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承 《船山学刊》2015,(6):57-64
新文化运动否定了儒学作为现代社会时代精神的合理性,带来儒家命运的巨大转折。为重新复兴儒学,当代大陆新儒学往往多从政治角度思考儒学发展,而作为古典中国之时代精神的儒学,在自身发展中形成了多重维度的传统,不能简单的只从政治角度予以发挥,应予多元考量并从广义上理解儒学。新文化运动对儒学之批判,虽有其偏颇过激之处,但同时其自身也形成了一种新的传统。面对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我们既要全面认识"广义儒学",也要接受新文化运动的民主科学等现代性精神。在古今两种传统汇合的基础上,一方面用现代性精神推进儒学传统的改造与赓续,一方面积极的发挥儒学传统的多维价值。  相似文献   

2.
喻承久 《江汉论坛》2002,3(1):48-51
我国学者在研究“实践哲学”时表现出试图摈弃物质本体的倾向。这是与马克思哲学相悖的。马克思哲学认为,实践既受制于自然本体,又受制于社会本体,实践不能不遵循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  相似文献   

3.
春秋战国,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至汉代武帝时,儒学定为独尊.在此后的2000余年中,虽历经各种冲击,儒学却始终在传统文化中保持主体地位.这一历史文化现象颇引人注目.统治者提倡、统治阶级需要固然为重要原因,但也不能忽视,儒学自身的包容性,亦为其生存、发展提供了内在基础.对儒学的包容性,可以从多方面进行研究,本文试分析孔孟的矛盾方法论,对此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4.
从时间上来看,社会儒学既是一种现代的儒学形态,也是一种未来的儒学形态;从空间上来看,社会儒学是以全球社会作为存在与发展场域的儒学形态。就后者而言,社会儒学与杜维明关于儒学第三期发展的目标是走向全球的判断形成了某种对话。不仅如此,就本质向度而言,杜维明的理路暗合于笔者所提出的"社会儒学"概念,即:社会儒学是一种关于儒学与自由主义关系的特殊理解。于是,杜维明所代表的现代新儒学也就可以理解为社会儒学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朱熹(1130—1200)是南宋时代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是先秦以来儒学系统中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在文化思想领域中继孔子、孟子、荀子之后影响较大的一位文化巨匠.本文就朱熹继承和发展儒学以及儒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谈点看法.一、朱熹儒学的新贡献(一)孔子儒学的贡献孔子不仅是儒家学派的开创人,而且开创了战国重知识、重人才的繁荣时代,他在文化史上的伟大贡献难以估量.孔子儒学的贡献是创立了以“仁、义、礼”为核心的儒家学派.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的思想家们对儒学的当代命运有三种判定 :或生 ,或死 ,或置于死地而后生。通过追溯儒学的历史命运 ,批判分析西化论、新儒家的观点 ,认为儒学的再生重建具有四个方面的可能性 ,但儒学的再生不是新儒家所谓的“返本开新”的过程 ,而是一个在中国现代社会改革实践中先破后立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社会福利概念辨析——兼论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北海 《学术界》2008,(2):278-282
国内有关社会福利概念及其与社会保障关系的观点可分为四类,即剩余性的狭义福利观、制度性的狭义福利观、发展性的狭义福利观和广义福利观.从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词源意义、发展规律及其社会功能等逻辑角度来看,社会福利应包含社会保障.从现实角度来看,社会保障是社会福利的子系统,是社会福利的基础和起点;社会福利是指社会为满足社会成员生活需要而提供的一切资源保障与服务支持,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目标和归宿.  相似文献   

8.
训练理论思维,塑造思维方式,这是哲学的重要功能.对这一问题,有必要深入地加以探讨.这对于揭示哲学对思维的作用,阐明哲学的方法论功能,提高民族的理论思维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人的头脑不是一块白板,认识不是客体自动映入人脑的过程,而是在主体积极参与下的主客体双向运动.这个过程既是主体在实践中摄入外部信息的过程,也是"从主体  相似文献   

9.
<正> 郭绍虞先生曾说过:“研究文学批评史,首先的难题,就是要辨识这些抽象名词的义界,不使它模糊,亦不使它混淆.”①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内涵,没有严格的界定,往往具有多层意蕴,而概念的内涵随着历史的推移而变化.更何况古人运用概念又相当随便,同一概念,不同批评家运用时涵义可能不同;同一批评家在不同场合运用同一概念,涵义也许有异.这就是概念内涵的历史性和复杂性.本文着重分析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一个最常见的概念——自然——的历史发展,以之说明古代文学风格概念内涵的复杂性.一、自然观念的起源与六朝的自然观念文学批评上的“自然”一词,来自道家哲学.自然之道,是老庄思想的核心.“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道,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是自然的.“自然”有几种含义.首先,自然是无为的.“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修焉?”(《庄子·田子方》)自然没有任何外在的目的和意识,没有功利性,  相似文献   

