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宋磊 《家庭科技》2010,(6):20-20
每个人的性欲差异原本并不太大,但是人到老年后,其生理、心理诸方面条件都有了很大变化,性欲的差异也就大了。具体表现在对性生活频度的期望:性生活频度没有绝对的标准,应以夫妇双方感到和谐为宜。如果一方的性欲较强,而另一方较弱,就会出现性欲偏离。这是老年夫妻容易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性差异指的是夫妻双方一方性欲很强,而另一方性欲平平所造成的不一致。 性学家认为,人的性差异主要是性激素的原因导致的,但是婚姻质量、成长环境也会产生相应影响。性差异明显的夫妇,很容易发生性生活不和谐。如果注意以下几点,情况就会有所好转。 性欲旺盛者:1、要注意激发配偶的性欲。2、如果你的配偶喜欢,做爱时间不妨改在清晨。因为两性偏好有所不同,对你来说,做爱时间在  相似文献   

3.
许多人一谈及性冷淡,马上就联想到女性,认为只有女性才会出现性冷淡。其实男性性欲低下也是一种常见的性障碍,即男人也有性冷淡。 男性性欲低下最常见的特点是感到性生活“没意思”。性学研究表明,性欲低下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各种消极因素在大脑中不断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正> 爱情的实质是什么?这是一个自古以来一直在哲学、美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领域中激烈争论的问题。这里,笔者也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一、爱情是由异性美引起的目前,我国流行的观点认为,爱情是以人的自然属住(性欲)和社会属性(意识形态、道德观念、志趣爱好等)为基础,而产生的男女相爱的崇高感情。也就是认为,爱情是男女之间在性欲的基础上,由于  相似文献   

5.
性欲是人类的基本欲望,性欲的满足会使人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如果性欲长期得不到满足,身体就会处于一定的紧张状态,会使人烦躁不安,严重时会造成心理变态,影响学习、工作和健康。 对于已婚者来说,疏泄性欲的最好方式是通过夫妻间经常的规律的性生活来达到。未婚者则可以通过自然缓解、转移和升华等方式使性欲得到疏泄。  相似文献   

6.
花城出版社出版的龚维才同志编的《最美丽的爱情——马克思爱情诗文选》一书(以下简称《马克思爱情诗文选》),以其丰富的内容,显示出马克思的爱情论理思想。 爱情是人类所特有的,它使人为满足生理需要的行为社会化。动物间的异性吸引并不是爱情,男女间的单纯友谊交往也不是爱情;真正的爱情必须具备性爱的因素。而性欲则是人的一种自然本能,是人对性行为的要求。性爱不等于就是性欲。爱情的发展导致男女双方婚  相似文献   

7.
《家庭科技》2008,(6):36-36
当你明白食物中所含的养分对性生活有影响时,你还会无动于衷吗?某些食物与营养素能够促进性欲、调节性感受能力和滋养性功能,这是现代医学和营养学早就有理论支持的。能使人吃出性欲的食物是:  相似文献   

8.
人们一般认为,繁殖力强的动物如蚕蛾、麻雀是强性动物;动物的阳具,如牛鞭、狗鞭等能补肾壮阳,增强性欲。其实,这类所谓壮阳物对增强性欲的作用是极为有限的,盲目食用会有碍健康。即使是被临床证明有效的性药,如育享宾、士的年等,虽能增强性欲,延长性交时间,对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有较好的疗效,但也有较大的副作用,如对中枢神经有损害等。  相似文献   

9.
季蒙 《晋阳学刊》2004,(4):60-63
天理人欲俱赅于心,而有静动之别,是理为生而静之天性也,欲为感于物之情动也,感而动之性欲也,故《五经正义》以自然之性与感动之情别之也。王阳明援引《大学》强化知行合一,从先秦将理纳入生性之中,到明代完全以理知为一性行,这中间是一个整体过程,即性理知行合一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性欲低下是指性交欲望衰退,甚至无性欲,而且阴茎也难以勃起的一种性功能障碍,常与阳痿并存. 验方一知母、黄柏、王不留行、石菖蒲各9克,肉桂3克(后下),生地、熟地各12克,淮山药30克,仙灵脾、茯苓各15克,琥珀1.2克(吞服),远志4.5克.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两次服.有温肾助阳、降火功效,主治性欲低下症.症见性欲低下、阴部拘紧、畏寒怕冷、尿黄、舌红、苔黄、脉沉细.  相似文献   

11.
在叙事性文学特别是小说创作中,如果我们说“无性不成书”,或许已经不是太夸张.文学的性爱描写,直露的性欲、性生理、性心理的描写,一发而不可收拾,令读者惊奇骇异.有人喝采,有人摇头,也有人困惑.笔者也想来谈点个人的认识和意见.一性爱,包括性欲、性生理、性心理,是人的自然生命本质,是人的自然需求行为.文学描写爱情不应该忌讳和回避性,相反,应该坦然承认,作为人类生活方式的一项基本内容的爱情,在本质上乃是一种异性之间的互相吸引和互相愉悦乃至最后的互相结合.是一种性爱.性是文学爱情主题中的必然的和合理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在论述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时指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和提出了“两种生产”的理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因素,归根结底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产资料即食物、  相似文献   

