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松 《回族研究》2003,(1):105-106
近代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学术研究,在国外,最早的似乎是英国外交官梅辉立(W.F.Mayers.1831-1878,梅氏于1859年来华,1871-1878年曾任汉务参赞)撰写的《十五世纪中国人在印度洋的探险》(发表在1874-1875年出版的英文版《中国评论》第3-4卷上),文章中摘要译介了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有关郑和下西洋的部分史料,并对其中的地名与民俗有所考证。在国内,当首推梁启超1904后在《新民丛报》第3卷21期发表的《郑和传》。而后,才陆陆续续出现有关的文章、专著或资料。相对而言,数量不算太多。改革开放以来,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学术研究,越来越…  相似文献   

2.
2005年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大规模远航——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内外都将参与这个纪念活动。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我国有关部门成立了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组。今年将有几项大型纪念活动分别在北京、江苏、福建和广州举行。一、今年7月份由中宣部和交通部在京联合主办“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大会”,纪念会徽由乘风破浪西行的帆船、浅蓝色弧形水纹海浪与“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字样组成。二、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专题纪念展览。三、在上海举办大型郑和航海暨国际海洋博览会,博览会将由郑和七下西洋史及中国航海史展览会航海展览会、海…  相似文献   

3.
从辉煌到衰落的历史思考--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自然经济、文化观念、政治体制等方面对郑和七下西洋和中国航海事业从辉煌走向衰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国在15世纪后期实行海禁政策,放弃向海洋发展,错失战略机遇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作为系列纪念活动之一,中国历史博物馆将承办大型纪念展览。中国历史博物馆为这个纪念展览成立了专门的筹备领导小组,并对该展览实行了项目管理制。由李季副馆长担任展览筹备小组领导,展览部董琦主任担任展览项目的监理,展览部王永红同志担任该展览项目的负责人,展览筹备小组还包括展览学术顾问、展览形式设计和制作设计人员。筹备小组现在已做出了该展览的实施方案设想,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中国历史博物馆将用最好的展厅来举办这个纪念展览,该展厅面向天安门广场,面积为1800平方米左右,有一个比较大的序幕…  相似文献   

5.
2005年是我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下西洋 600周年,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宁夏社会科学院等 8家单位在银川联合举办了纪念郑和下西洋 600周年研讨会。宁夏 60多位专家学者会聚一堂,探讨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大力弘扬郑和下西洋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睦邻友好、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为此,本刊本期发表有关 3篇文章,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把邮票称之为国家名片,把本国值得骄傲的古今人物、事物寓于这方寸之间。中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于明朝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公元1405-1433年)奉命七次出使西洋。他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舰队,七次纵横于太平洋、印度洋上,访问了亚、非两洲的37个国家和56个地区,沟通航海交通,促进了中外经济、贸易、文化的交流,在我国航海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1985年是郑和下西洋580周年,为此,我国邮电部于当年7月11日,为纪念航海家郑和发行了由李大玮设计的《郑和下西洋五八O周年(一四O五-一九八五)》纪念邮票一套共4枚。第一枚:伟大航海家郑和。…  相似文献   

7.
陈凯希 《回族研究》2003,(1):107-109
阅读了1997年高发元教授于吉隆坡主讲的《伟大的航海家、和平使者———郑和》一文,我深受启发,也获得不少灵感。当时,高教授提及“郑和不愧是世界洲际航海家之首”。事隔五年,孟席斯先生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议发表了14年的研究成果,断定郑和为环球第一人。孟席斯先生的论证震撼世界,郑和的声名推向高峰。国际社会对这新的历史进程十分重视,世界航海事业的历史记载恐怕要改写了。对郑和的船队是否是环绕地球的第一支船队,且让专家学者最后确定。根据高发元教授的演讲,可以绝对肯定的是,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七次下西洋,前后30多年中所到之…  相似文献   

