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娱乐世界     
民间笑话 “死”教不孝女 从前有个老汉 膝下无子,老伴已去世,和三个女儿在一起度日。大家商定老人共管。谁知三个女儿先后出嫁,共管成了一句空话,推三靠四,老汉生活没有着落。 一天早晨,老汉去大女家,看到种有一片油绿的大葱,想拔一捆回去食用,大女说“葱怕  相似文献   

2.
琴趣     
《老友》2007,(7)
老伴的单位组织退休人员上老年大学,她报名进了电子琴班。开始,我觉得这只是组织上的关心,怕这些退休的老人在家里寂寞,给他们找个去处,让大家聚在一起乐呵乐呵。没想到,这才一学年,老伴还真的上了“琴瘾”,在“琴趣”中享受着美妙的生活。现在弹琴已成了她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相似文献   

3.
陶春 《社区》2006,(15)
逝者:王凤桐性别:男籍贯:山东享年:74岁在北京市前门大栅栏百顺社区张书记的脑海里,一直浮现着这样一个画面:风雨中,年过七旬的王凤桐老人戴着红袖标一丝不苟地站在胡同的深处义务值勤。见到张书记,老人总像孩子汇报作业似的大声报告:“您放心,只要有我在一天,就会站好这一班岗。”王凤桐没有给老伴留下更多的遗物,只是在他病危时,将几个社区执勤用的红袖标和《党章》郑重地托付给了老伴。这几个红袖标,曾经陪伴了王老汉10年。“他14岁从山东讨饭进京,到老了能够有吃有喝的,他就特别满足。”老伴说,他一直在寻找各种方式回报社会。  相似文献   

4.
王安新是吉县城关镇大田窝村村民,他冲破世俗偏见,为鳏居的老父亲王仁发找了个如意伴侣。消息传出之后,亲友和乡亲们都夸他是真正的孝子。 王仁发老汉的老伴故去已十余年。这些年他一个人单独生活,虽说儿子、媳妇都孝顺,可一个人孤孤单单,  相似文献   

5.
2月23日上午9时半,章丘市明水镇花农高兆山,拨通了山东省莱州市西关村王仲连老汉开设的传授技术热线。对方的提问,王老汉逐个认真解释回答。据王老汉讲,象这样的咨询电话,他每天要接20多个。现如今,“种花技术有难题,快拨(0535)2231211”,已成了省内外众多花农的一句口头禅。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我家邻居王老汉的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从不过问王老汉的生活。我们全家人经常帮王老汉做事,关心照料他的生活。尤其是在他病重期间,我们日夜守候,请医买药。王老汉很受感动,在临死前,他让我搬来录音机录下遗嘱,去世后所有遗产归我所有。但是王老汉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都不承认这份遗嘱,请问这是为什么? 宁夏:刘易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我家邻居王老汉的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从不过问王老汉的生活。我们全家人经常帮王老汉做事,关心照料他的生活。尤其是在他病重期间,我们日夜守侯,请医买药。王老汉很受感动,在临死前,他让我搬来录音机录下遗嘱,去世后所有遗产归我所有。但是王老汉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都不承认这份遗嘱,请问,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8.
《老友》2003,(11)
编辑同志:我家邻居王老汉的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从不过问王老汉的生活。我们全家人经常帮王老汉做事,关心照料他的生活。尤其是他病重期间,我们日夜守候,请医买药。王老汉很受感动,在临死前,他让我搬来录音机录下遗嘱,去世后所有遗产归我所有。但是王老汉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都不承认这份遗嘱。请问,这种录音遗嘱是否有效?宁夏:刘某  相似文献   

9.
一位普普通通的城镇退休女工,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和一只豆雁结了缘,从此,她的生活中多了一份感人至深的真情……善良的她救了“宝儿”一命2004年的中秋节这天,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56岁的高丽洁,到县城东边的农贸集市上购买过节的副食品。在市场的一角,她看到有三四个妇女围住一位老汉,讨价还价,都是想买老汉手里抱着的那只“鹅”。  相似文献   

10.
老房拆迁后,突然冒出两份不同的遗嘱。其中,以王老汉署名的遗嘱表示,要将房子留给二女儿王玲(已经去世,其膝下长子刘彬也已去世);而以王老汉的老伴曾老太名义所立的遗嘱,则表示将房子留给二儿子王浩。  相似文献   

11.
逝者:杨晓荣性别:女享年:70岁籍贯:湖北省武汉市“她活着时,就喜欢帮人打抱不平,左邻右舍有什么事都找她帮忙。”家住武汉市劝业场社区的左老爹一提起老伴杨晓荣就有些不好受,尽管老伴已走了近5个月了,但每每看到门前顺畅的过道,左老爹就会想念自己那爱“管闲事”的老伴。  相似文献   

12.
一生养育大七个子女,落个老来无人赡养的李天福老汉,最近高兴得逢人就讲:“我的晚年生活有了保障,全靠法院帮了大忙!” 李天福是潞城县崇道乡羌城村人,现年74岁。他和老伴一生为多子多福勤劳俭朴,养育大四男、三女。最大的儿子已55岁,最小的女儿也31岁,均早日成家立业,各自分居生活,有了子  相似文献   

