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11月21日,南京大学戴安&杰尔福特·格莱泽犹太文化研究所揭牌庆典仪式在南京大学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20余名嘉宾出席了开幕式。南京大学校长助理周宪教授、南京大学犹太文化研究所所长徐新教授、戴安和杰尔福特·格莱泽的代表鲁尔先生、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前任会长、犹太—中国学会董事长罗森先生,美国弗兰德博士、以色列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云南大学副校长肖宪教授、英国伦敦犹太文化研究中心代表高杰瑞先生,北京一赐乐业犹太社团的代表、美中互利工业公司北京办事处执行副总裁李琼玖女士分别在开幕式上发言。在开幕式上,还宣读…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来(1997-2007)国内学术界在犹太思想与文化研究、犹太历史研究、"大屠杀"研究、中国犹太人问题以及当代以色列国家研究等五个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详细梳理所取得的学术成就并分析目前国内犹太研究存在的问题,如专职人员匮乏、学术基础薄弱、原创性学术成果数量偏少等等,对于推进犹太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犹太定居点在冲突中增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一年来的以巴冲突中,以色列的犹太定居点不时遭到巴勒斯坦枪手的报复性袭击,使双方冲突的局面更加混乱。这再次引起了国际社会对被占巴领土内建造的犹太定居点的关注。 据以色列的一个“现在就要和平”组织的调查发现,自2001年2月以来,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区新增犹太定居点34处。人们不禁要问,在以巴暴力冲突愈演愈烈之际,以色列的犹太定居点为何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持续增加了呢?目前,美国《纽约时报》的记者鲁思·弗雷姆森就此披露了幕后新闻。  相似文献   

4.
文章回顾了中外学者在何谓犹太文学这一问题上所持有的主要观点,指出作家的犹太身份和犹太体验是界定犹太文学时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同时,从使用犹太民族语言创作的犹太文学和使用非犹太民族语言创作的犹太文学两方面考察犹太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情况.指出,目前在中国学术界,一般意义上的犹太文学研究与隶属于各国别文学的犹太文学研究之间的界限似乎过于分明,多数从事国别文学中的犹太文学研究的学者与中国犹太学界缺乏交流.  相似文献   

5.
国内学术界迄今认为,犹太古典文学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即适合舞台演出的戏剧。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本文首次对一部犹太古典戏剧《领出去》予以评介,认为这是一部雄浑、悲壮、自豪而充满自信的历史剧,它艺术地展现了以色列人出埃及事件的历史意义;其戏剧艺术主要得益于典范的古希腊戏剧,尤其是雅典的悲剧,剧作家以西结有意识地遵循舞台演出原则,把《出埃及记》中一些无法搬上舞台的叙述性语言转换成人物独白或对话,在幕、场的设置,诗韵的运用等方面对古希腊戏剧既极力模仿又有所突破,大体做到了“犹太躯体与希腊服饰”的合一。  相似文献   

6.
以色列、犹太、希伯来,在今天和历史上所表达的含义是不同的。在今天的语汇中,这三个词的概念基本上是明确的,不至混淆。“以色列”是一个政治实体的名称,指在巴勒斯坦的那个犹太国家。“犹太”是一个民族的名称,指生活在以色列国的主体民族,也指目前仍散居在世界各地的、有犹太血统、信奉犹太教的那部分人。“希伯来”,是一种语言的名称,指今天以色列国的官方语言,也在一部分散居的犹太人中使用。那么,今天正确地使用这三个名词,应该是:以色列国、犹太人、希伯来语,错误地使用会引起概念上的混乱。例如:我们不能把希伯来语说成“犹太语”,犹太语一般是指散居在世界各地犹太人所使用的语言,主要是指欧洲犹太人所使用的意第绪语。  相似文献   

7.
沙拉 《可乐》2011,(4):37-37
我是中国第一个返回以色列的犹太后裔,受到时任以色列总理拉宾接见。拉宾对我说:"你有任何困难都可以找我,我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你。"我说:"我不用你帮忙,我自己有手。""啊,你非常了不起!"他马上对我说。之后,我在以色列从来没有要求任何人帮助我。倔强的性格让我坚持下来。为了学习希伯来语,我专门  相似文献   

8.
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的犹太定居点问题,实质上是巴以双方长期在巴勒斯坦这片土地上进行的一场关于生存空间和生存资源的争夺斗争。在这场持续数年的较量中,以色列以犹太定居点为工具,对巴勒斯坦进行遏制。掌握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犹太定居点的现状及影响,能够从宏观上把握以色列的对巴战略,丰富学界在定居点问题上的研究,对我们全面深入了解巴以和谈及面临的障碍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犹太作家“见证文学”的圣经根源,首先与记忆密不可分,圣经中上帝吩咐以色列人“记住”“不可忘记”,为犹太作家的见证文学提供了记下事实、反抗遗忘的坚固基石。同时,作为被圣经所塑造的“记忆的民族”,犹太的记忆历史也使得犹太作家对个人记忆与集体记忆怀有责任,并将记忆一代代传承下去,这也成为他们不让悲剧重演的写作动因和勇气的来源。最后,圣经中人类叙事的视角与以色列民族叙事相结合的文本方式,同样成为犹太作家把民族悲剧叙事提升为人类悲剧叙事的圣经根源。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苏联的犹太政策相当复杂,斯大林一方面积极支持以色列建国,另一方面又在国内发动了大规模的国家反犹主义运动,并扩展到东欧。成千上万犹太人被赶出工作岗位,有些甚至丢了性命。斯大林支持以色列建国是基于其外交政策的需要,而并非是对犹太人的同情。这一政策在外交上或许是成功的;但它唤醒了苏联犹太人的民族意识。许多苏联犹太人,甚至一些犹太老布尔什维克也开始表达对新生以色列的好感。随着冷战爆发和以色列从1948年下半年开始出现倒向西方的苗头,使斯大林对苏联犹太人极不信任。冷战时代强化内部,整肃纪律是必然的,于是斯大林才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国家反犹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11.
他主编的《犹太百科全书》是世界上第一部非犹太人编纂的犹太文化工具书;他受到以色列总统、总理、外交部长的接见;他营织的“文化外交网”还在扩大。  相似文献   

