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经》五首篇名试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经》共有305首诗。其中299首诗均是截取诗中词、句或略加改动以名篇。但其它六首,即:《小雅·雨无正》、《小雅·巷伯》、《大雅·常武》、《周颂·酌》、《周颂·般》、《周颂·赉》的篇名为另外拟定,颇为特殊。对此,诸家说解各异,迄无定论,故很有必要作一番考证。现就其中的五首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以就正于方家。一、《雨无正》此篇名“雨无正”最难索解。“雨”无所谓“正”与“无正”,而名“雨无正”岂不怪哉!《诗序》:“雨自上下者也。众多如雨,而非所以为政也。”此属强解,实迂曲难通。陈奂云:  相似文献   

2.
一、《诗品》正名《梁书·钟嵘传》云:“嵘尝评汉、魏、六朝五言诗,名曰《诗评》。”《南史·钟嵘传》则称此著作为《诗品》。《隋书·经籍志》有著录,云:“《诗评》三卷、梁钟嵘撰。”注云:“或作《诗品》。”《新旧唐书·艺文志》则承《隋志》之旧。南宋以还,官私书目著录则仅署《诗品》之名,不复有《诗评》之称。是书名称沿革,大致如此。《梁书》作者姚思廉、《隋书》作者魏征等,均初唐间人,而此两书同时在唐贞观三年  相似文献   

3.
《诗经·王风·黍离》这一诗篇的诠解,自从汉代以来,齐、鲁、韩、毛四家即已各异其说.《诗序》云:“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采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而王应麟《诗考·韩诗·黍离》云:“伯封作也.离离,黍貌也.诗人求亡不得,忧懑不识于物,视彼黍离离然,忧甚之时,反以为稷之苗,乃自知忧之甚也.《太平御览》昔尹吉甫信后妻之谗而杀孝子伯奇,其弟伯封求而不得,作黍离之诗.”注引自陈思王、植《令禽恶鸟论》.又《诗考》引刘向《新序》:“卫宣公子寿闵其兄伋之见害,作忧思之诗,黍离是也.楚元王受诗於浮丘伯,向乃元王之孙,所述盖鲁诗也.”《诗考·齐诗·黍离》亦以卫宣公子寿,闵其兄伋之见害而作  相似文献   

4.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以号知名于世。江苏兴化人。他不仅是我国清代的著名书画家,而且是杰出的现实主义文学家。“板桥有三绝,曰画、曰诗、曰书”(《松轩随笔》,见马宗霍《书林藻鉴》),但“词犹胜于诗,吊古摅怀激昂慷慨,与集中家书数篇皆不可磨灭文字。”(清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后人为词,学板桥不已。”(《白雨斋词话)今存百廿篇,此为他精选传世之作。在《题陈孟周词后》的序文中记道:“陈孟周,瞽人也。闻予填词,问其调。予为诵太白《菩萨蛮》《忆秦娥》二首。不数日即为其友填二词,亦用《忆秦娥》调。其词曰(略),予闻而惊叹,逢人便诵。……拙词近数百首,因愧陈作,遂不复存。”仅在范县一次就焚词近数百首,可见板桥词作甚多,因精选之严,删余无几,当为叹惜。《板桥词》中“歌咏百姓之勤苦”,抨击黑暗社会的凡三十余首,如《满江红·田家四时苦乐歌》、《潍县竹枝词》、《浣溪沙·老兵》、《瑞鹤仙·官宦家》等;怀古抒情词约三十二、三首,如《念奴娇·金陵怀古》、《青玉案·宦况》、《满江红·思  相似文献   

5.
刘熙载《艺概》从解剖诗、文、词、赋、曲以及书法等各种艺术的具体实践出发,采用“举此以概乎彼,举少以概乎多”(《艺概·自叙》)的写法,精辟而深刻地揭示了各种艺术形式的艺术辩证法。《艺概·词  相似文献   

