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近日在美国旧金山出席他的英文著作《美国金融危机:分析和启示》发行活动时表示,唯有投资教育才能保证中国的未来。成思危表示,现在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有两种理论,一是“中国崩溃论”,认为中国早晚都要崩溃。二是“捧中国论”,夸大中国的发展成果。“二者部不客观全面。中国实际上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还有很长路要走。”成思危说。  相似文献   

2.
余秋雨有着多重身份,但他强调自己是“一个行者,一个走在路上文化人”。清茶一杯,略微有些苦——正如他的文化苦旅。余秋雨侃侃而谈,用饱满的激情和睿智的思辩征服着你。但零距离接触,他又是那样的谦和平易、坦率温和。  相似文献   

3.
正最近我看见这么一段话,说如果你想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某个领域的高手,你就问他问题。如果你问一个点,他能回答一个面,你再顺着这个面追问,他能回答一张网,那基本就可以判定,他是这行的高手了。比如说,你问一个学者,这门学科里有哪些他佩服的大师。如果他只说  相似文献   

4.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8月25日人民日报上撰文,提出用“行政+经济“的办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成思危说,由于中小企业抗风险的能力比较弱,资金实力比较弱,所以融资难成为中小企业的一个大问题。中国经济要想复苏是离不开中小企业的,中在  相似文献   

5.
新教育是什么?这是许多人经常问我的问题。 这个问题,80多年前,陈独秀曾经回答过。他说,“旧教育的主义是要受教育者依照教育者的理想,做成伟大的个人,为圣贤,为仙佛,为豪杰,为大学者,新教育不是这样,新教育是注重在改良社会,不专在造成个人的伟大”。与他同时代的蔡元培、陶行知、陈鹤琴等也都回答过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31岁就成为副教授的清华同方人工环境公司总经理范新,这些年来回答频率最高的一个问题就是:“您究竟是一个学者,还是一个企业家?”范新说,自己现在首要的位置还是企业家,而作为学者所掌握的学术知识是为领导和发展这个企业服务的。  相似文献   

7.
采英拾贝     
《领导文萃》2010,(21):46-46
<正>央视的领导站得高看得远,说"一个市委书记叛变,是不是写得太高了?能不能降低他的身份?能不能写成一个市委委员就够了"?——新版《江姐》编剧谭力介  相似文献   

8.
樊树志 《决策探索》2008,(17):60-62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很多,形式也很多,王莽和王安石改革的共同一点就是“向后看”。先讲王莽,王莽的身份是双重身份,外戚和经学家。他利用外戚这个身份控制小皇帝,然后搞政变取而代之,自己做了皇帝,把汉朝废掉,建立一个“新”朝,这是他的外戚身份给他的上台造就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唐敏 《决策探索》2010,(11):35-38
北省统计局副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叶青的官员加学者身份让他近年来成为全国两会媒体报道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早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就讲过一个故事。他说:“有一位将军主张军队要增加薪水,有许多同志赞成,我就反对。他举的例子是资本家吃饭五个碗,解放军吃饭是盐水加一点酸菜,他说这不行。我说这恰恰是好事。你是五个碗,我们吃酸菜。这个酸菜里面就出政治,就出模范。  相似文献   

11.
《领导广角》2002,(6):14-15
最近读到小说家粱晓声的一篇文章《个人档案制度质疑)。粱在文章中说,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两份“户口”,一份证明身份,一份记载个人的历史。后面这个户口,也就是每个中国人的档案。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从军人到公务员,从普通学生到高级学者的身份转变对于个人发展来讲还属平常,但没上过大学本科就直接成为硕士研究生,没有副教授任职经历就直接成为教授的经历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无疑就颇有些传奇色彩了。他是一位温文尔雅、谦逊内敛的学者,他还是一位豪爽大度、坚毅果敢的山东大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宋庆森 《领导文萃》2011,(20):122-125
官本位,渗透在方方面面,说起来都是笑话。开会排座次那已经成了办公厅的精深专业。有时参会人员的身份很复杂,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几套班子,这还好说,约定俗成了。可是有些群众团体组织,社会团体,各种行业协会,加上学者专家,  相似文献   