12.
吴玉林 《南都学坛》2012,32(6):41-43
美国犹太利益集团在美国各个领域的广泛存在,影响着美国的中东政策,维护了以色列的国家利益。但美国犹太利益集团在影响美国中东政策上并不是毫无约束的,他们影响美国中东政策的企图有时也会遭到失败。在诸种制约美国犹太利益集团影响美国中东政策的因素中,最为重要的是美国犹太利益集团所施加影响的对象——美国因素。美国国家利益、在美国的其他利益集团、美国国内舆论以及美国犹太利益集团的自我制约,这些美国因素干扰着美国犹太利益集团对美国中东政策的影响力,这也是目前和未来我们考察美国中东政策的重要参照。  相似文献   

13.
美国人在形容美籍犹太人的富有时说:“美国的钞票在犹太人的口袋里。”而以色列人则说:“犹太人的财富在脑袋里。” 犹太民族的成就,不仅在物质财富方面。在近代和现代史中,犹太民族为世界培育了海涅、贝多芬、门德尔松、马克思、柴门霍夫、弗罗伊德、斯宾诺沙、狄斯莱利、卓别林、爱伦堡、毕加索、爱因斯坦等一批伟人和名人。从1948年至1989年,迁往以色列的犹太移民中拥有博士、博士后学衔和副教授、教授职称的不少于10万人。其中包括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如被称为“原子之父”的魏兹曼。 犹太民族所以能产生杰出的人才,全部秘密在  相似文献   

14.
在历史悠久、钟灵毓秀的文化名山——庐山,研讨一个同样历史悠久、聪慧睿智的伟大民族的文学——犹太文学,这是颇有意味的。全国首届犹太文学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七月中旬在庐山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及出版单位人员30余人参加了学术研讨。此次会议虽然规模不大,许多问题尚有争议,但学术气氛热烈。大家对目前中国学界尚比较陌生的“犹太文学”课题,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尤其是此次会议为明年召开“中国首届犹太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作了学术组织上和舆论宣传上的准备,聚成了一支学术队伍,形成了一股研究态势,这对以后中国犹太文学的研究无疑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美国犹太文学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小说领域,学术界对犹太文学的评论也大多集中在小说方面.实际上,犹太诗歌作为美国犹太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圣经>时代),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犹太诗人,而且在艺术和思想上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从早期的意第绪语文学传统,到20世纪的实验诗歌、社会责任诗歌、神秘主义诗歌及叙事诗;从客观主义、现代主义到学院派和前卫派,尽管其风格不同、手法各异,但所表现的主题和关注的焦点始终与犹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现实与未来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6.
分析、考察美国犹太游说集团的力量来源、游说方式和效果。美国犹太人利用它们本身所具有的选举资源和组织资源,通过对行政部门、国会的游说和对美国舆论的影响,有效地影响了美国的中东政策,加强了美以关系的纽带,推动美国采取一种亲以色列政策。  相似文献   

17.
试图通过对贝娄的《洪堡的礼物》,马拉默德的《基辅怨》和《店员》,辛格的《卢布林的魔术师》四部小说的典型人物的分析,将美国犹太文学纳入犹太移民与宏观的移民世界及微观的美国社会的文化接触这一特定的理论框架,并通过分析犹太身份着眼于阐述美国犹太文学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介绍了犹太人的独特历史地位和文化特征,然后从宗教和语言两个因素入手,论述了面对现代冲击的美国犹太文化的内涵,而这种文化正好为犹太小说的发展提供了背景和素材,从而使犹太小说在美国文学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9.
美国犹太文学延续了犹太教的宗教文化精神,因而犹太性是其文学创作的思考核心。然而,作为一个没有家园的民族,美国犹太作家在美国多元文化背景的影响下,尤其是受文学全球化因素的影响,将其文学创作的主旨在宗教、社会和政治层面上逐渐由展示犹太民族的犹太性向反映整个人类的普世性转化,进而形成了美国犹太文学创作中的多维思考。基于上述原因,美国犹太文学中出现了三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和一大批世界级的文学大师,为美国文学、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犹太—以色列问题是哈马斯与法塔赫的主要分歧点之一。法塔赫承认以色列,同意以政治谈判方式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哈马斯坚持反对犹太人、反对犹太复国主义的强硬立场,拒绝承认以色列,号召长期圣战,但也同意与以色列实行有条件的临时停火。两派立场的差异与他们各自的发展历程、斗争理念有关。哈马斯强硬的反犹、反以立场,在巴勒斯坦人中树立了毫不妥协、舍身成仁的抵抗者形象,提高了其在巴勒斯坦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也给自身和巴勒斯坦人带来严重损失。它还导致以色列人对国家和人民安全的忧虑,对以色列政治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阻碍了巴以和平进程。两派的分歧反映了巴勒斯坦人实现民族权利道路上的两难困境。从长远来看,要使哈马斯改弦易辙,应当将其融入巴以和平进程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