富的审美范畴。在文学批评中常常用来作评判标准之一,至今在文艺评论中也屡见不鲜。评论中往往涉及到雅俗的问题,对雅和俗的评价存在相当分歧。鉴于有些文章对雅和俗丰富内涵和外延尚缺少深入了解,对雅俗概念的使用过于轻率简单,本文拟就此问题谈一点看法。 雅者俗之反也。刘勰说:“雅俗异势”(《定势》)。古人往往对举而论之。雅和俗包含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体裁、语言、思想内容。严羽《沧浪诗话》云:“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按现代分类,句、字、韵属于语言范畴,严羽所分亦即上述三个方面。下面我们就由此探讨雅和俗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文学之雅俗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雅与俗是中国传统的审美概念,有时也扩大为文化概念,谓雅文化、俗文化,因为审美也是一种文化现象。雅和俗在本质上,是社会不同的文化层面表现出的不同的审美趣味,因此,雅与俗也具有相对性。雅的精神是高标的、超越的、充分的个性化的,在人格结构上趋向边缘而排斥众庶,对于艺术创造而言,是风格独立特出的基础。应该说,雅文化精神是铸造中国现代文学的中坚,雅文学精神的扬抑,关乎文学成就的起落。优秀的俗文学作品,需要对底层人民大众生活的深入体验,要懂得民俗与民情。所谓俗雅有别,但由俗而雅,甚至以俗为雅,大俗至大雅,却是审美精神的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4.
“典雅”与“通俗”两种文学形式,是中外文学史上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探讨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这一现象,从而认为所谓“雅”与“俗”是互动关系,由俗到雅,由雅而俗是文学史流变规律  相似文献   

5.
群众文化是一种特殊而宽泛的文化范畴,它既不是单纯的雅文化,也不是单纯的俗文化,而是俗中有雅、雅中有俗、亦雅亦俗、雅俗兼备的文化.群众文化的发展虽然受制于一般的文化发展规律如经济基础的制约、政治状况的影响、社会心理的要求以及自身的批判继承、革新创造水平等等,但雅文化的俗化与俗文化的雅化却不能不是其发展过程中一种特别值得注意的带规律性的现象.在当前我国社会的转型时期,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和发展的条件下,这一往往被忽视的现象尤其有认真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五四至建国前)语文规范化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两个特点——以“言文一致”为目标的通俗化和以普及教育、方便民众为宗旨的大众化.这两个特点是我们理解和评价中国现代语文规范化运动的基本点.一、由俗变雅和从雅到俗:语文演变的二律背反语文变化其实包含着二律背反的方向:一是由俗变雅,一是从雅到俗.  相似文献   

7.
历来学者研究竹枝词的颇多,但对有唐一代文人竹枝词的具体发展演变过程却鲜有人论及。唐代文人竹枝词的发展大体经过了从“俗”到“雅”,再从“雅”到“俗”的的二度转变。在两次转变过程中,“雅”与“俗”的具体内涵是各不相同的,刘禹锡在其中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庸俗     
上片:雅与俗 艺术和人生趣味的雅与俗,是一对颇难界说的矛盾。雅与俗的标准和审美观念联系着,牵涉到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关系和人们精神活动的日益繁复,思潮和时尚的递嬗演变,纵使不是剧烈地改变雅与俗的属性,至少会影响雅与俗的表徽。审美观念相对说来要比雅与俗的标准稳定得多,也明朗得多。如果说,美与丑至少在日常生活的范围里还是人们在官能感受上就容易辨别的  相似文献   

9.
一部中国文学史上下3400余年,雅、俗两种文学的关系如藤缠树。雅文学的源头是俗文学。鲁迅先生因此指出,俗文学“偶有一点为文人所见,往往倒吃惊,吸入自己的作品中,作为新的养料”;所以,“旧文学衰颓时,因为摄取民间文学……而起一个新的转变,这例子是常见于文学史上的。”然而,文学史上也不会雅文学反作用于俗文学的例子。两者之间构成了一种奇妙的“情结”(Complex)。下文,试举俗文学《锁南枝》与雅文学《我侬曲》之间的“情结”为例,窥探两者之间的厮扭情况。与此同时,对这两首雅、俗诗歌作品,赋予崭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复雅归宗”的历史渊源和当日词坛何谓“雅”?雅者,上接《诗经·二雅》而贯以《风》、《骚》。南宋末年的沈义父说:“下字欲其雅,不雅则近乎缠令之体。”(《乐府指迷》)张炎更独标“雅正”,以为“若邻乎郑卫,则与缠令何异也”(《词源》)。由此可见,宋人心目中的“雅”,从审美情趣说,要求符合传统诗教,即“温柔敦厚”、“乐而不淫”等等。从语言风格上说,则力戒俚俗浅露。这个文人之“雅”,显然是针对民间之“俗”而言。  相似文献   

