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要做新时代的雷锋”———记济南军区藏族优秀士兵次翁扎西文/本刊记者江凌编者按:本文报道的藏族战士次翁扎西,是济南军区后勤部某部战士。他入伍三年,多次立功受奖,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学雷锋模范先进个人”和“民族团结进步个人”。他从藏区走进军营,...  相似文献   

2.
撤岗仪式即景时间:1900年5月1日零点。地点:高原古城拉萨大昭寺广场戒严部队部队长桂全智大校高声宣布:“感谢西藏人民支持戒严部队顺利完成了任务,现奉国务院命令撤岗!”镜头之一:广场上的藏族干部和群众,涌上前去为每一位官兵献哈达、敬青稞酒、酥油茶。大昭寺65岁的看门人尼玛,买了4条哈达献给自己熟悉的战士。镜头之二:许多藏族小朋友在依依惜别的人群中钻来钻去,各自寻找自己熟悉的解放军叔叔。6岁的小姑娘米玛赖在战士李国猛的膝上,不肯放他离去。镜头之三:八廓街个体户赤列说:“你们来戒严,我睡得安稳,生意好做了。看到你们要走,我心里真舍不得。”“金珠玛米照顾了我一年多,是菩萨,不要走啊!”  相似文献   

3.
彝族战士阿苏乌果是一九六三年入伍的.他到连队不久,就赶上大学毛主席著作的热潮.可是,乌果一个汉字都不认识,怎能看懂毛主席著作啊!他心里很着急,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班长、五好战士标兵、共产党员尼古衣格看见了,关切地对他说:"山再高也有顶,路再远也有尽头,你有一颗火红的心,难道封冻的冰块还不能溶  相似文献   

4.
在西藏年楚河畔,在江孜人民过去抗击英帝国主义侵略的宗山炮台下,我遇到了一些数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为藏族人民服务的汉族干部。他们进藏时,还风华正茂,现在已是饱经高原风霜,大多两鬓斑白的人了。当我同他们漫话往事时,他们谈的更多的却是藏族人民和干部,特别是江孜县委书记桑珠同志。在日喀则,我就听地委的同志称赞过桑珠:“是一个为党的事业而埋头苦干的人,说到做到,敢于承担责任,是个出色的民族干部。”后来,我真的有机会见到了桑珠。他高大、健壮,有着高原人特有的气质和风度。当时他正忙于落实党中央关于西藏工作  相似文献   

5.
一包庆玉三十二岁,一米八四的个头,蒙古名叫包勒朝鲁,即“石头”的意思。在科尔沁草原放牧的七年中,他的确象石头一样顽强、坚硬,质朴无华。包庆玉一九七六年入伍,在炮连当战士。这个连里出名的“包大汉”才干两年就受到连里嘉奖,并加入了党组织,被连里列为干部苗子。一九七九年初,部队调整人员,连队相继接到了八份命令,六人被提为干部,一人入学,而包庆玉的调令却是到团后勤牧场放牧。对此,大家都没想到,包庆玉开始也想不通。论工作成绩、军事技术、资历,自己完全够当军官的条件,为啥让我当牛倌?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终于想通了。团里总得有人放牛,  相似文献   

6.
40年前,在进军西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里,有一个刚从四川甘孜参军的藏族战士.这个15岁的翻身农奴的后代,从此踏上革命征途,把自己与西藏的解放和建设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今天,他已是我国7位藏族将军之一,任西藏军区少将副司令员.他叫刘永康,藏名次仁旺堆.进军西藏途中,新兵刘永康就被送到18军在甘孜组织的"西藏工作干部学校"当学员,后来回连队当战士、班长、排长.1951年10月底,刘永康随部队进  相似文献   

7.
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军营里,一提到维吾尔族战士阿不都逊,官兵们都会夸奖:“好兵,阿不都逊!”阿不都逊所在的五连有20多个维吾尔族战士,伙食问题常成为连队的挠头事。有一天,连领导找到了阿不都逊,问:“你会做饭吗?”阿不都逊在家里样样活儿都干过,唯独没做过饭。他却拍着胸脯回答:“首长放心,我保证让大家满意!”话可不是说了就算了,他开始钻在蒸笼似的伙房里“练兵”,并多次到县城一家清真食堂拜师学艺。阿不都逊学会了打馕、拉面、烤包子、做抓饭、烤羊肉串,还有山西刀削面、山东葱花饼、江南糖醋鱼。他的饭菜做得让战士们直夸  相似文献   

8.
我的清真灶     
提起吃小灶,大家都会认为只有高级干部才有这资格。可我,一个普通战士在连队也吃上了小灶。我们连是济南部队一个以外线维护为主的通讯连队,线长哨多,人员分散,平时在连里就餐的不过二十几人。连里知道我是回族后,就特意为我设了个清真灶。在伙房的一角。有我专用的锅碗瓢盆,菜刀案板,还有一套漂亮  相似文献   

9.
(一)“阿爸,您要我在信中写写高原上的格桑花。格桑花是我们家乡常见的一种花,一般在9月盛开。格桑花非常美丽,五颜六色,花瓣很细,看起来有点像七月菊。格桑花象征着幸福、吉祥如意。”收到女儿松安拉姆的来信,他心目中格桑花的形象变得更加清纯可人了。因为他一直这样认为,女儿松安是盛开在青藏高原上千万朵格桑花中的一朵。他是一位在南方工作的汉族干部,却有一个来自青藏高原东南麓、四J!I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的藏族干女儿。这段联结汉藏两个民族的情缘,是从他看了广州军区《战士报》和《羊城晚报》记者重走长征路采写的…  相似文献   