14.
失败计划     
多年前,蜗居台湾的何应钦以四星上将的身份跑到荷兰旅游,荷兰国防部接待了他,并带他参观了荷兰的国防设施。参观完后,荷兰人又做了一个国防简报,向何应钦展示了一旦战争爆发他们如何应对的计划,这份计划之缜密、全面让何应钦咋舌。但更令何应钦惊讶的是,他看到了一份更详细的计划,而且被放置在所有计划最显眼的位置,以突出它的重要地位,这个计划的名称叫——投降计划。何应钦表示很不理解,他说,在中国人眼里,投降是可耻的事情,是被所有人看不起的行为,而为投降做计划会涣散军心,是战争大忌,中国文化崇尚舍生取义。而荷兰人的回答很从容:“我…  相似文献   

15.
教养的证据     
毕淑敏 《领导文萃》2006,(11):163-166
教养是个高频词,假如说某人没教养,就等于大批评大贬义了。如果说一个女人没教养,简直就如同说她是三陪小姐了。什么叫教养呢?词典上说“文化和品德”的修养,但我更愿意理解为“因教育而养成的优良品质和习惯。”一个人可以受过教育,但他依然是没有教养的。就象一个人可以不停地吃东西,但他的肠胃不吸收,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是瘦骨嶙峋。不过这话似乎不能反过来说——一个人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他却能够很有教养。教养不是天生的。一个小孩子如果没有人教给他良好的习惯和有关的知识,他必定是愚昧和粗浅的。当然,这个“教”是广义的,除了指入…  相似文献   

16.
一周声音     
这是中国式的次贷——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日前表示,2009年中国经济发生了很多积极的变化。但这些变化是花了很大的代价取得来的,它的不利影响将会在今年体现出来。靠通货膨胀把它稀释掉,这是损害老百姓福利的。  相似文献   

17.
“皇帝心理”是什么?恐怕做过皇帝的人最有发言权。手头就有这样一个资料:我国末代皇帝溥仪“文革”期间曾对在一块接受“劳动改造”的著名演员新凤霞说:“人在当权的时候容易独断专行”。并现身说法.称自己这个末代皇帝“也有过这种唯我独尊的独裁心理”。他举例说,当年在宫里,曾有一个小太监姓黄。叫黄立金。“听了这个名字,我当时心里就反感。好像他姓黄本就不该,他还叫立金。黄和金都应是皇家专用的”。于是,溥仪就“随便”给他改了个名.叫“黑小三”。但又不许他说姓,只能叫“小三”。溥仪笑称:“现在想想,也真太可笑了。”  相似文献   

18.
刘畅 《领导文萃》2010,(11):103-104
1962年万里18岁的长子万伯翱刚刚高中毕业,时任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北京市第一副市长的万里,决定送他下乡锻炼。40年过去了,如今的万伯翱已年过六旬,回忆当时的情景,每一个细节他都记忆犹新。他说,父亲之所以作出这个决定,一个深层的原因,是他对农民、对农村有一种天然的感情。  相似文献   

19.
熟悉中国股市的人对“陈淮”这个名字不应该陌生,关于国有股减持的讨论让陈淮成为焦点人物。日前,在上海举行的“中国改革高层论坛”上,我们再次看见了陈淮的身影,并有机会近距离“捕捉”到他这个经济学人经济内外的人生。(一)中生代圈内的老牌经济学家 有人说,陈淮在我国经济学家中属于中生代,他的名望主要来自他长期对我国工业化理论、产业结构理论、区域经济理论、人口就业理论、消费理论的研究中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其实,属于中生代的陈淮在圈内已是一位“老工业专家”,也是经济学界内有名的老牌学者。《工业化——中国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超人李嘉诚     
人说商场如战场,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极少有人屹立不倒。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近代,商场上真还出了一位常胜将军,他就是李嘉诚。一个听起来遥远而亲近的名字。遥远是因为这个名字已响亮多年,亲近却是因为他时时都在上演着一幕幕感人的传奇。而今,这个名字更加赫然——自从1980年他亲自导演了一出"蛇吞大象",成功入主和记黄埔后,人们便改称他为"李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