6.
宋代学风变古中的《诗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诗》有四家,《毛诗》独传,唐以前无异论,宋以后则众说争矣”。《诗经》的研究到了宋代,的确出现了一个颇为热闹的新局面。这个新局面的标志之一是:有关《诗经》研究的论著骤然剧增。《汉书·艺文志》经部诗类14部416卷,《补续汉书艺文志》诗类13部,《隋书·经籍志》诗类(合亡佚书目)计76部683卷,《旧唐书·经籍志》诗类30部313卷,其中除孔颖达《毛诗正义》外,均属前代遗书。《新唐书·  相似文献   

7.
悼亡之作,始于二千五百多年前的《诗经》。《邶风·绿衣》写鳏夫睹衣思人而伤悼亡妻,《唐风·葛生》写孀妇痛悼亡夫愿死后同穴,二诗当为我国悼亡诗之祖。其后,文人悼亡诗最著者有潘岳《悼亡诗》、元稹《遗悲怀》、梅尧臣《悼亡三首》等,多为悼念恩爱情笃的亡妻而作,所以狭义的悼亡诗即指那些悼念亡妻的篇什。然而,广义的悼亡诗还应包括哀悼其他亡人以及凭吊先贤英烈的诗篇,诸如沈约《伤谢胱》、王维《哭孟浩然》、白居易  相似文献   

8.
<正> 一、古汉语别称词的性质和作用唐·范摅《云溪友议》卷八云:“南中丞卓楚游学十余年,衣布缕,乘牝卫,薄游上蔡。”“牝卫”是母驴,“卫”是驴的雅号。据宋·罗愿《尔雅翼·释兽》云:“晋卫玠好乘之,故以为名。”《文选》南朝·齐·谢朓《在郡卧病呈沈尚书》诗:“嘉鲂聊可荐,绿蚁方独持。”唐·白居易《问刘十九》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垆。”绿蚁,原  相似文献   

9.
《诗经·周南·苤苢》是一首小诗,也是名篇,许多选本都选了它。但对它的解释至今仍有纷歧,试作新解,共资探讨。 苤苢是什么,现在认识比较一致,各家都以为是中药中的车前草。但古代颇有不同说法,这些不同说法对近人仍有影响。①在古代典籍中,《诗·毛传》与《尔雅·释草》相同。《毛传》说:“苤苢,马舄。马舄,车前也。”孔颖达《正义》说,《毛传》根据《释  相似文献   

10.
《诗经·小雅》中的言情诗较之《诗经·国风》数量甚少,常为人们所忽视,然亦各有特色。今试就其写作艺术,作一些粗浅的探索。《杕杜》:以物纪时,忧思层进《杕杜》是一首妇女思念久役未归的丈夫的诗。《盐铁论·徭役》说:“古者无过年之徭,无逾时之役。今近者数千里,远者过万里,历二期不还,父母忧愁,妻子咏叹,愤懑之恨,发动于心,慕积之思,痛于骨髓。此《杕杜》、《采薮》之诗所作为也。”此说颇切合诗的主旨。全诗四章,每章七句,前二章采用叠咏的章法,通篇用女子的口吻抒写。  相似文献   

11.
在约占《诗经》总数四分之一的婚恋诗中,描写弃妇的诗歌有十首左右,如《卫风·氓》、《邶风·谷风》等。由此推知,周代弃妇亦不在少数。这些女子的不幸遭遇,创造了她们独特的人生悲歌,反映了那个时代不合理的宗法制度与婚姻制度。 一、《诗经》中弃妇遭弃的原因初探  相似文献   

12.
一、殷遗民“哀以思”的亡国之音——《诗·邶风·绿衣》试释汉人说《诗》,力图以儒学为皈依,牵强附会,多不可信。今天有些旧说已被抛弃。有的尚待斟酌。这里试释《邶风·绿衣》一篇。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诗经》的话(代序)《诗经》是我国最古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反映上古社会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易》、《书》、《诗》、《礼》、《乐》、《春秋》合称为《六艺》,又称为《六经》.《乐经》今无其书.或说亡于秦火;或说《诗》《乐》为一,自诗言之叫做《诗》,自乐言之叫做《乐》.或说《周礼·大司乐》章;或说《礼记·乐记》,原出于《乐经》;这都无据.现在就只有《五经》了.有谁提到《六经》,我们就知道这是说的《五经》.其称为《经》,最初见于《庄子·天运》篇、《礼记·经解》篇.朱彝尊《经义考》说:"《诗》  相似文献   

