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近代上海市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843年开埠以后,上海迅速崛起,由一个中世纪滨海县城演变为近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在这个过程中,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市政建设亦迈开了近代化的步伐。 近代上海市政以上海光复为界.大致可分为晚清和民国两个历史时期。晚清时期上海市政肇始于英租界,而后推而及于法租界和华界;民国时期则在晚清的基础上大步推进,到1930年代前半期上海的市政设施和市政管理已可以与当时世界任何一个大都市相媲美。上海市政的近代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上海城市的外观和空间格局,极大提高了市民生活的质量.并有力地推动了上海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代青岛经历了由封建性的商业贸易口岸重镇到殖民地性质的商业贸易港口城市、再到殖民地半殖民地性质的工业港口城市的历史演化。其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作为沿海城市的青岛有着优越的地理条件、丰富的资源、广大的经济腹地和较好的商业贸易基础;二是德国、日本先后对青岛进行殖民统治,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入,带来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机器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客观上刺激了当地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但是,在外国资本势力、中国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资本势力的控制和摧残下,软弱的中国民族资本只能在夹缝中艰难挣扎,无法得到正常而充分的发展,这无疑对青岛这类沿海城市经济发展和工业近代化进程起了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代旅沪徽商的"乡土之链"——徽宁会馆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上海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工商业城市,全国各地商人云集于此,"五邑杂处",其中徽商一直是活跃于该地区的重要商帮之一.传统中国强烈的乡土观念促使各地旅沪商人建立自己的同乡团体,以此来联络同乡之间的乡谊,维护同乡自身利益,因此,众多的徽商客居和贸易于上海催生了徽宁会馆.徽宁会馆在其存在的二百余年里,以其完备的组织机制和健全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了自身特有的社会功能,有效地凝聚了寄寓上海的同乡商人的向心力,同时也强化了徽商在异地他乡的团体意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旅沪徽商商业活动的长期进行.同时,做为一个客籍商帮的同乡组织,徽宁会馆还是近代上海城市商业发展历史过程的见证,在近代上海城市社会政治、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发展过程中起到过一定的作用,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上海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史上,沿海众多近代化新兴城市的崛起,为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注入了新的经济活力,亦为冲出中世纪农牧型自然经济发展的空间樊篱,拓展以沿海工商贸为持征的近代经济区域开辟了新的广阔空间。近代沿海新兴城市在发展中带来的经济推动力,提供的发展模式,对后世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当今中国在探索外向型经济发展区域时,仍能从沿海城市昔日崛起的历史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因此今天,探讨近代沿海城市繁兴的规律和原因,具有现实意义。一、中国近代沿海城市繁兴的特点一,在兴起的区位方向上,呈现出由东向西,…  相似文献   

5.
郑祖安 《社会科学》2004,(10):92-100
本文通过对法租界“花园洋房区”的兴起 ,及其在上海城市发展中历史特色的考察 ,揭示了上海城市建筑文化的渊源之一———上海高级住宅区形成的历史脉络。这一研究对当前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的制定与优化 ,对方兴未艾的上海房地产业 ,尤其是新高级住宅区的开发与管理 ,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上海经济和文化的历史是与上海这个城市的历史同步发展的。上海城市历史并不悠久。作为近代中国第一大城市,它并不是在传统城市基础上自然成长,而主要是在近代崛起的。上海在宋代成镇,元代设县,明代筑城,在中国城市史上,远不能比西安、开封、洛阳,近不能比苏州、杭州,甚至比不上今天属于上海市范围内的松江。1843年开埠以前,中国超过30万人口的大城市为北京、苏州、广州、杭州、成都等。那时的上海还只能算是中等城市。  相似文献   