10.
谈到民主改革的40年,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行署专员次仁说,我们用的最多的词就是“翻天覆地”。次仁专员向记者介绍,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山南地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次仁专员扳着手指说,如今,山南地区一级的干部绝大多数是藏族同志,县级干部中80%是藏族...  相似文献   

11.
在西藏昌都地区的达马拉山下,常常可以看到几个年轻的解放军战士,在细心地给藏族群众理发。他们就是某部汽车团驻昌都修理站的战士,藏族社员都亲切地叫他们“畏额扎夏肯”(义务理发师)。某部汽车团驻昌都汽车修理站的同志是修理汽车的,为什么又给藏族社员理发呢?这里有一段故事。自1971年以来,这个汽车团一直担负着繁重而紧张的进藏运输任务。为了建设团结、文明、富裕的新西藏贡献更大的力量,团党委在昌都设立了这个汽车修理站。这里比较偏辟,不少藏族社员常常因为跑很远的路去理发耽误半天劳动。这个问题引  相似文献   

12.
他是一名普通士兵。然而,他对自己的要求远远超出了一士兵职责的范围。他说:“当兵就要象雷锋那样,当一个好兵,不能愧对青春时光、不能愧对党的培养。”1988年,刚穿上军装没半年,他作为唯一的少数民族战士被派往兄弟团队参加一项试点训练,就以勇于吃苦的精神和优良的成绩,赢得了分区首长的嘉勉。他担任连队少数民族班班长,带领全班刻苦训练,成为连队军事训练优胜班。他对连队的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今年四月,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 我部是一支由多民族干部、战士组成的部队。近日,有两名少数民族战士(一名维吾尔族,一名回族)说:“我们要开戒,跟大家一起吃。”这时,几位汉族战士开玩笑地对其他少数民族战士说:他俩都开戒了,你们怎么不开戒?弄得这些少数民族战士很不愉快。领导得知这件事后,在军人大会上严肃批评了那几位开玩笑的汉族战士,并说:“你们这种行为是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这句话使大家面面相觑。请问:他们的行为是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吗?法律上对少数民族同志自愿改变风俗  相似文献   

14.
我是武警西藏总队聂拉木边防检查站副站长,长年坚守在西藏中尼边境。1962年,我从中央政法干校毕业。当时,自治区领导对我说:“你可以留在拉萨。”拉萨是藏族群众心目中的“圣地”,我做梦都没想过,我这个奴隶娃子有朝一日能在拉萨定居。现在,只要我愿意,我就是“圣地”的居民了。可我又想,边境更需要干部,那里高寒缺氧,交通闭塞,条件极差,从内地来的汉族同志很难适应;我土生土长,学的专业也对口,应该到那里去。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去了仲巴县边防派出所。那时,边境上很不安定,国民党特务、小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我一直从事“藏族史”的教学工作。根据不同的教学计划,年课、季课或几周的讲座课都讲授过。不论教学时数的长短,总是习惯地按照通史的体例,依时间的顺序,从古讲到今。现在全国各有关省(区)的院校,也都开设了“藏族史”的课程,我没有作过仔细的调查了解,似乎体现地区特点的“藏族史”课程,也不多见。这是一个缺憾。我衷心地希望全国各地从事“藏族史”教学工作的同行们,把自己所在地区的优势和特点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6.
青海“热贡艺术”,是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颇具广泛影响的流派。它集中体现了藏族古老的文化传统,同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一样多姿多彩。不久前,我慕名访问了早已驰名的海内外“热贡艺术”之乡。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编外战士”曾诗安,刘虹四川阿坝县城关镇贝母加工个体户万科,是一个闻名川西北高原的藏族商人。改革开放以来,他走西藏、下广州、进北京,靠加工运销中药材发家致富。按说,这样一位既没当过兵,与部队毫无牵连的藏族商人对军队是没什么特殊感情的。但这几年来...  相似文献   

18.
武汉大学图书馆里,我找到了她。来武汉工作已13年,她依然肤色黝黑透红,身体宽厚结实,气质粗犷洒脱,保持着藏族人特有的风采。喝酥油茶。寒喧。采访进入正题。“听说来武汉学习的藏族学生都叫您‘阿妈’?”“不是叫阿妈是叫阿姨。”她用流利的汉语纠正我。提到藏族学生,她眉开眼笑,话匣一启滔滔不绝。她记不清叫她“阿姨”的藏族学生究竟有多少,她只知道13年中,每一个礼拜天或节假日,她的家里都挤满了藏族学生,饮一杯浓浓的酥油茶,尝几口香喷喷的糟粑,唱一首藏族民歌,跳一曲民族舞蹈,这些藏族学生仿佛又回到了家乡。“我的家就是你们的家”,她总是对藏族学生这样说。暑假里,有些年青人干脆搬到这里住下了。有一个叫阿松的藏族女学生得了皮炎,周身溃烂,她发现后非常心疼,带她跑了几家医院才治好。  相似文献   

19.
藏族乡邮员向前布,是甘肃玛曲县邮电局五好职工、先进生产者。几年来,这位出色的乡邮员,在辽阔的玛曲草原上,风里来雨里去,辛勤地为藏族人民投递邮件。一九六○年七月,十九岁的向前布从一个牧民家里出来参加革命工作。来到邮电局后,组织上分配他担任乡邮员的工作。几年  相似文献   

20.
“八年规划”:走向21世纪中共中央组部黎忠友焦点报道截至1993年底,全国少数民族干部达237.2万人,比1992年增加8.8万。西藏已实现周恩来总理生前提出的“要使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干部占到全区干部总数的百分之七十”的要求。据统计,省(部)级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