14.
《诗·小雅·十月之交》,《毛诗》、《郑笺》便有分歧。本文辨析“艳妻”、“皇父”二词,寻史实外证,绎诗辞内证,辨疑皇父为共伯和。复审辞气,疑此诗为两诗合二为一。  相似文献   

15.
刘向是西汉后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经学家和目录学家,一生著述很多。他所著的《五经通义》、《别录》、《世说》,已佚;《洪范五行传论》、《新序》、《说苑》、《列女传》,今存。《汉书·艺文志》著录他有赋三十三篇,今仅存《九叹》、《请雨华山赋》;《隋书·经籍志》著录他有集六卷,已散佚,明人辑有《刘中垒集》。公元前26年(汉成帝河平三年),刘向受诏领校中秘书。中秘书就是皇家收藏在石渠阎的图书。刘向受诏后,组织了精通各方面专业知识的人做他的助手,分工合作,对石渠阁所收藏的先秦古籍和本朝图书进进校勘、编纂、整理。刘向校经传、诸子、诗  相似文献   

16.
《全宋诗·黎廷瑞诗》在整理中的标点及校勘尚有若干问题,作为献疑,归纳为15条,以供讨论。其中包括整理时因工作底本(《四库全书·鄱阳五家集·芳洲集》)之误,点校者不察,沿袭底本之误而误者,如"铜狄摩"误作"铜狄磨"等,大多属音形相同或相似而误。有标点断句之误者,如《东坡志林》,误作"东坡《志林》";又如杂言体《禽言》中的"衍字"、"字的倒置"以及标点断句之误等。此外,有改动底本未出校者。文中均一一作了辨证。  相似文献   

17.
禽言诗是寓思想,道理于动物故事中的一种文学样式。我国禽言诗产生较早,远在《诗经》时代,就有借动物的口吻来倾吐诗人的悲愤和不平的诗.如《豳风·(氏鸟)鸮》就是以一只母乌的口吻,自述失去雏子后的悲苦心情,为了防备再次受鴟鸮的侵害,不辞辛苦地加固自己的巢窝,反映了乱世人民对前途的担扰。这类诗在《诗经》中数量还很少。到了汉代的《乐府诗》,这一种文学样式得到较大的发展,显得绚丽多姿,出现了较多有名诗篇。如《相和歌辞》中的《枯鱼过河泣》、《乌生》和《艳歌何尝行》的首  相似文献   

18.
《文心雕龙·知音》:“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贾谊《新书·道术》:“如鉴之应,如衡之称。”又王充《论衡·自纪》:“如衡之平,如鉴之开。”《序志》:“各照隅隙,鲜观衢路。”——前辈杨明照先生《文心雕龙校注拾遗》  相似文献   

19.
晁福林 《南都学坛》2004,24(6):64-69
关于《诗·郑风·将仲子》一篇诗旨,历来有"刺庄公"与"淫奔"两说,仅据诗意很难释疑解歧,上博简《诗论》的相关评析,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重要启示。联系到孔子的"三畏"之说,可以肯定汉儒以"美刺"说来解释此诗,是可信的。由此也启发我们对于《诗序》和毛传、郑笺的价值应当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0.
《诗·商颂·玄鸟》云:“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后,奄有九有”。自来注家多将“厥后”解为“诸侯”或“四方诸侯”。如郑玄笺云:“方命其君,谓遍告诸侯也”。朱熹《诗集传》:“方命厥后,四方诸侯无不受命也。”近人因之,其说实有可商之处。按诗意,“方命厥后”者为古帝,如“厥后”是指“四方诸侯”,则“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即谓上帝授命四方拥有九州,这显与史实与诗意不合。余意“厥后”者,厥君也,厥王也,亦即指成汤。其证一,“后”通君,通王,则“后”亦可指成汤。《尔雅·释诂》:“后,君也。《诗·大雅·文王有声》:“王后丞战,”《毛传》:“后,君也”,“王后”犹言君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