7.
罗国辉 《理论界》2012,(7):187-188
人力车夫是随着人力车的引进而出现的一个庞大群体。人力车夫是上海城市的一面镜子,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特色,研究人力车夫群体心态,可以清晰地把握其心理发展的过程,有助于深化对人力车夫群体的立体了解。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政建设的近代化进程及其启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约在清代乾隆年间,上海城市已经获得“江海通津”、“东南都会”的美称。到嘉庆、道光年间,上海港即发展为我国东南沿海的大商港,上海县也成为我国江南的商业城市,其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较早地步入资本主义萌芽的阶段,并以转口商品,通过南北两洋及长江等内河,冲击着沿海与内地之间的闭锁状态,与各地区发生联系。一些新生事物如船队、会馆、钱庄、洋行等不断在上海出现,标志着作为沿海通商城市的上海,正迸发出巨大的潜力,试图冲破封建制度的樊笼,向近代化方向前进。正当上海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9.
就性质而言,小刀会起义不过是一次区域性的城市暴动,并不具有全局性影响,但在上海城市变迁的历史上,其影响却不可小觑。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一、它引发了上海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难民潮,此前的华洋分居一变而为华洋杂处;二、华洋杂处以后,界内秩序大乱,于是而有《上海土地章程》的修订,工部局和公董局的次第设立,以及租界内的市政管理体制和社会治安体制的构建;三、它促成了上海城市格局的变化,此后租界日盛,北市(租界)迅速取代南市(老城厢)成为上海城市的中心;四、上海客籍移民构成发生剧烈的变化,江浙商民逐渐取代开埠初期的闽广商民,成为上海移民的主体。小刀会起义后,上海一跃而为全中国最发达、最有生气的城市。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是近代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它的兴起和发展是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近代上海房地产发展过程中,外商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塞法迪房地产商人,他们对近代上海房地产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近代上海房地产近一个世纪的活动,使他们参与了上海城市的近代化进程,对这个城市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房地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成为近代上海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兰州不仅是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而且是我国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按工业总产值水平衡量,名列西北各城市前芽。过去,由于兰州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地理地置上的特殊地位,就促使近代工业较早地萌芽和发展起来。认真研究和回顾兰州近代工业发展的历史对搞好今后兰州工业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问:2005年,恰值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有关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讨论在一些人中相当热烈,并且也有很激烈的争论,其中也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了历史上的一些问题。究竟怎样的民族主义才是积极的?究竟怎样才算是爱国?不知道您作为一个历史学家,是怎么看待这种问题的。答:我想,这种争论中国近代以来久已有之,不足为奇。不仅今天和过去会有争论,就是今后多少年内,也还是会成为一个很难统一认识的问题。问题的原因,由来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恐怕是能不能实事求是地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的问题。实际上,真的能够了解近代以来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上海离婚状况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的不平衡对人们的离婚的影响是非常不同的。正是出于这种考虑 ,本文重点考察中国近代几个城市中的离婚情况 ,并分析其原因 ,试图为我们进一步理解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不平衡和为理解近代城市家庭转变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角度。近代上海城市不仅在中国也在亚洲乃至世界上的发展都是十分显著的。城市的高速发展对上海居民的各种观念都会产生巨大影响。随着城市物质文明的发展 ,精神文明相对而言也有较大的进步。从 19世纪中叶直至 2 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的一系列发展 ,使得上海市民在离婚观念上 ,表现出了处于时代发展前列的大…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社会转型为主题研究中国近代史,大约是近十几年的事。作为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一门新兴边缘性学科,为历史研究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极大地拓展了历史研究的领域。运用这一理论审视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不但有助于更加清晰地说明其艰难的历程,激发我们思考,而且从一个新的角度,更深刻地总结其经验教训,揭示其内在逻辑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社会转型的内涵和外延社会转型是一种社会质变,是指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整体性的变革,包括社会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和文化的变…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较高层次的史学形态与一种方法论的历史哲学在近代产生,是人类历史发展到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在欧洲出现完整的、比较成熟的资产阶级历史哲学,正是以发达的资本主义文明为养料的,例如资产阶级的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而中国近代历史哲学的发展则不然。虽然在晚清经世实学中,也曾有过近代意义上的历史哲学的萌芽,但是,它终究伴随着资本主义在中国的悲惨命运而步入近代社会的坎坷道路。自1840年英国殖民主义者以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壁垒,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便一步步地把中国历史发展逼进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发展轨道。这样,中国社会内部固有的进入资本主义文明的模式被摧毁了,因此,中国近代没有产生强大有力的资产阶级,因而也没有产生独立形态的、完整意义上的资  相似文献   

16.
周妤 《船山学刊》2004,(2):57-61
人们在使用"历史"概念时,其含义则比较笼统.事实上,"历史"可以用来表示人类产生以来的全过程,也可以用来表示对这个全过程的记录.虽然人类对历史过程进行思考本身就是一个过程,但是在很长的时期内,这种思考并没有做出历史本体论和历史认识论的区分.19世纪以后,逐渐地产生了研究历史的两个方向.以历史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称为历史本体论(研究人心外的历史),以历史学作为研究对象称之为历史认识论(研究人心中的历史),并涉及到历史方法论和历史观的问题,完整地构成了历史哲学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近代历史题材小说,大致以90年代初为界,呈现为两个发展阶段。在第一个发展阶段,作家主要以近代历史事件为描写、表现对象,较多地看取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反对本国统治者与外国入侵者的斗争,创作了以凌力《星星草》为代表的一批颇有影响的近代历史题材小说。这时的作品,大多属于情节小说,作家们注意的焦点是在历史故事与情节的演义,人物的塑造服务于历史事件与历史场面的铺演。无论是顾坟光、顾朴光的《天国恨》、李晴的《天京之变》,还是冯骥才、李定兴的《义和拳})、鲍昌的《庚子风云》,抑或是任光椿的《戊戌喋血记》、《…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上海法租界与法册道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租界为近代上海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租界屡屡出现的越界筑路与外国人经常性的越界租地,彼此交织.以往的论述多聚焦于越界筑路,视其为租界扩张之前奏,实际上大量的越界租地更具有蚕食性.法册道契作为在法租界内执业之主要凭证,在诸多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从总体上说,法册道契的发放与法租界的扩张过程是一致的,但透过对道契档案的解读,可以更清晰地揭示法租界从设立到扩张的诸多细节及其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19.
郑祖安 《社会科学》2007,(9):184-192
回顾上海城市改造、开发和建设的百年历史,会发现当时的一些作为受时代及环境的局限,有许多不妥之处和留下不少后遗症。文章用比照和反思的方法及具有代表性的实例,提出和研究了上海在这方面留下的三大历史遗憾,以此强调当今城市历史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城市转型中近代上海会馆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会馆 (公所 )就全国来说最早出现于南宋 ,明清时代在各大城市普遍产生、发展 ,民国时期呈现衰落迹象。而上海的会馆 (公所 )在清代上海开埠后才大量出现 ,是传统城市向近代化转型中的产物 ,其存在与发展与上海城市经济发展状况相一致 ,因而有三大特点 ,即 :都是商业性的 (即没有科试会馆 )、后来居上 (相比其他内陆城市会馆而言 )、长盛不衰 (民国期间 ,上海经济的持续发展促使会馆长盛不衰 )。本文据上述情况界定了上海的会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