10.
在儒学史上,元代许衡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儒者以“治生”为先务的思想。许衡的治生论是基于当时儒者的经济状况而作出的一种应对,表达的是儒者学做圣贤需要先解决生计问题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作为儒学的一个口号,它的确存在着措辞不当的问题。王阳明从儒学的基本教义出发,对它作出批评与修正。晚明以降,不断有学者对许衡的治生论给予肯定,但这些辩护在策略上都是极力撇清治生与营利的干系,在理论上都没有真正驳倒王阳明。当代学者余英时先生则从王阳明对许衡治生论的批评中解读出明代儒家伦理有了新发展。儒家伦理在明代是否有了新发展,以及这种伦理发展与社会风尚变化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因果关系,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的论证。  相似文献   

11.
高校德育的发展需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增强实效性的关键在于提高德育工作的生命力.文章将"生命力"的观点引入高校德育,从创新力、吸引力、实践性、生态性、独特性等五个方面对高校德育工作生命力的内涵进行探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13.
试论儒学中的子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辉  杨立民 《文史哲》2003,(1):22-25
孔子作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上古文化传承者和中古文化开启者 ,彪炳千秋 ,他教授过众多弟子 ,其中子贡能力最强 ,成就最大 ,正是他真正地理解了孔子 ,学得了孔子的精神学问 ,也正是由于他 ,儒家学说才得以发扬光大 ,并逐步走上政治舞台。但是 ,子贡在孟、董、程、朱儒学系统中的地位并不高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孔子对子贡的多次批评应该是主要原因。实际上 ,子贡在儒学传承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旅游业的发展在旧旅游体制框架格局下已走到了尽头,随着旅游业正式纳入国家“七五”计划以及整个国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旅游体制改革已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旅游体制改革有其内在要求,要求有总体设计和具体阶段安排,切岂一哄而上,盲目进行。这种情况,首先要求反思我国旅游业发展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深化对旅游业的认识,只有如此,旅游体制改革的对象以及这种对象所依存环境、体现关系才能为我们所把握,在这方面多下功夫,比起就改革论改革可以达到事半功倍效果。近几年来,我国整体经济体制改革出现的反反复复,根本原因就是对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认识不广不深以及对国情不够了解所造成。因此,深化旅游业认识是改革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16.
试论陈宝琛的儒学思想陈勇勤陈宝琛降生的家庭,是一个辈出进士的官宦世家,因而他从小便是在充满浓厚传统儒学思想的氛围中接受熏陶。1868年少年得志,中进士,入翰林,供职京师。传统儒学内容丰富。孔子以后,历代都有儒学的发展,两汉经学及宋明理学是最典型的。但...  相似文献   

17.
<正> 唐代儒学是我国古代儒学由魏晋南北朝的衰落时期向复兴时期转化的重要历史阶段。这一时期的儒学,承前启后,有所创新,在魏晋南北朝儒、释,道初步融合的基础上,开始了“援佛入儒”的尝试,并成为宋代儒学新的思想形式的嚆矢。因而唐代儒学的复兴及其演变,是儒学发展中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一) 儒学的演进是一种历史的选择过程。它与时代、政治、阶级紧密相连。唐代儒学的历史命运首先可以从春秋至唐这一历史过程中探讨。这段历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春秋至东汉、魏晋至隋唐阶段。不难发现,这两个阶段的历史过程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它们都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即政治分裂时期(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短期统一时期(秦、隋)、大统一时期(汉、唐)。儒学盛衰的演变也经历了与之相应的发展过程。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时代造就了儒法道墨等流派及其思想家。但一个流派作为统治思想登上政治舞台是在秦,秦尚法家。它用暴力统一了六国,但在统一之后,仍坚  相似文献   

18.
19.
当前,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曲折,引起了整个世界的关注,在人们的思想认识上产生了种种困惑和疑虑。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社会主义问题,总结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引导人们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从而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在于改革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迄今最为先进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不仅要消灭一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面临着种种困难与挑战。作为一种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处境及其所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表明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只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创造性的阐释,使它保持一种开放的对话姿态,才能使它永葆生机和活力。因此,面对马克思主义,必须走出认识中的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