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文章论述了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并通过列举两岸文创型乡村的创建与运营方式,来论证构建文创型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建设模式之一;同时,比较分析了两岸文创型乡村的各自特点,对中国台湾地区通过"社区营造"计划,融合在地文化与特色产业的乡村发展经验进行了阐述,对中国大陆正在进行的乡村振兴实践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论述了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并通过列举两岸文创型乡村的创建与运营方式,来论证构建文创型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建设模式之一;同时,比较分析了两岸文创型乡村的各自特点,对中国台湾地区通过"社区营造"计划,融合在地文化与特色产业的乡村发展经验进行了阐述,对中国大陆正在进行的乡村振兴实践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厘清文化创意产业与社区营造的内在关系,提出了两者在经济层面、文化层面、空间层面、人力层面互动发展的机理。研究认为:产业与社区在经济互动、文化传承、空间塑造与人力支持的层面下互为推力;两者结合发展可提高当地的经济水平,为人力资源提供就业机会;当地文化、人力等资源为文化产业提供了可靠的资源支持;社区在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一个广阔平台的同时,其自身的总体环境得以美化,最终塑造出一个具有文化气息的优美生活环境。本文的研究为拓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空间,有效开发社区资源并转化为经济效益提供了新的解释框架,对于最终实现社区产业化、社区文化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乡村公共文化具有知识性、规范性和价值性,三者共同形塑出乡村公共文化的面孔。改革开放以来,乡村社会面临伦理与治理双重危机,不可逆地蔓延开来的消费主义,形塑出异化的社会性竞争形态,并导致乡村公共文化的式微与乡村公共文化危机。老年人社会处境的退化,是乡村公共文化危机在乡村社会中的直接表现。通过外部资源输入与内部组织运作的结合,农村老年人协会的建设与运作实现村庄内部社会文化资源的适度整合和村庄公共文化供给自主化,展现出乡村公共文化供给的"低消费、高福利"模式。乡村公共文化再造的社区主义,不仅为农村老年人供给文化公共品,而且有望实现农村文化公共品的集体化制造与乡村公共文化的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5.
文化创意驱动农业发展有其理论框架和模式,只有找寻其价值链路径,文化创意驱动农业发展才能走上科学发展之路。文化创意驱动农业发展不能忽视经营者的文化情怀、文化资源开发注重创新和市场化导向、合理的空间规划与艺术的环境营造、品牌形象和包装设计的创意感等几个关键环节。文化创意驱动农业发展还在起步阶段,对其长远趋势的分析将有助于文化创意驱动农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乡村建设实现在地居民“好住”“好留”及“美好的生命记忆”的永续目标,最后把成果导向自觉发展来回馈地方历史文化与自然的保存。城镇一体化中乡村建设是在营造一个新文化、一个新人,都是以社区在地的创意生活达人为制作人,以社区历史人文为布景,以在地山川城乡街廊为舞台,以社区创意工艺和商品设计为道具,以所有参与体验过程的居民为演员,在可居的乡村社区,通过乡村社区生活演出一场创意生活的大戏,为乡村社区的人文环境与地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一个更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7.
文化创意产业专业规划与区域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专业以及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之间的相互关系,深入探索了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专业规划与区域发展的良性互动作用,总结了相关高校文化创意专业规划与发展模式,提出了"同构——等价值"专业规划构想,阐述了首都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专业规划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  &#  &#  &#  &#  &#  &#  &#  &#  &#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4(2):68-72
将创意旅游理念运用于草原非物质文化资源旅游开发中,是实现内蒙古草原文化与旅游产业和创意产业深度融合的理想途径。本文以内蒙古典型的草原非物质文化资源——蒙古族“男儿三艺”为例,构建了对“男儿三艺”进行创意旅游开发的支持与保障体系。具体地说,创意旅游产业链应根据“男儿三艺”的内容延伸至第一、二、三产业;创意旅游产品应围绕创意展示、创意空间和创意旅游三种形态展开不同水平的设计;社区融入应体现社区文化、居民及其生活的全面融入;创意旅游资源和相关人员应得到相应的保护与管理,社区参与型运营方式应得到倡导。    相似文献   