8.
穆斯林在郑和下西洋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基本的历史事实,把穆斯林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他们在郑和下西洋中的作用。认为在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事件中,穆斯林在决策、指挥船队和记载地理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在缔结邦交、进行贸易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中也离不开所访穆斯林国家和地区人民的通力合作和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一郑和(1371—1433)是享誉全球的中国明朝初年的回族穆斯林大航海家、外交家和军事家。他历经明朝成祖、仁宗和宣宗三朝,统率着由200余艘大型海船和28000名船员组成的和平友好远洋船队,于明永乐三年(1405年)至明宣德八年(1433年)的29年间,七次远航西洋,行程10万余里,往返于“洪涛齐天,狂浪如山”的太平洋与印度洋上,劈波斩浪,遍访亚非30余国,在与各国人民建立友好关系的基础上,广泛地开展了互通有无的国际贸易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他以一位穆斯林航海家和外交家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的精神,大半生都在惊涛骇浪中度过,绘制了世界…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论述了郑和及其使团的宗教多元和谐理念的形成以及在围绕下西洋的相关宗教活动中的具体体现、传播,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揭示了郑和下西洋与其多元和谐宗教文化的关系,探讨了多元宗教和谐文化的传播在下西洋的巨大成功和深远影响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与深层原因,阐发了从中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肖宪 《回族研究》2003,(1):97-102
近年来,对于郑和下西洋在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活动和意义,国内很多学者都作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然而,对郑和航海与伊斯兰教在东南亚传播之间的联系,目前见到的研究成果还不多。当然,这与涉及这一问题的史料较少有很大关系。从各方面的情况来看,伊斯兰教在东南亚,尤其是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传播与郑和的航行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在今天中国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走向世界的时候,开展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问题的提出我们知道,伊斯兰教在全世界的传播路线和时间大致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是中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宁夏社会科学院将举办“郑和航海600周年与文明对话国际学术会议”。一、会议宗旨:文明对话、学术交流、相互理解、共同发展。二、会议议题:1.郑和下西洋与文明传播;2.波斯—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与中国伊斯兰文明的关系;3.重振丝绸之路促进中国与伊斯兰国家经贸发展。三、会议时间:2005年6月30日报到,7月1—2日会议,7月3日考察。四、会议地点: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香渔王子饭店。五、会议经费:1.海外学者到中国银川往返交通费、住宿费自理,会议提供膳食、市内交通及参观考察费用;2.中方学者…  相似文献   

13.
唐宋时期中国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阿拉伯穆斯林商人活跃在南海丝绸之路上,成为南海丝绸之路一支活跃的力量。后来留居中国本土的他们的后裔成为形成中的回回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到了元代,朝廷重视海外贸易,擢任回回人主持海外贸易机构,使元代的海外贸易较唐宋时期更加发达。日本学者桑原骘藏在其所著《蒲寿庚考》首章《蕃汉通商大势》中写道:“自八世纪初至十五世纪末欧人来东洋之前,凡八百年间,执世界通商之牛耳者,厥为阿拉伯人。其最盛之时,则在八世纪后半阿拔斯王朝奠都缚达以后。阿拉伯人由海上与中国通商,彼…  相似文献   

14.
郑和既是伟大的航海家,也是伟大的外交家。郑和下西洋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壮举,蕴藏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丰富的爱国主义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引以骄傲和自豪的宝贵精神财富,在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我刊作为本期主题回顾和探讨这一历史壮举,旨在让广大读者更多地了解人类航海史上的这一探险之旅。进而树立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自强不息、开拓进取、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团结海内外同胞,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15.
明天是费先生的周年祭日。在先生故去的一年里,学者、普通百姓,只要是有些文字能力的人,大多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对先生的悼念、缅怀和纪念。而我,作为先生的学生,除了接受媒体采访,除了在此之前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过《费孝通与江村》以外,没有写过一篇有关先生的文章,甚至在2  相似文献   