12.
《家庭科技》2010,(11):21-21
过犹不及,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性欲的"过",称为性欲亢进;性欲的"不及",称为性欲低下。专家指出,两者背后都可能潜伏着疾病。内分泌失调导致性欲亢进65岁的顾大爷近几个月来经常有同房的要求。老伴不明白,这么大岁数了,  相似文献   

13.
何谓外遇?本文沿用台湾李昂的定义,即外遇是指婚姻关系之外的异性间关系;双方含有一定的感情成分;并已经发生性关系或者至少有拥抱、亲吻等亲密关系;而且是一种持久的关系。包含了这三个基本要素,再称之为外遇。“外遇是较之婚姻而存在的,婚姻是一种契约行为.只有已签约的人,有违婚姻,才构成外遇。怎样看待外遇?不同的学者各自有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一夫一妻制并非是一种最合乎人的天性的婚姻制度,外遇是人的天性的一部分,外遇即使算罪,也是一种可以宽恕的罪。②也有人认为男人不忠实于女人,性欲对象具有发散性和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正> 所谓艺术主体意识是指人的意识,还是指动物的意识,拟或是人身上至今尚存的动物属性的意识;是马克思所说的属于人的高级意识,还是弗洛伊德所说的人的性欲本能冲动的潜意识?在艺术的主体意识论争中,大家很少注意马克思的有关论述,有的人还否认马克思有这方面的理论。有人说弗洛伊德的动物性、潜意识理论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弗洛伊德及其  相似文献   

15.
《新学术》2007,(2)
探讨人性问题何以提出,是理解与人性相关问题的关键。人类历史之初对食欲和性欲两种突出本能的调控,使得道德的起源与人性问题提出具有某些共通性。人性问题的提出具有反复的特征。在历史进程中,这表现于人们在面对因“神性”的过度扩张、人的物化和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带有兽性事件时的反思之中。这些反思,使人性问题得以带着新的内涵被反复提起。人性问题的提出与反复的过程是人们关于该问题由自发到自觉以及自觉性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正> “自私不是人的本性”(简称“非私论”),本来是一个正确的观点,然而,它却没有因其自身的正确性而驳倒与其相对立的“自私是人的本性”(简称“自私论”)的观点,确立起自己的观点。(参看《国内哲学动态》一九八一年第一期《人生观讨论综述》一文)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原因不在于“非私论”本身,而在于它对“自私论”的批驳和对自己所主张的观点的阐述上。大家知道,“自私论”在理论上主要是这样来论证自身的,即:人都有动物性,因而,也都具有食欲、自卫和性欲,这三种与生俱来不可消除的生理上的为已本性,而为己又都是  相似文献   

17.
<正> 这里要考察的对象显然不是一个新鲜的问题,它的发端是在80年代中叶。1985年,文坛出现了几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一是部分青年作家寻根的宣言和实践,一是现代派文学的再度涨潮,再一个就是所谓性大潮。性大潮的产生给文学中的爱情描写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粗鄙化倾向。文学描写男女之情不再回避性欲,走出优雅而趋向粗鄙,略过脉脉温情与缠绵情思而对炽烈的性欲冲动表现出极大热情。爱情女神那美丽的文明面纱被扯掉了,裸露出她的  相似文献   

18.
杨建兵 《中州学刊》2014,(5):112-115
现存的墨家典籍中没有"人性"字样,但是不能因此断定墨家没有人性思想。肯认"人性欲利"的客观性是墨家人性思想的基础,但墨家并未断言"人性善"也未宣称"人性恶"。循着墨子与孟子、告子思想的历史线索似可走出墨家人性思想的迷宫,通过《墨经》亦可直观地感受墨家人性观的内涵与意蕴。墨家人性论可简单概括为:人性"欲利";无称善恶。墨家人性思想中"欲"的自然主义与"知"的理性主义的交相辉映使墨家思想呈现出斑斓的异彩。  相似文献   

19.
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收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唐朝元和七年,顺州南河县(今广东德庆县)有个叫何田几的人,从小身体虚弱,没有性欲,到了58岁还不娶妻。后来偶然在山中挖到一棵形似红薯的块根,带回家中煮而食之。觉得好吃,便又上山挖了一大筐,天天煮食。连吃了七天,突然产生了想找配偶的念头;又吃了几个月,身体逐渐壮了起来,力气也增大  相似文献   

20.
张静 《中文信息》2013,(6):123-124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不仅是一门心理学理论,它还对哲学、文艺学、人类学等人文学科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无意识理论、泛性欲理论和梦的理论,是弗洛伊德整个精神分析学体系的三大支柱。无意识不仅是生命的源泉和动力,而且还主导我们的精神活动,因此,了解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对于探讨、阐述人的存在和人的本质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