9.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迫切需要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内在动力和精神文化保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在于村落社区文化资源的传承创新,而村落社区文化组织人才的培育是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农村社区组织人才的培育必须与村落社区重塑相结合,对村落社区进行组织化再造,让人才培育融入村落社区日常生产生活,惟其如此,才能真正推动村落社区文化资源传承创新,才能为整个农村文化资源的传承创新提供坚实的组织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0.
社区营造理论发源于东亚国家及相关地区的社区营造实践,中国理论界对于社区营造的理论也予以了多学科的关注。从中国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乡村社区活力的激活和内生机制的建立将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社区营造是考察乡村社区活力提升的一个新研究视角。因此,中国乡村社区营造方略是什么及怎么做的问题成为当务之急。基于对温泉小镇社区营造的实践观察,以社区营造理论为依托,以社区营造经验为参照,指出中国当下乡村社区营造的策略,即符号化与空间化。提出以符号的方式呈现乡村性、地方性、乡土美,并打造具有生活感的物理空间、具有社区感的社会空间、具有家园感的文化空间的理论构想。乡村社会关系的再造是中国乡村社区营造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1.
社区营造与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乡村文化多从文化的表象层面进行建设,一是相对现代文化或主流文化的认识,针对贫穷与落后的现状而采取的一系列改造建设工程;二是从文化多样性原则出发,针对快速消失和同质化现状而采取的一系列保护工程。这忽略了文化空间及其整体性的内在关联。透过文化政策实现乡村社会的发展和文化自觉,社区营造作为一种强调社区自主的文化重构过程,对建立以民族村寨为社区平台的乡村文化建设机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利润目标的关键是赢利模式的恰当选择和合理运用。通过对美国、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的调查分析,并结合我国文化创意的产业现状,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赢利模式的选择原则。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在选择赢利模式时应把握消费者需求至上原则,并注意文化内容的原创性,大力拓展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销售渠道。赢利模式在运用中的关键是与当地资源、经济、社会和组织环境融合,重要的是必须进一步提升执行力。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与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统一于村落社区整体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就是要以村落社区为基本载体,通过村落社区的整体发展来实现农村文化资源的整体性传承。基于南宁市的案例分析发现,村落社区农村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与乡村振兴有效融合的机理表现为三种基本类型:村落自治组织引导下的草根文化团体、政社互动下的公共文化事业、资本和市场引导下的文化产业。要实现村落社区农村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与乡村振兴有效融合,需要进一步从村落社区规划、村落产业开发、村落组织建设、村落主体培育以及多元主体参与等方面进行优化提升。  相似文献   

14.
在增强国家文化自信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文化振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的"中心-边缘"政府治理结构往往将乡村社区视为文化建设的客体,而忽略其自主参与性和能动性。虽然以国家为主导的乡村社区公共文化建设对改善乡村社区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颇有成效,但不能有效解决乡村公共文化物品供给不足、不均衡及不可持续性等问题。通过对闽东一个典型乡村社区公共文化建设个案的"兴盛—没落—重建"变化发展过程的分析可以发现,社区能力建设在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中能起主导性和关键性作用。因此,应从社区能力建设视角构建新的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框架,即以乡村社区为主体,通过对社区资源的利用和社区资源链接能力的提升,从而建设一个可持续的乡村社区公共文化供给和服务体系。由此形成的社区能力建设路径或许可以为我国乡村文化建设转型和文化振兴提供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文化资产作为一个历史演变进程中遗留下来的资源,在我国台湾地区推行社区总体营造运动下,被作为一种社区资源,重新被挖掘开发并利用发展。很多以活态的形式一直贯穿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中的文化资产,在社区营造中带动了经济效益,为维持社造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文化资产与社区总体营造,在良性循环中相互依存,并使得文化资产在社造运动中得以很好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6.
乡村文化的研究包括了乡村文化载体与乡村文化价值两个层面。乡村文化载体呈现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嵌入”而乡土文化不断“退场”的过程,乡村文化价值呈现了传统文化价值的“衰退”与现代文化价值的“新生”。两个层面的嬗变表征了乡村文化的历史转型过程。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应对乡村公共文化载体治理与乡村文化价值功能做出反思,不仅要寻求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与乡土文化的“接点治理”,而且应推动传统乡村文化价值与现代乡村文化价值的“双向涵化”。为了保证这一路径的实施,应着力提升基层治理和“社区营造”能力,并真正确立起农民和农村的文化主体性。  相似文献   

17.
进入"十二五"时期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集聚效应不断增强,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推动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由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文化体制改革相对滞后、集聚区建设结构性问题突出、创意产业人才缺乏、文化资源开发力度不够、文化创意企业融资难度大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明确集聚区产业布局与定位、大力培养并引进创意人才、加大文化资源开发力度、创新投融资方式成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突破发展瓶颈、开辟更广阔发展空间的主要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浙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空间分布特征,识别出浙江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的四类典型模式——旧址改造、政府主导、学园合作、市场主导;辨析四类模式实践过程的利弊,建议浙江文化创意产业群集发展模式选择应统筹政府主导、市场的多级化与区域重点,注重文化挖掘、人才培养等重大举措,繁荣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  相似文献   

19.
牛郎织女传说根植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定型的五大核心情节具有基于现实生活的农-桑景观叙事、充满生命哲思的河-桥景观叙事两大基因。湖北郧西作为牛郎织女传说的发源地之一,通过采取天河景观命名、七夕景观聚集等景观叙事策略,一方面强化了传说与地方的内在关联,另一方面也为探索传说资源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参考。牛郎织女传说景观叙事与景观生产应立足传说内涵和地方资源,讲好乡村农-商故事、农-旅故事和爱-情故事,充分发挥经典传说的民俗经济功能、文旅融合禀赋,以及乡村治理价值,赋能乡村经济文化建设,积极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与文化之都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并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宽容开放的城市形象使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了集群化模式,在空间构架上产生了以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为代表的创意经济园区.其中,奥运创意经济园以奥运场馆、设施和奥运村为主体,具有鲜明的品牌效应.而奥运经济本质是创意经济,其经济影响效果可概括为"科赫曲线效应"与"多米诺骨牌效应".但在关注奥运"景气效应"的同时,也要了解奥运"泡沫"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