13.
金旺老汉一辈子爱凑热闹,哪里有锣鼓声,哪里就少不了他。如今他已是年迈古稀的人了,眼不花,耳不聋,脸色发亮,腰腿随和,人们都称他“老小伙”。 今儿正月十五,是村上一年一度社火大赛的日子。金旺老汉昨夜就没睡好觉,今晨鸡未叫便下了床。他还没来得及甩胳膊,老伴已给他端来饭,他慌忙喝了一碗油茶,一个  相似文献   

14.
老人的心事     
《社区》2009,(3):55-56
心事一:吃穿不愁,孤单老人“病了” 王大娘今年69岁,老伴在两年前去世,女儿在外地工作。王大娘自己有退休金,吃不愁、穿不愁,但她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点什么,每天常常对着空屋子发呆,还长吁短叹。王大娘真想让女儿多陪陪自己,或者多打几个电话与女儿聊聊,  相似文献   

15.
《社区》2003,(11)
陈老汉和老伴去美国探望儿子,在儿子家一住就是两个月,对周围的环境就慢慢地熟悉起来。有一天他出去散步,正好碰上这天收垃圾,只见周围几条街上家家户户都把装满垃圾的袋子放在路边,等着政府垃圾的车子来收。也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陈老汉走近垃圾袋,见里面有旧报纸,有牛奶桶,还有空的易拉罐和酒瓶。想想在国  相似文献   

16.
75岁高龄的李老汉将炸油条挣来的血汗钱,交给亲生女儿代存。如今9年过去了,老汉欲讨回这笔钱时,女儿却给他讲了个“傻子借钱讨不回反而坐牢”的故事。老人无奈,只得将她告上法庭。 老汉名叫李长鑫,家住安徽马鞍山市金家庄区前进村,今年已是75岁高龄,他和74岁的老伴张从兰均无工作单位,1988年搬到大女儿李喜梅所在的马鞍山市定居,从此以炸油条为生。李长鑫告诉记者,1989年,他的家被偷过几次。因此,李喜梅建议父亲将卖油条的钱交给她存入银行。于是,李长鑫从1990年起,每月交给李喜梅1000~1500元左右,但女儿却从不给他看存折,老汉只好用“堆宝塔”的方法来记账。就这样,从1990年到1997  相似文献   

17.
    
梁三老汉中年得子。这个儿子捧在手上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真是疼爱得不得了。为给儿子买辆童车,两口子拼死拼活地干了几个月,才攒够钱给儿子买下。儿子长大上学了,看到人家的儿子都欢喜地骑着自行车去学校,老两口又是起早摸黑地干了3个月,才把买自行车时欠的债还清。儿子结婚后不久,老伴去世了。儿子和媳妇搬到新房去住,剩下孤零零的梁三老汉靠养老金度日。儿子却不曾来看望他。有一天,不知哪一阵风把儿子、媳妇、孙子刮来了。梁三老汉被好好地“孝敬”了一番,然后儿子好像理所当然地要他“赞助”买摩托车的钱。梁三老汉拿出…  相似文献   

18.
老人的心愿     
翁志刚 《社区》2005,(7):54-54
小区有个老人姓刘,叫什么名字很少有人能说得上来,人们都称他刘师傅。刘师傅70多岁了,背有些驼,耳朵也有点不灵便。每逢天气好的时候,他总是和老伴走到楼下的草地上去晒太阳。小区里的很多人都认识他,老俩口往那儿一坐,会时不时有人走过来跟他们打招呼,有时还会聊上一会儿。接触多了,大家就知道了他们有三个儿女,据说都生活得不错。但是没有一个人见过他们的子女。一天,邻居张阿姨买菜回来,看见刘师傅一个人坐在草地上,就走过去问道:“刘师傅,一个人啊,老伴呢?”刘师傅侧过耳朵,用拿手比划着说:“大儿子住院,老伴过去帮忙了!”“您儿子是……  相似文献   

19.
年仅64岁的王老汉去世了,不少人叹息说:“唉,看老汉那身体,本来再活10年没问题,都怨他那个‘催命女’,也怨老汉糊涂,一切听女儿的……”  相似文献   

20.
我和老伴都离休了。 过去,我在岗位上忙于工作,顾不上家,再加之有十余年和老伴还是两地生活,很少请假回家里。那些年多亏老伴既要上班,又要带孩子、做饭、缝补衣服、料理一切家务。多年来,锅、碗、瓢、盆、勺,我从来没有摸过,厨房的这一大套我还真弄不明白。 自打离休后,老伴看到我“闲”起来了,就把厨房的事“匀”给我,让我帮着她干。有时,她忙别的事,索性把厨房的事都推给了我。开始,我做的饭可不好吃哩。蒸蒸馍不是碱少了发酸,就是碱多成了“黄梨”。焖米饭不是“夹生”,就是烧糊。炒菜就更不用说了,就以家常烩菜来说,不是没味儿,就是太淡或太咸。饭菜端到桌上,爱挑剔的老伴眉上常常“锁起圪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