16.
17.
楚祭与苗祭——射牛与椎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笔者在《剜羊(封羊)与还傩愿》、《击豕与击猪》(即《击猪祭祝融及其苗文化形态》)中,论述了楚王室的“封羊”(又曰剜羊)和“击豕”同苗族的剜羊还傩愿与击猪祭祖二者形式的同一,其内容是祭祀楚、苗的始祖伏羲女娲和先祖祝融。本文要阐述的,是楚王室的“射牛”祭祖与苗族的“椎牛”祭祖二者是否同一及其相关的人文涵义。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县,居住着近20万彝族阿哲、阿细、撒尼等9个支系。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或初三,在韩族阿哲人居住的村寨都会进行祭龙活动,祈求人畜平安,来年风调雨顺。祭龙活动分为四个步骤,一是祭龙山龙树,二是迎接龙女,三是送火神,  相似文献   

19.
徐平 《民族学刊》2018,9(3):1-9, 93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was the most destructive earthquake to strike the country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1949. The sudden earthquake caused an unprecedented disaster to Wenchuan and everything came to a standstill when the earthquake struck at 2:28 p.m. on May 12, 2008. The infrastructure was badly damaged; the newly built highway from Dujiangyan to Wenchuan was completely destroyed; 80% of the buildings in the urban area needed to be rebuilt; most rural houses had collapsed, and the farmers had not lived prosperous lives. Following the disaster, people in Wenchuan were concerned with how to build a better and stronger Wenchuan. The reconstruction process in Wenchuan was difficult and long, but after ten years of hard work, tremendous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The traditional folk dwellings, which are located on the mountain slopes and made from wood and stone, have been generally updated with two or three stories of modern architecture while retaining strong ethnic qualities. All townships and villages have also been rebuilt with new appearances. The town of Yingxiu, the epicenter, gathers the works of the world’s excellent architectural designers. Both the towns of Sanjiang and Shuimo embody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The town of Weizhou, where the county government is located, has become a huge urban garden. In 2017, the GDP of Wenchuan County grew to 5.757 billion yuan, 2.6 times higher than that in 2008; the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of urban residents reached 29,472 yuan, 1.7 times higher than in 2008; and the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of rural residents reached 12,243 yuan, an increase of 3.5 times over 2008. Moreover, Wenchuan was successively awarded a series of titles, such as “Sichuan Advanced County for County Economy Development”, “Sichuan Advanced County for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and “Sichuan Demonstration County for Annual Promotion of Major Rural Reform Task”. Almost all of people said that the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has advanced the overall economic and socio-cultural development of Wenchuan by about 30 years. The “Complementary Counterpart Assistance” policy, formed afte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has become a unique mode of emergency and poverty relief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China. Approved by the State Council in 2009, “May 12” has become a National Day for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demonstrates “supports from all directions when one is in difficulty”. The big earthquake brought great destruction; great destruction brought great construction; and big construction brought big development. How to sum up the transformation of Wenchuan? We are now working with the Wenchuan County government to hold an academic seminar and invite experts and scholars from within China and abroad to hold discussions. What implications does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have for the world? Ten years of Wenchuan: Earthquake Relief Spirit and Social Cultural Reconstruction, a book which we plan to publish after the seminar may give you an answer.  相似文献   

20.
很荣幸来到郑和故里、美丽的云南,参加第二届昆明郑和研究国际会议。我深感这次会议的主题———“世界的郑和”,十分鲜明。郑和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郑和首次航海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早87年,比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早92年。郑和是16世纪世界大航海运动的先行者。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列千禧世界航海家名人,郑和是东方惟一的一位。该刊简介郑和的事迹为:郑和率领中国强大的舰队,满载27000人,进行海洋开发及对外贸易,于1418年最远到达非洲东岸。1998年国际海洋年里斯本世界海洋博览会上郑和被誉为世界级伟大航海家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