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关于玄鸟生商商族的起源,神话谓之为鸟生。《诗经·商颂》篇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诗句,《史记·殷本纪》也说商的始祖契,是其母简狄吞玄鸟卵所生。史家对这一神话传说的解释,撮其有影响的,大体为下列几说: 商族以玄鸟为图腾,故尊其祖先为天降玄鸟所生; 简狄吞玄鸟卵因孕生契,是有娀氏女简狄为了生育而求祷于通婚氏族的玄鸟图腾: 简狄吞玄鸟卵生契,表示契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人物,因而契之前是母系氏族社会,自契起才有男子世系。从契起商族才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后人叙述传说时代的父系世系,到这时期不能再追叙上去,便发生“圣人皆无父,感天而生”的传说。  相似文献   

2.
上巳节是两汉尤其是东汉以后才开始形成并流行起来的节日,它采纳了古老的巫术仪式“祓禊”,又包含了许多鲜活的世俗内容。在上巳节起源,上巳节与祓禊的关系,“上巳”文献的使用,桃花水、《韩诗》残句等相关问题的研究上还存在许多误区。  相似文献   

3.
我国夏历三月三上巳节,是中国古代典型意义上的情人节。笔者在神话学、民俗学、社会学等多角度对上巳节的源起及流变,上巳节的祭高禖求子嗣、祓禊驱灾、会男女等节日内容和我国目前该节日的现状及心理认同感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首倡三月三为我国自己的情人节。  相似文献   

4.
感生受孕作为殷周民族始祖的降生方式,随着《诗经》的流传,成为了后世历代先王诞生的原型。无论是简狄吞鸟卵而生契,还是姜螈履巨人迹诞下后稷,都是无父感生受孕的结果。通过对《诗经》中感生神话的剖析,阐明了感生神话的演变,从而分析了神话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及其对现代社会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诗三百”时代的礼俗之争 人类的婚姻史经过血缘群婚、族外群婚、对偶婚,进入一夫一妻的专偶婚,这曾是一个漫长的岁月。在我国,可以说婚姻史上的每一个阶段,在古代的文献资料中,都可以找到证据。 伏羲、女娲兄妹合婚的传说,传递出人类幼年血亲婚的信息。《诗经》中《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大雅·生民》:“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二诗将商、周先民的诞生赋予神密的色彩。然而,  相似文献   

6.
一、老庄申韩合传是学术源流的廓芜正本司马迁疏理、排比老子、庄周、申不害、韩非合为一传,阐明道术学说造端于老子,显露于韩非,庄周、申不害过渡而已,从学术源流上进行了归类,这是合传的首要原因。传统意识的“天”观念,在殷商时代即产生了。不过,这时是称“帝”或“上帝”。殷商以降,帝字逐渐为天字取代。如《诗经·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大雅·蒸民》则说:“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尚书·汤誓》  相似文献   

7.
屈原名字及生辰之内涵,各家早有疏释。今从传说学之侧面试析屈原名字及生辰的民俗含义,以就正于诸家。古人多迷信,所谓“吉时”“凶日”即其一端。《楚辞》也是多少反映了这种迷信思想的。《九歌·东皇太一》劈头就是:“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这吉日良辰是元旦、是春朝,是“太阳生日”,还是楚国的庆典,有待探讨,但战国时期存在着关于时辰的迷信,则可肯定,尤其是对诞生时辰的迷信,那时可谓盛行。如《诗·大雅·桑柔》:“我生不辰,逢天僤怒。”《诗·小雅·小弁》:“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相似文献   

8.
作于东汉之杜笃《祓禊赋》系篇描写古代祓禊民俗场面之作,祓禊是上巳日里最重要的一个活动,在中国古代是一个极受重视的巫术仪式,观审传世文献与出土材料,祓禊一事是加载官方礼制文书的,可见这是一个举国参与的祭祀活动,其受重视之程度毋须赘言。随着社会的变迁,上巳习俗渗入了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时代内容和特色,与它的原生形态有着极大的不同。俗信从迷信中的解放,是民俗发展必然的结果,然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社会日益进步和逐渐丰盈的知识。随着社会、思想多元的呈现,许多迷信被解放出来转化为俗信时,就成为生活上、心理上常见的习惯,如上巳节、端午节、中元节的过节习俗即是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9.
寤生 《左传·隐公元年》:“荘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杜注:“寐寤而荘公已生,故惊而恶之。”正义:“武姜寐时生荘公,至寤已觉其生。”而《史记·郑世家》记载此事为:“生太子寤生,生之难;及生,夫人弗爱。”黄生《义府》用“右文说”“寤”通“牾”益明之;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等亦主其说。今人多从之。  相似文献   

10.
一、王勃卒年献疑王勃生年,在其《春思赋序》中可推算出来:“咸亨二年,余春秋二十有二,旅寓巴蜀。”由此上推,即高宗永徽元年(650),无可置疑。王勃卒年,新旧《唐书》均有记载。《旧唐书》本传谓“卒年二十八”,《新唐书》本传谓“卒年二十九”。其好友杨炯在《王勃集序》中记得更为明确:“命不与我,有涯先谢。春秋二十八,皇唐上元三年(676)秋八月,不改其乐,颜氏斯殂;养空而浮,贾生终逝。”似乎亦成定论。但近阅其《三月上已祓楔序》,又生疑窦。序中曰:永淳二年(683)暮春三月,修祓禊于献之山亭也。迟迟风景出没,媚…  相似文献   

