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60年代后期,蒋介石在台湾发起声势浩大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旨在宣扬三民主义并自命为中华文化的道统传承者。为了促进中华文化的复兴,发展三民主义建设,以教育为本,极力倡导青少年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以望其成为复兴中华的斗士,为"光复"大陆冲锋陷阵。时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的萧瑜远在乌拉圭,他提出"第三代国民教育"的说法,将当时的台湾小学生视为第三代国民,主张重视第三代国民教育。本文根据这一说法,对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初期的台湾国民教育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2.
文化复兴是民族复兴的基础,也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之举.近代以来,承载着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文化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中西式文化的碰撞、冲突与整合塑造了近代中华文化的主旋律.周恩来作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伟人,以"复兴文化、振兴中华"为己任,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提出经济与文化建设并行,既奠定了民族文化之本,又夯实了民族文化之基.周恩来在推动实施文化建设的"双百"方针下,强调文化发展的群众性与民族性,发展科学教育文化事业,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增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台湾社会对待中华文化的态度具有歧异:以国民党为代表的泛蓝阵营认为台湾文化属于中华文化的范畴(仅在李登辉主政时期出现过混乱);以民进党为代表的泛绿阵营则认为台湾文化已超越中华文化的范畴,"中华文化只是台湾文化众多组成元素之一";"台独"顽固分子甚至故意抹杀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内在联系,认为台湾文化是"新生文化";另有一些人认为,文化与政治、与民族认同是两回事,认同中华文化不等于认同"中国"、"中国人",更不等于认同"一中原则"和"两岸统一"。总体来看,国民党、民进党都对台湾文化有"自身特色"和"优越性"不持异义,但在总体认知上还是南辕北辙。  相似文献   

4.
中华文化曾长期居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前列,但18世纪以来,西方借助工业革命的技术优势构建起强大的文化霸权,统驭世界数百年之久。当前,中国已经逐步实现“数字崛起”,成为影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变量,世界技术文化格局正在发生显著“位移”。在数字时代,中华文化的复兴具有深刻的“技术—文化”逻辑:以14亿多人口为基数的海量数据形成了巨大的规模效应;汉语和汉字为中华文化的数字复兴提供了深层“先进性”基础;中华文明的包容性特质决定了中华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具备对西方竞争型文化的哲学超越;五千年的文明累积可以为中国数字文化产品激发无尽的活力;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社会主义体制具有超越资本的宏观布局优势。  相似文献   

5.
<民族主义与台湾抗日运动>从近代台湾历史演进的视角,全方位地诠释了台湾民族主义.该书有两大贡献:一是对台湾抗战史作了填充空白式的研究;二是通过对台湾抗战史的梳理,彰显了台湾民族主义根之所在.该书指出台湾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主义同一血脉,特别指出后来成为台独的所谓台湾意识,是在台湾遭受日本侵略中产生的,而在台湾抗日运动中产生的台湾民族主义恰恰是认同一个中国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明末佛教复兴运动的历史背景:其一,明中后期宗教政策对佛教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其二,“心学”的流行,刺激并带动了明末佛教的复兴;其三,明末天主教和罗教的盛行,促进了佛教对自身的反思;其四,明末佛教复兴内因在于求变之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复兴运动是在拒斥霸权主义、犹太复国主义、西方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其核心是宗教诉求与世俗主义之间的对抗。宗教与世俗、传统与现代的二元特征伴随着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始末。通过对历史、理论、实践的分析得知,伊斯兰教与世俗主义二者之间并非像人们通常理解的"水火不容",而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宗教化与世俗化相伴而行。因此,"复兴"是超越意义上的"复兴"。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东伊斯兰复兴运动既是一种意识形态上的文化复兴现象 ,也是一场以穆斯林大众为主体的社会运动。它的产生与发展具有深刻的历史与现实原因。从现代化的世界进程角度来观照这场持续不断的运动 ,可以看出 ,它既对中东现代化进程产生某种排拒作用 ,也与其现代化进程具有某些相容性特征。实际上 ,当代中东伊斯兰复兴运动是反对全盘西化的现代化模式 ,探索伊斯兰特色的现代化道路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初穆斯林世界的伊斯兰复兴运动兴起,高度政治化的伊斯兰教宗教极端势力得以崛起,中南亚国家的伊斯兰复兴运动影响到中国新疆的政治稳定及国家安全。在中南亚地区的伊斯兰教复兴运动中,通过对阿富汗、印巴及克什米尔、车臣及中亚的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分析研究,可以看出中亚、南亚一些国家的伊斯兰教复兴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在20世纪80至90年代的政治文化复兴中,维尔达夫斯基的文化模式理论占有独特的位置。它顺应了政治文化复兴的学术趋势,深入到国家内部去探求更复杂、更细化的文化变量,同时又在道格拉斯“网格-团体”类型学的基础上,用五种基本的文化模式归纳-国内部政治文化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2.
台湾同胞的祖先从近的血缘来说,多数是从福建、广东迁移过去的,再远一点就是来自黄河边的中原地区。来自中原的文化辗转流传到福建,再经由福建传至台湾,历经历史的演变和人文的变迁,形成了目前两岸共同的闽台文化体系。闽台两地人民存在着天然的亲和力,具体表现为地缘相近、史缘相连、法缘相循、血缘相亲、文缘相承。闽台同胞同根同祖,血脉相连,是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源于中国文化自身的历史观照与世界文化当代参照的必然选择。文化复兴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归 ,更不是复古主义 ,而是要重建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开放性 ,使“以仁为本”成为具有普遍价值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4.
在胡适思想的影响下,《新潮》形成了学术为本,文化优先的特殊办刊原则,这一策略表明,以《新潮》同人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梦想着要在一个转型时期重塑知识的庄严,重新确立读书人的位置,并进而在中国构筑起一个“学术社会”。这一理想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举步维艰,却值得我们客观地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5.
台湾国语的缩略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岸缩略语存在着差异,台湾国语里有些缩略语是大陆没有的.对这些缩略语的缩略方式、结构关系、词性、音节等进行分析,并分析其缩略特点,指出其增加汉语词语的信息含量,增强汉语词汇表现力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指出有些缩略语存在违反缩略原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一种形态,是结构和性能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要表现为实践形态、理论形态和制度形态三种不同的形态。这三种形态互相联系,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形态的基本结构,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形态的功能和特征。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继承和融合东西方科学文化,并以其独特的个性特征呈现在中世纪史上,成为古代文明的保护者,促进了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更对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海峡两岸互动频繁的时代语境中,有必要重新审视台湾电影所映射的中华文化传统,揭示出蕴含其中之现代性的张力结构。台湾电影的现代性,首先体现在社会历史层面,即对民族认同、传统构建、文化想象等方面的叙事显影。而对现代性的反思之维,则表现为对国民性的反思继承,与集体理性的亲和疏离,个体生命的审美救赎以及流行话语的建构消解。  相似文献   

19.
以中国台湾地区为例,总结台湾地区进行社会建设的阶段性内容、特征及问题,以为大陆目前的实践提供诸如培育中产阶级与经济组织,主导社区营造和社会组织发展,逐步推进全民化的社会公共服务事业等经验借鉴以及行政性的社会建设难以推动社区自组织形成,政府财政负担过重等教训警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