11.
雅俗观论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雅与俗”是由文化积淀而成的一组价值范畴,在今天的文化建设进程中亦是人们关注的理论热点。本文对“雅与俗”概念的历史演进状况作了梳理,对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作了辨析。指出“雅与俗”指向两个层面,一是知识阶层文化和民俗文化,二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二是高雅与低俗的对立,是正直高尚与卑下丑陋的分野。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张爱玲的小说是由雅及俗,体现的是雅中之俗,那么老舍的小说则是由俗而雅,体现的是俗中之雅.老舍的这种创作道路,同他的身世经历有密切的关系.他的天赋的幽默感,根源于清末北京满人对小趣味、小刺激的沉醉,及其将微不足道的事物艺术化的能力.老舍的文学观中主要有两个要素:一是艺术,即如何写;一是揭示,亦即是将世态人情中所存在的渺小与污浊刻画出来.老舍小说的成就,是"五四"文学革命所提倡的建立平民文学与白话文学主张的最为直接而典型的回应.老舍由于出身贫寒及其与北京的世俗文化、风土人情有着很深的联结,因此他的小说艺术是从"俗"上起步的,在西方小说及新文学运动的强烈影响下,他走着一条既追求平民性又追求艺术性的道路,因而形成了他在郑重与幽默之间的几次摆动:从滥用幽默,造成油腔滑调到故意禁止幽默,文字变得极其平淡无奇;再到返归幽默,却决心看住幽默,不准它将自己带了走,亦即是懂得了控制;最后又一次决定抛开幽默,正正经经地去写.这种多次的摆动所显示的,正是老舍求得俗中之雅的艰难.《离婚》和《骆驼祥子》表明了他此种追求的成功.  相似文献   

13.
特有的生活遭际、个性特征、文学修养和天赋才能 ,形成了张爱玲独特的对于雅与俗的思想观念 ,在这样的观念支配下 ,她创造性地借鉴D·H·劳伦斯小说的叙事视角艺术 ,融合对中国传统通俗小说的拟说书人口吻的改造 ,并深化《聊斋志异》式叙事结构的“突转”艺术 ,充分发掘其中蕴涵的反讽意义 ,以富于“中和之美”的叙述语言 ,将看似相互矛盾的各种因素几近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从而使其小说升华到了雅文学的艺术殿堂 ,真正实现了“化俗为雅”。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古代对“雅”、“俗”这一对范畴的界分及评判标准的历史流变——儒家以“和”、以“古”、以“正”为雅,道家以清、奇、高、逸为雅,两家见解不同,但都坚执雅俗对立的二元思维,都是一种文化贵族心理;明代中后期出现了淡化雅俗绝对对立、否定贵雅贱俗的倾向,清代花雅之争也以花部代替雅部告一段落.文章得出的结论是,雅俗是一对历史性的概念范畴,其对立是相对的,应剥落其中的意识形态色彩,尊重它们作为大众表达情感之手段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学者 ,即做学问的人。学者中既有受人敬重的儒雅之士 ,也有令人生厌的庸俗之徒。现代汉语中 ,“雅”即合乎规范、端庄、优雅之意 ;而“俗”乃庸俗、粗俗、俗气之谓。做学问的大凡都希望人们说自己雅 ,忌讳俗。雅 ,是一种品位 ,一种境界 ,一种润物无声的超越与淡然 ,是学者的灵魂和生命 ,是学者人品、学风、学识的集中反映。雅 ,就是淡薄名利 ,不畏权贵 ,品格高尚 ,甘为人梯的淡雅 ;是大智若愚 ,谦虚谨慎 ,举止文明 ,喜笑怒骂皆文章的文雅 ;是求真务实 ,心忧天下 ,情系民生 ,爱憎分明 ,刻苦钻研 ,追求真理 ,永不懈怠的高雅 ;是知识渊博 ,学富…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不仅是伦理本位的,而且是泛审美主义的.生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的中国文人,不论属于哪一种类型的文人,只要他不想被人视为“俗”,而想攀附一个“雅”字,他可以不遵守某种伦理规范,但必须多少懂得一点审美.他可以不是真正的诗人、画家、琴师和书法家,但不能不懂得一点吟诗和欣赏琴棋书画艺术的常识.有了这些还不够,他还须懂一些饮酒品茗的艺术.  相似文献   

17.
邓晓成 《船山学刊》2008,3(2):208-210
在中国新诗现代性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就雅”与“从俗”这一对矛盾。这既导致了诗歌大众化或者纯粹化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也造成了新诗在文体形式建构上的艰难。本文不在于简单地判定“雅”与“俗”之间究竞孰是孰非,而在于强调二者从冲突与走向和谐,从矛盾达至融合、共赏。  相似文献   

18.
论宋元南戏的雅俗之变庄克华探讨我国古代文学总体发展的历史源流时,把握好由“雅”向“俗”的历史性转化,对解决古代文学发展的诸多理论问题至关重要。南戏现存作品,是戏曲史上最早的、也是较为完整的戏曲作品,可以代表“俗”文学在发展初期的风貌,因此正确地认识和...  相似文献   

19.
雅与俗是中国文学乃至文化批评史上的重要概念之一,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有着政治的、道德伦理的、文化的、文学的、艺术的等丰富内涵,雅俗不仅仅是衡量文学作品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文化与社会乃至人、事、物的重要标准。雅俗问题是冯梦龙“三言”研究的核心问题,雅就是道心、天理,俗就是人心、人欲。冯梦龙提倡“奏雅”与“适俗”并重,大力提高小说的地位,其“三言”的成功带动了世情小说持续的热潮,《型世言》、《石点头》、《豆棚闲话》,特别是《红楼梦》等一大批世情小说杰作相继问世,冯梦龙不愧为世情小说的伟大先驱与教主。  相似文献   

20.
青白瓷是宋代创烧并盛行的瓷器,形成以景德镇为中心的一大窑系。宋代景德镇青白瓷呈现出雅、俗两种审美风格,其雅者主要反映了皇室贵族和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其俗者则主要反映了宋代市民阶层的审美爱好,并从中折射出了宋代重视文治、文化艺术繁荣、商品经济发达、市民生活丰富等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