11.
《左传·隐公元年》有“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一句。对于其中的“寤”字,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解作:“寤,通牾,倒着。寤生,胎儿先出来,等于说难产。” 司马迁的《史记·郑世家》也有“生太子寤生,生之难,及生,夫人弗爱。后生少子叔段,段生易,夫人爱之”一节。司马所据即《左传·隐公元年》,左文并无难易说,司马纯系望文生义。 查《说文》,寐觉而有言曰寤。段玉裁注:按周南毛传曰,寤,觉也。《周礼秋官》注:寤,觉也,主夜觉者。  相似文献   

12.
句龙氏以句龙为图腾,为炎帝神农氏之后,能平水土,被选为部落联盟的土正,被祀为后土,成为炎黄族团的社神,以后发展成为近代中华民族所崇奉的社神。社神与稷神合称社稷,成为中国历朝作为国家保护神,且成为中国历朝的国家标志的名称。一、句龙氏后土的来源最早记载句龙氏后土世系的史籍,要算《山海经·海内经》,云:“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穰,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十有二。”《国语·鲁语上》云:“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礼记·祭法》略同《国语》之说,不过改“九有”为“九州”,实则“九有”、“九土”皆当解为九州。而《汉书·律历志下》:“《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韦昭注:“共工氏伯者  相似文献   

13.
传(读zhu6n)作为出入关门之用,已见于《周礼》,如《掌节》曰:“凡通达于天下者,必有节,以传辅之。”郑玄注:“节为信耳,传说所赍操及所适。”贾公彦疏:“或有节无传,或有传无节,或节传俱无,则不得通达于天下者也。”可见此时的传还不是作为信物使用的(节才是信物),而是一种附属的说明文书,即说明所携的物资和所适的处所等情况,故《周礼·司关》“以节传出之”郑玄注“传,如今移过所文书。”后来传逐渐演变成为出入门关的凭证了,如《韩非子·说林上》:“鸱夷子皮事田成子,田成子去齐,走而之燕,鸥夷子皮负传而从。”陈奇猷集释引门无子曰:“传,信也。以缯帛为之,出入关合信。”  相似文献   

14.
在古代作品中,常见这样的句子结构.例如:“秉国之均,四方是维.”(《诗经·小雅·节南山》)“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左传·僖公五年》)“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隐公元年》)“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论语  相似文献   

15.
“举”、“毕”“胜”都是古汉语中表示范围之全的副词,例如: 《孟子·告子上》:“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 《国语·越语上》:“越国之宝器毕从。” 《孟子·梁惠王上》:“诛之,则不可胜诛。” 但这三个副词的词义特点,是有差别的,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相似文献   

16.
介胄生虮虱     
介胄(Zhou宙);盔铠。介,通“甲”,即铠袍;胄,盔,即军帽。虮(ji己),虱卵。这话意思是:战争久了,将士的盔铠也长虱子与虱卵了;比喻时势紧张得连生活也顾不上自理。《韩非子·喻老》:“甲胄生虮虱,鸾雀处帷幄。”(连年战争,将士的盔甲生了虱子,军营上也结了鸟窝)但这不是原话,原话见于《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赵人严安向汉武帝上书,因文辞雄辩有说服力,才学超群而被封为郎中。此语即出自严安给汉武帝上书论述周朝兴衰的一段。  相似文献   

17.
瑶林琼树啸傲风尘──评《世说新语》中的“竹林七贤”傅江《世说新语·任诞》第一则称:陈留阮籍、谎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琊王戎。七人常聚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竹林七贤”实...  相似文献   

18.
《周易·革》经文中曾两次出现“巳日”,历代注家对此所作的解释多有不通。经考,“巳”即癸巳,癸巳即武王伐纣起始日。“武王伐纣时的天象研究”及“三代大火星象”(均为“夏商周断代工程”的专题)认定武王伐纣始于戊子日,比癸巳日早五天。本文经过对“戊子”、“癸巳”二说的比较研究,认为“癸巳”说较“戊子”说可靠。  相似文献   

19.
“国是”一词,今人多谓“是”假借作“事”,其误由来巳久.成书于1915年的《中华大字典》首列“是通事”义项,称“见《新序·杂事二》”,从此以讹传讹,竟至新版《辞海》《辞源》失于复审,或迳释“国是”为“国事”,或在释“国是”为“国家大计”后补云“犹言国事”,《中华大词典》亦加了个“国家大事”的含糊尾巴。 “是”字本义依《说文》为“直”,为“正”;正、直可供取法——《韩非子·忠孝》即有“皆以尧、舜之道为是而法之”,故引申为“法则”,《尔雅·释言》:“是,则也.”邢疏:“言不非之  相似文献   

20.
"菊"的文化意义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唐代诗人贾岛《答王参》:“相期黄菊节,别约红桃径。”诗中的“黄菊节”即指重阳节,菊花在重阳节中的重要作用可见一般。菊花是我国的原产著名花卉品种,《礼记·月令》谓季秋之月“鞠有黄华”,郑玄注:“鞠本又作菊。”《尔雅·释草》:“蘜,治墙。”郭璞注:“今之秋华菊。”宋·陆佃《埤雅·释艸》曰:“菊本作蘜,从鞠。鞠,穷也。《月令》:九月,菊有黄华。华事至此而穷尽,故谓之蘜。节华之名,亦取其应节候也。”这是说九月份百花相继凋谢,菊花却正值盛时,因而菊之得名起于穷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